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靜雯
陶行知先生說:“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fā)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fā)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庇變航逃怯變航】党砷L的啟蒙階段,教師要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用愛來澆灌一棵棵幼小的嫩苗,讓他們茁壯成長。對于一些具有交往障礙的幼兒,教師更需要用愛澆灌他們,努力幫助、引導他們,讓他們找到自信。同時,教師也要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借助同伴的力量觸動他們,幫助幼兒找到融入集體生活的方法,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集體生活是指那些有共同目標、宗旨和鮮明規(guī)范約束的生活。家長都期望幼兒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并具備健全的人格。在集體生活中,幼兒能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富有團隊精神,還能鍛煉其溝通和交往能力,體驗人際交往的樂趣。此外,集體生活中有競爭和合作,可以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合作能力,讓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建立健全的人格。
人在剛進入陌生的環(huán)境時,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情況,如缺乏安全感,不愿與他人交流等。在進入幼兒園后,幼兒就開始了全新的集體生活,開始由個體意識向集體意識轉化。但部分家長較為寵溺幼兒,對幼兒過度保護,導致幼兒的交往環(huán)境單一,適應能力較差,無法快速融入集體生活。
例如,子淇今年已經5歲了,因為具有交往障礙,所以入園較晚。在小班入園第一天,筆者給幼兒分發(fā)各自的小標記時,子淇滿眼歡喜地用手指著“小蝸牛”的標記,于是,“小蝸牛”就成了子淇在幼兒園的代號。子淇有些膽小,從來不會主動與其他幼兒一起游戲。筆者發(fā)現,在看到其他幼兒很開心地玩游戲時,子淇也很想一起玩,但他卻不肯說出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轉眼,入園已近兩周,其他幼兒都已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可子淇在早上入園時依然會出現哭鬧情況,并拉著奶奶的手不讓奶奶走。只有奶奶一再安慰,保證下午早點來接他,他才會放開奶奶的手,哭著說再見。在奶奶走后,筆者去拉子淇的手,想帶他去玩玩具,可他很快掙脫了筆者的手,獨自一人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fā),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
通過與其家長進行深入的交流,筆者了解到子淇的爸爸媽媽工作都比較忙,陪伴子淇的時間較少。因此,對于子淇的要求,爸爸媽媽都會盡量滿足他,但是他們交流不多。子淇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奶奶溺愛子淇,只要子淇喜歡的事,都會滿足他,不會讓子淇受一點委屈。奶奶還常常叮囑子淇不要跟別人講話,不能亂跑,不能隨便脫衣服,等等。久而久之,子淇便不會主動與他人玩耍和交流,奶奶不同意的事他就不做。由此可見,過度保護的家庭環(huán)境會讓幼兒缺乏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這也是導致幼兒出現交往障礙的直接原因。
幼兒都是來自天堂的小天使,他們的心靈純凈得像一滴水,像一張潔白的畫紙。同時,幼兒的心靈也是脆弱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特別是那些膽小、不能進行正常社會交往的幼兒,教師更要用心去感受他們,用愛去包容他們,給予他們適應的時間,引導他們慢慢融入集體生活。
在午睡時,“小樹”對筆者說“小蝸牛”把玩具帶到床上了。因為筆者告訴過幼兒,為了他們的安全,不允許把玩具帶到床上。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平時都會去核實一下,并讓幼兒把玩具暫時放到其他地方。但一抬頭看見子淇那極度緊張和害怕的表情,筆者改變了主意。因為筆者知道,子淇應該很清楚班里的這個要求,但是膽小的他敢冒這么大的風險把玩具帶上床,可見這個玩具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于是,筆者安撫了“小樹”,就當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一樣,繼續(xù)在一邊做活動道具。子淇看到筆者并沒有找他過問什么,漸漸地放松了,沒一會兒就睡著了。在其他幼兒都睡著后,筆者悄悄地走到子淇的床前一看,發(fā)現他手里拿著一個小毛球??赡苁亲愉拷洺D弥X的緣故,毛球都有些褪色了,上面的毛也脫落了不少。他把毛球當成了一個心靈的慰藉,覺得拿著它睡覺就有了安全感。
用心體會子淇的內心世界是筆者邁向他的第一步,只有在同樣的世界里,筆者才能發(fā)現、體會和感受子淇的情緒,并牽著他的手走向外面的世界,幫助子淇融入集體生活。
信任和鼓勵擁有強大的力量,可以促使幼兒朝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點頭,都是無形的鼓勵。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句話語都是無形的信任。每名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都不一樣,教師要找到幼兒的亮點贊美、鼓勵他們,讓他們樹立自信,勇敢地向前走。
