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鷺江讀書記(五則)

      2022-12-17 05:19:16宋智明中國福建
      臺港文學選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虎耳草方鴻漸錢鍾書

      ■ 宋智明(中國福建)

      沈從文為什么喜歡虎耳草?

      虎耳草在小說《邊城》里是一種很重要的植物,是美好愛情的象征。沈從文在《邊城》里四次寫到虎耳草,第一次見第十四節(jié)(見《沈從文小說選·下》,第264—26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記祖父的事情,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了,仿佛輕輕的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對山懸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時,她仰頭望著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極熟悉。崖壁三五高,平時攀折不到手,這時節(jié)卻可以選頂大的葉子作傘。

      一切全象是祖父說的故事,翠翠只迷迷胡胡的躺在粗麻布帳子里草薦上,以為這夢做得頂美頂甜。祖父卻在床上醒著,張起個耳朵聽對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誰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馬路的第一著,因此又憂愁又快樂的聽下去。翠翠因為日里哭倦了,睡得正好,他就不去驚動她。

      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臉,把早上說夢的忌諱去掉了,翠翠趕忙同祖父去說昨晚上所夢的事情。

      “爺爺,你說唱歌,我昨天就在夢里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我象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我睡得真好,夢的真有趣!”

      祖父溫和悲憫的笑著,并不告給翠翠昨晚上的事實。

      祖父心里想:“做夢一輩子更好,還有人在夢里作宰相中狀元咧。”

      其實,當晚唱歌的卻是儺送二老,老船夫“張冠李戴了”。老船夫第二天見到天保大老,拍了大老一下,翹起一個大拇指,輕輕地說:

      “你唱得很好,別人在夢里聽著你那個歌,為那個歌帶得很遠,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號,是我們地方唱歌的第一號?!?/p>

      大老望著弄渡船的老船夫涎皮的老臉,輕輕的說:

      “算了吧,你把寶貝孫女兒送給了會唱歌的竹雀吧?!?/p>

      第二次出現在第十五節(jié)(見《沈從文小說選·下》,第266—269頁):

      老船夫后來弄清了歌是二老唱的,就來試探翠翠的心意。

      “翠翠,夢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當真有誰在對溪高崖上為你唱歌,你預備怎么樣?”祖父把話當笑話說著的。

      翠翠便也當笑話答道:“有人唱歌我就聽下去,他唱多久我也聽多久!”

      “唱三年六個月呢?”

      “唱得好聽,我聽三年六個月。”

      “這不大公平吧?”

      “怎么不公平?為我唱歌的人,不是極愿意我長遠聽他唱歌嗎?”

      “照理說:‘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墒侨思覟槟愠且愣枥锏囊馑?!”

      “爺爺,懂歌里什么意思?”

      “自然是他那顆想同你要好的真心!不懂那點心事,不是同聽竹雀唱歌一樣嗎?”

      ……

      翠翠忽然說:“爺爺,你唱個歌給我聽聽,好不好?”

      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傍在祖父身邊,閉著眼睛聽下去,等到祖父不作聲時,翠翠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p>

      祖父所唱的歌原來便是那晚上聽來的歌。

      第三次見第十七節(jié)(見《沈從文小說選·下》,第274頁):

      “二老,我家里翠翠說,五月里有天晚上,做了個夢,……”說時他又望望二老,見二老并不驚訝,也不厭煩,于是又接著說:“她夢得古怪,說在夢中被一個人的歌聲浮起來,上對溪懸?guī)r摘了一把虎耳草!”

      第四次也見第十七節(jié):

      老船夫問:“翠翠,你得了多少鞭筍?”

      翠翠把竹籃向地下一倒,除了十來根鞭筍外,只是一大把虎耳草。

      老船夫望了翠翠一眼,翠翠兩頰緋紅,跑了。

      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二老所唱的歌非常動聽,且多情,打動了翠翠的心,引起她的共鳴,以至她“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了,仿佛輕輕的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對山懸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這虎耳草在平時不易摘到:“白日里拉船時,她仰頭望著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極熟悉。崖壁三五高,平時攀折不到手,這時節(jié)卻可以選頂大的葉子作傘。”你看,在夢中,在歌聲的幫助下,翠翠卻可以輕易摘到。這就是愛情的力量了。

      十多年讀到這些詩意盎然的句子,我總要癡癡地想:這美麗的虎耳草,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草???后來在《本草綱目彩色藥圖》(邱德文等 主編,貴州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2次印刷)第453頁里得以一睹虎耳草的“芳容”。書上在彩圖之上是這樣介紹的:

      《綱目》:虎耳生陰濕處,人亦栽于石山上。莖高五六寸,有細毛,一莖一葉,如荷蓋狀。人呼為石荷葉。葉大如錢,狀如初生小葵葉,及虎之耳形。夏開小花,淡紅色。

      《藥圖》: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stolorifera(L.)Meerb.的全草。分布于華東、中南及西南。

      功用與主治:清熱涼血,解毒。用于中耳炎、濕疹,皮膚搔癢、肺癰、瘰疬結核,痔瘡腫痛,凍瘡局部紅腫。

      主要化學成分:含綠原酸,熊果酚甙以及一種氧化酶,尚含生物堿、巖白菜素、虎耳草甙、槲皮甙等。

      這些生硬的說明文字只是增加了我的一些知識,但從中很難找到虎耳草獨特的魅力所在。直到昨天晚上,我在讀田時烈的《家鄉(xiāng)人迎葬沈從文》(見《沈從文的鳳凰城》,第209頁,糜華菱編,中華書局,2007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一文時,才恍然大悟沈先生為何在《邊城》里對虎耳草情有獨鐘的。文章是這樣介紹虎耳草的:“(1982年5月11日,沈從文重游家鄉(xiāng)鳳凰)小船在杜田的涼水井旁邊靠了岸,上岸后,見井旁巖壁上長滿了茸茸的‘虎耳草’,沈先生告訴我們‘虎耳草’很能適應各種土質,開小白花,是消炎去毒的一種好藥???!它們每片葉子都很完整,蟲子是不敢去咬它的。農民常用它消除一些無名腫毒。我以前沒注意過這種小草,這時便走近巖壁上細看‘虎耳草’葉子,真的每片葉子都很完好,沒有一點蟲咬的痕跡,和其他葉子完全不一樣!我暗暗地信服沈先生的觀察力?!?/p>

