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太少兩感”論述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中風

      2022-12-12 21:26:38謝遠太歐陽欽
      浙江中醫(yī)雜志 2022年7期
      關鍵詞:少陰中風病麻黃

      謝遠太 蔣 越 萬 苗 歐陽欽#

      1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溫州中醫(yī)院 浙江溫州 325000

      2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浙江溫州 325015

      中風是以猝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為主癥的疾病,相當于西醫(yī)學所說的腦梗死,是目前嚴重危害我國居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在臨床治療中風病過程中,存在治愈率低、致殘率高、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等問題,故如何提高中風病的療效亟待解決。筆者基于《傷寒論》“太少兩感”理論,闡述麻黃附子細辛湯在中風病中的應用,以饗同道。

      1 中風病源流

      “中風”概念首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書中提及“漏風”“偏風”“偏枯”“薄厥”等字樣,并指出中風的病機乃是“虛邪偏客于身之半……營衛(wèi)稍衰……邪氣獨留,發(fā)為偏枯”,即“內(nèi)虛邪中”之中風理論,發(fā)展到西漢至東漢末年時期,張仲景繼承并進一步提出以風邪襲表的六經(jīng)中風、以五臟氣虛的五臟中風、以“內(nèi)虛邪中”立論的中風病,仲景用“脈微而數(shù)”四字言明中風之機,即“浮者血虛,絡脈空虛……正氣引邪,?僻不遂”。中風理論發(fā)展至晉隋唐宋時期逐漸成熟,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八》指出“夫諸急卒病,多是風”“中風大法有四”,并提及“偏枯”“風痱”“風懿”,依次對應“半身不遂”“智亂不甚”及“不知人”三種不同中風程度,并分析其病機,均提到用具有扶正解表功效的續(xù)命類方劑治之。至金元時期,“內(nèi)傷”中風思想占據(jù)主導地位,主要有李東垣的“本氣自虛”論,劉完素的“心火暴甚”論,張從正的“厥陰郁發(fā)”論,朱丹溪的“痰濕生熱”論等[2]。至明清時期,中風的理論體系才逐漸發(fā)展完善,現(xiàn)今普遍認同中風病是由于正虛為本,內(nèi)傷為標,臟腑氣血逆亂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

      2 “太少兩感”內(nèi)涵

      《傷寒論》第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碧柦?jīng)感受寒邪,故初病即見發(fā)熱,脈沉為少陰陽氣虛弱之象,但句中言此證為少陰病“始得之”,其陽虛程度僅至脈沉,而未見吐利、厥逆、脈微細、但欲寐等嚴重的少陰腎陽虛衰癥狀,脈證合參,此乃“兩感”之少陰陽虛兼太陽表證,即“太少兩感證”,是一種發(fā)病形式特殊的表里同病,故可表里同治,予麻黃附子細辛湯治之,起溫陽解表之效。太少兩感證為本虛標實之證,其少陰陽虛為本,太陽感邪為標,且在六經(jīng)中,少陰經(jīng)與太陽經(jīng)又互為表里,兩經(jīng)相互絡屬、臟腑相連,二者的病機關系密不可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太陽衛(wèi)外而固護少陰,少陰藏精而支持太陽。若少陰里虛,太陽則易感邪發(fā)??;若太陽不固,邪氣則易內(nèi)傳少陰。

      3 基于“太少兩感”探討中風

      “太少兩感”是為少陰陽虛兼太陽外感。少陰陽氣即少陰之腎陽,又稱“元陽”,是人體正氣之根,是人體一身陽氣之本,少陰腎陽不足則機體氣化功能減退,氣的溫煦、推動之力減弱,一方面氣化功能減退,則易致瘀血、寒痰、水飲等有形之邪的形成,若有形之邪停聚于心脈,則導致胸痹,若停聚于腦絡,則會導致中風;另一方面氣的溫煦及推動之力減弱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于腦絡及肢體經(jīng)絡,則出現(xiàn)昏仆、偏癱、失語等中風癥狀,且氣的推動功能減退,無力鼓動氣血精微到達上焦,致腦竅失養(yǎng),進一步影響病情及預后。

      中風的病位在頭部,足太陽經(jīng)“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挾脊抵腰中……絡腎”,與腦竅關系密切?!皫p高之上,唯風可到”,因風為陽邪,其性輕揚升散,風之傷人,常先病陽位,頭乃諸陽之會,故頭部的病癥多與風邪有關,正如《素問·太陰陽明論》所云:“故傷于風者,上先受之?!薄帮L者,百病之長也?!睍r常攜他邪合而襲人,陽虛之體再遇風寒邪氣侵犯,更易導致脈道內(nèi)津液氣血的凝結(jié)阻滯,進一步增加中風的風險,故《黃帝內(nèi)經(jīng)》提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的防治觀點,并一直被歷代醫(yī)家認可。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少陰陽虛之人,遇風邪攜寒邪直襲巔頂,傷及腦竅致腦脈痹阻而發(fā)生中風,其病因病機基本屬于“太少兩感”范疇。

