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趙森林2022年1月11日[J Extracell Vesicles,2022,11(1):e12186-e12186.]報道,復旦大學上海癌癥中心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高轉移的結直腸癌(CRC)癌細胞釋放富含miR-181a-5p的胞外囊泡(EV),通過調節(jié)CRC癌細胞和肝星狀細胞(HSC)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腫瘤微環(huán)境(TME)的重塑,促進肝轉移。這些發(fā)現(xiàn)確定了結直腸癌肝轉移(CRLM)的一種新的特異性生物標志物,以及一種預測由CRC引起的繼發(fā)性肝癌風險的新策略。
CRC在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率中排名第二,50%CRC死亡是由肝轉移引起的。腫瘤細胞與TME的相互作用在CRLM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闡明腫瘤細胞與TME相互作用的機制對于提高人們對CRLM的理解至關重要。
EV以其脂質雙層膜和攜帶許多生物分子為特征,通常被認為是參與TME細胞間通信的信使,并已被證明在幾種類型的癌癥的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CRC來源的EV是否通過分泌富含miRNA的EV調節(jié)HSC誘導肝轉移,以及參與這一過程的miRNA仍有待確定。
研究人員首先檢測了CRC細胞是否可以通過EV激活HSC。他們選擇2株轉移潛能較弱的大腸癌細胞株(HT29和SW480)和2株高轉移細胞株(RKO和SW620),從條件培養(yǎng)基中分離純化EV。結果發(fā)現(xiàn),高轉移的CRC癌細胞可以向HSC輸送更多的EV。這表明高轉移的CRC來源的EV可能在HSC和CRC癌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發(fā)揮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驗證了miR-181a-5p包裝到CRC EV中,進而通過靶向SOCS3和激活IL6/STAT3信號通路而持續(xù)激活HSC?;罨腍SC可分泌趨化因子CCL20,進而激活CCL20/CCR6/ERK1/2/Elk-1/miR-181a-5p正反饋環(huán),導致TME重編程,在CRLM形成轉移前生態(tài)位。臨床上,大腸癌患者血清中含有miR-181a-5p的高水平EV與肝轉移呈正相關。
CRLM過程中CRC癌細胞與HSC之間串擾的一個新的分子機制,并可能成為突出預測CRLM風險的新靶點。此外,抑制反饋環(huán)可能被證明是改善CRLM患者預后的一種有前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