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 蓉 劉 敏
(西安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西安)
[提要]通過梳理2021年陜西省7所高校受測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在對社會責任感進行系統(tǒng)分類基礎上,全面分析當前我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實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并提出對策建議。
正青春的大學生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狀況不僅與個體成長息息相關,還對社會進步以及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至關重要。作為新時代大學生,面對價值的日益多元復雜化,難免會出現(xiàn)社會責任意識淡化,缺乏對國家和社會應有的責任擔當;注重個人利益而忽視集體利益等價值選擇偏失行為。因此,本文在了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基礎上,分析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影響因素,提出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建議,以期為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提供參考。
(一)樣本的基本信息。本研究主要調(diào)查對象是陜西省范圍內(nèi)7所高校的大學生群體。結合不同的學科分布、層級選取高校,調(diào)查目標院校涵蓋了“雙一流”高校及本科一、二批次高校,所調(diào)查的大學生群體中,西安交通大學的學生占比30.1%;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工程大學、延安大學的學生合計占比62.4%;西安思源學院學生占比7.5%。從微信群、實地發(fā)放電子問卷以及委托高校輔導員發(fā)放這三種渠道發(fā)放問卷并借助問卷星網(wǎng)絡調(diào)查平臺進行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匯總,調(diào)查問卷累計發(fā)放850份,回收849份,有效調(diào)查問卷759份,有效率達到89.4%。其中,男生371人,占比48.9%,女生388人,占比51.1%;所調(diào)查大學生大一占34.9%、大二占19.0%、大三占20.9%、大四占25.2%;人文社科類占比33.5%、理工科類占比66.5%;政治面貌主要分為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團員、民主黨派、群眾分別占比18.6%、71.9%、0.4%、9.1%;其中,學生干部占比37.4%,有參與社團活動經(jīng)歷的學生占比83.1%。
(二)量表的開發(fā)與設計。本文測量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指標主要選取了國家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個人責任感四個維度,從每個方面選取5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測量題目進行回答,將受測者的回答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為5個等級(分別賦值1~5分,依次遞增),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在此基礎上,為深入了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實際情況,本文主要從大學生個體方面、家庭方面、學校方面、社會方面選取代表性影響因素,通過相關性分析來測量大學生認為設計題項對社會責任感提升的重要程度,探究其對社會責任感的影響狀況。
(一)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分析。通過社會責任感構成要素均值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個人責任感、國家責任感的均值得分介于4.27~4.37之間,可見,大學生普遍認為構成要素對社會責任感提升的重要程度介于重要和很重要之間,更傾向于“比較同意”。家庭責任感均值得分最高為4.37;其次是社會責任感,均值為4.29;相較之下,個人責任感均值相對較低得分為4.28;得分最低的為國家責任感,均值為4.27,這表明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各維度描述統(tǒng)計結果均處于比較高水平,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總體趨勢積極,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國家責任感、個人責任感的均值偏低,即大學生認為國家責任感及個人責任感對社會責任感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重要程度偏低,可知,大學生關于國家責任感和個人責任感的認知方面有待提升。(表1)
表1 社會責任感構成要素描述分析統(tǒng)計表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影響因素分析
1、個體因素對社會責任感的分析。通過表2發(fā)現(xiàn),個體因素中的個人的自我特質(zhì)、個體同伴效應、社會責任相關知識的學習、參與社會實踐都會對社會責任感的構成要素產(chǎn)生重要影響。由此提出:通過提升個體自我特質(zhì)中的進取心、責任心等優(yōu)良特質(zhì),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大學生與所接觸的同伴之間有同質(zhì)性,個體在與同伴溝通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在思維及行為上受到同伴的影響,說明提升所接觸同伴的正向影響能夠?qū)Υ髮W生社會責任感產(chǎn)生積極作用;大學生通過學習,能豐富自身的社會責任相關知識,能更深入理解社會責任,強化自身認知,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此外,個體是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與其社會責任感強弱緊密相關,社會實踐經(jīng)歷不僅能強化大學生的責任能力,還有助于個體自覺踐行社會責任。(表2)
表2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一覽表
2、家庭因素對社會責任感的分析。和諧健康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社會責任意識、優(yōu)良淳樸的家風以及父母對子女社會責任感的塑造對增強社會責任感有顯著作用,說明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對大學生產(chǎn)生正向引導;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能使家庭教育潛移默化地熏陶個體社會責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家庭成員社會責任意識的強弱也會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深遠影響,提升家庭成員的社會責任意識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蘊含責任觀念的家風代代傳承和弘揚體現(xiàn)了家庭對個體的責任感、對家庭的責任感以及對社會和國家的強烈責任感的重視,優(yōu)良家風利于個體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意識,能夠?qū)Υ髮W生社會責任感產(chǎn)生積極影響。此外,父母通過言談舉止、言傳身教等幫助子女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意識能夠直接對個體發(fā)展中的社會責任感產(chǎn)生積極作用。
