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晨
我念一段話給老蔣聽:“地都翻完了,種子放進去,我就在想,真的會長出小芽嗎?清明節(jié)前后,真的長出小芽了,我好緊張啊,天天跑去看,生怕鳥兒把它吃掉。我經(jīng)常在地里一個人待著,村民說在地里看見一個活的稻草人,那就是我。后來姨夫說讓鳥吃一些吧,這是一個真正種地的人說的話,這個世界上的萬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些麥子就是要給鳥吃的?!?/p>
“這是什么書?”
“不是書,是位女演員拍了一部農(nóng)村題材的電影,在當?shù)伢w驗生活時的場景?!?/p>
“為什么要強調(diào)一個真正種地的人呢?這樣就顯得真實嗎?”
“我不知道,可能只代表說話的人,并不是所有的農(nóng)民都這么想?!?/p>
“我也是真正的農(nóng)民,我就不這么想。而且這個女演員說得不對,鳥吃種子,不吃秧苗。比如稻種、花生種,老鼠也要吃花生種?!?/p>
“種子被翻出來吃掉后,農(nóng)民要反復補種嗎?”
“稻種不會反復補種,因為季節(jié)不等人,所以一般育種的田,不管水還是陽光都是最好的,每天都有專人守十六七個小時……花生的話,一般都會在一個坑里多撒幾顆種子,不只一顆,就是防鳥。如果一坑的種子趕巧全被刨出來吃光了 ,才會補一下,最多一兩次?!?/p>
“嗯,可能農(nóng)民說的是:吃就吃吧,沒啥。但被女演員美好化了?!?/p>
“夏天的水稻,鳥會吃?!?/p>
“嗯,白腰文鳥、金翅雀?!?/p>
“你喜歡鳥,我們不喜歡。用網(wǎng)最好,但價格最高,還要被愛管閑事的人,像你們這些小年輕舉報?!?/p>
“有一次我在鳥網(wǎng)上救一只樹鷚,發(fā)了朋友圈。被一個鳥類觀察的編輯看到了,質(zhì)問我為什么不把鳥網(wǎng)給推了?!?/p>
“你怎么說的?”
“我把他拉黑了,站著說話不腰疼。”
“你為什么喜歡鳥?。恳驗榭蓯??”
“哈哈哈哈?!?/p>
“還是沒事干,閑的?!?/p>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