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琴,廖初琴,黃建睿,羅宇謙,繆紳裕
(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南藥又稱為嶺南中藥,嶺南地區(qū)藥用資源4500種以上,占全國藥用資源種類的36%[1]。狹義的南藥,指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南部、臺灣、云南所產(chǎn)的道地藥材[2]。廣東南藥資源豐富,獨具特色和優(yōu)勢,但因各種人為因素,導致南藥資源不斷匱乏、品種退化甚至枯竭。廣東作為南藥生產(chǎn)大省之一,目前對省內(nèi)珍稀瀕危南藥資源量、分布等狀況未有全面認識[3],因而有必要對這類資源進行深入詳細的系統(tǒng)調查研究,成果將對廣東南藥種質資源的科學保護和可持續(xù)利用,提高名優(yōu)南藥研發(fā)的質效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據(jù)1985~1990年全國第3次中藥普查結果,我國有5132種南藥植物[3]。2011~2020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第4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其中廣東記錄到野生藥用植物資源3734種。近年來,對廣東省內(nèi)的藥用植物有較多研究,如蘇家賢研究了茂名電白區(qū)藥用植物資源的種類及其分布[4]。趙云在廣東揭西發(fā)現(xiàn)4種國家級瀕危保護植物和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5]。林新等認為梅州早期共有植物藥401種[6]。翟明等研究認為梅縣區(qū)有野生藥用植物136科364屬514種[7],該區(qū)的514種超過了早期整個梅州市的401種。倪靜波等調查得到懷集有野生藥用植物139科440屬707種[8]。對廣東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含藥用植物)的研究由來已久,但多為定性研究,即一般只涉及種類與分布,未見種群數(shù)量與規(guī)模,如李鎮(zhèn)魁研究發(fā)現(xiàn)廣東有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How)、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半楓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等珍稀瀕危藥用植物19科21屬22種[9],任海等收錄了廣東省分布的國家級珍稀瀕危植物90種[10],其中包括38種藥用植物。羅宇謙等曾用樣方法和樣線法對深圳市200 km2范圍的珍稀瀕危南藥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僅發(fā)現(xiàn)了毛茶[Antirhea chinensis(Champ.ex Benth.)Forbes et Hemsl.]、土沉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蘇鐵蕨[Brainea insignis(Hook.)J.Sm.]、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L.)J.Sm.]和白桂木(ArtocarpushypargyreusHance)共6種珍稀瀕危南藥植物[11]。上述研究多集中于縣級或少量地級市,且調查范圍廣泛,不僅僅局限于自然保護地,調查對象也不完全針對珍稀瀕危的南藥植物,整體上缺少所研究目標種群的數(shù)量分析。但這些研究提示,近年來在廣東乃至全國對藥用植物資源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取得一批寶貴的科學數(shù)據(jù)和可喜的成就。
本研究通過對廣東范圍的野生珍稀瀕危南藥植物資源,開展全面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查清廣東珍稀瀕危南藥植物的種類、種群數(shù)量與分布現(xiàn)狀,以期為廣東南藥植物資源的保護、開發(fā)與可持續(xù)利用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
2018年9 月~2021年8月共計3年。
調查地點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7個(占10.94%),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4個(53.13%),市縣級自然保護區(qū)10個(15.62%),其他自然保護地13個(20.31%),合計64處,其中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占比超過1/2。這些自然保護地(以編號表示)的具體位置見圖1。
圖1 廣東省內(nèi)珍稀瀕危南藥植物資源調查地點示意圖Fig.1 Sketch map of investigate site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outhern Chinese medical plant resources in Guangdong
(1)粵北山區(qū):包括清遠、梅州、云浮、河源和韶關5個地級市[12]。選取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南嶺,2石門臺,3丹霞山);1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4仁化高坪,5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6樂昌大瑤山,7乳源大峽谷,8曲江沙溪,9新豐云髻山,10佛岡觀音山,11清新白灣,12連州田心,13連南板洞,14連山筆架山,15郁南同樂大山,18和平黃石坳,19東源康禾,20五華七目嶂,21梅州清涼山,22梅縣陰那山,23大埔豐溪和24興寧鐵山-渡田河);6個市縣級自然保護區(qū)(16乳源大潭河,17南雄丹霞梧桐,25龍川富州,26和平黎明,27東源缺牙山和29紫金仙女灘)和1個森林公園(28紫金承龍嶂)。
(2)東翼地區(qū)(粵東):包括汕頭、汕尾、揭陽和潮州4個地級市[12]。選取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0陸河南萬紅錐林,31揭東桑埔山-雙坑和32潮安鳳凰山),1個市縣級自然保護區(qū)(33惠來黃光山)。
