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英語教科書可讀性研究
      ——以《英語模范讀本》與《開明英文讀本》為例

      2022-12-19 10:02:52
      文教資料 2022年18期
      關(guān)鍵詞:文法可讀性模范

      王 玲 楊 陽

      (1.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教育史研究所 2.中國勞動關(guān)系學院 勞動教育學院,北京 100088)

      晚清時期,中國學習西學,對其語言、文化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由鄙夷、排斥到積極學習的轉(zhuǎn)變。故步自封從來不是尋找出路的有效方法,從洋務運動對西方語言以及先進器物的學習,到維新新政時期對西方制度方面的學習與借鑒,學習從表層過渡到深層。

      一、英語教科書發(fā)展背景

      晚清政府通過學習西方,試圖起到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作用,但是根本的制度不變,已經(jīng)難以掩蓋其衰落的現(xiàn)實,挽回其統(tǒng)治敗局。1911年孫中山領(lǐng)導的辛亥革命取得勝利,推翻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于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隨后成立臨時參議院,頒布臨時約法,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保持教育政策上的延續(xù)性,以免產(chǎn)生缺口與斷層。

      (一)民國初期新學制確定英語教科書

      1922年學制的確定使中學英語學習時間超過了語文學習,流行使用直接法進行英語教學,在語音方面,國際音標開始在一些教會學校廣泛應用。國人自編英語教科書也愈加多樣,減少了原版教材的使用率。英語教科書在這一階段得到長足發(fā)展,越來越本土化、科學化。1912年至1913年期間頒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壬子癸丑學制),不再用學堂作為名稱,而是以學校代其稱謂,同時廢除小學讀經(jīng)的課程《書經(jīng)》《周禮》《儀禮》《周易》。教科書方面,所有清政府規(guī)定的教科書,全部不能再次使用等。[1]壬子癸丑學制的規(guī)定中依然重視英語教育,將其放在首要位置。小學分為初小和高小,一共八年,高小階段可以開設(shè)英語課,可以第二年開設(shè),也可以第三年開設(shè),每周為三個課時。中學階段一共是四年,共開十四門課程,外語課是必修課,外語中又以英語為主。壬子癸丑學制與壬寅學制、癸卯學制一樣,都非常重視英語教育,同時又有所區(qū)別,那就是前者賦予了女性受教育的權(quán)利。但在英語課程與所有課程比例上,女性的課程中英語教育要比男性少,代之以家政、縫紉等課程,皆因當時雖然進步思想濃厚,但也充分考慮女性發(fā)展特點,具有現(xiàn)實的時代特色。

      隨后,陳獨秀等倡導的新文化運動使1919年的中國思想界空前震動,開啟了思想活躍、學習西方教育的新篇章。學習對象逐漸由歐洲、日本轉(zhuǎn)向美國,同時,以陶行知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從歐美留學歸來,加上杜威、孟祿等教育家、思想家來華訪問,使此時的中國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和教育學制“美國化”。1922年,新的學制(壬戌制)實施,壬戌制是仿美國的“六三三學制”制定的。次年公布的《新學制課程綱要初級中學外國語課程綱要》中提到,新的學制下,小學不再教授英語,從初級中學一年級開始開設(shè)英語課,課程從英文字母教起,其主要教學目標有三:能夠閱讀簡單的英文書籍、報紙;能夠?qū)懽骱唵味涛?;能夠使用日常英語。[2]

      民國時期,由于各所學校對英語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各有不同,所以所選教科書、教學法、英語教學目標也不盡相同。民國初期國人自編英語教科書影響較大的有《英語模范讀本》等(見表1)。1922年的“壬戌學制”主要依據(jù)是美國的“六三三學制”,這個時期,翻譯法已經(jīng)不再適應外語教學與學習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教學法。莊啟在《教育雜志》上發(fā)表《外國文直授法》[3],雅禮中學校長蓋斯(B.Gaze)的著作《中國學校英語教授法》運用直接法,并且使之本土化,其中林語堂編寫的《開明英語文法》等教材,至今仍有重要的研究價值。[4]

