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偉,拉瓊
(西藏大學生態(tài)學研究中心,西藏 拉薩 850000)
由于人類活動的干擾加強和生境喪失等原因,生物物種消失的速率越來越快[1],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普遍受到關注。加強瀕危珍稀野生植物的保護,是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前提[2-3]。狹域分布種、古老孑遺種、極小種群等野生瀕危珍稀植物的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4]。為了適應新時期野生植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與管理工作,于2021年9月7日,經(jīng)國務院審核批準,國家林草局、國家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公告共同發(fā)布了2021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5],同時廢止了1999年舊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
西藏是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的主體,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包括了熱帶、溫帶、寒帶等多種氣候類型[6],孕育了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根據(jù)王利松等對中國高等植物多樣性的研究統(tǒng)計報道,西藏植物總數(shù)有7629種,位居全國第三,排在云南和四川之后[7]。而且近些年來在西藏自治區(qū)境內(nèi)還有不斷的新物種和新紀錄種被研究報道,特別是蘭科植物居多[8-11]。西藏特別是其東部及東南部被認為是中國植物三個特有分布現(xiàn)象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12]。因此了解西藏自治區(qū)的植物資源狀況是非常重要的,許多作者也研究開展了西藏自治區(qū)境內(nèi)區(qū)域性的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調(diào)查工作,如鄒林紅和鄒聯(lián)付對西藏林芝地區(qū)珍稀瀕危植物進行調(diào)查與分析,并結(jié)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性的保護對策建議[2];汪書麗等通過樣方與路線相結(jié)合調(diào)查研究了西藏米林縣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記錄了米林縣共有藥用保護植物37科72屬97種,并確定其珍稀瀕危物種優(yōu)先保護序列[13]。還有的對西藏自治區(qū)的珍稀瀕危植物進行區(qū)系分析與保護研究[6];也有的對西藏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用植物資源進行研究,報道了西藏藥用植物資源二級保護的有1種,三級保護有12種,隸屬于9科10屬[14]。有研究者也統(tǒng)計分析過西藏自治區(qū)重點保護植物名錄[15],但根據(jù)2021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來整理分析西藏自治區(qū)入列的維管植物多樣性特征未見報道。為了掌握西藏自治區(qū)內(nèi)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多樣性與地理分布特征,為下一步的摸清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資源本底,以及開展植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監(jiān)測提供重要的科學數(shù)據(jù)支撐,因此我們依據(j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新版名錄來開展本項研究。
西藏自治區(qū)面積120萬平方公里,所跨越的經(jīng)緯度為26°52'~36°32'N,78°24'~99°06'E[16]。它是號稱第三極的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此區(qū)域海拔大多在4000 m以上,是一個獨特的中低緯度的高海拔和高寒環(huán)境。地勢高差大,地形復雜多樣,邊緣高山環(huán)繞、峽谷深切,內(nèi)部山脈、寬谷和湖盆相間。具有氣溫低、空氣稀薄、太陽輻射異常強烈的氣候特點,雨熱同期[16]。各種環(huán)境因子的垂直梯度變化顯著,因此有著豐富且特殊的植物多樣性。
以《中國植物志》[17]、《Flora of China》[18]和《西藏植物志》[19]為基礎,結(jié)合西藏新種和新紀錄種的相關文獻報道[9-11],查閱中國數(shù)字植物標本館(CVH),https://www.cvh.ac.cn/index.php的標本記錄,蘭科植物的名錄主要參考王喜龍等對西藏野生蘭科植物名錄整理和修訂的研究結(jié)果[8]。分析西藏有分布的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所列的維管植物多樣性特征,再與舊版的名錄作對比分析。植物分類系統(tǒng)采用新版名錄所用的系統(tǒng)。西藏自治區(qū)地圖底圖來源于中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系統(tǒng)(http://www.ngcc.cn/ngcc/),本研究的底圖通過裁剪其而成。
