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城 圖|松鼠
塞維爾·德·梅伊斯特是誰?雖然不是婦孺皆知,但法國貴族軍官梅伊斯特也算是一位傳統(tǒng)意義上的旅行家。他去過很多地方,比如意大利和俄羅斯,還迷戀過阿爾卑斯山,在那兒待了整整一個冬天……不過,讓他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并不是這些。稱得上偉大的旅行家的太多,他與這些人相比只是小字輩。
熱情且浪漫、喜歡讀書和繪畫的梅伊斯特對“安靜地待在房間里就能快樂”的觀點應該是大為贊同的,并且深諳此道。1790 年,27 歲的他,年輕氣盛,結果因為一場決斗被判42天不準出門。不知是“預謀已久”還是突發(fā)奇想,他選擇“把禁足當度假”,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旅行模式——室內旅行。彼時,他住在一幢公寓樓的頂層,房間不算簡陋,但也很普通,稱不上很好的“旅游目的地”。這不要緊,房門一鎖,天地自寬。他暢快地來了一場“說不走就不走”的旅行。
別人旅行背著大包小包,還要掏腰包支付車馬費和門票費用,而他只需要“換上粉紅色和藍色相間的睡衣褲”。室內旅行的核心,是你必須以旅人而非主人的眼光來審視家里的一切。梅伊斯特正是如此踐行的。比如,他看到床,念及的不是世俗的睡眠和粗暴不雅的鼾聲,而是驚嘆于床單的花色與睡衣的搭配居然如此和諧,仿佛它們天生就該在一起。又比如,他“遠遠地”望著有些老舊的沙發(fā),不是想一屁股坐上去,倒是出人意料地被其高雅的支腳深深吸引。由于眼光脫離了庸俗,亦不再是日常的居家心態(tài),他甚至覺得自己的愛人也變得與眾不同和奇妙起來。至于家中那只名叫羅西尼的狗……它真的只是狗嗎?
也許你會說,這算什么旅行?不過是一個不能出門的人為緩解內心的煩悶在自欺欺人罷了。還真不是!他一本正經地說過:“在我之前,有數百萬人不敢去旅行,還有一些人不能去旅行,而更多的人甚至想都沒想過去旅行?,F在,他們都可以模仿我……即使最懶惰的人在出發(fā)尋找快樂之前也將不會有任何借口猶豫不決,因為這樣做既不費錢也不費力?!焙苊黠@是在做“大眾推廣”,這讓人無法不懷疑他想以“室內旅行開山鼻祖”之名流芳百世。此外,他還奮筆疾書,將此次旅行的見聞寫成了一本名為《我的臥室之旅》的書。由此看來,他的認真毋庸置疑。也有人說他是借這本書諷刺像麥哲倫這種興師動眾的旅行家,但他實際上并無此意。他真正想要做的,是“向窮人和那些害怕風暴、強盜和險峻懸崖的人推薦室內旅行”。
時隔八年之后,作為自由身的他仍然深陷自己的創(chuàng)意中不可自拔,于是又煞有介事地進行了一次“看上去平淡無奇其實驚險刺激”的室內旅行。有所不同的是,這次他選擇了晝伏夜出,即“夜游”,按一般人的說法就是:睡不著的夜貓子隨便走走看看。但梅伊斯特顯然不會如此平庸,他甚至會整晚整晚地在臥室里晃悠,不肯忽略任何視角,試圖發(fā)現新風景。最冒險的一次,他“跋山涉水”走到了窗臺的位置。這次旅行同樣收獲頗豐,他寫下旅途的所見所感,出版了一本“冒險旅行”文集——《臥室夜游》。在那個西方人不遠萬里到處探險的年代,梅伊斯特另辟蹊徑,“找到了一種更實際的旅行之道,讓那些缺乏勇氣或財力不足的人也能一圓旅行夢”。
數十年之后,“知名宅男”尼采讀到梅伊斯特的著作,甚是驚訝,如遇知音,心潮澎湃地寫下精彩的“讀后感”:“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平淡無奇的經驗,使自己成為沃土……當我們觀察到這一切后,我們會把人分為兩類:一種人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另一種人則是化神奇為腐朽,絕大部分人是后者,前者則為數寥寥。”梅伊斯特無疑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那一類。
德國博物學家,近代氣候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的亞歷山大·馮·洪堡在談到自己的旅行動機時說:“我被一種不確定的渴望所激勵,這種渴望就是從一種令人厭倦的日常生活轉向一個奇妙的世界?!泵芬了固睾軝C智地在“令人厭倦的日常生活”與“奇妙的世界”這種幾乎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對的絕對對立關系中,找到了旅行模式和生活哲學的相對統(tǒng)一。雖然所謂的室內旅行對現代人而言并不具備完整的旅行屬性,頂多算是“文藝宅”,但它清晰地告訴我們“風景亦在身邊”這個樸素的真知。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時代背景下,在“居家隔離”成為熱詞的新語境里,兩百多年前,梅伊斯特以超前思維提出并倡導的室內旅行,似乎又多了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