      謎底揭曉了,據沈從文的觀察和認識,虎耳草的好處有四點:很能適應各種土質、開小白花、消炎去毒的一種好藥和每片葉子都很完整,既美觀又實用,還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抗侵蝕”能力,加上鄉(xiāng)野上多見,不是名花異草。把“虎耳草”看成沈從文對自我的一種期許或說自況,應該沒什么不妥。“愛屋及烏”,沈從文先生自己在生活中喜歡這種草,于是讓小說的女主角也愛上這種草?!端巿D》一書拍了一幅開花的虎耳草,楚楚可憐,很美。

      在現實生活中,沈從文很喜歡虎耳草,他在西南聯大中文系的得意高足汪曾祺在《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種在一個橢圓形的小小鈞窯盆里。很多人不認識這種草。這就是《邊城》里翠翠在夢里采摘的那種草,沈先生喜歡的草?!保ㄒ姟锻粼魃⑽摹?,第156頁,浙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6月版)一九九二年五月十日,沈從文先生逝世四周年忌辰,家鄉(xiāng)人民為他舉行骨灰安葬儀式,部分骨灰灑入沱江,部分則埋在聽濤山的沈從文墓地,田時烈在《家鄉(xiāng)人迎葬沈從文》(見《沈從文的鳳凰城》,第225——226頁)中也寫道:“最后一捧泥土覆蓋完畢,沈老夫人、虎雛、之佩、沈紅及王亞蓉再也抑制不住一路上克制已久的悲傷,失聲哭了。他們去采來沈從文生前喜愛的‘虎耳草’,后來大家都去采了來,小心翼翼地把它栽在墓碑石下的周圍?!币簧部赖纳驈奈脑谶@一點上是幸福的:生前死后,都有自己心愛的虎耳草相伴。

      順便提一句,墓碑由一塊五色天然瑪瑙石制成,該石高2.8米,寬1.9米,厚0.9米,重約6350公斤,正面鐫刻沈先生的名句: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認識“人”

      碑的后面刻著張充和的誄文:

      不折不從 亦慈亦讓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這是嵌字格,隱含“從文讓人”之意,高度評價了沈從文的一生。

      此生有空,一定找一個清明節(jié)到沈先生的家鄉(xiāng)鳳凰,為他掃一次墓。

      是“茨菰”非“荸薺”

      沈從文生于1902年12月28日,2002年是他誕辰100周年,不少報刊都及時地發(fā)表了一些關于他的紀念文章?!赌戏街苣芬膊焕?,在2003年1月23日C24版的“話本”上發(fā)表了高芾的文章《他為什么要跑警報》,對沈從文的一些經典軼事進行評點,見解獨特??上ё髡咴谝靡粋€事例時,把其中的一種植物搞錯了。

      高芾的文章寫道:“他說:荸薺的‘格’要比土豆高?!鄙驈奈牡拇_說過類似的話,但說的不是“荸薺”,而是“茨菰”。沈從文的這段話出自他的學生汪曾祺寫的兩篇文章,第一篇是發(fā)表于1986年第5期《雨花》的《故鄉(xiāng)的食物·咸菜茨菰湯》(見《汪曾祺散文》第335—336頁,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6月版),原文如下:

      ……我到沈從文老師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飯,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茨菰,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p>

      汪曾祺在關于沈從文的那篇有名的紀念文章《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中,再次提及這件事(見汪著《晚翠文談新編》第156頁,三聯書店2002年7月版,原文發(fā)表于1988年第7期《人民文學》),原文如下:

      在小羊宜賓胡同時,常吃的不外是炒四川的菜頭,炒茨菇(規(guī)范的寫法應為“菰”,南宋注。)沈先生愛吃茨菇,說“這個好,比土豆‘格’高”。

      高芾之文所引的例子,出處應該也是汪曾祺的文章。(汪曾祺寫了一系列紀念老師為人作文的文章,情理俱佳,對擴大沈從文作品的影響居功至偉。)沈從文認為“格”比土豆高的應為“茨菰”,而不是“荸薺”。這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不能混為一談。

      關于“茨菰”,《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0年12月版,第172—173頁)認為與“慈姑”相同,對“慈姑”的解釋是這樣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田里,葉子像箭頭,開白花。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可以吃。也作茨菰?!?/p>

      關于“荸薺”,《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0年12月版,第54頁)是這樣解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栽培在水田里,地下莖扁圓形,皮赤褐色或黑褐色,肉白色,可以吃,又可以制淀粉。”

      荸薺,我在福建邵武時常見,通常的吃法是去皮后當水果吃,清甜多汁,據說也有煮或炒來吃的。而“茨菰”,我沒有見過,不過據汪曾祺說,這東西有一種苦味?!豆枢l(xiāng)的食物·咸菜茨菰湯》明明白白地寫著:“我小時候對茨菰實在沒有好感。這東西有一種苦味。民國二十年,我們家鄉(xiāng)鬧大水,各種作物減產,只有茨菰卻豐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難吃。”

      一甜一苦,肯定不是同一種東西。高芾一定是搞混了。為了查個水落石出,我去了一趟新華書店,找到一本《本草綱目彩色藥圖》(貴州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版),很容易就查到“慈姑”條,在第685頁;而巧合的是,“荸薺”條就在左邊一頁,第684頁,由于附有彩圖,兩者的差別一目了然。

      《南方周末》是一張在全國很有影響的報紙,讀者甚眾。高芾作為“夕花朝拾”的專欄作者,也頗受讀者喜愛。但是,“文章千古事”,落筆為文,不可不謹慎。小地方不注意,以訛傳訛,是對讀者不夠負責的表現,最終對自己的“名氣”也有一定程度的損害?,F在的專欄作者思維敏捷,下筆很快,但在引用一些有定論的事例時,往往憑印象,這不保險。最好還是認真翻翻書,一些小錯誤完全可以避免。

      注:2005年,高芾的散文集《野史記——傳說中的近代中國》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收進這篇文章,錯誤依然沒改,甚憾。

      “倷是好人”方鴻漸是怎么知道的? ——錢鍾書在《圍城》里犯的一個小錯

      小引

      “倷”,音“乃”,方言中“你”的意思。

      一、問題的提出

      “倷是好人”第一次出現在方鴻漸一行從上海趕往三閭大學的途中,第二次出現在方鴻漸與孫柔嘉在三閭大學辦的訂婚喜酒上。不同的是,第一次說出“倷是好人”(確切的說法應為:“倷先生真是好人”)是那個放浪的蘇州寡婦,受話對象是“憐香惜玉”的李梅亭;第二次說出“倷是好人”的是方鴻漸,受話對象是“心有余悸”的李梅亭。不過,我們仔細揣摩前后文章的聯系,得不出方鴻漸能夠說出“倷是好人”的可靠理由,因為,當第一次蘇州寡婦對李梅亭說出“倷先生真是好人”時,方鴻漸和趙辛楣怕“寡婦分糕為難”,下車散步去了。孫柔嘉和顧爾謙倒是在車上,見證了這一對話。不過,孫柔嘉一直假扮單純和清純,不可能向方鴻漸轉述這一曖昧的話,顧爾謙是一條哈巴狗,對李梅亭巴結都來不及,更不敢揭李梅亭的丑。在第二次“倷是好人”出現之前,作者錢鍾書在小說中沒有一處暗示或明確重提寡婦與李梅亭交談的情形,因此,從小說敘事學的角度來看,錢鍾書在這里的描述是有點疏忽的,他實在是放不下對這一細節(jié)的喜愛,因此在敘述中情不自禁地“越俎代庖”,自作主張為小說里的人物說了這句人物不可能聽到的話。