根據(jù)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再查閱相關文獻和數(shù)字標本館的比對補充分析。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表1,發(fā)現(xiàn)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有41科65屬140種4變種,其中石松類植物1科2屬10種,真蕨類植物3科5屬6種,裸子植物4科7屬10種,被子植物33科51屬114種4變種。
表1 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類群統(tǒng)計Tab.1 Statistics of wild vascular plants under national key protection in Tibet
對西藏自治區(qū)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保護等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由表2,可知一級保護的植物有10種,其中裸子植物5種,被子植物5種,除被子植物中3種為草本植物外,其余為木本。二級保護的植物有134種(包括種下等級),其中石松類植物10種,真蕨類植物6種,裸子植物5種,被子植物113種(包括種下等級);被子植物中包含木本植物18種,草本植物95種(包括種下等級)。
表2 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的保護等級統(tǒng)計(含種下等級)Tab.2 Protection level statistics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vascular plants in Tibet(including subspecies level)
3.1.1 科的組成
通過對整理得到的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的41科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石松類植物只有石松科(Lycopodiaceae);蕨類植物有合囊蕨科(Marattiaceae)、金毛狗科(Cibotiaceae)和桫欏科(Cyatheaceae)3個科;裸子植物有羅漢松科(Podocarpaceae)、柏科(Cupressaceae)、紅豆杉科(Taxaceae)和松科(Pinaceae)4個科;被子植物有蘭科(Orchid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等33個科。只含1屬的單屬科31個,其中2個單屬科為真蕨類植物,2個單屬科為裸子植物,其余的27個單屬科均為被子植物;含2-5屬的科有9個,其中1個科為石松類植物,1個科為真蕨類植物,2個科為裸子植物,其余5個科為被子植物;含6屬以上的大科只有蘭科(Orchidaceae)1個。含屬數(shù)最多的科為蘭科(Orchidaceae)和禾本科(Poaceae),分別含有11屬和4屬。
從科含物種數(shù)來看,物種數(shù)量最多的科是蘭科(Orchidaceae)含54種,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其次是石松科(Lycopodiaceae)含10種、景天科(Crassulaceae)8種、藜蘆科(Melanthiaceae)3種3變種、禾本科(Poaceae)和紅豆杉科(Taxaceae)并列都含5種、五加科(Araliaceae)3種1變種。含3種的科有菊科(Asteraceae)、薔薇科(Ros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等7個;含2種的科有4個,為合囊蕨科(Marattiaceae)、木蘭科(Magnoliaceae)、罌粟科(Papaveraceae)和小檗科(Berberidaceae);含1種的單種科有23個。
3.1.2 屬的組成
通過對65屬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所含物種數(shù)最多的前6大屬分別為石斛屬(Dendrobium)15種、蘭屬(Cymbidium)12種、杓蘭屬(Cypripedium)11種、紅景天屬(Rhodiola)8種、獨蒜蘭屬(Pleione)7種、重樓屬(Paris)3種3變種,含5種的屬是石松類植物的石杉屬(Huperzia)和 馬 尾 杉屬(Phlegmariurus),人 參 屬(Panax)含3種1變種,含3種的屬是貝母屬(Fritillaria)、芍藥屬(Paeonia)、紅豆杉屬(Taxus)和風毛菊屬(Saussurea),含2種的屬有7個,僅含1種的單種屬45個。真蕨類植物中有4個屬為單種屬,含2種的屬有1個;裸子植物中5個屬為單種屬,含2種的屬1個;被子植物中32個屬為單種屬,含2種的屬5個。
3.1.3 種的組成
通過對西藏自治區(qū)144種(包括種下分類階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的生活型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草本植物有114種(含種下單位),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3種,為暖地杓蘭(Cypripedium subtropicum)、秀麗兜蘭(Paphiopedilum venustum)和清涌兜蘭(Paphiopedilum qingyongii),其余111種均為二級保護植物。灌木植物有6種,代表類群有大花黃牡丹(Paeonia ludlowii)、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和冬麻豆(Salweenia wardii)等,均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喬木植物有24種,其中裸子植物10種,被子植物14種。