      表1 民國初期英語教科書

      其中,周越然編寫的《英語模范讀本》于1917年出版,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1919年,周越然在《英文雜志》上發(fā)表《〈英語模范讀本〉第一冊的試驗題》一文,文中提到《英語模范讀本》(Model English Readers)系列面世于1918年11月,此教科書到1919年為眾多學校所使用。《英語模范讀本》(商務印書館1929年修訂版)一經(jīng)出版即十分受歡迎,所以一再印制發(fā)行,修訂版的校審者為圣約翰大學(上海)的羅伯茨(Donald Roberts)教授。編者在教科書前言中提到修訂原因有三:第一,舊版本一再印刷,板材磨損,已經(jīng)不能繼續(xù)復制出版。第二,許多一線教師在使用教科書的過程中向編者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第三,編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自然、不常用之處。在修訂內(nèi)容中,編者重寫了許多文章,對不常用詞匯進行了一定程度刪減;教科書中的插圖也有所變動;初版中生詞有下劃線標注,現(xiàn)全部改為詞匯元音下面的小點作為標識,因為下劃線易使學生分神。

      自中國打開通商大門,英語成為最流行的外語,英語學習讀本大多數(shù)是從英美直接引進國內(nèi)。外國人編制的教科書雖然語言地道,但是實際上不適合中國學生學習,所選取的諺語、故事等中國學生不熟悉其文化背景,同時有些教科書在選文難度與長度上并沒有安排合理,存在對學習者造成理解困難等問題。

      (二)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的英語教科書

      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于1932年確定了中學法和課程標準,在《中學教育指導》的初級中學暫行標準中,規(guī)定了初級中學英語課程與高級中學英語課程的相關(guān)要求。其中初級中學英語課程目標主要內(nèi)容是:使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交流英語,為未來英語進修打下扎實的語言功底,通過英語學習拓展學習者的語言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習者研究外國事物的興趣。這段時期,來自各書局的中學英語教科書層出不窮,說明社會、學界對英語教科書有需求、有實驗、有探索。1947年的《大公報》中也有關(guān)于英語教科書展覽的新聞:“西方語文學會主辦之西語教科書展覽會八日午前在美國圖書館揭幕,內(nèi)有大中學英語教科書數(shù)百種,北大教授朱光潛等亦曾往參觀。”[5]隨著19世紀末西方外語教育改革運動的發(fā)展,之前的實用型英語學習讀本已經(jīng)不再受推崇,而是批評聲音漸多。以語法翻譯法為編寫原則的英語教科書閱讀編排也逐漸改變,轉(zhuǎn)而以直接法為指導原則進行英語教科書編制。

      直接法注重的是篇章閱讀,第一步就是要教大量的英語篇章文本。學生熟練掌握篇章閱讀之后,再輔之以文法的教學,這可以看作是第一遍學習。隨后,在教文法的過程中,要再回歸到篇章閱讀材料當中,從閱讀當中找到文法知識點,進行對比、補充、復習,這是第二遍學習。文法教學與直接法是不沖突的,語法學習與篇章閱讀是相互促進的關(guān)系。[6]