      錢鍾書在《圍城》里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全知全能的視角。這種視角的特點,美國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利昂·塞米利安在《現代小說美學》(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版)第30頁說得很清楚:“作者同任何一個作為敘述故事的小說中人物相比有一種優(yōu)勢,這就是,他在小說中是無所不知的權威。他可以告訴讀者某一個人物在想什么,他了解人物的過去和將來,也深知人物的內心秘密?!钡骸と桌餐瑫r指出:“小說中的人物不可能進入另一個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只能告訴我們他自己的想法,描述他自己的感情。如果小說人物作為敘述者,在同別人的關系上,他只是一個觀察者,這就像我們每一個人在觀察現實生活中的情形一樣。他只能客觀地去對待其他的人物。所謂無所不知的權威,只不過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慣例罷了?!币簿褪钦f,雖然作為《圍城》的作者,錢鍾書是無所不知的權威,“他可以告訴讀者某一個人物在想什么,他了解人物的過去和將來,也深知人物的內心秘密”,但是,錢鍾書必須提高警惕,“小說中的人物不可能進入另一個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只能告訴我們他自己的想法,描述他自己的感情。”

      具體到我們所要探討的這個問題中,當蘇州寡婦對李梅亭說出“倷先生真是好人”時,方鴻漸不在現場,小說中又沒有說明方鴻漸有聽到這句話的可能,所以,錢鍾書不能代替小說人物方鴻漸無緣無故地說出“倷是好人”,這是作者寫得過于得意時的疏忽。

      二、有關段落的分析

      我們來詳細閱讀涉及這個問題的有關段落。第一次對話出現在《圍城》(錢鍾書著,三聯書店,2004年7月北京第7次印刷)的第183頁,相關段落涉及第181頁至第187頁。這是第五章,寫方鴻漸一行從上海到三閭大學的旅行之苦與樂的。方鴻漸一行與蘇州寡婦一行是在從鷹潭到南城的公路汽車上相遇的。

      “那漢子沒法,怒目打量孫小姐一下,把墊坐的小衣包拿出來,撿一條半舊的棉褲,蓋在米袋上,算替米袋戴上防毒面具,厲聲道:‘你坐罷!’孫小姐不要坐,但經不起汽車的顛簸和大家的勸告,便坐了。斜對著孫小姐有位子坐的是年輕白凈的女人,戴著孝,可是嘴唇和眼皮擦得紅紅的,纖眉細眼小鼻子,五官平淡得像一把熱手巾擦臉就可以抹而去之的,說起話來,扭頭噘嘴。她本在看熱鬧,此時跟孫小姐攀談,一口蘇州話,問孫小姐是不是上海來的,罵內地人兇橫,和他們沒有理講。她說她丈夫在浙江省政府當科員,害病新死,她到桂林投奔夫兄去的。她知道孫小姐有四個人同走,十分忻羨,自怨自憐說:‘我是孤苦零丁,路上只有一個用人陪了我,沒有你福氣!’她還表示愿意同走到衡陽,有個照應。正講得熱鬧,汽車停了打早尖,客人大半下車吃早點。那女人不下車,打開提籃,強孫小姐吃她帶的米粉糕,趙方二人怕寡婦分糕為難,也下車散步去了。顧爾謙瞧他們下去,掏出半支香煙大吸。李梅亭四顧少人,對那寡婦道:‘你那時候不該講你是寡婦單身旅行的,路上壞人多,車子里耳目眾多,聽了你的話要起邪念的。’(注:其實是李梅亭自己起了“邪念”,動了揩油的歪念頭)那寡婦向李梅亭眼珠一溜,嘴一扯道:‘倷先生真是好人!’那女人叫坐在她左邊的二十多歲男人道:‘阿福,讓這位先生坐。’……孫小姐看不入眼,也下車去。到大家回車,汽車上路,李先生在咀嚼米糕,寡婦和阿福在吸香煙。方鴻漸用英文對辛楣道:‘你猜一猜,這香煙是誰的?’”

      接下來,就是寫方鴻漸一行與寡婦一行起了爭執(zhí),李梅亭因為吃不相干的醋搞得自己很痛苦,這里寫出李梅亭丑惡但仍不失人味的一面,他懂得為“情”而苦,當然,他也是自私的,當他得不到此情也揩不到任何油時,他又為對象的遭罪而幸災樂禍了。但這畢竟是他難得的一次“真情流露”,卻以失敗而告終,而且丑相被同行者盡收眼底,這是他的心病,自然不愿被人提起,特別是在三閭大學當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代理訓導長”以后,更不愿別人來揭這個舊傷疤了。也因此,當李梅亭在方孫二人的訂婚喜酒的酒宴上,準備拿方孫的戀愛史開涮時,方鴻漸一下子使出了“殺手锏”——蘇州寡婦,李梅亭立即心領神會,放棄了捉弄二人的想法。然而,錢鍾書不該替方鴻漸說出一句他不可能聽到的話來。第二次對話出現在《圍城》的第290頁,相關段落涉及第290頁至第291頁,這是第七章。

      “春假最后一天,同事全知道方鴻漸訂婚,下星期要請客了。李梅亭這兩日竊竊私講的話,比一年來向學生的諄諄訓導還多。他散布了這消息,還說:‘準出了亂子了,否則不會肯訂婚的。你們瞧,訂婚之后馬上就會結婚。其實何必一番手腳兩番做呢?干脆同居得了。咱們不管,反而多吃他一頓。我看,結婚禮送小孩子衣服,最用得著……我和他們去年一路來,就覺得路數不對,只有陸子瀟是個大冤桶!哈哈?!虼耍杂喕橄簿频哪且惶?,許多來賓研究孫小姐身體的輪廓……少不了有人提議請他們報告戀愛經過,他們當然不肯。李梅亭借酒蒙臉,說:‘我來替他們報告?!进櫇u警戒地望著他說:‘李先生,‘倷是好人!’梅亭愣了愣,頓時記起那蘇州寡婦,呵呵笑道:‘諸位瞧他發(fā)急得叫我‘好人’,我就做好人,不替你報告——子瀟,該輪到你請吃喜酒了?!?/p>

