■韓海軍
精選典型案例,記錄法治進程,講述辦案故事,展現(xiàn)新時代檢察官忠誠奉獻的底色和專業(yè)精進的亮色。江蘇省如皋市檢察院認罪認罰辦案團隊講述的辦案故事《黃金大盜“悔悟”記》在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首屆“新時代檢察故事匯——檢察官講述辦案故事”活動中榮獲“十佳檢察辦案故事”。
黃金失竊、囂張慣犯、零口供、認罪認罰,每一個敏感詞都牽動著公眾的神經(jīng)。繪聲繪色的講述,法理與情理的糾葛,人性善惡的拷問,如皋市檢察院在這起轟動一時的案件宣傳中動情走心,從敏銳發(fā)現(xiàn)案件素材,到用心呈現(xiàn)背后故事,每一次記錄都緊緊圍繞案件的典型性和影響性做文章,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思考。
2020年5 月26 日凌晨,如皋市發(fā)生了一起重大的黃金盜竊案,某金店價值240 余萬元的774 件黃金首飾不翼而飛。經(jīng)過嚴密偵查,有多次犯罪前科的李某被抓獲。38歲的他曾在監(jiān)獄待了17年,在監(jiān)視居住的一個多月里,面對29 次審訊,李某一直“零口供”。
黃金下落不明,案件懸而未決,坊間各種猜測和議論如潮水般涌來,這也給辦案人員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檢察機關提前介入,與公安機關一道積極地想著各種辦法尋求突破。在不懈努力下,案件終于在7月6日這天迎來轉(zhuǎn)機。
“我想見見檢察官!”一個多月來,一直拒不交代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突然向公安人員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是什么促使他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轉(zhuǎn)變?這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或隱情?得知案件突破后的第一時間,如皋市檢察院的宣傳團隊主動介入。
原來,6月18日在提前介入過程中,檢察官與偵查人員共同討論分析案情和證據(jù)時,建議偵查人員給李某播放最高檢發(fā)布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法治宣傳片。宣傳片中,同樣罪名、同樣情節(jié)的案件,由于認罪或不認罪,最終導致的判決結(jié)果大不相同。李某反復觀看宣傳片后,心理防線出現(xiàn)了明顯松動,開始關心認罪認罰的相關政策。7 月6 日上午,李某主動向偵查人員提出與檢察官見面的請求。通過見面后的政策攻心,李某不僅交代了犯罪事實,還主動提出帶辦案民警找“金子”,最終,所有被盜黃金在一綠化帶內(nèi)被全部起獲。
法治宣傳片讓犯罪嫌疑人流露出人性的溫情和希望回歸正途的渴望,這給了我們很大觸動,也讓我們看到法治宣傳的價值和意義,更讓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宣傳“富礦”案件,極具示范和引領價值。
7 月6 日當天,如皋市檢察院宣傳團隊全面抓取了該案件的重點素材,并詳細詢問了辦案檢察官。與此同時,宣傳團隊向江蘇省檢察院匯報,連夜以最高檢宣傳片攻克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線為切入點撰寫宣傳稿件。7月9日,《在反復觀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法治宣傳片后 犯罪嫌疑人想見見檢察官》在《檢察日報》頭版刊發(fā)。
2020年7月31日,如皋市檢察院認罪認罰辦案團隊開始全面駐點提前介入案件辦理。鑒于案件前期取得的成功,宣傳團隊決定派出最精干的力量同步跟進,用鏡頭全程記錄辦案過程。
拍攝第一天,檢察官對李某進行例行談話。其間,李某的情緒出現(xiàn)較大波動,他開始講自己的家庭,講出生6 個月的孩子,講對妻子不再犯案的承諾,漸漸地哭出聲來。作為同齡人的我們感觸很深,一個“劣跡斑斑”的盜竊犯或許只是表面,生活中他應該是個“好丈夫”,巨大的反差讓我們意識到案件蘊含的對于社會的教育價值。
為將案件完整呈現(xiàn),我們除了進行正常的案件跟蹤拍攝外,還完善了很多后期呈現(xiàn)的方式,并針對性地進行了補錄。當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的高峰期,身著防疫服才能進入看守所拍攝。夏天穿著防疫服,無疑像套著一個火熱的蒸籠,大家渾身大汗淋漓,但沒有一個人叫苦。