      二、《英語模范讀本》與《開明英文讀本》的可讀性分析

      民國時期的英語教科書在對待篇章閱讀的態(tài)度方面,認為閱讀的本質(zhì)就是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力。對詞匯的發(fā)音和拼寫等掌握扎實是良好閱讀習慣的基本,所以在篇章閱讀之前是對詞匯方面的統(tǒng)一學習。挑選篇章閱讀中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進行聽寫和背誦,在沒有音頻視頻可以練習聽力的時期,通過閱讀學習來提高聽力、口語和寫作能力。Lexile Analyzer 作為應用廣泛的專業(yè)文本分析工具,具有強大的文本測量數(shù)據(jù),包括報紙文章、書籍、網(wǎng)頁信息等。已被廣泛應用于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簡稱CCSSI),以測量K-12 閱讀篇章的可讀性研究。在測量過程中,Lexile Analyzer 通過特定算法將句子分割,計算出句子長度、詞語在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頻率等。通常而言,閱讀篇章中句子的長度越長,詞語在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頻率越低,則篇章閱讀難度越大,L 值也就越高。影響篇章可讀性的有兩方面,一是句法復雜性(平均句長,從句數(shù)量等);另一個是詞語難度(詞語長度,單音節(jié)詞語比例,生僻詞語等)。Lexile 分析工具將其皆包括在內(nèi),篇章可讀性測量分四個方面:L 值(Lexile Measure);句子平均長度(mean sentence length,MSL);平均詞頻對數(shù)(mean log word frequency,MLWF);字數(shù)統(tǒng)計(word count)。L 值是閱讀篇章的可讀性數(shù)據(jù),難度越大的篇章L 值越高,難度越小也就越簡單;Lexile 測量教科書閱讀篇章的可讀性,為教師、學習者、教科書編纂者等提供可讀性參考。[7]

      威廉姆森等整合了美國公立學校K-12 各年級的教科書,按年級進行統(tǒng)計分析。[8](見表2所示)。

      表2 美國K-12 各年級使用閱讀材料的L 值[7]

      (一)《英語模范讀本》英語教科書篇章閱讀可讀性分析

      《英語模范讀本》系列共四冊,所使用的版本為修訂版(第二版)。在第一冊中,主要學習內(nèi)容和主題包括16 個方面:學校與課堂,數(shù)字(1 到1000),尺寸與形狀,每日活動,時、天、周和月,年份與四季,時間,季節(jié)與天氣,晝夜,顏色,身體部位,家庭關(guān)系,服飾,飲食,住房與房間,動植物。這些話題共有8 個學習部分:詞匯(vocabulary)、語音(pronunciation)、習字(penmanship)、對話(conversation)、閱讀(reading)、聽寫(dictation)、語言(language)、詞匯復習(詞匯復習)。

      《英語模范讀本》系列教科書編制原則遵循了國際語音協(xié)會的原則和規(guī)范。在英語學習中,首要的學習目標不是掌握古老、高深的文學性語言,而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對話和口語;重視閱讀中的詞匯語音方面,教師應當確保學生正確使用國際音標,閱讀過程當中書寫和語音同樣重要;在保證語音的準確、地道后,下一個目標即教授篇章閱讀,篇章閱讀需要具備較強的連貫性,體裁方面有對話閱讀,有描述性閱讀,也要有記敘性閱讀等,篇章閱讀的內(nèi)容也需盡可能簡單、自然且有趣;在語法方面的教學應當使用歸納法,通過分組和從篇章閱讀中觀察到的語法用法、規(guī)則得出英語語法的一般性結(jié)論,在后面的閱讀中加以鞏固和練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要努力將篇章閱讀和他們的思想聯(lián)系起來,用英語解釋英語的方法,而不是翻譯法學習,語篇閱讀時母語翻譯的方法最大程度上被實物、圖片和英語解釋取代,增強了其可讀性。

      《英語模范讀本》的閱讀材料帶有中國特色,一定程度上缺乏英語的自然情調(diào)。第三冊的閱讀比第二冊略顯晦澀,閱讀材料的選材尚有進步空間?!队⒄Z模范讀本》所有的詞匯和短語都在教科書后面進行了中文解釋,第四冊中的閱讀材料多是散文和詩歌,且散文方面實用性文字少,帶有文學意味的篇章多。這樣一來,學生在學完后不能用英文進行日常交流,偶爾選編詩歌作為閱讀材料可以增加學生的英美文學素養(yǎng),但是因為詩歌的韻律、構(gòu)造與普通句子相異,容易引起學生語言知識混淆,不利于文法學習。在第四冊中加入了補充閱讀材料,補充類閱讀材料旨在為學習者提供泛讀素材,使學習者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