      三、小結

      在《圍城》里,錢鍾書的“作者權威欲”極盛,處處求精細,每一個細節(jié)都力求寫出新意。在“倷是好人!”這一細節(jié)里,他實在太想用一句精巧的話把此前的段落帶起,起到前后呼應的作用,可惜的是,他太著急了,太急于為小說人物代言了,因此有點“馬失前蹄”。

      一種猜想:錢鍾書的《百合心》并沒丟

      讓人牽腸掛肚的“失落之書”

      《圍城》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版,一九四八年再版,一九四九年三版,行家叫好,讀者歡迎。作者錢鍾書本人卻認為不夠好,他在1980年《圍城》人民文學版的《重印前記》中說:“我寫完《圍城》,就對它不很滿意。出版了我現在更不滿意的一本文學批評以后,我抽空又寫長篇小說,命名《百合心》,也脫胎于法文成語,中心人物是一個女角,大約已寫成了兩萬字。一九四九年夏天,全家從上海遷居北京,手忙腳亂中,我把一疊看來像亂紙的草稿扔到不知哪里去了。興致大掃,一直沒有再鼓起來,倒也從此省心省事?!保ㄒ姟秶恰罚?頁,錢鍾書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盡管事隔三十余年,錢鍾書也記不清楚當時腹稿里的人物和情節(jié),不過,他有“一個頑固的信念”:“假如《百合心》寫得成,它會比《圍城》好一點。事情沒有做成的人老有這類根據不充分的信念;我們對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地甜?!?/p>

      那么,這粒錢鍾書心中的“甜葡萄”是如何丟失的呢?他的妻子楊絳對此有過生動的描繪:“鍾書的‘癡氣’書本里灌注不下,還洋溢出來……他逗女兒玩,每天臨睡在她被窩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層深入一層,把大大小小的各種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臺或大把毛筆都埋進去,等女兒驚叫,他就得意大樂。女兒臨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東西一一取出。鍾書恨不得把掃帚、畚箕都塞入女兒被窩,博取一遭意外的勝利。這種玩意兒天天玩也沒多大意思,可是鍾書百玩不厭……他又對女兒說,《圍城》里有個丑孩子,就是她。阿圓信以為真,卻也并不計較。他寫了一個開頭的《百合心》里,有個女孩子穿一件紫紅毛衣,鍾書告訴阿圓那是個最討厭的孩子,也就是她。阿圓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鍾書就把稿子每天換個地方藏起來。一個藏,一個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戲。后來連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哪里去了?!保ㄒ姟秶恰?,第301頁——第302頁,錢鍾書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關于《百合心》的涵義,美國學者湯晏認為:“人的心像百合花鱗莖一樣,一瓣一瓣剝掉,到后來一無所有,也是悲觀人生的象征性。我想當更屬于刺猬型有大理論架構并兼具狐貍型的小說。”(見《一代才子錢鍾書》,第253頁,湯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至于《百合心》的內容,美國學者夏志清有過一個猜想:“《百合心》也是諷刺小說,可能影射左派人物,而1949年夏,錢鍾書即將移居北京,于是決定不寫下去,把已寫就的部分,珍藏起來或者有可能他真忍心把它毀了。關于《百合心》手稿的種種,完全是我的臆測,一無事實根據。但錢學既已是顯學,他的第二部長篇的原稿存毀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的?!保ㄒ姟兑淮抛渝X鍾書》,第260頁,湯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就在大家對《百合心》的出現不抱希望時,最近楊絳的一段話又讓我萌生一個更大的猜想:《百合心》并沒有丟失,它可能就在楊絳先生手里,在合適的時候,楊絳先生或許會讓它重見天日。根據是楊絳在2002年10月28日《致湯晏先生信》說的一段意味深長的話:“錢鍾書不愿去父母之邦,有幾個原因。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深愛祖國的語言——他的mother tongue,他不愿用外文創(chuàng)作。假如他不得已而只能寄居國外,他首先就得謀求合適的職業(yè)來維持生計。他必須付出大部分時間保住職業(yè),以圖生存。憑他的才學,他準會擠出時間,配合職業(yè),用外文寫出幾部有關中外文化的著作。但是《百合心》是不會寫下去了?!痘本墼姶妗芬矝]有了?!端卧娺x注》也沒有了。《管錐編》也沒有了。當時《宋詩選注》受到批判,錢鍾書并沒有‘痛心疾首’。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一個‘舊知識分子’。他盡本分完成一件工作,并不指望贊譽。贊譽會帶來批判。批判多半是廢話。廢話并不能廢掉他的成果。所以他心情很平靜,還只顧補訂他的《宋詩紀事》呢。這部書不久就要出版。他的讀書筆記和心得,作為《錢鍾書手稿集》,已交商務印書館掃描印行,明年年底也可出版,大約有四十五大本。此外,我也許還能為他整理出一些作品。”〔見《干校六記 丙午丁未年紀事 將飲茶 雜憶與雜寫——楊絳文集散文卷(上)》,第504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9月〕

      《百合心》的有無,見證者只有錢鍾書、楊絳和他們的女兒錢瑗(即阿圓)。如果《百合心》像錢、楊二位先生所說的那樣,不小心丟失了,那么,“死無對證”,作為讀者,完全有理由懷疑錢鍾書根本就沒有寫過這篇小說。我相信,錢、楊兩位先生治學嚴謹,當不會空口說白話,所以,我相信錢鍾書寫了兩萬多字的《百合心》,但我不相信他把稿子弄丟了。錢鍾書對已寫出的《百合心》部分十分滿意,他感到遺憾的只是沒能把新長篇寫完。這是半成品,嚴謹如錢鍾書,自然不會讓它露面。又或者內容真如夏志清所猜想的那樣,不便公開。于是,我認為,錢、楊夫婦對《百合心》的存廢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寫了,但弄丟了。以此證明錢鍾書在寫完《圍城》之后,還是很有創(chuàng)作能力的。

