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張玉麗,宋盈盈,何文華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1手術室,2乳腺外科,鄭州 450000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若不及時治療,將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健康[1-2]。目前,針對早中期乳腺癌多采用手術的方式治療,效果顯著,但手術會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術后創(chuàng)傷、乳房缺損、放化療不良反應等均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和術后康復效果[3]。因此,對乳腺癌根治術術后患者進行干預是相當重要的。微信延續(xù)干預是通過微信平臺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延續(xù)性干預,幫助患者制訂綜合康復計劃,給予患者科學、專業(yè)的干預措施,并提供心理疏導,以提高乳腺癌患者出院后的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4]。本研究探討微信延續(xù)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心理彈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接受乳腺癌根治術的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5版)》[5]中乳腺癌的診斷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接受乳腺癌根治術。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嚴重疾??;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合并嚴重精神、認知功能障礙。依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80例患者。根據(jù)干預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微信延續(xù)干預。對照組患者年齡48~62歲,平均(54.42±4.49)歲;病程3~24個月,平均(7.23±1.12)個月;臨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33例;手術類型:保乳手術11例,擴大根治術7例,改良根治術22例;文化程度:小學13例,中學14例,大學1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8~65歲,平均(54.39±4.38)歲;病程3~23個月,平均(7.25±1.13)個月;臨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33例;手術類型:保乳手術11例,擴大根治術8例,改良根治術21例;文化程度:小學13例,中學15例,大學1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臨床分期、手術類型及文化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干預,包括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康復訓練、心理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微信延續(xù)干預:①建立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經過選拔、培訓、考核后上崗,包括醫(y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心理輔導師、營養(yǎng)師等,小組成員利用微信對出院患者進行跟蹤隨訪。②術后心理評估,第1周通過微信平臺對患者進行測評,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對該疾病是否了解,根據(jù)測評結果為患者制訂個性化心理干預方案。③第2周通過微信平臺向患者發(fā)放生活質量調查問卷,評估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是否具備基本生活能力,是否適應社會以及是否恢復自信心等,根據(jù)結果為患者制訂康復鍛煉計劃。④心理干預,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學歷等,通過微信語音、視頻等方式與患者保持交流,鼓勵患者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滿足其合理要求,同時積極獲得患者家屬的理解與支持。⑤康復干預,以微信文字、視頻、公眾號等方式使患者充分了解術后康復的重要性。初期對于無法下床活動的患者,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間斷性按摩,預防栓塞;中期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如擴展運動、雙臂上舉運動等患者力所能及的活動,從而促進患者康復;后期告知患者手術對生活質量無影響以及存在乳房重建的可能,與患者一起制訂鍛煉計劃,飲食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低脂食物。⑥微信平臺病情交流,組織患者加入特定微信群,鼓勵患者積極發(fā)言、積極交流并分享成功案例,同時為患者的問題提供咨詢。
①功能鍛煉依從性:采用自制的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評價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完全依從,出院后患者依然可以堅持鍛煉,完全按照所制訂的計劃進行鍛煉且動作標準;部分依從,患者可以完成大部分訓練,不訓練以及訓練動作不標準次數(shù)較少;不依從,患者完全不執(zhí)行訓練計劃。信效度檢測結果顯示,內容效度為1.0,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86。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6]評價出院時、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該量表包括健康知識水平(14個條目)、自我概念(9個條目)、自我責任感(8個條目)、自我護理技能(12個條目)4個維度,每個條目采取0~4分5級評分法,總分172分,評分越高表明自我護理能力越高。③心理彈性: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7]評價出院時、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心理彈性,該量表包括堅韌、自強和樂觀3個維度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心理彈性越高。④生活質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xiàn)ACT-B)[8]評價出院時、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生理狀況、社會狀況、功能狀況、情感狀況、附加關注5個維度,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⑤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皮瓣壞死、皮下積液、上肢水腫及切口感染。⑥滿意度: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率為97.50%(39/4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0.00%(3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07,P=0.034)。(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n(%)]
出院時,兩組患者ESCA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E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本組出院時,且觀察組患者E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ESCA評分的比較
出院時,兩組患者CD-RISC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CD-RISC各維度評分均高于本組出院時,且觀察組患者CD-RISC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CD-RISC評分的比較
出院時,兩組患者FACT-B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FACT-B各維度評分均高于本組出院時,且觀察組患者FACT-B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FACT-B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7.50%(3/40),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5.00%(10/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01,P=0.034)。(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50%(39/4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2.50%(29/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804,P=0.002)。(表6)
乳腺癌發(fā)病可能與輻射、長期服用雌激素、酗酒、遺傳因素相關,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輕化趨勢,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健康[9-10]。手術是乳腺癌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術后輔助治療大多在出院后進行,患者經常面臨飲食、肢體功能康復、并發(fā)癥預防和處理、放化療等方面的問題,影響后期康復效果[11]。常規(guī)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的干預不足,干預模式缺乏系統(tǒng)性,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隨著醫(yī)學技術和干預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臨床干預方式不斷改進,延續(xù)性干預被認為是乳腺癌術后治療的延續(xù),其對術后患者進行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評估,并進行心理干預,指導患者飲食、化療及康復鍛煉等,全程陪伴患者進行抗腫瘤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2-14]。目前微信已成為人們主要的通訊手段之一,彌補了傳統(tǒng)書信、電話等方式的不足,文字、圖片、語音甚至視頻等作為交流的載體,具有時效性、快捷性、互動性等多種優(yōu)點[15]。微信延續(xù)干預是通過微信平臺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延續(xù)性干預,醫(yī)護人員評估患者出院后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患者能夠隨時獲取專業(yè)性指導,實現(xiàn)了醫(yī)患之間無障礙在線互動交流,減少了上門探視和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節(jié)約了醫(yī)療資源[16-18]。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均高于本組出院時,且觀察組患者上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堅韌、自強、樂觀評分均高于本組出院時,且觀察組患者上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生理狀況、社會狀況、功能狀況、情感狀況、附加關注評分均高于本組出院時,且觀察組患者上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微信延續(xù)干預可提高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率、自我護理能力及心理彈性,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滿意度。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夠大幅度提高女性對乳腺癌的認知和了解程度,可使患者擺脫心理陰影,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從而延長生存時間[19-20]。微信平臺具有高效、準確、便捷等優(yōu)勢,可對患者進行乳腺癌相關知識宣教,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術后康復效果,提高生活質量[21-22]。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所述,微信延續(xù)干預可提高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率、自我護理能力及心理彈性,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