      李儒勉于1925年在《中華教育界》雜志中對《英語模范讀本》作了書評:“中國人自編的英語教科書風靡一時,為一般人所歡迎的,總要算英語模范讀本了……”[9]這足以看出《英語模范讀本》的受歡迎程度。李儒勉時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學英文主任,喜歡研讀英文文學,同時對英語教學法也頗有研究,在中等教育雜志上發(fā)表過意見。這套教科書面世以來,先前的英語教科書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也隨著這套教科書的應用而減少,學生使用方面也方便良多。這套教科書銷量非常大,一直印到十幾版,直到原版文字模糊。

      周越然反對舊式教授文法的方法,他認為文法應該用歸納法教授,這在《英語模范讀本》第二冊、第三冊兩冊中有所體現(xiàn)。但實際上,歸納法教授文法和舊式方法并無本質(zhì)差異,只是將文法點放在了閱讀文本和對話里。他重視定義規(guī)律,在教科書中的文法部分,規(guī)律總結(jié)仍占較大篇幅。而在英語學習中,語言應用能力是首位的,對于學習英文的初級學習者而言,文法規(guī)律并沒有太多實用意義。初級學習者使用的教科書應當打破形式、定義、規(guī)律的束縛,將文法與閱讀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在閱讀文本中感受語法規(guī)律和英語表達方法。同時,在第二、三冊中,文法相關(guān)練習題較少,而文法掌握需要不斷練習以鞏固。很多一線教師也表示,《英語模范讀本》系列教科書在文法方面的設(shè)計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1927年,一線英語教師翼臣也公開發(fā)表對周越然的《英語模范讀本》的評價,認為教科書中對于用字缺少一種選擇性。[10]因為彼時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在有限的時間里就需要甄別常用的詞匯,生僻詞匯不宜加入教科書范圍之中,這與李儒勉對教科書中詞匯的見解一致。《英語模范讀本》體現(xiàn)出當時最流行的直接法教學法,直接法教學應體現(xiàn)日常交流類閱讀,但是詞匯方面的晦澀程度與教學法背道而馳。很多生詞出現(xiàn)一次之后就沒有出現(xiàn)過,而對于科學性強的教科書,理應在其后的閱讀文本中反復出現(xiàn)幾次,才能幫助學生鞏固復習。在篇章閱讀的選材上,閱讀內(nèi)容不太適合中國國情與中國兒童的生活習慣。如第二冊中第十七節(jié)閱讀內(nèi)容是“美國的國旗”,第十八節(jié)的閱讀內(nèi)容是“美國國旗歌”,第九十五節(jié)講“祈禱文”,諸如此類的篇章閱讀是不適合中國的英語初學者學習的。符合中國社會發(fā)展、文化習俗的閱讀內(nèi)容較少,作為國人自編英語教科書,《英語模范讀本》仍然具有濃厚的外國教科書特色。

      《英語模范讀本》英語教科書共四冊,第一冊中的篇章閱讀共24 篇,第二冊30 篇,第三冊32 篇,第四冊32 篇,共計118 篇?!队⒄Z模范讀本》(四冊)藍思指數(shù)箱形圖示顯示(見圖1)。第一冊中篇章閱讀的可讀性藍思值上下四分位數(shù)區(qū)間為273 L 至400 L,第二冊為488 L 至595 L,第三冊為633 L 至898 L,第四冊為795 L 至914 L(見表3)。

      表3 《英語模范讀本》(四冊)藍思指數(shù)