      明乎此,我們再來仔細揣摩楊絳上面所說這段話的意思:“但是《百合心》是不會寫下去了?!痘本墼姶妗芬矝]有了?!端卧娺x注》也沒有了?!豆苠F編》也沒有了?!焙竺嫒N都出版了,而且備受好評。楊絳先生在前面加上《百合心》,我以為是有良苦用心的。《百合心》如果丟了,他們三人證明寫過此作的說法只能是孤證,不可采信,多說無益,而楊絳在這里又隆重提到《百合心》,且與三本后來完成并出版的著作并舉,我不禁產生一個大膽的猜想:寫了兩萬多字的《百合心》沒有丟,它可能就在楊先生的手里。它可能一直沒丟,也可能一度丟失,后來又找到了?!按送猓乙苍S還能為他整理出一些作品?!被蛟S,在合適的時候,楊絳先生會把《百合心》整理出版呢。

      我們知道,錢鍾書生前對自己的作品要求嚴格,一改再改,像《管錐編》,增補多次。這是一位做學問方面的“完美主義者”,不成熟的觀點輕易不會拿出來。錢鍾書先生辭世后,楊絳先生花了很多工夫整理他的遺作,這些遺作,大多是錢鍾書的讀書筆記,楊絳在《〈錢鍾書手稿集〉序》一文里寫道:“鍾書每天總愛翻閱一兩冊中文或外文筆記,常把精彩的片斷讀給我聽。我曾想為他補綴破舊筆記,他卻阻止了我。他說:‘這些都沒用了。’哪些沒用了呢?對誰都沒用了嗎?我當時沒問,以后也沒想到問?!薄惨姟陡尚A?丙午丁未年紀事 將飲茶 雜憶與雜寫——楊絳文集散文卷(上)》,第49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9月〕由此可見,錢鍾書生前不愿出版這些不成熟的讀書筆記。但楊絳深思熟慮后,還是決定出版,她的理由是:“這大量的中、外文筆記和讀書心得,鍾書都‘沒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矻矻積聚的知識,對于研究他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總該是一份有用的遺產。我應當盡我所能,為有志讀書求知者,把鍾書留下的筆記和日札妥為保存?!薄惨姟陡尚A?丙午丁未年紀事 將飲茶 雜憶與雜寫——楊絳文集散文卷(上)》,第49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9月〕

      我很贊賞楊絳先生的做法,這些錢鍾書的遺作,雖不完美,但里面保留著多少給人啟發(fā)的觀點和材料啊。我們不愿隨聲附和,盲目批評違反卡夫卡的遺愿、擅自出版卡氏遺作的馬克斯·布洛德。破壞容易,只需一把火;建設卻難,得花一輩子。商務印書館不惜成本,將錢鍾書的全部手稿掃描印行,保留著手稿原貌,公之于眾。這是功在千秋的事。魯迅去世以后,郁達夫說過一段語重心長的話:“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祟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p>

      對于錢鍾書的這批手稿,公之于眾是最妥善的保存。楊絳先生的這一做法,擔得起“死者如生,生者無愧”的自許。我所寄望于楊絳先生的,是她能夠更進一步,把錢鍾書先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遺作,也整理出來,公之于眾。一個大作家,不會因為一兩篇不成熟的作品而降低聲譽,反而更能增加真實性。

      張愛玲的遺作近年紛紛“出土”,就連張氏本人極不滿意的《小團圓》也正式出版了。比《圍城》還美的“百合”,也到了重新開放的時候了。

      夏志清建議盡快出版《百合心》

      毫無疑問,夏志清對錢鍾書有知遇之恩。《中國現代小說史》自1961年由耶魯大學出版后,一再修訂再版,在海外漢學界影響極大。劉紹銘評價說:“《小說史》今天能一版再版,不因其史料豐富(因參考資料早已過時),而是因為作者的‘史見’四十年后仍不失其‘英雄本色’。此書既‘揚’了一個‘小女子’(南宋注:指張愛玲)的名聲,也‘顯’了一位‘才子學究’(南宋注:指錢鍾書)的小說家地位。錢鍾書今天在歐美漢學界享盛名,絕對與受夏志清品題有關。”(見《談文藝 憶師友》,第198頁,夏志清著,上海書店2007年4月版)

      正因為如此,錢鍾書有機會與夏志清見面時,才能向他說一些掏心窩的話。

      1979年4月23日,錢鍾書隨一個代表團訪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當天上午10時,兩人在夏志清的辦公室進行單獨談話,錢鍾書講起了《百合心》,自稱“可比《圍城》寫得更精彩”,并謂“已寫了三萬四千字”,比《圍城》之《重印前記》所載多了一萬四千字。

      《百合心》原稿一共幾萬字?它是否遷京前即給扔掉?夏志清認為只有楊絳才知道答案。夏志清說:“在我看來,錢氏夫婦皆心細如發(fā),誤扔尚未完成之手稿簡直是不可能的事。錢要我,也要世人知道,當年他有自信寫出一部比《圍城》更為精彩的小說,卻又不便明說為什么沒有把它寫下去?!毕闹厩鍨榇私ㄗh:“假如《百合心》手稿還在,真希望楊絳女士及早把它印出,因為這是部大家搶著要看的作品。”(見《談文藝 憶師友》,第74頁,夏志清著,上海書店2007年4月版)

      說到楊絳先生的“心細如發(fā)”,昨讀《萬象》2009年9月號,我又找到一條例證。李文俊在《靜軒雜錄(一)》一文中寫道:“余之小書《天涼好個秋》出版后曾寄楊絳先生一冊乞正。數日后余妻忽接一電,稱彼系楊先生家保姆,云老太有話要與佩芬說。旋即芬聆老太言:文俊之書翻讀后覺甚有趣。唯有一點有訛,即文俊母親云文俊出生于庚午舊歷十月十九日十一時三刻,誤矣。既過十一時,即入子時。既系子時,按舊歷算法應為第二日之第一時辰矣。故文俊生日理應為二十日,亦即與鍾書為同一天。……楊先生電話中意猶未盡,召余二人前去面談。三五日后,余等趨訪?!舜沃]見,余特地錄下楊府書房中所懸篆書對聯:‘二分湖水三分竹,九日春陰一日晴。愙齋吳大澂?!斯嗄矫丫?,蓋常于有關金石著作中見到大名也。此聯過去于楊家見到時未能全部識得。此次蒙楊先生一一讀告,乃能錄于一紙攜回。至于筆談(楊先生重聽)時所記錄之其余紙張,余已悉數塞入褲袋,擬攜回從容研究回憶。孰知告別時楊先生竟令全部交出,誠一極可惋惜之事也?!?/p>

      查《天涼好個秋》出版于2007年1月,其時楊絳先生年已96歲,記憶力仍然如此之好,且“警惕性”又如此之高,不讓筆談片紙流出,老太之愛惜羽毛若是?!栋俸闲摹肥指寮偃缟写嫒碎g,楊先生想要讓它出版的話,內心必經歷極痛苦的掙扎。