某次繪畫活動的任務是畫棒棒糖,筆者看子淇拿著筆發(fā)愣,便走過去問他怎么不畫,子淇低著頭小聲地回答道:“我不會?!惫P者摸摸他的頭說:“老師知道‘小蝸?!莻€很能干的孩子,你一定能把棒棒糖畫得很漂亮?!弊愉刻痤^看了看筆者,拿起筆在紙上畫了一些圈圈。雖然畫得很凌亂,也不像棒棒糖,但筆者很高興,因為這是個良好的開端。接著,筆者對子淇說:“棒棒糖在和我們捉迷藏對吧?它們躲到哪里了呢?怎么老師看不見他們呀?‘小蝸牛’快把它們叫出來吧?!弊愉勘还P者的話逗樂了,又拿起筆認真地畫了起來。過了一會兒,畫紙上出現了一根棒棒糖,雖然不怎么像,但筆者還是用肯定的語氣對子淇說:“看,‘小蝸?!褪悄芨桑寻舭籼墙辛顺鰜??!惫P者繪聲繪色地對子淇的畫夸獎了一番,其他幼兒聽了筆者的話,都爭著來看子淇的畫,這時,筆者看到“小蝸?!钡哪樕下冻隽藸N爛的微笑。
由此可見,信任和鼓勵在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不自信的、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的信任和鼓勵能夠給予他們實踐的勇氣,幫助幼兒樹立自信,促使幼兒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勞動成果,從而幫助他們融入集體生活。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把握完成所承擔的任務,敢于追求目標的情感體驗。自信心強的幼兒能較準確地評價自己的能力和客觀存在的問題,能主動參加新的活動;在遇到困難時不畏縮,能積極想辦法解決困難;在討論時能大膽發(fā)表意見,不輕易改變主意。那些無法融入集體生活的幼兒大多缺乏自信,教師應該尋找機會,增強這些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活動任務,從而主動參與集體活動,逐漸融入集體生活。
在集體活動中,怎么才能讓子淇開口說話而不使他感到緊張呢?對此,筆者充分利用了“逐個表達”的教育機會。例如,筆者每天晨檢都會點名,在其他人都站起來答到時,子淇也比較自然地跟著站起來答到了,但他的聲音很小。于是,筆者微笑著鼓勵他:“‘小蝸?!赂尹c!你的聲音可以再大一些哦!”在筆者的鼓勵下,子淇的聲音大了許多,筆者則和其他幼兒一起熱情地表揚他:“‘小蝸?!?,你真棒!”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子淇的自信心也在筆者和其他幼兒的贊揚聲中一點點地增強。現在的他也會舉手回答問題了,雖然一次活動最多只有一兩次,但這是可喜的進步。
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行為,從多角度了解幼兒的愛好、才能、精神世界等,并在尊重幼兒個性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既要面向全體幼兒,也要注意個別幼兒,并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和需要,設計相應的活動內容,讓每名幼兒都得到表現的機會,以充分激發(fā)幼兒的潛能,讓幼兒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角色扮演游戲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幼兒能夠體驗各種角色內心的情感,鍛煉其社會交往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從而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子淇選擇扮演醫(yī)生,他先將“聽診器”掛在自己的胸前,然后將各種“藥品”“針筒”拿出來放在桌子上,最后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白大褂”。在準備工作完成后,子淇問扮演掛號員的天天:“天天,今天有病人嗎?”天天回答道:“有的,是毅毅,他不舒服?!薄耙阋悖隳睦锊皇娣??”子淇主動問毅毅。毅毅回答道:“我覺得頭有點疼?!薄芭?,來,我給你聽聽看。”接著,子淇便把“聽診器”對著毅毅的胸口按來按去,又在“藥單”上畫了幾個圈圈,并對毅毅說:“拿好,吃了這個藥馬上就會好的。”
在日常的觀察中不難發(fā)現,那些花更多時間在社會性游戲中的幼兒,一般能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感受,社會適應能力也更強。因此,教師應讓具有交往障礙的幼兒參與角色游戲,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活潑,富有啟迪性的交往氛圍,引導他們學習社交語言、思維和行為,如“如何稱呼他人、如何與他人交往、如何處理問題”等。
同伴之間的交往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同伴交往中,幼兒之間的對話、游戲、競爭都是平等的,他們有充分的機會表達和交流情感,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而這種情緒體驗正是幼兒產生和發(fā)展友誼的基礎,也是那些缺乏勇氣的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的推動力。
坐在子淇旁邊的楊楊是個活潑開朗、熱情大方的幼兒,由于他能言善道且表現出色,許多幼兒都很崇拜他。某天離園前,筆者鼓勵幼兒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為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幼兒紛紛要求上前表演。這時,楊楊拉著子淇的手上來了。雖然子淇漲紅了臉,有些害羞,但還是跟著楊楊來到了同伴面前。楊楊和子淇低聲商量了一會兒說:“我們?yōu)榇蠹页皇變焊琛栋职智?,媽媽看》?!闭f完,他們開始唱歌。雖然楊楊的聲音很響亮,但我們還是聽到了子淇的聲音。在他們唱完歌后,筆者給了他們熱烈的掌聲,還特別表揚了子淇??粗愉垦劬镩W現的亮光,筆者能感受到他的興奮和激動。
綜上所述,集體生活能讓幼兒掌握最基本的生活經驗和人際交往規(guī)范。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努力幫助那些無法快速融入集體生活的幼兒,讓他們體驗交往的樂趣,建立健全的人格,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