      4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解

      麻黃附子細辛湯由麻黃、附子、細辛三藥配伍而成,具有溫陽解表、扶正祛邪之功。凡辨證為“太少兩感”者,均可在此基礎上加減化裁運用。麻黃藥性“純陽”,善“宣皮毛,通腠理”,在麻黃附子細辛方中,既入太陽經(jīng)散在表之邪,又可發(fā)人體之陽氣。附子,《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言其“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chuàng),破癥堅積聚,血瘕”。附子入腎經(jīng),既可溫少陰之陽氣,又可散少陰之寒邪;既助麻黃解表散寒,又防麻黃“發(fā)陽”太過而致陽氣耗散。細辛味辛,性溫,可解表散寒、祛風止痛,不僅可助附子散在里之寒邪,還因其辛竄之性,可引藥上行,直達病所,助麻黃解在表之寒邪。麻黃和附子,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提及二者均可“破癥堅積聚”,在中風病的治療過程中,可疏通腦血管,有效改善腦循環(huán),其功效不容忽視。

      5 典型驗案

      包某,女,81歲。2020年6月9日因“右側(cè)肢體乏力5天”入院?;颊?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右側(cè)肢體乏力,伴口齒不清,口角左側(cè)歪斜,站立不穩(wěn),行走困難。體格檢查:神志清,精神萎靡,言語不清,飲水無嗆咳,記憶力、聽力、計算力及定向力欠佳,兩側(cè)瞳孔對光反應靈敏,口角左側(cè)歪斜。左側(cè)肢體肌力5 級,肌張力正常,右側(cè)肢體肌力3級,肌張力亢進,肢體活動受限。腱反射正常,巴賓斯基征-,兩側(cè)深淺感覺正常。頭顱CT 提示:腦內(nèi)多發(fā)缺血、梗死灶(左側(cè)為著)。診斷:急性腦梗死,西醫(yī)予改善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jīng)、抗凝、補液等對癥治療,癥狀未見明顯改善。6 月12 日首診:患者神智尚清,精神萎靡,形體偏瘦,面色偏白,右側(cè)肢體乏力,站立不穩(wěn),言語不清,口舌歪斜,四肢不溫,小便量少,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黯淡有瘀斑、苔少,脈沉細。西醫(yī)診斷:腦梗死。中醫(yī)診斷:中風?。柼撗觯接寐辄S附子細辛湯加味:炙麻黃、紅花各5g,附片、細辛各3g,當歸9g,桃仁、黨參、防己、防風、益智仁各10g,黃芪60g,赤芍、川芎、生白術(shù)各30g,地龍12g。6 劑,水煎服。6 月19 日二診:患者右側(cè)肢體乏力改善,可站立,可攙扶行走,口角歪斜減輕,言語較前清晰,繼服7 劑,并予針灸刺激穴位配合治療。6 月26 日三診:患者面色漸見血色,肌膚漸溫,右手可抓舉,可緩慢行走,口角歪斜不明顯,可簡單交流,生活可簡單自理,右側(cè)肢體肌力4級,予帶前方10劑出院后繼服。

      按:本案為腦梗死后出現(xiàn)偏身乏力,口舌歪斜,言語不清?;颊吣暧獍搜I精有所不足,元陽虛損。陽虛無以鼓動氣血上行,故面色白而無華;陰氣偏盛,四肢失于溫養(yǎng),故見四肢不溫;“陽化氣”不足,膀胱氣化失調(diào),故小便量少;陽虛而臟腑機能減退,故見精神萎靡;推動無力,故見大便秘結(jié)于腸府不得出。陽虛則陰盛,“陰成形”太過,氣、血、津、液失于溫養(yǎng),化成痰、瘀等有形之邪,瘀于腦竅,神機失用,故見口舌歪斜、言語不能;阻于肢體經(jīng)絡故見偏身乏力、肢體活動受限,舌質(zhì)黯淡有瘀斑為瘀阻之舌象,沉細脈為少陰陽虛之脈象,病機為“陽虛寒凝,血瘀阻滯”。方選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補陽還五湯化裁,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扶正祛邪,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化瘀,二方合用可增強扶正祛邪之功,再配伍黨參增強全方補益元氣之效,生白術(shù)補氣健脾兼通大便,益智仁溫腎暖脾,防己、防風兩味風藥可祛風解表,又可入足太陽膀胱經(jīng),引藥上行。全方共奏溫陽散寒、益氣解表、活血化瘀之功。雖此患者未見明顯表寒癥狀,仍可予此方加減治之。藥對病機,故二診、三診患者明顯好轉(zhuǎn),療效甚佳。

      猜你喜歡
      少陰中風病麻黃
      眼針療法治療中風病的機制探討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關注麻黃的配伍禁忌
      解讀少陰病辨證論治體系※
      麻黃多糖提取工藝優(yōu)化
      對《傷寒論》少陰急下三證的體質(zhì)學認識
      補腎活血祛瘀方治療中風病恢復期100例
      中風病機及用藥分析
      《傷寒論》少陰病預后探析
      永平县| 枣强县| 东城区| 霍林郭勒市| 菏泽市| 滦平县| 肥乡县| 荃湾区| 贵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响水县| 九江县| 林甸县| 西盟| 南丹县| 郓城县| 巴林右旗| 密云县| 华坪县| 迁西县| 日喀则市| 天等县| 抚远县| 周宁县| 武陟县| 无棣县| 石林| 吉首市| 吉林市| 武定县| 伊金霍洛旗| 集安市| 大埔县| 泽库县| 崇阳县| 娱乐| 兴和县| 上饶市| 盐亭县| 法库县|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