喬木植物中一級保護植物的7種,代表類群有巨柏(Cupressus gigantea)、西藏柏木(Cupressus torulosa)、西藏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和東京龍腦香(Dipterocarpus retusus)等;二級保護植物有17種,主要代表類群為瀾滄黃杉(Pseudotsuga forrestii)、長蕊木蘭(Alcimandra cathcartii)、千果欖仁(Terminalia myriocarpa)、西藏坡壘(Hopea shingkeng)、光核桃(Prunus mira)和錫金海棠(Malus sikkimensis)等。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整理出舊版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名錄發(fā)現(xiàn),西藏自治區(qū)入列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999版維管植物共計27種1變種[20],其中真蕨類植物4種,裸子植物6種1變種,被子植物17種。一級保護植物6種,二級保護植物21種1變種。比較發(fā)現(xiàn),西藏自治區(qū)入列1999舊版的3種1變種野生植物,在2021新版名錄中被移出保護植物行列,分別是油麥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var.complanate)、十齒花(Dipentodon sinicus)、畫筆菊(Ajaniopsis penicilliformis)和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油麥吊云杉、十齒花和山莨菪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瀕危等級評估為無危,畫筆菊評估為數(shù)據(jù)缺乏。另外舊版中的一級保護植物木蘭科(Magnoliaceae)長蕊木蘭(Alcimandra cathcartii)在2021新版名錄中保護等級被降為二級,長蕊木蘭在在《中國植物紅皮書》[20]中瀕危等級評估為易危,其余的物種均未發(fā)生變化。
依據(jù)相關文獻,對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的特有性分析發(fā)現(xiàn),在屬一級水平,中國特有屬6個,全在被子植物中,分別是芒苞草屬(Acanthochlamys)、三蕊草屬(Sinochasea)、冬麻豆屬(Salweenia)、金鐵鎖屬(Psammosilene)、羽葉點地梅屬(Pomatosace)和輻花屬(Lomatogoniopsis)[7];中國特有物種38種[18],其中石松類植物2種為拉覺石杉(Huperzia lajouensis)和聶拉木馬尾杉(Phlegmariurus nylamensis),真蕨類植物1種為食用觀音座蓮(Angiopteris esculenta),裸子植物4種為巨柏(Cupressus gigantea)、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和瀾滄黃杉(Pseudotsuga forrestii),被子植物有31種如芒苞草(Acanthochlamys bracteate)、大理鎧蘭(Corybas taliensis)和毛瓣綠絨蒿(Meconopsis torquate)等。西藏特有物種有12種,其中石松類植物2種為拉覺石杉(Huperzia lajouensis)和聶拉木馬尾杉(Phlegmariurus nylamensis),裸子植物1種為巨柏(Cupressus gigantea),被子植物9種如高山貝母(Fritillaria fusca)、西藏八角蓮(Dysosma tsayuensis)和白花芍藥(Paeonia sterniana)等。中國特有木本植物(喬木和灌木)有11種,如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西藏坡壘(Hopea shingkeng)等;中國特有草本植物27種,如黃花杓蘭(Cypripedium flavum)、金鐵鎖(Psammosilene tunicoides)、紅花綠絨蒿(Meconopsis punicea)等。中國特有物種的保護等級分析可知,3種為一級保護植物,分別是巨柏(Cupressus gigantea)、暖地杓蘭(Cypripedium subtrop-icum)和清涌兜蘭(Paphiopedilum qingyongii),其余35種均為二級保護植物。
依據(jù)《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4]、《中國植物紅皮書》[21]和《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22]以及相關文獻,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中因新增加而未予評估的保護物種有31種2變種,其中石松類植物8種,真蕨類植物2種,被子植物21種2變種;無危13種,均為被子植物;近危11種2變種,其中石松類植物1種,真蕨類植物1種,裸子植物1種,被子植物8種2變種;易危43種,裸子植物4種,被子植物39種;瀕危40種,石松類植物1種,真蕨類植物3種,裸子植物5種,被子植物31種;極危2種為矮小獨蒜蘭(Pleione humilis)和云南黃連(Coptis teeta)。依據(jù)瀕危程度將極危、瀕危、易危三個等級統(tǒng)稱為受威脅等級,受威脅等級的物種共計85種,占西藏自治區(qū)保護野生維管植物物種總數(shù)的59.03%,占比大。中國特有種瀕危等級分析中,未予評估的9種,無危的5種,近危的3種,易危的9種,瀕危的12種,受威脅等級的物種總計21種,占總特有物種數(shù)的55.26%。