(3)西翼地區(qū)(粵西):包括湛江、茂名、陽江3個地級市[12]。選取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35云開山);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4陽春鵝凰嶂,36茂名林洲頂鱷蜥,37陽春百涌)。
(4)珠三角地區(qū):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江門、肇慶和惠州9個地級市[12]。選取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38鼎湖山,53象頭山和57福田-內(nèi)伶仃島);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9西江爛柯山,40懷集三岳,41懷集大稠頂,42從化陳禾洞,54博羅羅浮山,55龍門南昆山,56惠東蓮花山-白盆珠,63江門古兜山和64臺山上川島獼猴);3個市縣級自然保護區(qū)(43從化溫泉,50佛山鹿田村桫欏和60深圳葵涌);12個森林公園或風景名勝區(qū)(44從化石門,45廣州白云山,46番禺大夫山,47南沙黃山魯,48南海西樵山,49佛山皂幕山,51佛山大南山,52佛山南丹山,58深圳陽臺山,59深圳三洲田,61深圳七娘山和62深圳銀湖山)。
依據(j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13]、廣東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一批)[14]、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15]、中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16]、廣東珍稀瀕危植物[17]、廣東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研究[18]、廣東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9]、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17],以及2016年6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公布立法保護廣東嶺南中藥材第一批品種8個,即化橘紅(Citrus maxima'Tomentosa')、廣陳皮(C.reticulataBlanco)、陽春砂仁(Amomum villosum-Lour.)、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巴戟天、土沉香、廣佛手(Citrus medica'Fingered')、何首烏[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這些珍稀瀕危保護植物中,有藥用價值且為野生、種群數(shù)量稀少的種類被列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即屬于珍稀瀕危南藥植物范疇。
野外調查采用樣線法、核實法,對所見到的珍稀瀕危植物資源現(xiàn)場進行識別、攝影、GPS定位,不能在現(xiàn)場確定的種類,采集標本供實驗室中檢索、鑒定或請教專家。
本研究把各珍稀瀕危植物出現(xiàn)在調查范圍內(nèi)的頻次設定為5個等級,頻次在0.8以上的為廣布種;0.6~0.8為常見種;0.4~0.6為少見種;0.2~0.4為偶見種;0.2以下為罕見種。
參照IUCN受威脅等級評估標準[16],對所調查到的珍稀瀕危南藥植物根據(jù)它們的種群規(guī)模大小、可繁殖個體的分布點數(shù)量,進行簡單的瀕危狀況評估。共分為4個等級,即(1)嚴重瀕臨滅絕(可生育地點數(shù)1處,能繁殖個體數(shù)≤50株);(2)瀕臨滅絕(2~5處、51~250株);(3)易受害(6~10處、251~1000株;以及(4)低危(>10處或>1000株)。
根據(jù)野外調查結果,記錄到的珍稀瀕危保護南藥植物共計30科38屬38種,各物種的分布地(自然保護地)、生境和種群數(shù)量情況見表1。表1中可見,只有金毛狗在所有調查的自然保護地(64處)中均有分布,且數(shù)量記錄到21350株,遠超過其他所有種類;蘇鐵蕨(16地)1314株和繡球茜(Dunnia sinensisTutch.)(3地)1302株,數(shù)量分別位居第2和第3;其他種類數(shù)量均小于1000株。
表1 廣東38種野生珍稀瀕危南藥植物資源狀況統(tǒng)計Tab.1 Statistic of 38 wild rare and endangered southern Chinese medical species in Guangdong
對38種珍稀瀕危南藥植物資源的分布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見圖2。
圖2 38種珍稀瀕危南藥植物的資源分布比例Fig.2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of 38 rare and endangered southern Chinese medical plant species
(1)廣布種:僅金毛狗1種,在所有調查的保護地中均有記錄;但在各地的種群數(shù)量相差很大,如仁化高坪、曲江沙溪、肇慶西江爛柯山等地林下密集,數(shù)量很多,而在粵東某保護地僅發(fā)現(xiàn)2處9株。
(2)常見種:38種植物中沒有常見種。
(3)少見種:僅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R.M.Tryon]1種。
(4)偶見種:5種,即白桂木、福建觀音座蓮(Angiopteris fokiensisHieron.)、蘇鐵蕨、半楓荷和土沉香,其中蘇鐵蕨以粵東的大埔豐溪、惠東蓮花山白盆珠等地的數(shù)量多,往北往西數(shù)量逐漸減少,在北江以西則罕見;繡球茜分布于江門古兜山(占90%以上)、臺山上川島獼猴、陽春鵝凰嶂3地。
(5)罕見種:31種最多,占比超過80%,表明珍稀瀕危的南藥植物資源主體罕見,整體分布狀況不樂觀。其中合柱金蓮木[Sauvagesia rhodoleuca(Diels)M.C.E.Amaral]分布于連山筆架山和懷集三岳,懷集三岳僅有1處3株,和三岳一山相連的北坡連山筆架山則記錄到72株(占96.00%);金耳環(huán)(Asarum insigneDiels)、中華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Planch.)、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Hook.f.ex Regel)、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Li)分布的保護地均只有1處,分別在懷集大稠頂、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中華獼猴桃和山豆根),以及茂名云開山。
