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血壓有三個基本數(shù)值,即收縮壓、舒張壓和脈壓差,它們能反映心臟的功能以及血管的基本狀態(tài)。
脈壓差增大常見于老年人
收縮壓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壓,正常范圍在90~139毫米汞柱,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低于90毫米汞柱屬于低血壓。舒張壓就是低壓,正常范圍為60~89毫米汞柱,當舒張壓≥90毫米汞柱時,意味著可能患上高血壓了,低于60毫米汞柱則是低血壓的表現(xiàn)。脈壓差是收縮壓減去舒張壓的差值,普通人的脈壓差一般在20~60毫米汞柱,如果脈壓差大于60毫米汞柱,就是脈壓差增大;差值小于20毫米汞柱,就是脈壓差減小。
脈壓差的大小和收縮壓、舒張壓都有關(guān)系。當高壓高了,低壓卻沒有變化,意味著大血管彈性發(fā)生了改變,心臟射血能力上升,致使脈壓差變大。如果高壓沒有改變,低壓卻升高了,脈壓差就會減小,這種血壓類型稱為“單純舒張期高血壓”,年輕人較高發(fā)。青年人的血管使用“年限”較短,整體功能和彈性較好,如果心臟收縮力量增大,大血管會稍稍擴張,以緩解心臟收縮的沖擊力。當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時,高壓不會升高太多,低壓則會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脈壓差增大、變小還和年齡有關(guān)。脈壓差增大常見于老年人,特點是早期收縮壓、舒張壓都升高,隨著年齡增長,舒張壓慢慢出現(xiàn)不升反降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脈壓差越來越大,這多是動脈硬化所致。
脈壓差增大的嚴重后果
脈壓差增大會給人體帶來四重風險。一是增加中風風險,當老年人合并高血壓或出現(xiàn)血壓波動時,硬化的動脈隨之擴張,非常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如果這種情況發(fā)生在腦動脈,就會引發(fā)腦出血,并增加中風風險。二是增加心衰風險,高血壓患者容易合并左心室肥厚或增大,心肌細胞出現(xiàn)相應功能變化。在血壓升高、脈壓差增大的情況下,心肌負荷會明顯增加,當心肌功能不能代償時,就會出現(xiàn)心衰表現(xiàn)。三是增加心梗風險,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會導致心臟冠狀動脈硬化,甚至心肌缺血。當血壓升高、脈壓差增大時,會令心肌氧耗需求量增加,存在硬化斑塊、管腔狹窄的冠狀動脈不能保證心肌充足血供氧供,就會出現(xiàn)缺血壞死,甚至心梗。四是增加腎功能衰竭風險,長期高血壓、脈壓差增大會導致腎臟動脈硬化,加劇腎動脈痙攣、腎動脈損傷,最終造成腎臟功能受損,嚴重的會發(fā)生腎功能衰竭。
脈壓差減小常見于中青年初發(fā)高血壓人群。青年高血壓患者雖然因發(fā)病時間短,內(nèi)臟功能受損較輕,但血壓波動較大,部分患者血壓可迅速升高,發(fā)展為惡性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青年高血壓患者往往還伴有多種疾病,比如多發(fā)性大動脈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甲亢、醛固酮增多癥等。所以一定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免發(fā)展成動脈硬化,引起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