綜上對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的瀕?,F(xiàn)狀分析,保護植物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特別是受威脅等級的物種占有近60%。因此對西藏自治區(qū)域內(nèi)的2021新版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維管植物開展資源狀況的調(diào)查和相關的科學研究泊在眉睫,尤其是新增加的未予評估瀕危等級的物種、特有物種和受威脅等級內(nèi)的物種。
通查閱西藏植物志[19]、中國數(shù)字植物標本館(CVH)、中國植物圖像庫(PPBC)http://ppbc.iplant.cn/和相關文獻[8],對西藏自治區(qū)14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名錄,以縣級行政區(qū)為單位,進行地理分布格局特征的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分布最多的前10個縣依次為:墨脫縣76種、察隅縣40種、波密縣32種、亞東縣28種、巴宜區(qū)24種、聶拉木縣21種、米林縣20種、定結(jié)縣19種、吉隆縣17種、錯那16種。用GIS輔助作圖展示西藏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分布地理格局圖如下圖1,可以明顯的看出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和南部,這無疑驗證了藏東南和藏南地區(qū)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及特有現(xiàn)象豐富的研究結(jié)果,也和西藏自治區(qū)植物多樣性東南向西北遞減的地理分布格局基本一致[23]。
圖1 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維管植物數(shù)量空間分布格局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number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vascular plants in Tibet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受法律保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44條規(guī)定:“違反國家規(guī)定,非法采伐、毀壞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本規(guī)定只適用于野生的植物,而城市園林綠化中常見的一級保護植物銀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通過人工繁育后用于園林栽培的植物不受此規(guī)定的約束。
植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tài)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西藏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中國乃至世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高地。因此,對西藏自治區(qū)的植物資源尤其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進行種群現(xiàn)狀的研究尤為重要,掌握保護植物的野外生存狀況,如立地條件、物種分布、種群大小、種群生態(tài)學和遺傳學等生物學特征,從而根據(jù)物種的特性進行針對性的保護,對一些極危的野生植物更是需要進一步的野外評估與種群動態(tài)監(jiān)測。同時,人工繁育加野外回歸是保護珍稀瀕危植物中重要的一方面,我國在人工繁育來保護野生瀕危植物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促進了植物種質(zhì)資源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的發(fā)展。如成功的案例有全球最瀕危的12種植物之一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通過人工胚胎繁育技術(shù)加野外回歸原生地的方法使種群得以穩(wěn)定增長[24]。
另外準確的植物物種分類鑒定對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物種是很重要的,有時物種鑒定不準確會造成該保護的物種沒有保護,而有些種群數(shù)量穩(wěn)定且廣泛分布的物種會被誤定為保護物種,嚴重的會使真正瀕危的物種滅絕。本研究保護植物名錄整理過程中,物種分布信息主要是根據(jù)植物志、數(shù)字標本來整理,未對實物標本進行考證,也沒有進行野外實地的第一手植物多樣性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轉(zhuǎn)換之間難免會有錯誤。因此,下一步應該針對這些保護植物進行野外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評估,進一步確認西藏自治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多樣性特征與種群野外實際的分布狀況,包括苔蘚類植物、藻類和真菌等做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摸底,以期更加針對性的保護這些野生珍稀瀕危植物??茖W研究保護植物的同時,也應該加強保護植物的科普宣傳與指導,讓公眾去了解這些植物,也讓大眾參與到保護植物的行動中來,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新西藏鑄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