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涵
《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主要是在18世紀文學思潮影響下而完成的,這一時期英國的各種新興思潮呈蓬勃發(fā)展之勢。在此種情況之下,女性意識也逐漸展露了萌芽,并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了覺醒的勢頭,此時,部分女性作家開始在英國文壇嶄露頭角,并通過作品來抒發(fā)自身對當前男權社會的不滿,簡·奧斯汀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一、伊麗莎白的人物性格分析
(一)具有主見
伊麗莎白作為《傲慢與偏見》中的核心人物形象,貫穿于整部小說的發(fā)展脈絡,小說中描繪的這一人物形象美麗、聰慧、有主見,是一位具有極強女性意識的、具有反抗精神的、符合新時代發(fā)展特點的女性人物形象?!栋谅c偏見》中對伊麗莎白的描寫充分體現(xiàn)了其極具主見的性格特點。本文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對伊麗莎白這一性格特征進行簡要分析:
第一,在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時,伊麗莎白并沒有因為其即將擁有的財富和所謂的才華而同意求婚,相反,伊麗莎白在自身對這個男人進行了解的基礎上作出了適合自己的抉擇。由此可以得知,伊麗莎白這個人物形象是不會因為外界的干擾而對自身的判斷與選擇作出改變或者妥協(xié)的,這就充分展現(xiàn)了伊麗莎白的極具主見的這一性格特征。
第二,達西是另一位向伊麗莎白提出求婚請求的人物,伊麗莎白深知達西身上所體現(xiàn)的傲慢,他自私、傲慢、自大,除了自己的親人外認為所有人都不如自己,達西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對于一個極具主見的女性而言并不具有吸引性,甚至還會引起反感。因此,當達西滿懷欣喜地向伊麗莎白提出求婚請求時,伊麗莎白不但對此種行為進行了果斷的拒絕,而且還當眾表達了對達西曾經(jīng)所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傲慢行徑的不滿,這一事件同樣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有主見的性格特點。
伊麗莎白美麗、聰明,她當然也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完美的戀愛與婚姻,但是她同樣渴望戀愛與婚姻的自由,因此這種地位不對等的愛情她寧愿放棄,也不愿屈就,難能可貴的是伊麗莎白可以在當時的社會發(fā)展背景之下堅持自我,這就充分展現(xiàn)了一個有主見的新時代女性的風采。
(二)具有思想性
伊麗莎白不但是一個具有主見的女性,而且在此基礎之上她還極富思想性。伊麗莎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特別擅長察言觀色,她可以清楚地感覺到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她可以對那些刻意接近甚至是討好自己的男性的心理做到清晰感知,也可以通過有效的語言來逼退那些自己并不喜歡的追求者。伊麗莎白極富思想性,她明白在一段愛情乃至之后的婚姻里,伴侶優(yōu)秀的人格特質,如善良、誠實等,遠遠要比財富的擁有和生活的安逸要重要得多。比如,小說中描寫到伊麗莎白的大姐在從賓利家族宴會回來之后,對賓利家族進行了極力贊美,但是伊麗莎白在聽后不以為然,相反,她認為賓利家族不僅自大而且虛榮,所以在賓利家族毫無征兆地離開時伊麗莎白是十分樂見其成的。由上述小說中所描寫的事例可以得知,伊麗莎白并不會簡單從事物的表面來對事物進行感知與判斷,她會對事物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才會作出最適宜的判斷,這就使伊麗莎白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有著獨特的通透理解,體現(xiàn)了新時代女性的獨有特質。
(三)性格偏執(zhí)
當然,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無法達到完美,《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這個人物形象亦是如此。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與其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小說中的伊麗莎白長期處于一個崇尚美麗且較為虛榮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下,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伊麗莎白無疑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以致其在對美的理解與追求方面會有一定的偏差,嚴重情況之下甚至會產(chǎn)生偏執(zhí)。例如,小說中所描寫的在伊麗莎白遇到韋瀚之后就不可自拔地墜入了愛河,這個時期的伊麗莎白的愛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她對身邊人的勸誡會直接忽略,甚至在某些時刻會覺得他人是在玷污自己與韋瀚的純潔的愛情,甚至是想拆散自己和韋瀚,這一事例就對伊麗莎白這個人物形象性格中的瘋狂一面進行了良好展現(xiàn)。人無完人,也正是因為伊麗莎白性格中偏執(zhí)的一面才讓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與飽滿,這一點也是十分值得廣大讀者乃至學者進行分析與解讀的。
二、伊麗莎白所體現(xiàn)的婚戀觀
作者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中對當時英國社會發(fā)展情況下人民群眾的婚戀觀念進行了描述,并通過核心人物形象伊麗莎白的經(jīng)歷對其自身的愛情和婚姻的價值觀進行了展現(xiàn)。本文主要就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展開主要分析,并對其所展現(xiàn)出的婚戀觀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簡要闡述:
第一,婚姻與愛情。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所體現(xiàn)的一系列有關愛情和婚姻的價值觀是對當時英國人民群眾精神世界的深刻刻畫。從小說中的描述可以得知,在當時英國資本主義深度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之下,愛情對婚姻而言并不會產(chǎn)生很深遠的影響,因相關利益乃至金錢的關系而建立起來的婚姻不計其數(shù)。正因為如此,作者在《傲慢與偏見》中塑造了伊麗莎白這一新時代的女性角色,并通過這一人物形象對婚姻狀態(tài)的懷疑心理甚至是反對態(tài)度,來表達作者本身對這種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婚姻觀念和現(xiàn)象的批判。在伊麗莎白的婚戀觀中,一段健康的婚姻關系是需要愛情作為基礎的,而不是金錢與利益?;橐鰬窍嘀鄲鄣膬扇耍谄降鹊幕A上結成的。