      一句名言的考證——讀《汪曾祺全集》的一個發(fā)現

      “一切科學,到了最后,都是美學”,多年前,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如遭電擊,認為這話說得太精辟了,由此對作者大為佩服。這句話出自汪曾祺的《懷念德熙》一文:“同時具備科學頭腦和藝術家的氣質,我以為是德熙(注:朱德熙,汪曾祺大學同學,北大教授,著名學者)能在語言學、古文字學上取得很大成績的優(yōu)越條件。也許這是治人文科學的學者都需要具備的條件。德熙的治學,完全是超功利的。在大學讀書時生活清貧,但是每日孜孜,手不釋卷。后來在大學教書,還兼了行政職務,往來的國際、國內學者又多,很忙,但還是不疲倦地從事研究寫作。我每次到他家里去,總看到他的書桌上有一篇沒有完成的論文,攤著好些參考資料和工具書。研究工作,在他是辛苦的勞動,但也是一種超級的享受。他所以樂此不疲,我覺得,是因為他隨時感受到語言和古文字的美。一切科學,到了最后,都是美學。德熙上課,是很能吸引學生的。我聽過不止一個他的學生說過:語法本來是很枯燥的,朱先生卻能講得很有趣味,常常到了吃飯的鐘聲響了,學生還舍不得離開。為什么能這樣?我想是德熙把他對于語言,對于古文字的美感傳染給了學生。感受到工作中的美,這樣活著,才有意思?!保ㄒ姟锻粼魃⑽摹罚?86頁—第187頁,汪曾祺著,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6月)這篇文章寫于1992年9月7日,此前不久,朱德熙先生病逝于美國,汪曾祺情難自抑,撰文回憶大學時代的這位摯友。“感受到工作中的美”,這樣的人生,確實是值得一過的。

      有一天,我在讀朱光潛的名文《“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時,讀到了同樣的意思:“人愈能脫肉體需求的限制而作自由活動,則離神亦愈近?!疅o所為而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動,所以成為至上的理想。這番話似乎有些玄渺,在這里本來不應說及。不過無論你相信不相信,有許多思想卻值得當作一個意象懸在心眼前來玩味玩味。我自己在閑暇時也歡喜看看哲學書籍。老實說,我對于許多哲學家的話都很懷疑,但是我覺得他們有趣。我以為窮到究竟,一切哲學系統(tǒng)也都只能當作藝術作品去看。哲學和科學窮到極境,都是要滿足求知的欲望。每個哲學家和科學家對于他自己所見到的一點真理(無論它究竟是不是真理)都覺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熱忱去欣賞它。真理在離開實用而成為情趣中心時就已經是美感的對象了?!厍蚶@日運行’‘勾方加股方等于弦方’一類的科學事實,和《密羅斯愛神》或《第九交響曲》一樣可以攝魂震魄??茖W家去尋求這一類的事實,窮到究竟,也正因為它們可以攝魂震魄。所以科學的活動也還是一種藝術的活動,不但善與美是一體,真與美也沒有隔閡?!保ㄒ姟墩劽馈?,第112頁—第113頁,朱光潛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如果說,“一切科學,到了最后,都是美學”是一句判斷的話,朱光潛上面的話簡直就是對它的詳細論證,最后的結論是:“科學的活動也還是一種藝術的活動,不但善與美是一體,真與美也沒有隔閡?!?/p>

      1929年,《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出版,朱光潛說:“一到英國,我就替開明書店的刊物《一般》和后來的《中學生》寫稿,曾搜輯成《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出版。這部處女作現在看來不免有些幼稚可笑,但當時卻成了一種最暢銷的書,原因在我反映了當時一般青年小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況。我和廣大青年建立了友好關系,就從這本小冊子開始。此后我寫出文章不愁找不到出處。接著我就寫出了《文藝心理學》和它的縮寫本《談美》?!保ㄒ姟稖睾偷男摒B(yǎng)》,第329頁—第330頁,朱光潛著,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8月)?!丁奥?,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出自《談美》一書,該書初版于1933年,其時,汪曾祺13歲,正讀初中二年級。1934年,升入初三,其時,“(語文老師)張道仁先生給予汪曾祺很大的影響。張畢業(yè)于上海大夏大學,是他比較有系統(tǒng)地把新文學傳到高郵。汪曾祺曾在專寫給張先生的一首詩中,稱贊他:‘汲汲來大夏,播火到小城’?!保ㄒ姟锻粼鱾鳌罚?43頁,陸建華著,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7月)張道仁先生向自己心愛的學生推薦當時較好的勵志書,這是一種可能。

      1939年—1944年,汪曾祺就讀于西南聯大中文系,認識了仰慕已久的朱自清、聞一多和沈從文等著名學者,特別是沈從文,更是成為他一生的良師益友。而沈從文和朱光潛,至少在1936年就是好朋友,“胡適和楊振聲等人想使京派再振作一下,就組織了一個八人編委會,籌辦一種《文學雜志》。編委會之中有楊振聲、沈從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林徽因等人和我……雜志一出世,就成為最暢銷的一種文藝刊物?!保ㄒ姟稖睾偷男摒B(yǎng)》,第330頁—第331頁,朱光潛著,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8月)據介紹:《文學雜志》于1937年5月創(chuàng)刊,至8月,出了4期??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1947年復刊,1948年出了6期后終止,前后共出了3卷22期??梢?,沈從文和朱光潛曾是一個“戰(zhàn)壕”里的朋友。由沈從文向汪曾祺推薦朱光潛的書,也是情理中的事。

