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剛
(甘肅省會寧縣平頭川鎮(zhèn)初級中學,甘肅 會寧)
對于初中數學學科而言,長期以來需要減負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學生的作業(y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以及課外的學習活動的要求上。在新課程理念深入的當下,教師如何輕松高效地教和學生輕松快樂地學才是減負的實質。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來做相應的優(yōu)化和處理。
初中數學的學科核心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特定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應該作為數學學科的重點。面對“雙減”政策的落實,初中數學老師只有積極去關注學生的這些方面,并結合作業(yè)設計來優(yōu)化和科學壓縮作業(yè)的量,優(yōu)化設計作業(yè)的內容,才可以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升作業(yè)的實效性。
對于初中生而言,課堂活動設計決定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決定了老師課堂教學任務能否更好地完成任務。另外,課堂的數學探究性活動的形式、課堂活動的數量以及活動的設計與學生分組的調配等都需要綜合考量,這樣設計出來的活動能從內容和形式上給學生真正地減負。
一個優(yōu)秀的初中數學老師不但要關注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課外的數學學習的課程繼續(xù)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關注的往往是作業(yè)量和其他與作業(yè)有關的活動,學生負擔重,課外追蹤引導的效率也不高??梢?,課外的追蹤引導的服務和教育內容也應該作為“雙減”的主要內容之一。
鑒于上文所論述的核心部分,“雙減”之下如何讓初中數學自身的學科發(fā)展有亮點、數學學科的推進有高度,就要從學科的減負增效開始綜合考量課堂的設計。
對于初中數學學科而言,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數學中的數形運算和思維探究問題基本上囊括了學生整個數學學習的基礎。數學老師在設計課堂作業(yè)的過程中,應該緊扣這個要點來分析學生的學情,然后設計精細化分層作業(yè),以此來減負。
例如,課堂作業(yè)只需要圍繞三維目標,有情感引導、知識演練、技能訓練即可,課堂的作業(yè)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分三個層次設計作業(yè),不宜過多,而課后的作業(yè)則需要圍繞數學課堂的重難點來設計,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yè)。這樣設計作業(yè)既可以讓作業(yè)難度層次分明,又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對于數學學科而言,良好的數學課堂活動的設計非常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鞏固和延伸應用。因此在綜合設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緊扣數學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情綜合設計出針對性強的高層次活動。
例如,在教學了“二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后,老師可以根據課堂學習的情況設計兩個活動,這兩個活動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例如,活動一:學生圍繞老師提供的思維導圖來列方程式,這個活動可以讓小組之間互動起來,產生競爭,接著讓學生指出所列舉的方程中的變量,這樣可以優(yōu)化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活動二:老師給出案例,案例呈現后對同樣的一個方程給了兩種解法,學生需要觀察后完成類似的任務。
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課后去尋找與方程有關的數學資料,讓學生在搜集方程資料的過程中開闊視野,這個課外活動簡單、有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開展方程競賽形式的活動,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不少于兩個方程的練習,之后互相闡述自己解析方程的方法,然后拍攝過程發(fā)送給老師,老師做追蹤反饋和指導。
“雙減”政策下的初中數學學科要進行得有聲有色,就要在必要的學科活動上做減負增效,論文圍繞作業(yè)、課堂活動和課外追蹤三個層面做了科學論證,實現了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