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京菁 王利 喬國慶 周謀 何宗忠 施琳穎 李艷輝
0~3歲是語言發(fā)育的重要時期,聽力障礙不但會導致兒童言語功能發(fā)育受損,還會使其出現(xiàn)明顯的心理異常,不利于聽障兒童融入社會[1]。人工耳蝸植入是協(xié)助重度聽障兒童重建聽力的重要手段,可為患兒提供積極的聽覺信息輸入,從而有利于聽覺感知及言語功能的提升[2]。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言語能力的康復是漫長的過程,積極有效的康復干預對患兒成功康復有促進作用。家庭是患兒生活及教育的重要場所,亦是開展康復干預的理想環(huán)境,獲得足夠的家庭支持對患兒康復具有積極影響[3]。家庭支持教育重視患兒家庭和諧,強調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增進家屬和患兒交流、溝通,并在患兒康復過程中起監(jiān)督作用,最終促進康復目標的實現(xiàn)。鑒于此,本文通過探究家庭支持教育對學齡前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言語能力提升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受試者為本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3例學齡前人工耳蝸植入兒童。以奇偶數(shù)字法將其分為實驗組51例及對照組52例。實驗組男童27例,女童24例;年齡3~6歲,平均5.01±0.34歲;植入側別:左耳26例,右耳25例;人工耳蝸開機時長6~14個月,平均10.26±1.34個月;重建聽閾18~44 dB HL,平均33.02±5.19 dB HL。對照組男童29例,女童23例;年齡3~6歲,平均5.06±0.38歲;植入側別:左耳27例,右耳25例;人工耳蝸開機時長6~16個月,平均10.37±1.55個月;重建聽閾18~46 dB HL,平均33.17±5.25 dB HL。兩組上述資料差異較?。≒>0.05),具有可比性。入組標準:(1)受試者均接受人工耳蝸植入;(2)年齡3~6歲;(3)母語均為漢語;(4)均為單側植入。排除標準:(1)后天因素導致的耳聾;(2)伴有先天性心臟病或(和)腦病;(3)依從性差;(4)神志異?;蛘J知障礙。入組人員監(jiān)護人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過醫(yī)院內部評審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語言康復干預,內容涵蓋聽覺訓練及發(fā)音訓練,訓練期間配合手語及眼神等動作,注意音量及語速。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家庭支持教育:(1)建立家長課堂:由研究者教授家長人工耳蝸植入后基礎言語訓練及相關干預措施,協(xié)助對受試者開展聽力言語訓練。(2)家庭支持教育:循序漸進、由易至難、從具體至抽象、從部分至完整。干預過程借助圖片、實物及玩具,表情及手勢,協(xié)助受試者理解學習內容,反復多次應用,叮囑家長在生活中予以鞏固。針對具備一定理解能力的受試者,鼓勵其于日常生活及活動中盡量借助人工耳蝸裝置開展自我訓練,包括聽廣播、接聽電話、讀書、談話及觀看電視等。(3)發(fā)放人工耳蝸使用保養(yǎng)手冊:教會家長使用注意事項。(4)建立微信群:創(chuàng)建微信群,定期推送家庭支持教育相關內容,持續(xù)強化、更新教育內容。對家長所提出的疑惑及時、準確解答。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言語、聽覺能力以及社會、抑郁情緒的差異。言語能力的評估借助簡易版普通話早期言語感知測試(low-verbal mandarin early speech perception test,LV-MESP)[4],內容涵蓋4個方面:①言語察覺;②節(jié)律分辨;③揚揚歌詞分辯;④單音節(jié)詞分辨。得分高預示言語能力越佳。聽覺能力使用有意義聽覺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5]評估,內容涵蓋10個條目,計分0~4分,得分高即聽覺能力強。社會情緒評估使用相關評定量表[6],內容涵蓋4個領域:①外顯行為;②內隱行為;③失調;④能力。包括16項,計分0~2分,評分高預示負性情緒顯著。抑郁情緒的判定借助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7]評估,涵蓋18個條目,計分0~2分,得分高即抑郁程度重。
采用SPSS 24.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χˉ±s表示,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及方差齊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實驗組LV-MESP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LV-MESP評分評價(χˉ±s,分)
干預后兩組MAIS評分較干預前更高,且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MAIS評分對比(χˉ±s,分)
干預后實驗組各社會情緒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社會情緒評分對比(χˉ±s,分)
干預后兩組DSRSC評分較干預前更低,且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DSRSC評分對比(χˉ±s,分)
人工耳蝸植入術后獲得理想的聽覺言語康復效果需要長期的聽覺、言語訓練及語音矯治等[8,9]。為患兒提供科學、系統(tǒng)的機構訓練,家庭支持參與亦尤為重要[10,11]。言語發(fā)展中為患兒提供相對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極其重要。家庭支持教育模式促使家長積極參與患兒的康復,可使患兒獲得持續(xù)性的康復訓練及家庭支持,有利于其言語功能提升[12,13]。
本研究被試干預后LV-MESP、MAI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家庭支持教育對學齡前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聽覺言語能力提升作用明顯。究其原因,家庭支持教育可為患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從而促進其體會發(fā)音要領,掌握發(fā)音技巧,培養(yǎng)正確的語音習慣,進而為聽覺言語功能的改善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家庭支持教育可讓家長積極參與言語康復,使患兒在居家康復時期亦能獲得科學的言語訓練[14,15]。更重要的是,家庭支持教育通過讓患兒監(jiān)護人全程參與康復過程,可有效提高其對疾病的監(jiān)控意識,促使患兒感受家庭的溫暖,消除恐懼感,有助于情緒的穩(wěn)定,進而提高康復依從性,達到提升康復效果的目的。此外,干預后實驗組各項社會情緒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同時,干預后兩組DSRSC評分較干預前低,且實驗組相較對照組更低。反映了實驗組干預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負面情緒,維持心理健康狀態(tài)。原因主要為家庭支持教育通過建立家長課堂可提高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保證其參與患兒言語訓練的科學性。同時,該教育模式通過多種途徑協(xié)助患兒訓練,可有效提高患兒康復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有助于聽覺言語功能康復,有助于其融入家庭、社會生活中,進一步減輕聽障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情緒。通過建立微信群可打破時空限制,及時為家長答疑解惑,從而使患兒獲得優(yōu)質的專業(yè)干預,對其病情康復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家庭支持教育應用于學齡前人工耳蝸植入兒童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患兒聽覺言語能力及心理情緒的改善。本文仍存在不足之處,如未對不同年齡及性別聽障兒童進行分組對比,亦未分析患兒人工耳蝸植入前病情嚴重程度等因素對結果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可能使研究結果出現(xiàn)偏倚。故此,為了獲取更為準確、可靠的數(shù)據(jù),在今后工作中可考慮研究家庭支持教育應用于不同年齡、性別及術前聽障程度患兒的效果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