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弟 王金波
(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 上海 200090)
拖帶救助中接拖帶纜是關鍵點與難點,將直接影響拖帶救助的成功與否,而無動力船舶缺乏絞車動力,無法將救助船入水后的鋼纜直接絞收至遇險船,大大增加了接拖難度,下文著重探討在遇險船無動力情況下,應急接拖及鋼纜傳遞至遇險船的方法,以便接拖作業(yè)順利完成。
本文無動力船舶指船舶因主機故障、船舶失電、油料污染等各種原因,導致船舶失去動力和甲板機械電源,無法自力航行的船舶。
為滿足外海拖帶所需,根據(jù)被拖船排水量準備足夠破斷力的拖帶索具,通常選用不低于φ64 mm的主拖纜、φ56 mm×30/40 m龍須纜、φ72 mm×110/220 m強力尼龍纜和φ56 mm拖帶用鏈條。在接拖作業(yè)時,因遇險船絞車失效,靠人力無法將龍須纜、強力尼龍纜一次性從救助船拉至遇險船實施接拖作業(yè),應分解逐步進行。救助船需將龍須纜及強力尼龍纜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至遇險船,待遇險船將龍須纜準備妥當后,救助船再次接近實施進一步接拖作業(yè)。
在外海接拖作業(yè)時,根據(jù)風浪、海況及航程等作業(yè)環(huán)境的不同,考慮到遇險船絞車動力的缺失,通常將龍須纜及強力尼龍纜傳遞至遇險船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1)龍須纜應急替代法;(2)大船直接轉運法;(3)救助艇間接轉運法;(4)動力替代反絞法等。
3.1.1 航程小于200 n mile
當風浪及航程都較小時,為盡快控制遇險船實施拖帶作業(yè),可利用龍須纜應急替代法。救助船目前所配備的直徑72 mm的強力尼龍纜破斷力可達3 000 kN以上,同時做好防磨措施后,可滿足拖帶所需,在短距離應急拖帶時,可替代龍須纜(鋼纜)實施拖帶。作業(yè)時選用40~50 m長的強力尼龍纜,在中部位置打結以固定左右纜繩長度,替代龍須纜(鋼纜),同時中間形成的節(jié)環(huán)做連接使用。替代的強力龍須纜相較與鋼纜大大的減輕了重量,待救助船將所有拖纜連接妥后接近遇險船,由遇險船船員人力將強力尼龍纜從巴拿馬孔拉進,在船艏史密特應急拖曳裝置套樁完成接拖。
3.1.2 航程大于200 n mile
當拖帶距離較遠時,龍須纜應以鋼纜為首選。由于鋼制龍須纜的重量,人力無法直接拉至遇險船,在現(xiàn)場海況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選用大船直接轉運法或救助艇間接轉運法將龍須纜傳遞至遇險船。
(1)大船直接轉運法:救助船可預先將拖帶用鏈條或龍須纜和強力尼龍纜分批吊上遇險船。操縱救助船從下風接近遇險船,利用克令吊將拖帶用鏈條或龍須纜和強力尼龍纜吊運至遇險船船上,如圖1所示。遇險船按照被拖帶程序在船艏將鏈條或龍須纜套樁后,連接強力尼龍纜穿過船艏巴拿馬孔后反向將其固定于舷墻備用。
圖1 大船直接轉運法
救助船在接近遇險船吊運鏈條或龍須纜及強力纜時,因兩船較為貼近,要注意空載貨船的受風面積較大,橫向飄移速度可達3 kn以上,救助船應在實施吊運作業(yè)前在靠舷側準備好大靠把,防止兩船發(fā)生接觸,碰撞破壞船體。
(2)救助艇間接轉運法:當救助船貼近遇險船、克令吊的吊運作業(yè)條件不夠時,可采取救助艇間接轉運法,將龍須纜和強力纜分批傳遞至遇險船。即利用救助船的開敞式救助艇,將龍須纜和強力纜裝運至救助艇,然后駛至遇險船下風舷,選擇遇險船干舷較低處,由遇險船船員將龍須纜和強力纜人工分批次拉至甲板后,將各纜繩轉移至船艏,進行下一步的被拖帶準備,實施接拖作業(yè)。遇險船按照被拖帶程序在船艏將龍須纜套樁后,連接強力尼龍纜穿過船艏巴拿馬孔后反向將其固定于舷墻備用。
(3)動力替代反絞法:救助船慢速接近遇險船,控制船位穩(wěn)定在遇險船船艏附近后,撇纜上遇險船并將本船小鋼絲(φ20 cm)引至遇險船,在其船艏繞過纜樁后再次反向引回救助船,利用救助船船艉絞車的動力,將龍須纜、強力纜分批絞至遇險船,如圖2所示。待全部纜繩傳遞至遇險船后,做被拖準備實施進一步接拖。
圖2 動力替代反絞法
作業(yè)中,應控制好兩船相對位置,防止兩船受風浪的影響,造成瞬時距離差,產生頓挫力將小鋼絲崩斷。同時,要注意龍須纜、強力纜及小鋼絲吸入救助船車葉,造成螺旋槳纏繞。
在惡劣海況條件下,以上4種方法一般已無法實施,可采用遇險船兩個5~10 t手拉葫蘆將龍須纜及強力尼龍纜牽引至被拖船。經以往實踐證明,將兩根龍須纜同時牽引至甲板耗時約1.5 h。
作業(yè)前,救助船提前準備好一根牽引用60 m3寸強力尼龍引纜,引纜上每隔2 m插接一個掛環(huán),以方便手拉葫蘆掛鉤,如圖3所示。
圖3 手拉葫蘆牽引法
作業(yè)時,救助船靠近被拖船,利用手動或撇纜槍將引纜傳遞至被拖船。在鋼纜/鏈入水前,被拖船將引纜琵琶頭套樁防止鋼纜/鏈滑落,并繼續(xù)挽樁減少葫蘆牽引距離,2臺手拉葫蘆分別生根。實施牽引作業(yè)時,1臺手拉葫蘆在引纜掛環(huán)上掛鉤并牽引引纜,待手拉葫蘆牽引行程達到最小時,另外一臺手拉葫蘆繼續(xù)掛至引纜,同樣的方法,2臺手拉葫蘆交替牽引,直至將鋼纜/鏈收至遇險船實施下一步帶纜作業(yè)。強力纜上被拖船也可采用同樣方法實施,并做好被拖準備。
待遇險船被拖準備工作完成后,救助船從再次接近遇險船,實施接拖作業(yè)??拷?,可手工或撇纜槍將救助船的引纜引至遇險船,連接備好的強力纜,利用救助船的絞車將強力纜絞收至救助船,在救助船船艉完成與主拖纜的接拖,如圖4所示。
圖4 接拖作業(yè)示意圖
在海上運輸已占全球貿易運輸?shù)?0%以上的環(huán)境下,運輸船舶的數(shù)量在不斷上漲,所以要拖帶無動力船舶的次數(shù)也不斷增加,這對救助人員是一項特別的挑戰(zhàn)。救助人員必須具備專業(yè)的拖帶作業(yè)能力和風險應變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拖帶無動力船舶的任務。所以只有前期做好收集相關資料、相應的理論計算、制定合理的拖帶方案和應對突發(fā)情況的對策等準備,再加上各方配合密切,才能保證無動力船舶、港口航道中的其他船舶、碼頭及設施的安全。作為全球航運大國的專業(yè)救助力量,東海救助船舶一直秉承著“要沖得上去,救得下來”的救助理念,正是因為這種理念,東海救助人一直屢建奇功,挽救了大量的財產和無數(shù)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