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明,周 雄
(1.重慶市萬州區(qū)白羊鎮(zhèn)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重慶 404022;2.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安檢站,重慶 404000)
在有益藻類培育過程中,魚池中使用的消毒劑或殺蟲劑一定不能過多,否則,水環(huán)境被破壞,有益藻類難以繁殖和生存;魚池中存放的水體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水環(huán)境變壞,有益藻類也難以繁殖和生存;魚池水體中青苔不能過多,否則,有益藻類無法繁殖而在早期死亡。所以,保持良好的水環(huán)境,是培育有益藻類的重要條件之一。
魚池光照度的強弱,會直接影響有益藻類的生長。良好的光照度會增強藻類光合作用,加快藻類物質(zhì)合成,加快藻類生長繁殖速度。魚池中的綠藻和藍藻常分布在水體表層,對光照度需求較高,所以,魚池中的水體必須有良好的光照度,才能滿足有益藻類生長需要;而魚池中的紅藻、褐藻、硅藻等常分布在水體深層,對光照需求較低,是靠綠、黃、橙等短波光線供給而生長。通常情況下,有益藻類生長速度的快慢與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有直接關系,所以,培育有益藻類應選在晴朗天氣進行,只有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達到藻類正常生長需要,才能達到理想的培育效果。
由于不同有益藻類所需營養(yǎng)不同,采取合適的碳、氮、磷、鉀、硅、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定向培養(yǎng)有益藻類,能有效控制三毛金藻、念珠藻、剛毛藻、水綿、微囊藻等有害藻類生長和繁殖。根據(jù)藻類水色變化情況,適當補充碳源,可改變水體中的氮、磷比例,使有益藻類生長得更好。在給魚池中投放肥料時,不能只投無機肥,因無機肥見效快而持續(xù)時間短,也不能只投有機肥,因有機肥見效慢而持續(xù)時間長。所以,在投肥增強水體營養(yǎng)時,應將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使用,投肥時做到量少多次,即可達到水體合適營養(yǎng)要求,保證有益藻類正常生長。
保持魚池水體合適溫度,可增強有益藻類細胞內(nèi)酶活性,促進水體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溶解,加快藻類生長發(fā)育。不同藻類對水體合適的溫度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據(jù)季節(jié)、溫度情況變化來培育不同類型的藻類。例如:有益藻種的培育適合溫度在13~32℃,最佳生長溫度在25~28℃,最高溫度如果超過34℃,在1小時內(nèi)有益藻類就會全部死完。因此,在魚類養(yǎng)殖過程中,如果水體溫度較低,藻類的生物量就會減少,這時藻類的生長發(fā)育就要通過休眠、萎縮等方式來度過,所以,在低溫天氣培育藻類時應選低溫藻種,如小環(huán)藻、硅藻等,才能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由于有部分藻類不能自行翻滾運動,需要開動增氧機來攪動水體,使水體光照、水溫、營養(yǎng)等分布均勻,同時,在水的波浪推動下,藻類會不斷翻滾改變自身位置,吸收更多的光照、溫度、營養(yǎng)等,保持藻類生長活力,加快生長和繁殖速度。同時,增氧機的開動也提高了水體溶氧量,加快了水體中有害物質(zhì)的分解速度,又補充了水體部分碳源,使魚池中的氧氣不斷擴散,減少水體局部缺氧現(xiàn)象,滿足有益藻類的正常生長需要。
水體硬度是指水體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的總和,與有益藻類生長代謝有直接關系,因鈣離子是藻類細胞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蛋白質(zhì)的合成代謝以及對氮、碳、磷的吸收轉(zhuǎn)化都有重要作用,而鎂離子是藻類葉綠素的重要合成部分,對產(chǎn)生光合作用有較大幫助作用,不同類型的藻類,對鈣離子和鎂離子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水體硬度低于10毫克/升時,藻類將會生長困難,這時可用石灰石粉或碳酸鎂來增加水體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提高水體硬度,則可保證有益藻類正常生長。
在魚池水體消毒過程中,消毒劑用量不能過多,否則水體就會污染,會影響有益藻類正常生長;在殺滅水體害蟲時,殺蟲劑用量不能過多,否則,多余殺蟲藥物會殘留在水體中,水質(zhì)就會變壞,毒性就會增大,會造成有益藻類出現(xiàn)大量死亡。所以,當水體毒性開始增大時,應及時用解毒藥品進行解毒,保持水質(zhì)良好,保證有益藻類正常生長。例如:水體中的氯或重金屬過多,可用硫代硫酸鈉、腐植酸鈉、EDTA進行解毒;水體中硫化氫或氨氮過多,可用有機酸進行解毒;水體中菊酯類、有機磷類、藻毒素等過多,可用有機酸或硫代硫酸鈉進行解毒。需注意的是,魚池水體解毒后,要重新引進20厘米深的新鮮有益藻種,進行重新培育。
魚池水體中有了合適的微生物,就能分解轉(zhuǎn)化魚池中的殘餌和魚糞,為有益藻類生長提供足夠營養(yǎng),同時,也凈化了魚池中的水質(zhì)。所以,當魚池水體透明度低于30厘米時,則可潑灑芽孢桿菌、硝化細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提高水體透明度,增加有益藻類生長營養(yǎng);如果魚池水體透明度高于50厘米時,則應減少微生物制劑潑灑次數(shù),降低水體中營養(yǎng)形成的速度和水體透明度,保證藻類正常生長的透明度需求。如果水體有害藻類較多,可用殺藻劑局部殺藻,同時用有機酸局部解毒,然后使用光合細菌或復合芽孢桿菌,控制藻類過度繁殖,確保菌相、藻相、有機質(zhì)等平衡,有利于有益藻類的正常生長。
魚池水體中如果酸堿度適宜,就能提高藻類細胞內(nèi)酶活性,增強營養(yǎng)吸收能力,使藻相的形成加快。魚池水體最適宜酸堿度在6.5~7.5。在培育有益藻類過程中,如果水體酸度過高,可潑灑生石灰進行調(diào)節(jié),即可減少水體中重金屬毒素,增加水體溶氧,滿足有益藻類正常生長;如果水體堿度過高,可潑灑有機酸來降低堿性,即可減少水體礦物質(zhì)和營養(yǎng)元素的沉淀,增加藻類對營養(yǎng)的吸收,使有益藻類正常生長。
如果魚池水體中敵害生物過多,就會吃掉大量有益藻類,影響藻類的繁殖生長。所以每年清池時,要徹底清除雜蝦、雜魚、雜蟹、浮游動物等敵害生物。清除雜蝦、雜蟹時,可潑灑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進行滅殺;清除雜魚時,可潑灑茶粕8千克/畝進行滅殺;清除浮游動物時,可潑灑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進行滅殺。需注意的是,敵害生物消滅后要用有機酸進行解毒,然后對有益藻類進行培育。
魚池有益藻類培育,最佳水位是在1.2米左右。春季水溫較低時,水位保留在70~80厘米,才能保證藻類進行正常光合作用,利于藻類生長;開動增氧機增氧時,為了避免增氧機打水使水體渾濁而影響藻類生長,水位應保留在90~110厘米,以保證有益藻類生長空間。
如果魚池水體懸浮物過多,就會導致水體光照度不足,營養(yǎng)物質(zhì)被懸浮物吸附不能釋放,有益藻類光合作用和生長繁殖能力就會降低,所以,水體懸浮物過多時,應及時更換魚池中的水體,或在魚池中潑灑腐植酸鈉,將懸浮物沉降底層,提高水體透明度,再施有機與無機混合肥,培育有益藻類,使有益藻類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