對38種珍稀瀕危南藥植物資源的瀕危等級進行初步評估,結果見圖3。
圖3 38種珍稀瀕危南藥植物的資源瀕危等級比例Fig.3 Percentage of endangered levels of 38 rare and endangered southern Chinese medical plant species
(1)嚴重瀕臨滅絕:21種,占比最高,達55.26%。包括:半楓荷、花櫚木(Ormosia henryiPrain)、金線蘭[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建蘭[Cymbidium ensifolium(L.)Sw.]、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 Ying]、紅椿(Toona ciliataRoem.)、百日青(Podocarpus neriifoliusD.Don)、南方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var.mairei(Lemee & H.Léveillé)L.K.Fu & Nan Li]、鋸葉竹節(jié)樹(Carallia diplopetalaHand.-Mazz)、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Smith)、水 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A.Henry et Thomas]、穗 花 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Hance)Pilger]、走馬胎(Ardisia gigantifoliaStapf)、細莖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短萼黃連[Coptis chinensisvar.brevisepalaW.T.Wang et Hsiao]、厚樸[Houpoea officinalis(Rehder & E.H.Wilson)N.H.Xia & C.Y.Wu]、金耳環(huán)(Asarum insigneDiels)、中 華 獼 猴 桃(Actinidia chinensisPlanch.)、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Hook.f.ex Regel)和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Li)。
(2)瀕臨滅絕:12種,占比達31.58%,居次位。包括:白桂木、土沉香、巴戟天、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Hemsl.)、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春砂仁、繡球茜、毛茶、獨蒜蘭[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合柱金蓮木和蘭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T.L.Wu)。
(3)易受害:3種,占7.89%,即桫欏、福建觀音座蓮和何首烏。
(4)低危:2種,占5.26%,即金毛狗和蘇鐵蕨。
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主要有3種方式: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對分布區(qū)的土地、水體使用進行嚴格規(guī)劃、分配和管理[11],另外離體保護也是重要的補充措施之一。充分了解瀕危機制(包括自然的和人為影響的),然后加強科學研究以及居民群眾的宣傳教育,提高保護意識。
根據(jù)調查結果,針對既是廣布種又是低危種的金毛狗,以及低危但偶見的蘇鐵蕨,關鍵措施是加強保護政策的宣傳教育,尤其是種群分布于自然保護地之外的區(qū)域。相對于自然保護地,非自然保護地范圍內(nèi)自然生長的種群被人為破壞的概率大大增加,如龍門縣沙逕大塘新村小風門民宿附近的金毛狗及蘇鐵蕨;惠東縣高潭鎮(zhèn)金坑村,寶口鎮(zhèn)車田排,安墩鎮(zhèn)角坑、禾塘村地下窩、果塘村、杉園村乙子坑楊梅樹等地的蘇鐵蕨種群;陽春圭崗鎮(zhèn)河坪村的桫欏和金毛狗種群;佛岡觀音山保護區(qū)外圍和紫金登畬鎮(zhèn)呀依山附近的巴戟天種群等。對于生境特殊分布狹窄的種類,需加強對生境的保護,如西江爛柯山保護區(qū)外圍山尾村的水蕨,自然生長在水稻田間的水溝中,在農(nóng)田耕作時極易被無意破壞。對于主要分布于石灰?guī)r地區(qū)的種類,如金蕎麥、何首烏等,也需要加強對生境的保護。建議附近原有的自然保護地把這些特殊生境的珍稀瀕危植物種群增加管護點,納入保護地日常管理。
對于其他類別的珍稀瀕危植物,需采取綜合手段,如加強就地保護,遷地和離體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和執(zhí)法并舉的措施。只有在野生資源得以安全保存、種群正常發(fā)展的基礎上,并進一步解決人工繁殖技術,種群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之后,才能考慮對這些珍稀瀕危的南藥植物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對于自然資源極度匱乏的種類,且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如八角蓮、巴戟天、七葉一枝花、金耳環(huán)、走馬胎、短萼黃連、春砂仁、金線蓮、半楓荷、山豆根、細莖石斛等;或具有重要觀賞價值,或作為重要野生植物資源遺傳基因庫的蘭科植物、桫欏、百日青、伯樂樹、穗花杉、繡球茜、中華獼猴桃等、土沉香、金蕎麥等,需要絕對禁止挖采野生植株,一旦遭受人為破壞其種群將永久滅絕而無法恢復,因此須加強執(zhí)法力度。針對少數(shù)級別較低的自然保護地,因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建議相關部門加強體制建設,加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