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江
《說文解字》:“鎮(zhèn),博壓也。”本義為用重物壓。《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0 頁)中“鎮(zhèn)”字義項17作“置食物、飲料于冰、冷水中使變涼”,與本義相去甚遠。
宋朝時期,“冰”與“浸”同用表示用冰使食物變涼,并發(fā)展為合成詞。《失調名》其一《端午》:“水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元明時期,“冰浸”“冰”通用?!睹t(yī)類案》卷四:“夏多食冰浸瓜果,取涼太過,脾氣受寒,故有此證?!薄毒蛹冶赜檬骂惾犯度庀戮啤罚骸耙詽癫忌w肺,冰?!腕凵细钌⒅!薄都崱罚骸啊簟蕖??!睋?jù)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浸”“朕”均為“侵尋韻”去聲字。又清代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云《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或謂熊宗立撰,熊宗立系福建人,福建多地有精組聲母而無照組聲母,因此,“”乃“浸”的同音俗寫。清朝時,“冰浸”“冰振”“冰鎮(zhèn)”通用?!读凝S志異》卷七《牛癀》:“此時無他想,但得冰浸良醞,一道冷芳,度下十二重樓,暑氣可消一半。”《天咫偶聞》卷一○《瑣記》:“月壇外瓜市,至立秋止,沿街賣冰振酸梅湯(至七月)?!薄洞好麟s憶》:“止渴梅湯冰鎮(zhèn)久,馳名無過九條龍。”
現(xiàn)代制冷技術的推廣運用取代了原始的“冰浸”方式,“冰浸”一詞的應用也逐漸式微。隨著新型制冷產品的傳入、普及以及新飲料業(yè)的崛起和消費群體的擴大,“冰浸”又復活變得生機勃勃。這個新生現(xiàn)象起自、勃興于粵港,粵港方言“浸”讀如“鎮(zhèn)”,因而其粵方言詞形“冰鎮(zhèn)”得以廣為流播?!版?zhèn)”取其冰塊覆蓋所儲之物而產生鎮(zhèn)壓的聯(lián)想,方言造字,在不明源義時,常常取新的解讀作為用字的理據(jù)?,F(xiàn)代漢語中“冰鎮(zhèn)”成為通用詞,但是“冰浸”一詞還存留在食譜中,成為一種烹調方法,有冰浸芥藍、冰浸小青瓜等菜品。綜上所述,“冰鎮(zhèn)”當為“冰浸”的俗寫。由此也可推知:上述清代“冰浸”“冰振”“冰鎮(zhèn)”幾種寫法,是通語和方言共存并現(xiàn)的現(xiàn)象。清代沒有助力粵港地區(qū)的社會因素,所以有“浸”“振”“鎮(zhèn)”并存現(xiàn)象,而當代粵港之俗寫“鎮(zhèn)”得到強力推闡,“浸”“振”皆為之淹沒。
從“冰浸”式微而“冰鎮(zhèn)”大行,可以窺見漢語詞匯輾轉演變的一些規(guī)律:一是語詞隨事興廢,這是客觀的道理;二是不斷衰微的詞突然間又生機盎然,一定是它有了新的應用,而新用如果興于一方,則其方言詞形進入通語且替代通語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