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航
“藝術盲”該如何去了解一位畫家呢?
讓·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國偉大的寫實主義田園畫家,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想要真實得體地走近他,我們可以先嘗試打開兩扇窗。
第一扇窗是米勒的崇拜者梵高。作為美術史上天才般的存在,梵高的偉大無須贅言。他自己就是神,而米勒是他心目中唯一的神。所以,“崇拜”二字遠遠不能表達他對米勒的情感。說是米勒成就了他一點也不為過。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梵高便認定了米勒這個前輩以及米勒的作品。他在給弟弟的信中無比自豪地說:“我忙于臨摹米勒的畫作?!彼簧信R摹米勒的作品達百余幅之多,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對米勒代表作《播種者》的臨摹和再創(chuàng)作更是貫穿其短暫而熾熱的生命旅程。他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畫筆像米勒那樣展示“播種者”的勇敢——闊步向前,沒有遲疑,絕不猶豫;堅定的生命力量仿佛能透過紙背,無畏與無懼撼動人心。這個“播種者”,是米勒,也是梵高,是之于大地的耕夫,亦是之于生命的勇士。
走近米勒的第二扇窗是名畫《拾穗者》,它是米勒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如果你留心生活,就不難發(fā)現(xiàn),在不同版本的美術教材里,這幅畫頻頻被選用,介紹該畫的文章《拾穗》出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科書里。與《播種者》一樣,《拾穗者》依然表現(xiàn)農(nóng)民的日常,描繪了農(nóng)村最普遍的一個場景——秋天的意象鋪滿大地,午后的暖色調恣意涂抹,金色的田野一望無際,所有事物仿佛都變得溫馨動人起來。秋收后的土地上,三個農(nóng)婦正彎著身子,專注且小心翼翼地拾掇被遺漏的麥穗,以補充家中的食物……一幅最尋常的生活場景,蘊藏的卻是盛大的生命故事,其中有米勒對農(nóng)民艱苦生活的同情,也有他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他大部分作品都是如此,畫面通俗易懂卻拒絕平庸,看似直白卻意味深長。
透過第一扇窗,我們看到一個埋頭臨摹的梵高,這是對米勒最好的肯定和致敬。梵高的藝術之路光芒萬丈,對米勒的追逐和仰望卻始終清晰可見。推開第二扇窗,實際上我們幾乎能看到米勒的全部?!妒八胝摺饭硎斑z的人物形象,就是米勒最真實的精神寫照。他一生都在做的事正是“以對土地的凝視來完成對生活以及夢想的仰望”。米勒以智者與畫家的雙重身份,重新定義了“仰望的內涵”和“仰望的姿態(tài)”。
是的,作為“鄉(xiāng)村的堅守者”,作為“赤誠的大地之子”,米勒選擇的不是仰望蒼穹,而是凝視腳下的土地。
米勒出生在法國諾曼底省的一戶農(nóng)民家庭,對土地的情懷與生俱來。他從小就表現(xiàn)出驚人的繪畫天賦,但這又有什么用呢?去到巴黎后,他除了與城市的熱鬧繁華格格不入,還時時陷入生活窘迫的境況。他是同學眼中“土氣的鄉(xiāng)里人”,是老師嘴里“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愣頭青。這與我們很多人摻雜著隱痛與悲涼的經(jīng)歷何其相似。他曾用素描換鞋穿,用油畫換床睡,甚至還為接生婆設計過招牌……但是這些都不算他人生的至暗時刻。讓他險些跌入深淵的,是有一段時間為了迎合當時的資產(chǎn)階級的感官刺激,他畫過庸俗低級的裸女。當聽到別人說“你看,這就是那個除了畫裸體,別的什么也不會畫的米勒”時,他猛然清醒,同時醒過來的還有才華的火焰。他試圖仰望高貴,實際上是屈服,是向現(xiàn)實與命運低頭。好在,偏離不算太久。
對于一名終生窮困潦倒的畫家而言,清貧意味著很多,又似乎不意味著任何東西。米勒最終選擇偏居巴黎遠郊,并且一住就是將近三十年。他在雞犬相聞間找到了自己的星空,在一個個可以真實叩問土地的瞬間通曉了與生命對話的暗語。他毫不吝嗇地把筆墨聚焦在農(nóng)民身上,賦予他們崇高而神圣的地位。他把生命交還給土地,讓泥土的芬芳跟隨血脈的每一次律動,并在這個艱難卻有意義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救贖。
米勒也畫過一幅題為《仰望》的素描作品,但依然“沒有脫離堅實的土地”。畫中一坐一立兩個質樸的女子抬頭望向天空,天空似有似無,土地依然占據(jù)了絕大部分畫幅。這不是虛無的浪漫和空想,而是生活的詩意和期盼。在《星空》這幅作品中,除了著筆于幽暗空靈的夜空,米勒還強調了用根抓緊土地的樹木,并真實地描述了獵戶座和大犬座。米勒曾說過:“每一個地平線,經(jīng)過一瞥,都應該讓人立刻想到這是地球土地上的一小部分?!彼?,真正能讀懂米勒的人才會明白,無論他畫的是農(nóng)民的生活場景,還是其他,他所理解的“仰望的內涵”沒有變,他所認同的“仰望的姿態(tài)”也并無不同。
梵高對米勒的理解大概是最深刻的,他認為“米勒感人地揭示了人性中某種偉大的東西”。他相信米勒所說的“藝術就是戰(zhàn)斗”,于是追隨其腳步,把畫筆聚焦礦區(qū)的人。文學家羅曼·羅蘭甚至視米勒為英雄,贊其“具有忍耐、愛、勇敢與信念和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批評家朱里亞·卡萊德在《米勒藝術史》中指出:“米勒的作品刻畫出他當時那個時代一般平民的人性和思想,是一位高貴而不朽的人性畫家?!贝笪暮劳袪査固┮矊γ桌盏淖髌非橛歇氱姡Q他的畫風充滿了“人道關懷”。
何其有幸,窮極一生讓每一寸目光深入土地的米勒,完成了質樸卻綺麗的人生。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比绻麣v史可以穿越,時光可以新舊交流,米勒應該也會有相似的深情告白吧。畢竟,是勞動讓米勒真實,是土地讓米勒深刻,而繪畫讓米勒看到太陽的力量。他的一生,適用于一個奇怪的、看上去邏輯完全不通的句式——當米勒凝視土地時,他在仰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