第二,婚姻與金錢?!栋谅c偏見》這一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正好處于西方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時期,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沖擊之下,人民群眾無論是在價值觀念還是思想意識方面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變化,而作者在此部小說的描寫過程中進行了詳細的展示。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漂亮、聰慧、有主見且極富思想性,這是在新時代思想熏陶下而產(chǎn)生的一位具有獨立意識的新女性,她對愛情的要求已經(jīng)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框架,她所追求的愛情是平等的、自由的,也正因為她對愛情的這種獨特,甚至是在當時社會中有些超前的追求,使她在認識到達西身上所展現(xiàn)的傲慢之后而對其產(chǎn)生極大的偏見。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此種傲慢的偏見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兩人之間無法在思想上產(chǎn)生共鳴,進而不可能建立起完美的婚姻關系。此外,為追求愛情與婚姻的平等,伊麗莎白就不會因為金錢的誘惑去改變自己對愛情乃至是婚姻的選擇,這從她拒絕柯林斯的求婚就可得知。
《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對婚姻的態(tài)度也傳達了作者自身對婚戀關系的整體看法,在一段婚姻關系中確實需要金錢來奠定物質基礎,但是金錢不是一段健康婚姻關系中唯一必要的條件。同時,小說中其他女性形象對婚姻的看法和選擇無不反襯了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所展現(xiàn)的婚戀觀。
三、伊麗莎白與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區(qū)別
作者在《傲慢與偏見》中所創(chuàng)設的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不僅在英國文學史上,甚至是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女性人物形象。伊麗莎白聰慧、自信、有思想、有主見,對世界、生活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與以往作品中的那些傳統(tǒng)女性人物形象相較而言更具有鮮明的特色。就伊麗莎白與文學作品中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區(qū)別,本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第一,對婚姻的追求。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所向往和追求的是以愛情為基礎的、男女雙方平等的婚姻關系,因此,在此種觀念影響下的伊麗莎白在得知好友出于對未來生計的考慮而與柯斯林展開婚姻關系時會不理解,甚至是對好友的選擇產(chǎn)生了鄙視,而在她追求愛情的道路上,她也確實奉行了自己的婚戀觀,她并沒有因為階級觀念和他人的勸說與阻撓而放棄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在《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期,地位和財富這兩個要素已經(jīng)成為當時女子選擇伴侶的主要考慮因素了,女性在當時社會發(fā)展情況下并不具備充足的自主權,女性想要進一步改善現(xiàn)有的生活狀況似乎就必須得通過婚姻這種方式來進行轉變,因此,處于當時社會下的女性都希望自己可以選擇一個條件好的人來建立婚姻關系。由此可見,伊麗莎白這一形象對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作出了一個重要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時代的先進性。
第二,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在西方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中,女性通常情況下會被塑造成軟弱、無知的形象,相反,男性在傳統(tǒng)西方文學作品中卻盡顯理性與才華的光芒,而在《傲慢與偏見》中,作者卻一反西方文學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將小說的核心人物形象伊麗莎白描繪成一位美麗、聰慧、有主見且勇于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新時代女性。在小說的描寫中,伊麗莎白在生活中并沒有對誰產(chǎn)生過特殊的依賴感,她對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陳舊、落后的女性觀念嗤之以鼻,她勇于挑戰(zhàn)陳舊的觀念,并勇敢地去為自己爭取自由與平等的權利。
四、伊麗莎白所展現(xiàn)的女性魅力
(一)蔑視世俗禮教
《傲慢與偏見》中對伊麗莎白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不符合當時社會發(fā)展實際情況下的女性審美標準,伊麗莎白并沒有像小說中其他女性形象的那種溫婉乖巧和高雅得體,相反,她有著與當下女性審美標準并不符合的跳脫性和思想性。在小說的描寫中,伊麗莎白在得知姐姐患病之后,并沒有理會當時世俗禮教的禁錮,她冒雨前行,最后以衣衫不整、蓬頭垢面的形象與賓格萊一家見了面。從當時的社會來看,伊麗莎白的這種行為并不屬于一個淑女應該做的,但對她而言,這并不算什么,此時姐姐的身體狀況才是最重要的。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與小說中其他的女性形象相較而言具有鮮明的個性且真實不做作,她的這種敢于蔑視當下世俗禮教的勇氣極大彰顯了她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女性魅力。
(二)挑戰(zhàn)男性權威
眾所周知,在《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期間,英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男權至上,而女性在社會地位、經(jīng)濟地位以及家庭地位上都沒有相應的自主權,都是需要依附男性而生存的。而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中首先從文學的角度對當時社會發(fā)展的此種現(xiàn)象進行了勇敢的突破,其所塑造的伊麗莎白對當時盛行的男性權威敢于挑戰(zhàn)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在小說中,伊麗莎白曾與他人展開過一個“完美女性”的爭論,伊麗莎白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世界上若真存在“完美女性”將十分可怕。她的這種觀點其實是對當時社會中所奉行的“完美女性”標準的懷疑,甚至是否定,也是對當時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下男性審美標準的否定。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伊麗莎白的人物性格分析、伊麗莎白所體現(xiàn)的婚戀觀、伊麗莎白與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區(qū)別以及伊麗莎白所展現(xiàn)的女性魅力四個方面對《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人物形象的刻畫展開了重點論述,期望本文所探討與研究的內容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