      總而言之,“一切科學,到了最后,都是美學”,汪曾祺的這一思想,是來自朱光潛的影響的。

      說到沈從文和朱光潛的友誼,我不禁想到抗戰(zhàn)初期兩人一起逃難的故事。事情的經過見朱光潛寫于1938年的《露宿》:“由平到津的車本來只要走兩三點鐘就可達到,我們那天——8月20日,距北平失陷半月——整整地走了十八個鐘頭。晨8時起程,抵天津老站已是夜半……我們路不熟,遙遙望著前面幾個人影子走,馬路兩旁站著預備沖鋒似的日本兵,刺刀槍平舉在手里,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我們的命就懸在他們的槍口刀鋒之上,稍不湊巧,撥剌一聲,便完事大吉。沒有走上幾步路,就有五六個日本兵攔路吼的一聲,叫我們站住。我們一行四人,我以外有楊希聲上官碧黃子默,都說不上強壯,手里都提著一個很沉重的行李箱走得喘不過氣來。聽到日本兵一吼,落得放下箱子喘一口氣。上官碧是當過兵、走過江湖的,箱子一放下,就把兩手平舉起來,他知道對付攔路打劫的強盜例當如此。在這樣姿勢中他讓日本兵遍身捏了一捏,自動地把袋里一個小皮包送過去,用他本有的溫和的笑聲說:‘我們沒有帶什么,你看?!锼氐脑瓉硎撬A備下以后漂泊用的旅行費和食糧,其他自然沒有什么可搜。”(見《大美人生:朱光潛隨筆》,第183頁—第18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這位很有逃難經驗的上官碧實在太有意思了,那么,他是誰呢?他就是沈從文,上官碧是他那時常用的一個筆名。汪曾祺在《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一文里寫道:“沈先生有很多書,但他不是‘藏書家’,他的書,除了自己看,是借給人看的。聯大文學院的同學,多數手里都有一兩本沈先生的書,扉頁上用淡墨簽了‘上官碧’的名字。誰借了什么書,什么時候借的,沈先生是從來不記得的。直到聯大‘復員’,有些同學的行裝里還帶著沈先生的書,這些書也就隨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見《汪曾祺作品自選集》,第104頁,漓江出版社,1998年1月)在書上很大方的沈從文,把朋友朱光潛送給自己的書,轉借給自己心愛的學生,也是很正常的事。

      對了,這里提到的楊希聲,就是楊振聲,希聲是他的筆名。1937年,楊振聲、沈從文和朱光潛一起逃難,正是《文學雜志》出滿4期的時候。三人關系之好,是可想而知的。

      今年1月,歷經8年編校、共計400余萬字的《汪曾祺全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盡管手頭已有汪曾祺作品的絕大多數單行本,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購買了這套 “迄今為止收文最全”的 12卷《全集》。展讀新書,重讀《懷念德熙》《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美好的感覺一點不下于初讀。這使我想到,汪曾祺不僅是一名“抒情的人道主義者”,更是一位追求文學之美的踐行者,“融奇崛于平淡,納外來于傳統(tǒng)”,他對文體之美、文字之美的探索和堅持,是他的文章具有超越時空價值的關鍵所在。多少名家的作品,甚至獲大獎的作品,熱鬧幾年之后就無聲無息了(大多數是文字較平,經不起重讀),而汪曾祺先生離開人世二十二年了,他的書卻每年都在出版!數量已經超過生前?!度芬煌瞥?,就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可見他的“熱”遠沒有降溫。這位秉持“人間送小溫”寫作原則的作家仍在人世間傳遞溫暖。他的文章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的,你無法一目十行打發(fā),這一個一個活著的文字,像小鹿,像水晶,像青橄欖,像帶露珠的曉荷,靈動,有趣,醒目,提神,吸引你一個字一個字讀,讓人回味不已。我經常愛用泰順的廊橋作比,很多橋造得或簡陋,或結實,但都不美,我們過橋,從此岸到彼岸,目標完成,經?!斑^河拆橋”,并不把橋放在心上。而泰順的廊橋,結實自不用說,橋造得美輪美奐,橋上還建起屋子,雕梁畫棟如彩虹飛架水面,人們過橋,橋本身成為讓人流連忘返的風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就像廊橋,你在知道故事的結局后仍愿意從頭到尾再讀一遍,正因為她那嫵媚的美:文體美、文字美?!耙磺锌茖W,到了最后,都是美學”,這其實也是汪曾祺先生的夫子自道。

      要貼到人物來寫

      “要貼到人物來寫”,語出作家沈從文。這是汪曾祺從老師身上學到的寫小說的最重要的一條技巧。在《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一文里,汪曾祺寫道:“沈先生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貼到人物來寫。’很多同學不懂他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我以為這是小說學的精髓。據我的理解,沈先生這句極其簡略的話包含這樣幾層意思:小說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導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環(huán)境描寫、作者的主觀抒情、議論,都只能附著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離,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樂。作者的心要隨時緊貼著人物。什么時候作者的心‘貼’不住人物,筆下就會浮、泛、飄、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虛,失去了誠意。而且,作者的敘述語言要和人物相協(xié)調。寫農民,敘述語言要接近農民;寫市民,敘述語言要近似市民。小說要避免‘學生腔’?!保ㄒ姟妒老嘀腥恕?,第124頁,汪曾祺著,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8月)汪曾祺在早期的創(chuàng)作中,是走過一些彎路的:“我寫了一篇小說,有許多對話。我竭力把對話寫得美一點,有詩意,有哲理。沈先生說:‘你這不是對話,是兩個聰明腦殼打架!’從此我知道對話就是人物所說的普普通通的話,要盡量寫得樸素。不要哲理,不要詩意,這樣才真實?!保ㄒ姟妒老嘀腥恕?,第124頁,汪曾祺著,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8月)

      汪曾祺的名篇《異秉》有兩個版本,一是1948年版,一是1980年版。我們抽出其中的幾段文字,對比其中對話風格的差異。

      先看1948年版:

      王二痛定思痛,簡直傷心,傷心又快樂,總結起來心里滿是感激。他手里一方木戳子不歇的掂來掂去。

      “一切是命。八個字注得定定的。抬頭朱洪武,低頭沈萬山,猴一猴是個窮范單。除了命,是相。聳肩成山字,可以麒麟閣上畫圖。朱洪武生來一副五岳朝天的臉!漢高祖屁股上有七十二顆黑痣,少一顆坐不了金鑾寶殿!一個人多少有點異像,才能發(fā)?!?/p>

      于是談了古往今來,遠山近水的窮達故事。

      最后自然推求王二如何能有今天了。

      王二這回很勇敢,用一種非常嚴肅的聲音,聲音幾乎有點抖,說:

      “我呀,我有一個好處:大小解分清。大便時不小便。喏,上毛房時,不是大便小便一齊來?!?/p>

      他是坐著說的,但聽聲音是筆直的站著。

      大家肅然。隨后是一片低低的感嘆。

      (見《汪曾祺小說》,第93頁,浙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11月)

      再看1980年版:

      有一天,張漢談起人生有命。說朱洪武、沈萬山、范丹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都是丑時建生,雞鳴頭遍。但是一聲雞叫,可就命分三等了:抬頭朱洪武,低頭沈萬山,勾一勾就是窮范丹。朱洪武貴為天子,沈萬山富甲天下,窮范丹凍餓而死。他又說凡是成大事業(yè),有大作為,興旺發(fā)達的,都有異相,或有特殊的稟賦。漢高祖劉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顆黑痣,誰有過?明太祖朱元璋,生就是五岳朝天,——兩額、兩顴、下巴,都突出,狀如五岳,誰有過?樊噲能把一個整豬腿生吃下去,燕人張翼德,睡著了也睜著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運的,也莫不有與眾不同之處。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聽了,不禁暗暗點頭。

      張漢猛吸了幾口旱煙,忽然話鋒一轉,向王二道:

      “即以王二而論,他這些年飛黃騰達,財源茂盛,也必有其異秉。”

      “……”

      王二不解何為“異秉”。

      “就是與眾不同,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你說說,你說說!”