      圖1 《英語模范讀本》 (四冊)藍思指數(shù)箱形圖

      《英語模范讀本》系列英語教科書篇章閱讀可讀性藍思指數(shù)總中位數(shù)為630 L,相當于美國K-3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四冊教科書中的篇章閱讀難度系數(shù)呈現(xiàn)穩(wěn)定上升趨勢,且上升幅度均勻,冊與冊之間的篇章可讀性不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閱讀困難;每冊的篇章難度分布方面,第二冊中的篇章閱讀在可讀性難度上分布過于集中,學生在閱讀第二冊中的篇章時,篇章難度跨度較小。第二冊包括32 節(jié)課程,每節(jié)課程包含四節(jié),每節(jié)課都有數(shù)字標示。

      編者在教科書中明確表示,學生一周的學習時數(shù)應該不少于4 小時,一年不少于32 周。其中閱讀內(nèi)容主要有詞匯、對話、文法、課文、信件、詩歌等,其中篇章閱讀部分的主題多涉及國外社會、宗教等文化介紹。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可謂密不可分,對西方國家尤其是英國、美國政治、文化、習俗方面的描述占了較大篇幅和比重,較少有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案的飲食、學校生活、傳統(tǒng)節(jié)日等課文的描述。對西方的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國際視野,然而,此系列英語教科書在文化介紹選擇內(nèi)容上有過多西方素材,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篇章描述與編排還不夠詳盡。

      (二)《開明英文讀本》英語教科書篇章閱讀可讀性分析

      《開明英文讀本》系列英文讀本旨在滿足中國學校的學生學習英語時對教科書的大量需求。此系列英語教科書是編者在清華大學和國立北京大學(原京師大學堂,1912年5月15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進行專業(yè)學習和實際教學經(jīng)驗中日益積累而獲得的教科書成果,與當時其他的教科書相比,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特色。

      《開明英文讀本》在閱讀材料的題材選擇上多使用兒歌、民間故事和經(jīng)典寓言故事。在第一、二冊中,編者試圖將英文兒歌以及民間故事納入篇章閱讀當中,這可以算是國人自編英語教科書的第一次嘗試。兒歌作為篇章閱讀的一部分在貝克(Baker)和桑代克(Thorndike)的英語讀本中出現(xiàn),因英語兒歌多重復文本,從而為初級學習者提供較多的發(fā)音與閱讀練習。另外,童話故事、希臘故事、寓言故事等能夠激發(fā)學習者的想象力,適合處在健康有活力年齡階段的初級學習者。此類篇章閱讀選擇能夠極大程度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和興趣。

      《開明英文讀本》重視對習語的系統(tǒng)性訓練,這種日常訓練不僅僅是從篇章閱讀所附的練習中得來,而是包含在絕大部分篇章閱讀的內(nèi)容本身。只有通過這樣強有力的重復性練習,將練習題與閱讀文本緊密聯(lián)系,而非通過零散的插圖作為練習索引,才能使學生掌握英語的實際語言應用。

      讀本在篇章閱讀的詞匯的選擇上也偏向?qū)嵱弥髁x的特征,篇章閱讀選擇的材料幾乎都與學生的生活和周圍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使所學英語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學生日常生活,因此能夠引導學生從一開始就能夠隨時運用從教科書中學到的語言知識,這將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進學習進度。

      同時,在音標系統(tǒng)方面,《開明英文讀本》采用的是牛津詞典的音標系統(tǒng),這也是牛津詞典音標系統(tǒng)第一次出現(xiàn)在英語教科書當中。復雜的音標系統(tǒng)使學生迷惑,不利于其進行閱讀活動,而這套國際音標的簡潔性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便利。在音標與發(fā)音練習方面,《開明英文讀本》系列英語教科書對發(fā)音練習進行了精心分配與布置,特別強調(diào)了相似發(fā)音的區(qū)別,例如ē 和ǐ,ōo 和ǒo,ā 和ě,編者認為,只有通過充分比較才能充分理解音標與發(fā)音的真實本質(zhì)。

