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張紅,陶婷玉,趙雪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03
外源性脂質性肺炎是由于脂類物質經呼吸道吸入后在肺內異常沉積,巨噬細胞吞噬所發(fā)生的肺部疾病,臨床表現(xiàn)無特征性,易與肺炎、肺癌、肺部真菌感染等疾病混淆,停止脂質吸入、抗感染、化痰、激素治療后,大部分患者預后良好[1]。肺結核嚴重危害公眾健康[2]。外源性脂質性肺炎合并肺結核極少見,二者臨床表現(xiàn)相似,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乏力、胸悶、發(fā)熱等,臨床易誤診。2020年8月,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呼吸內科收治1例反復發(fā)熱的外源性脂質性肺炎合并肺結核患者,經積極治療和護理,患者心身狀況改善?,F(xiàn)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患者,男,38歲,主訴“發(fā)熱伴咳嗽、咳痰2月余”。2020年8月20日擬“吸入性肺炎(外源性脂質性肺炎首先考慮)”收住入院?;颊咭蚵员茄资褂帽『赡X滴鼻液半年后出現(xiàn)發(fā)熱,最高體溫39.8℃,伴有咳嗽、咳痰、胸悶、心慌等癥狀。既往鼻炎病史2~3年,不規(guī)則使用薄荷腦滴鼻液,未遵照醫(yī)囑3次/d、1滴/次正確滴入,最近3~4個月堅持每天滴3次,每次4~6滴,分開2側鼻腔滴入,滴鼻液無氣味,滴入時有吸入動作,吸入時有嗆咳。當?shù)蒯t(yī)院胸部CT檢查提示雙肺感染。5月30日患者當?shù)蒯t(yī)院第1次住院,醫(yī)囑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療10 d左右,體溫恢復正常,咳嗽、咳痰等癥狀較前好轉出院。出院后患者再次出現(xiàn)發(fā)熱,伴納差、乏力等不適。當?shù)蒯t(yī)院復查CT提示雙肺感染,行肺部活檢,檢查未見異型細胞。6月24日,患者當?shù)蒯t(yī)院第2次住院,醫(yī)囑予美羅培南+利奈唑胺+伏立康唑抗感染、甲潑尼龍抗炎等治療4 d,體溫無下降趨勢。6月28日轉至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第3次住院。外院肺活檢玻片經過病理科會診后提示:慢性肉芽腫性炎,可見大量脂質,考慮脂質肉芽腫。結合檢查結果及病史特點,診斷為吸入性外源性脂質性肺炎,予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氨溴索化痰、甲潑尼龍抗炎、泮托拉唑保護胃黏膜、乙酰半胱氨酸止咳化痰等治療后,復查CT提示病灶較前好轉,癥狀減輕,7月9日出院。醫(yī)囑予出院后口服甲潑尼龍12 mg每天2次、頭孢地尼100 mg每天3次治療,甲潑尼龍每隔15 d減少4 mg,逐漸減量至12 mg每天1次。8月6日,患者膿痰增加,咳黃膿痰帶淡紅色血絲,以晨起較多,自覺胸悶、心慌、納差、乏力,伴有夜間盜汗。8月19日復查胸部CT:兩肺感染性病變伴部分實變,右肺下葉病灶實變范圍較前增大。8月20日患者第4次住院治療。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7.3℃,脈搏110次/min,呼吸18次/min,血氧飽和度98%,雙下肺可聞及少量濕啰音?;颊呔袂芳眩秤陆?,睡眠不佳,大小便正常,體質量2個月下降10 kg;主訴胸悶、心慌、納差、乏力、偶有咳嗽、咳痰、咳黃膿痰帶淡紅色血絲。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11.53×109/L,中性粒細胞84.8%,超敏C反應蛋白79.70 mg/L,血培養(yǎng)7 d無細菌生長。住院期間患者出現(xiàn)腰背部疼痛,予山莨菪堿注射液、塞來昔布解痙止痛;體溫升高,最高達39.2℃,予地塞米松、吲哚美辛栓藥物降溫。同時請血液科、放射科、病理科醫(yī)生進行多學科會診。行骨髓穿刺,結果正常;行無痛支氣管鏡檢查,右下內基底段可見少許膿性分泌物,肺泡灌洗液抗酸桿菌(++);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血)結果陽性;結核菌涂片抗酸桿菌(+)。8月26日,患者病情穩(wěn)定,轉至結核病??漆t(yī)院治療。