3、學校因素對社會責任感的分析。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入貫徹課程思政、加強培育校園文化、教師的示范效應、有效實踐“三全育人”、完善素質(zhì)評價體系都與塑造社會責任感顯著相關,這意味著全面深入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大有裨益,可以幫助大學生個體形成正確的責任擔當意識,引導學生個體提升社會責任感;課程思政的深入貫徹,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育人功能,使大學生認識到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的有機同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內(nèi)在一致性等增強其社會責任認知能力,有助于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校園文化的責任氛圍可以“潤物細無聲”式的熏陶培育社會責任感并有效引導大學生的責任行為傾向,創(chuàng)設濃厚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對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至關重要;教師的良好責任行為能對大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教師良性示范能有效發(fā)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有積極影響;此外,通過“三全育人”的實踐達到多途徑協(xié)同培育,能夠使大學生責任認知進一步深化,責任情感逐步明晰并堅定自我責任意志,其有效實踐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有積極引導;素質(zhì)評價體系的完善能夠激發(fā)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并有效測評學生素質(zhì),幫助準確分析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能有方向、有針對地開展社會責任感培育。
4、社會因素對社會責任感的分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實踐社會公德、實施社會責任制度、營造社會責任感氛圍、強化網(wǎng)絡傳媒的信息監(jiān)管力度與國家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及個人責任感呈正向相關。有學者指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反觀之,大學生只有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才能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蘊內(nèi)涵,更自覺地履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自主踐行社會公德能夠進一步深化社會公德意識,強化社會責任認同,因此培養(yǎng)社會公德對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有重要意義;社會責任制度的有效實施能為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培養(yǎng)大學生高度負責的社會責任感;濃厚積極的社會責任感氛圍能充分發(fā)揮其滲透作用,對大學生產(chǎn)生正向引導,努力營造積極濃厚的社會責任感氛圍有助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此外,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與網(wǎng)絡傳媒所傳遞的信息密切相關,對于網(wǎng)絡傳媒的信息監(jiān)管進一步增強,能夠凈化網(wǎng)絡信息環(huán)境,提升大學生分辨網(wǎng)絡信息、把握時代脈搏的能力,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為:第一,受測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水平總體趨向積極,但社會責任感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普遍認為家庭責任感對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更為重要,但大學生關于國家責任感和個人責任感認知方面仍需不斷加強。第二,識別了個體、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方面的主要影響因素。在個體層面,個體自我特質(zhì)、同伴效應、個體社會責任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個體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在家庭層面,積極健康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責任意識、優(yōu)良的家風以及父母對自身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養(yǎng)成也有積極作用;在學校層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學校課程思政的貫徹、“三全育人”的實踐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有顯著影響,教師的示范效應、素質(zhì)評價體系的完善程度均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在社會層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實踐社會公德、有效實施社會責任制度、創(chuàng)設濃厚積極社會責任感氛圍、加強監(jiān)管網(wǎng)絡傳媒信息均能夠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由此可見,影響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形成的要素眾多,涵蓋大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四個層面。因此,為了全面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水平,提出以下建議:
(一)積極自我培育,發(fā)展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內(nèi)在因素。個體自我特質(zhì)、同伴效應、社會責任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個體是否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顯著影響因素??芍瑧_引導大學生積極自我培育,加強社會責任相關知識的學習,與身邊責任感意識強的伙伴學習交流。此外,還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豐富社會實踐經(jīng)歷,同時深化自身責任認知,強化責任認同,有效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水平。
(二)全面協(xié)同培育,調(diào)動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外部因素。在個體積極培育的基礎上,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這三個方面的外部因素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有顯著影響。因此,外部因素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首先,需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基礎性作用,父母應重視子女的責任感教育,并不斷提高自身責任意識,以身作則對子女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成員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責任教育氛圍,注重責任型家風的弘揚和傳承,以此加深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認知,激發(fā)其承擔責任的意愿。其次,應不斷加強高校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塑造和培育。深入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課程思政,通過理論引導深化大學生對人生價值的認知,此外,注重教師率先示范,營造校園文化培育氛圍,通過完善大學生素質(zhì)評價體系,責任標語宣傳、舉辦典型榜樣學習等活動,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逐步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時代擔當。再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引領,完善社會責任制度,加強對網(wǎng)絡傳媒的實際監(jiān)管、凈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讓大學生能夠充分獲取合理有效信息,提升信息鑒別能力的同時深化責任意識。最后,在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協(xié)同培育之下,使大學生責任認知有所深化,堅定其責任意志,使大學生自覺將行為轉化為責任行動,進而有效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