      在閱讀課上,教科書做出很大的創(chuàng)新性改變,如引入歌曲和生動的故事,使學生學習使用詞匯的過程變得輕松有趣。同時,將詞匯與閱讀聯(lián)系起來形成整體,而不是像以前的教科書一樣簡單羅列生詞與斷斷續(xù)續(xù)的句子。如第一冊中的數(shù)字、周、身體的部位、顏色、過去式和現(xiàn)在完成時的對比等等;在教科書的篇章閱讀中,每篇課文都配以插圖,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編者竭盡全力在《開明英文讀本》系列教科書中提供大量優(yōu)秀、有美感、與閱讀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的插圖,增加了這個系列英語教科書對學生的吸引力。

      《開明英文讀本》重視篇章閱讀學習的同時,也同樣重視口語學習的真實性(authenticity)。整個系列教科書中篇章閱讀的構(gòu)建就是為了讓學生覺得在學習、使用真實的英語,而不僅僅是重復性訓練。課文將學生引導到合適的環(huán)境中鼓勵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合適的情境下,學生愉悅地參與到對話當中,避免出現(xiàn)要求學生憑空想象到國外旅居生活這種不切實際的情況。

      《開明英文讀本》的語法學習簡潔且系統(tǒng)。這套《開明英文讀本》通過均勻分隔的系統(tǒng)性練習教授學生正確的單詞形式和用法,并且不會受到不必要語言學專業(yè)術(shù)語的困擾,在篇章閱讀中感受語法的習慣性用法,正式的語法規(guī)律將在高年級英文教科書系列讀本中學習。從各個方面看,這套英文教科書為中國的英語教學提供了時代特色,提高了英語教科書編制的科學性。

      開明英文讀本系列第一冊中的篇章閱讀數(shù)量為34,第二冊為59,第三冊為55,共計148 篇(見表4)。其中第一冊篇章閱讀可讀性上下四分位數(shù)區(qū)間為403 L 至603 L,第二冊為500 L 至800 L,第三冊為600 L 至950 L,第二冊與第一冊的平均可讀性藍思指數(shù)差為120 L,第三冊與第二冊的藍思指數(shù)差與之相同,也是120 L,說明三冊英語教科書在篇章閱讀編排方面,篇章閱讀難度梯度分配非常穩(wěn)定與精確。《開明第一英文讀本》的藍思指數(shù)箱形圖中出現(xiàn)了極值(見圖2),第17 篇篇章閱讀為改編的兒歌,由于句長較長導致藍思指數(shù)較高,所以成為了全冊中的極值,而實際的閱讀難度其實并不高。

      表4 《開明英文讀本》藍思指數(shù)

      圖2 《開明英文讀本》(三冊)藍思指數(shù)箱形圖

      《開明英文讀本》系列英語教科書的可讀性藍思指數(shù)為605 L,相當于美國K-3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三冊之間的篇章閱讀有明顯且規(guī)律的上升趨勢,但是第一冊中出現(xiàn)了一篇藍思指數(shù)為極值的篇章閱讀,會給學生帶來語言方面的閱讀障礙。編者在參與中國學校英語教學大討論時,將注意力放到了學??捎玫暮驼谑褂玫拈喿x文本方面。如果教師沒有一套具有現(xiàn)代語言教學方法和理念的教科書,那么所有對英語教學方法和原則的討論都沒有實際價值。

      直接使用美國和英國的教科書是存在諸多問題的,英語作為國人的外語來學習,使用原本為英語為母語的兒童閱讀課程提供的英美教科書,對于中國初級學習者而言并不完全適用。中國兒童的心理學背景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完全不同,并且中國兒童也并沒有掌握英語為母語兒童本身具有的口語詞匯量。