      大家也都慫恿王二:“說說!說說!”

      王二雖然發(fā)了一點財,卻隨時不忘自己的身份,從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誠懇地欠一欠身說:

      “我呀,有那么一點:大小解分清?!彼麓蠹也欢?,又解釋道:“我解手時,總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p>

      張漢一聽,拍了一下手,說:“就是說,不是屎尿一起來,難得!”

      (見《汪曾祺小說》,第105頁,浙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11月)

      一望而知,不論是敘述,還是對話,前者“學生腔”很濃,后者則異常樸素。

      1998年10月22日,余華在杭州與作家楊紹斌(筆名:黑城)交談時著重提到,自己對小說人物的認識,經過一個重大的轉變過程。余華說:“我以前小說里的人物,都是我敘述中的符號,那時候我認為人物不應該有自己的聲音,他們只要傳達敘述者的聲音就行了,敘述者就像是全知的上帝。但是到了《在細雨中呼喊》,我開始意識到人物有自己的聲音,我應該尊重他們自己的聲音,而且他們的聲音遠比敘述者的聲音豐富。因此,我寫《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人物不斷理解的過程,當我感到理解得差不多了,我的小說也該結束了?!保ㄒ姟段夷芊裣嘈抛约骸?,第246頁,余華著,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12月)余華坦承,這一認識轉變的契機,來自林斤瀾的啟發(fā),“87年在黃山的時候,有一天傍晚我和林斤瀾一起散步,他告訴我有一次他和汪曾祺一起去看望沈從文先生,他問沈先生小說應該怎么寫,沈先生只回答了一個字:貼。就是說貼著人物寫。這個字說得多好!可是當時我沒有很深的感受,現在我才發(fā)現的確如此,貼——其實就是源源不斷地去理解自己筆下的人物,就像去理解一位越來越親密的朋友那樣,因為生活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就是我自己也要比我所認為的要豐富得多?!保ㄒ姟段夷芊裣嘈抛约骸?,第246頁—第247頁,余華著,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12月)

      2001年9月13日,余華在北京大學作了一場題為《小說的世界》的演講,在回答學生的提問時,他以自己的作品為例,生動地描繪了人物對話的變化。余華說:“剛開始寫《活著》的時候,也是我過去的那種敘述方式,但是怎么寫都不對,后來我嘗試著讓福貴用第一人稱來講故事。一寫,馬上就對了,有一種很難得的親切感,每天都在你胸口回蕩,就是這樣一種感覺。但是這時候你就考慮到福貴是一個沒有什么文化的人,所以我在運用語言的時候必須非常的樸素,用成語的時候都要一些家喻戶曉的那些成語,才敢用。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我寫到福貴把他的兒子有慶埋到那棵樹下,他站起來要回家的時候,看了一眼那條月光下的小路,通往縣城,因為他的兒子每天割羊草,晚了以后他都要跑步去學校,每天都在這條路上跑步去。那個時候,我就感覺我必須要寫一下福貴對那條路的感覺,不寫的話,我覺得下面的不能寫,我覺得那樣我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作家?!晕揖驼夷莻€比喻,一定要讓他寫一下對那個月光下道路的感覺,因為前面不是寫了很多段他的兒子怎么跑著去上學的嗎?找不到那個比喻我就停著??墒?,那個比喻在哪里呢?我以前在《世事如煙》這樣的小說里面,也形容過,‘月光下的道路像一條蒼白的河流’,用河流來比喻一種反差,搞一點小聰明的那種,也可以,但決不可以用在一個剛剛死去了一個孩子的父親身上。這個比喻太輕飄飄了,太不負責任了。最后我找到了一個鹽的形象,我覺得這個鹽對福貴來說是能夠接受的,是他每天都在吃的,同時鹽在傷口上的感覺,從我的心理上也是能夠接受的,所以:‘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揖陀昧诉@么一個比喻,你必須寫這么一個農民的那種審美方法。”(見《說話》,第57頁—第58頁,余華著,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年10月)

      沈從文很愛用一個別人不常用的詞:“耐煩?!彼f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煩。他的“耐煩”,意思就是鍥而不舍,不怕費勁。對此,汪曾祺深有體會:“一個時期,沈先生每個月都要發(fā)表幾篇小說,每年都要出幾本書,被稱為‘多產作家’,但是寫東西不是很快的,從來不是一揮而就。他年輕時常常日以繼夜地寫。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來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時夜間寫作,竟致暈倒,伏在自己的一攤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發(fā)現?!淖髌房雌饋砗茌p松自如,若不經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來的。《邊城》一共不到七萬字,他告訴我,寫了半年。”(見《世相中人》,第131頁,汪曾祺著,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8月》)

      余華寫《活著》時尋找“鹽”的苦思,堪稱“耐煩”的典范。擴而言之,一個作家在“貼著人物”寫小說的同時,能夠堅持一如既往地“耐煩”,作品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林永潮 畫

      猜你喜歡
      虎耳草方鴻漸錢鍾書
      錢鍾書的幽默
      做人與處世(2022年6期)2022-05-26 10:26:35
      古人竟然用這種小花熏屁股
      巨嬰,方鴻漸的真實面目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28
      HPLC法測定西藏不同產地虎耳草中虎耳草素含量
      年少莫學方鴻漸
      海峽姐妹(2019年1期)2019-03-23 02:43:04
      錢鍾書還是錢鐘書?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30
      3種虎耳草屬藥材提取物對CCl4致小鼠急性肝損傷防治作用的比較
      中成藥(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6
      淺談《圍城》中方鴻漸的圍城人生
      淺談《圍城》中方鴻漸的圍城人生
      文學教育(2017年35期)2017-02-08 08:10:44
      名師學案·錢鍾書
      芮城县| 温宿县| 乡城县| 大石桥市| 安顺市| 江川县| 离岛区| 喀什市| 临西县| 平利县| 阳西县| 芦溪县| 余干县| 铅山县| 白河县| 伊金霍洛旗| 讷河市| 河东区| 衡阳市| 兴城市| 方山县| 临高县| 桦南县| 搜索| 永年县| 邻水| 岳阳市| 五华县| 南澳县| 汝州市| 胶南市| 中卫市| 普宁市| 大连市| 泽库县| 灵山县| 都昌县| 南皮县| 辉县市| 修武县|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