被害人也是拍攝的重要對象之一。贓物發(fā)還的當天,為了搶抓第一手的新鮮素材,我們早早地就在現(xiàn)場守候,進行了實時錄制。在與受害人充分溝通后,我們還用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對案發(fā)過程進行了還原,盡可能地讓呈現(xiàn)方式更為多樣化。
2020年9 月,在案件宣判后,我們第一時間制作了時長1 分多鐘的視頻。10 月15日,張軍檢察長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最高檢關于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的報告,該視頻被選為唯一的視頻案例。
講好一個案件背后的理念,用理念引領工作,用宣傳促進法治觀念樹立,這是檢察宣傳人員的義務和責任。案件雖然塵埃落定了,但是如何唱好案件背后的檢察好聲音,我們的工作還在繼續(xù)。2020年年底,最高檢在全國范圍內(nèi)征集認罪認罰從寬精品案例(視頻形式),我們計劃制作一部短片來全景呈現(xiàn)這個案件,以達到“用理念引領工作”的目標。
腳本創(chuàng)作,主題主線是關鍵。我們在全面梳理案件和素材的基礎上,反復討論后形成共識,這個案件最大的亮點在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兩個家庭的挽救,被害人挽回了全部損失,被告人完成了自我救贖。刑罰的目的,不僅在于打擊犯罪,更在于維護和恢復社會秩序。誰說犯罪是一條不歸路?認罪、認罰、從寬,就是這條路的出口。最終,我們選定《回歸》作為片名,并圍繞這條主線開展故事的講述。
年紀輕輕的李某為何會屢屢犯案?他的家庭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我們決定全面了解李某,先是嘗試與其家人視頻連線,但效果不佳,于是決定專程前往李某的老家山東回訪。
李某的房子坐落在一群新農(nóng)村的樓房群中,外表與其他住戶相比并無差別。進屋后,我們才感受到這個家庭缺失了“頂梁柱”給生活帶來的拮據(jù)。李某的妻子和我們講起李某的點點滴滴,生活中的李某并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反而是一個孝順的兒子,夫妻倆新婚后的生活也是和和美美,一家生活雖清貧卻有滋有味。在李某妻子的點滴敘述過程中,我們對李某其人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
就在拍攝臨近尾聲的時候,李某的妻子主動拿出李某從獄中的來信。李某在信中寫道:“內(nèi)心一直想給你們好的生活,但是自己走錯了路,實在不應該……最應該說的是對不起,對不起你和孩子,對不起關心和幫助過我的人……”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每個人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和權利,就像丟失的財物會回歸它的主人,罪惡的心靈會回歸最初的良善,失去的信任會回歸法治的信仰,擾動的秩序會回歸和諧安寧。拍攝結(jié)束后,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攝制組成員互相打趣:“我們也許真實記錄了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一小步?!?/p>
后來15 分鐘的短片順利制作完成,2021年3 月6 日,被最高檢選為首個認罪認罰從寬精品案例在全國兩會期間向全社會展播。
2021年5月,最高檢下發(fā)通知,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檢察官講述檢察故事活動。我們以《回歸》為基礎進行改編,摒棄了傳統(tǒng)的多人現(xiàn)場演示的方式,采用“單人+VCR”的形式進行表現(xiàn)。我們在全院進行了“好聲音”海選,最終挑選出如皋市檢察院認罪認罰辦案團隊檢察官助理陳鴿作為故事的講述人,并找到專業(yè)老師從發(fā)聲、站姿到走位對她進行全方位指導。最終,曲折故事與動情演繹完美融合,觀眾的評價是“小姑娘的講述直擊人心”,獲評“十佳檢察辦案故事”。
黃金大盜的故事畫上了一個句號,作為故事的全程親歷者,我更加愿意將故事形容成洶涌時代潮流里的一滴水,這滴水折射出社會法治建設中的變遷,也折射出華夏盛世的冀望,讓人回味、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