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婷
話題亮相
優(yōu)美的古詩文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蘊含著中華兒女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古人蕩氣回腸的詩文是他們生命的吟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信仰。
我們從小就接受古詩文的熏陶,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感受草的堅忍;從“落英繽紛,芳草鮮美”中感受桃源理想的愜意;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體會先賢的家國深情;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品味滕王閣的美景……文人墨客將塵世的酸甜苦辣、生命的喜怒哀樂都寄予古詩文中,于字里行間,抒發(fā)著自己的情感。
有些同學感慨,自己會背很多古詩文,也深知古詩文的精妙,卻無法在作文中嫻熟而自然地運用,體現(xiàn)出優(yōu)美的文采以及深刻的思想。下面,我們以這道作文題目及學生范文為例,請同學們展開討論。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優(yōu)秀的古詩文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蘊和獨特的藝術匠心,是生活的升華,是古人智慧的精粹,更是令我們受益終生的文化瑰寶。
一輪明月,寄托著游子數(shù)不盡的情思;一曲羌笛,寄托著征人歸家的念想;一座長亭、一條古道、一段折楊柳,寓意著友人臨別時的不舍;一聲蟬噪,蘊含著詩人高潔傲岸的情操;一縷梅香,潛藏著詩人堅忍不屈的品性;一杯濁酒,盛滿了文人的悲憤、豪放、不舍與釋然。
古詩文中的景色,是詩人內心情感的投射,往往寄托著詩人當時的感情,有悲喜,有哀樂,而這些景色也因為被詩人賦予了不同的情感,而有了更多的韻味。
讀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樣的感悟,請從你熟悉的古詩文中選取一篇描寫景色的文章,表達你的感悟與理解,寫一篇作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學生
范本
一切景語皆情語
◎程思媛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老的土地孕育了輝煌的詩篇,璀璨的詩篇滋養(yǎng)了神圣的土地。當我們暢游于詩詞之中,就如同去了許多地方,見了不同的人,看了四季的美景,也窺得了人生的重巒疊嶂、風雨莫測,讓我們在心中繪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
春意盎然,乍暖還寒。春天是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明凈絢麗,有惜春之意,有感物之情;春天是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灑脫,在春景中顯坦蕩之懷,在雨聲中感悟人生;春天也是李煜“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的惆悵,于愁則喻春水,于恨則喻春草。
夏日炎炎,浮瓜沉李。夏天是白居易“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田月桑時,汗出如漿是勞動者對土地的敬畏,是對豐收的期盼;夏天是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心如止水,于燥熱中覓一方清幽,心靜則神清;夏天也是陸游“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的鄉(xiāng)間小徑,景幽情亦幽,放翁在其中有暗恨、有惋嘆,恨俗物喧鬧,嘆了無知音。
秋風送爽,草木凋零。秋天是劉摯筆下“農(nóng)家之富秋始見,十色田利皆豐登”的豐收景象;秋天是范仲淹身居邊關“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的莼鱸之思;秋天是杜甫漂泊異鄉(xiāng)“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的流寓之悲;秋天亦是劉禹錫筆鋒一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放和壯美,以及他樂觀曠達、自信昂揚的人生態(tài)度。
冬日可愛,寒木春華。冬天是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遐景蒼茫,邇景孤冷,他懷才不遇,于是寄情山水,詠嘆漁翁,以托孤高;冬天是楊萬里“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的冰落屋檐,童敲冰響,稚趣橫生,別有樂趣;冬天亦是王安石“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的一縷梅香,不懼嚴冬,在凜冽寒風中毅然綻放,梅的堅忍品格亦是詩人孤傲性格的真實寫照。
王國維曾言:“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分。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痹娙税巡煌那楦屑挠柙趯こ5木吧校鴮こV耙惨蜻@特殊的情感有了不同的韻味。紅豆寓相思,折柳意送別,無處不是景,到處皆是情。這一切的景語隨四時流轉、寒來暑往,融進了無邊的情語之中。
【陜西西安市西港花園高級中學】
眾說紛紜
張順:這篇作文的標題化用了王國維的“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而且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詩詞,展現(xiàn)出他深厚的文學積累和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
許若晗:讀完全文,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美。作者的語言優(yōu)美,引用的古詩文大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即使是沒有學過的詩文,聯(lián)系語境理解,也沒有太大的閱讀障礙。作者把這些詩句以及自己的感悟用四季串起來,使得作文在結構上有種整飭美。
郭志琴:全文語言細膩,流暢自然。作者以春、夏、秋、冬的變化為感悟,書寫人生情懷。春意盎然,夏日炎炎,秋日清爽,冬日可愛,句式整齊對仗,文字樸實無華,展示了作者強大的語言功底?!盁o處不是景,到處皆是情”的贊嘆使本文得到升華,“一切景語皆情語”在作者的筆下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周雅欣:全文圍繞景物展開,以景語為題突出中心內容,以四季為線索展開描述,春風花草、穿林打葉寫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足蒸背灼、蟬噪蛙鳴凸顯夏天的驕陽似火;田利豐登、猿嘯雁去表現(xiàn)出秋天的天朗氣清;萬徑人蹤、寒梅獨開展現(xiàn)了冬天的冰雪嚴寒。以景抒情,將情融于景色中,寒來暑往,春秋更迭,而情不變。
許熙皙:我最喜歡最后一段,先引用了王國維的話語,和本文的標題相呼應;然后用辯證的手法寫了景色和詩人的情感之間的關系,選取了“紅豆”和“折柳”兩種典型意象,引出“無處不是景,到處皆是情”;最后一句“景語隨四時流轉、寒來暑往,融進了無邊的情語之中”,將景和情的關系推向高潮,韻味深刻,讓人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程思媛:我在寫這篇作文時,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開篇寫古詩詞中的景色與詩人情感的關系,主體部分依次寫春景的明麗、夏景的清幽、秋景的豪放、冬景的冷清,四季景色分明,眾多意象很容易區(qū)分。詩人們留下了太多的詩篇,我在寫每一個季節(jié)時,都選取了十到二十句的詩文備用,一方面避免都是課內的詩文,缺乏新意;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引用的詩文不可太生僻,要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此外,我篩去了表達相似情感的詩文,這樣能使內容更加豐富。比較遺憾的是,我沒有嘗試去寫同一位詩人在同樣的季節(jié),面對同樣的景色,在不同的心境下有何不同的體驗。
老師:這篇作文很美,同學們的點評也極具詩意,富有美感。如同學們所說,本文最大的特點是“美”。語言美,整句的使用較多,使人讀來朗朗上口;結構美,布局整齊,春夏秋冬四季之景依次展現(xiàn),且內容緊扣主題;意境美,作者借助古詩文的美,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意境,我們也跟隨作者的筆觸經(jīng)冬夏歷春秋,在詩詞的美景中暢游了一番。所以,同學們在閱讀中要嘗試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情趣以及鑒賞美景和美文的能力。
技法點睛
本篇作文以詩句為題,有古典的詩意美。在詩詞中欣賞四季美景,在詩詞中窺得人生真諦。每個部分采用四字駢文,對仗工整,語句和諧。正文引用詩句分別從不同的季節(jié)切入,表達了詩人在景中蘊含的情感,均能恰如其分地體現(xiàn)情與景的結合,緊扣文章主旨。結尾引用標題的詩句升華主題,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使讀者掩卷深思,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