      學生從初中開始忽然進入一個全新的語言習慣、思維和表達方式,缺少語言過渡,學習的效果并不好。因為即使是基本的習語方面,學生也少有機會進行系統(tǒng)的語言練習。即使如此,許多學校依然使用外國英文讀本作為教科書,這套教科書正是努力解決此問題的一個契機。以前的教科書或為了展示語法的范式和定義囿于語法英語教科書,或?qū)⒔炭茣窒抻诳菰锏闹苯臃ǖ乳喿x文本,沒有拓展元素,幾乎退化成為德國朗氏(Langenscheidt)出版的對話書。而《開明英文讀本》系列教科書將對已有傳統(tǒng)英語教科書進行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不失為國人自編教科書的新嘗試,彌補了以往教科書的不足。

      《開明英文讀本》在篇章閱讀方面加入了大量外國兒童在童年時代都學習和喜愛的經(jīng)典故事,避免隨意選擇,因為隨意選擇的故事類閱讀文本在標準文化價值層面并無法確定;篇章閱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周圍環(huán)境相關(guān)聯(lián),并能夠滿足學習者英語表達方面的迫切需求;在閱讀中使學生加強對習語的系統(tǒng)性練習,通過強調(diào)習語練習,使學生在初級英語課程中培養(yǎng)基本會話能力,篇章閱讀中富有想象力的閱讀文本有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一讀本中包括數(shù)首英語兒童歌曲,旨在使中國學習者了解英語國家兒童日常生活;第二、三讀本包括大量歐洲民間故事、安德森故事、希臘和羅馬故事、英國文學故事以及英國兒童的其他故事文本,使學生在這一學習階段接觸外國文學閱讀文本。教科書設(shè)計基于“規(guī)范英語”(standard English)的語法規(guī)則,通過適當改編閱讀文本原文使之更加符合中國學生的教育心理特征。

      《在開明英文讀本》中的閱讀課文選材上多為國外寓言、童話故事和兒童歌謠。從篇章閱讀內(nèi)容來看,《開明英文讀本》在閱讀材料選擇上傾向于希臘神話故事、安徒生童話系列故事、兒歌等,編者從英國流傳多年的童謠歌集中選擇適合英語初級學習者的篇目呈現(xiàn)在教科書中。這些歌謠都有百年的歷史,內(nèi)容十分豐富,英國人將這些歌謠當作孩子在閱讀識字過程中的必備讀物,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也鞏固了文法知識。這些篇目由于用詞自由、生動、韻律性強,所以備受兒童喜愛,不僅能夠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節(jié)奏和韻律的敏感度。雖然出現(xiàn)《論語》節(jié)選的篇章閱讀,但從數(shù)量看來,僅僅起到點綴的作用。編者在改編神話故事的同時十分注意閱讀課文可讀性的銜接問題,在可讀性難度上做到了很好的閱讀難度梯度遞進。

      三、民國時期的英語教科書篇章閱讀特點

      英語教科書在編寫方面受到所在時期語言學理論、教學方法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發(fā)展思潮的影響,不同歷史階段反映了各領(lǐng)域以及教育政策的發(fā)展變化。在民國時期,總體而言,很多學校的英語教育在初中階段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高中階段又增加了閱讀量,著重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這個特點在教科書內(nèi)容的編排與各部分比例上有明顯體現(xiàn)。英語研究人員與一線英語教師對國際音標和英語教學法有了一定程度掌握,一些學校漸漸推廣國際音標,同時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課后閱讀材料大多是英美原版小說、報刊等,社會上流行的英文電影與廣告都為英語學習者創(chuàng)造了學習動力與學習素材。

