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遠
(通師一附萬濠星城幼兒園,江蘇 南通)
在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工作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其中對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幼兒園應該注重勞動教育的組織和開展,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幼兒園的勞動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于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促進了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塑造。但是,當前一些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很多時候都會被淡化,或者缺乏系統(tǒng)的教育指導,導致幼兒對參與勞動不感興趣,沒有真正受到勞動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因此需要對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勞動可以對幼兒的堅持品質(zhì)進行培養(yǎng),因為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并不是一兩次就可以了,需要長期開展下去,幼兒在長期持續(xù)勞動的過程中,要想完成操作任務,就必須要做到堅持不懈,不放棄,深刻感受勞動者的艱辛和不易,進而培養(yǎng)幼兒吃苦耐勞和尊重勞動的良好品質(zhì)。
勞動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幼兒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發(fā)展了肌肉動作,促進了身體發(fā)育,還促進了語言能力、人際交往等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了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在區(qū)域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一般都重視指導幼兒如何正確地解決問題,卻忽視了如何培養(yǎng)通過勞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必須要確保幼兒在勞動中的良好體驗[1]。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幼兒在擦玻璃的時候,感覺總也擦不干凈,最后想到了用報紙去擦,發(fā)現(xiàn)玻璃擦得更干凈了,這樣孩子就在勞動中不斷學習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幼兒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為了完成一項勞動任務需要分工合作,在與同伴的溝通交流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建立了友誼,有助于鍛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幼兒教師要通過勞動教育讓幼兒了解不同的職業(yè)勞動,認知各種社會角色,比如,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體會教師、醫(yī)生、售貨員等職業(yè)角色工作,深層次感受勞動者的艱辛,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2]。
對于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開展,首先是要進行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設,應該綜合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fā)展狀況,確保課程的制定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長時間參與,所以要注意保證幼兒充足的勞動時間,使其深刻體驗勞動的辛苦與收獲。在勞動教育形式上,需要從“以自我服務為中心”逐漸發(fā)展過渡到“以集體服務為主”,指導幼兒在集體中參與勞動,要學會樂于幫助他人。如開展“特殊職業(yè)”主題教育活動,為幼兒播放視頻,觀看特殊職業(yè)勞動者的工作內(nèi)容、環(huán)境與特點,如消防員的工作是很危險的,引導幼兒尊重其勞動成果,產(chǎn)生敬佩之情。
與一般的智力教育不同,對于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開展,幼兒教師需要進行指導策略的優(yōu)化,除了在勞動課中組織幼兒參與勞動,還可以通過一日活動提供隨機指導,平時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可以達到教育目標,如讓孩子午餐后收拾餐盤、主動擦拭教室和黑板、隨手拾起地上的垃圾等,不斷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另外,還要注重開展家園合作,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從而促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勞動教育不能只是局限在幼兒園范圍之內(nèi),還需要拓展延伸教育空間,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園外,走向社會生活,增強幼兒的社會實踐體驗,真實感受到勞動的辛苦,更加尊重勞動者,在勞動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3]。例如,可以帶領幼兒清掃街道,體驗清潔工的日常工作,這樣他們就會充分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并且也會懂得要愛護公共環(huán)境,尊重勞動成果。
總之,在德育視角下,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意義非常重要,幼兒園需要重視做好勞動教育方面的工作,為了提高幼兒的獨立性,幫助培養(yǎng)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幼兒園、幼兒教師、家長都要提高關注度,協(xié)同配合,指導幼兒參與多種形式的勞動,從而全面增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