外源性脂質性肺炎常有發(fā)熱癥狀,加強體溫監(jiān)測及護理。每日6次測量體溫,觀察體溫變化情況,體溫>38℃時,患者感覺胸悶、心悸、乏力、頭暈;體溫>39℃時,遵醫(yī)囑予地塞米松5 mg靜脈注射、吲哚美辛栓50 mg直腸給藥、靜脈輸液500 mL;體溫降至正常時,伴隨癥狀減輕,退熱后大量出汗,給予患者溫水擦洗,更換病員服。該例患者高熱39.2℃時,予藥物降溫30 min后復測體溫38.5℃,60 min后復測體溫37.6℃。評估患者咳嗽、咳痰情況:觀察痰液量、顏色、性狀,患者晨起咳痰最多,以白天咳嗽、咳痰為主,每日痰液量300~400 mL,咳黃膿痰帶淡紅色血絲。保持口腔清潔,晨起及三餐后囑患者用堿性漱口水漱口,咳痰后勤漱口。營養(yǎng)支持:患者進食減少一半,2個月體質量下降10 kg,將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評估結果及原因告知患者及家屬,共同討論制定患者營養(yǎng)計劃;鼓勵患者少食多餐,一日5餐,進食宜慢;指導患者及家屬食物選擇的原則。家屬每日為患者提供牛奶、雞蛋等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患者食欲改善。每周監(jiān)測體質量變化,患者入院時體質量74 kg,6 d后轉院時復測體質量無變化。
通過無痛氣管鏡檢查可以直接窺視上呼吸道和氣管、支氣管,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細胞標本,明確病理結果,及早明確診斷。氣管鏡檢查后主要并發(fā)癥包括低氧血癥、喉氣管痙攣、咽喉部不適、術后發(fā)熱、咯血等[3]。本例患者無痛氣管鏡檢查順利,結束后予心電、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嚴密觀察有無血氧飽和度下降、呼吸困難、發(fā)紺等低氧癥狀?;颊邿o痛氣管鏡檢查后SpO2從97%~98%下降至94%~95%,稍感氣促,予調高氧流量4 L/min雙鼻導管吸氧,24 h后SpO2恢復至原來水平。氣管鏡檢查結果顯示,肺泡灌洗液抗酸桿菌(++),為肺結核診斷提供依據。
慢性鼻炎為常見病,不正確使用油性滴鼻劑,可能導致誤吸引發(fā)外源性脂質性肺炎,需引起重視,預防為主,盡早確診,吸入早期肺泡灌洗治療效果好[4]。做好藥物使用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復方薄荷腦滴鼻液主要成分為薄荷腦加樟腦,溶劑液狀石蠟屬于礦物油,使用方法為頭向后仰,將滴鼻液滴入鼻內,每側鼻孔1~2滴,維持2~3 min,以防止滴鼻后藥物從前鼻孔流出。指導患者避免平臥位、睡前、擅自超劑量或長期使用,避免用力吸入,藥物吸入或流入口咽部時立即咳出或者吐出并用溫開水漱口[5]。使用滴鼻液后自我關注鼻炎癥狀是否改善,出現(xiàn)新的癥狀及時就醫(yī),并主動提供滴鼻液超劑量使用情況。
該例患者結核菌涂片陽性,具有傳染性。護士做好飛沫隔離標識,對患者及陪護人員進行隔離防護知識宣教。患者及陪護人員佩戴外科口罩,患者與陪護人員之間相隔距離在1 m以上,單獨使用碗筷。囑患者咳嗽時注意戴好口罩,痰液咳到一次性加蓋杯中,丟于黃色垃圾袋。本例患者病情好轉及時轉至結核病??漆t(yī)院治療。
慢性鼻炎為常見病,醫(yī)護人員需普及油劑滴鼻液的正確應用知識,告知患者使用不當易引發(fā)外源性脂質性吸入性肺炎;合并肺結核患者可通過支氣管鏡檢查為診斷提供依據。通過對該例患者做好發(fā)熱、營養(yǎng)支持護理,支氣管鏡檢查后護理及肺結核隔離護理,加強疾病相關知識健康宣教,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