      (一)教科書中體現(xiàn)出翻譯教學法特點

      從1912 到1921年的學制與外語課程設(shè)置可以看出,這段時期的英語教學是參照日本的,教學法仍然以翻譯法為主。到了1922 到1949年,這個時期的英語教學在教學法方面是以直接法為主,學制上從日本、德國轉(zhuǎn)向參考美國的“六三三學制”。作為我國最早引進的教學方法,直接法受到許多英語教育專業(yè)人士的推崇。早在1915年,湖南雅禮中學的校長就嘗試在學校推行直接法進行英語教學,但當時由于各種原因,該教學法并沒有得到大范圍發(fā)展與推廣。1922年前我國英語教學主要采用翻譯法是由傳統(tǒng)語文教學法演變而來,雖然也受到來自日本的英語翻譯法和西歐近代語法翻譯法的影響,但其實翻譯法是出自本國。[11]

      (二)閱讀內(nèi)容體現(xiàn)交際功能

      1971年,海姆斯(D.H.Hymes)提出交際能力的專業(yè)名詞——“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他提出語言的功能首先是交際功能。交際的廣泛定義可以是用語言敘事,也可以是用語言做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diào)用語言敘事,則會導致學習者英語交際能力不足,所以應當培養(yǎng)學習者用語言做事的交際能力。林語堂在1928年編定《開明英文讀本》,著重培養(yǎng)學習者的英語學習興趣與交際能力,20世紀30年代撰寫的《開明英文文法》體現(xiàn)了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教學主張,體現(xiàn)了重應用意義而輕表面形式的教學觀。

      我國外語教學在1922年到1949年這段時間中,著名的中學、發(fā)達區(qū)域大多數(shù)學校采用直接法進行教學。同時,外語教學法研究領(lǐng)域也集中在直接法方面,所以說這段時間是以直接法教學為主的近30年。直接法占據(jù)了主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程標準的制定、教材的編制以及學校的外語教學實踐活動。

      誠然,也有一些條件相對不足的地區(qū)與學校繼續(xù)采用翻譯法進行教學,就形成了直接法為主,其他教學觀點與教學法為輔的“歐法中心期”[12]。1928到1935年是外語教學發(fā)展相對比較規(guī)范的一個時期,當時“教育部”審定的初中英語教材20 種,包含直接法觀點的就達到15 種。根據(jù)《建國以前的中學英語教學和教材》一文列舉,《九種代表性材料內(nèi)容》中初中教材共7 種,直接法教材的比例達到了86%。辛亥革命之后到新中國成立,中國的外語教育有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中外合編的英語教材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也出現(xiàn)了影響范圍廣、深受歡迎的校用教科書,如林語堂編寫的《開明英文讀本》、王云五等主編的《綜合英語讀本》、林漢達編寫的《標準英語課本》、張士一編寫的《直接法英語教科書》等。

      猜你喜歡
      文法可讀性模范
      從平江起義走來的模范紅十二團
      關(guān)于1940 年尼瑪抄寫的《托忒文文法》手抄本
      Similarity measurement method of high-dimensional data based on normalized net lattice subspace①
      A nearest neighbor search algorithm of high-dimensional data based on sequential NPsim matrix①
      文法有道,為作文注入音樂美
      學生天地(2016年26期)2016-06-15 20:29:39
      模范邨
      ——給祖母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3
      對增強吸引力可讀性引導力的幾點思考
      新聞傳播(2015年11期)2015-07-18 11:15:03
      淺談對提高黨報可讀性的幾點看法
      新聞傳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模范護工
      在增強地方時政新聞可讀性上用足心思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34
      将乐县| 西林县| 衡东县| 衡阳县| 铁岭县| 乌兰浩特市| 吉木萨尔县| 磴口县| 名山县| 蕲春县| 珠海市| 老河口市| 梧州市| 临高县| 乌拉特后旗| 郧西县| 西华县| 五原县| 禹城市| 西吉县| 永登县| 深州市| 潢川县| 淄博市| 临沂市| 留坝县| 东明县| 岐山县| 丽水市| 阿瓦提县| 隆回县| 漯河市| 九江市| 榆林市| 建水县| 崇礼县| 青岛市| 西安市| 朝阳区| 平陆县|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