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政策的落實強調了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根據(jù)教學發(fā)展需要帶動課堂教學的革新,幫助學生融入深度學習氛圍中,這樣便可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層感知。在此背景下,教師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時必須基于教學理論指導,優(yōu)化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語文;理論指導;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5-0043-05
如今,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與學生仍處于淺層學習狀態(tài),教師只是將考試要點視為教學目標,學生只能死記硬背知識內容,這不僅無法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還會使學生無法將新、舊知識結合到一起,在此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過于片面化,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也得不到提升,這不但會大幅降低課堂的品質、有效性,對學生日后的發(fā)展也將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所以要想轉變教學現(xiàn)狀,并帶動學生深度學習,教師就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深度學習這一目標,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評價,這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高效、有序地落實。
一、 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必然性
(一)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關部門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為了進一步使得素質教育得以落地生根開花,提出了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性的教育任務,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思想品質、核心素養(yǎng)、自主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等各個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當前推進小學語文深度學習是課程改革的必然需求。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跟隨教學改革的潮流和腳步,踏出課程改革發(fā)展新征程,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地應對未來的發(fā)展需求。
(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
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教學素養(yǎng),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應該肩負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任,應該扛起立德樹人這一面大旗,應該積極履行培養(yǎng)學生語言學習能力、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發(fā)展的重要職責。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視域之下,教師加強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優(yōu)化,將深度學習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機構建,引導學生走進更深層次的思維空間,帶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世界,學生在豐富的語文學習活動中,在有趣的語文學習情境中,實現(xiàn)知識的自主構建、自主整合、自主完善,加強對語文知識點的有機串聯(lián),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豐富學生的文學內涵,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三)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必然要求
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是教師最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和使命,而深度學習則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簡單來說,深度學習是屬于理解式的學習方法,學習者從最初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加強對知識內容的有效理解、消化、吸收,加強對知識內容體系的有機構建,將自己的所學、所得、所知、所感進行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解決實際的問題,由此則能夠達成深度學習的目標。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在深度學習的導向之下,為學生構建一個廣闊的自主探究平臺,打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合作、探究、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感知語文知識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拓展學習維度。學生以濃厚的興趣、積極的態(tài)度、高昂的情緒參與語文學習,讓核心素養(yǎng)之花在語文課堂中絢麗綻放,使得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的優(yōu)勢
深度學習是相對淺層學習而提出的一種教學理念,將深度學習的優(yōu)勢、價值全面發(fā)揮,不但能合理指導學生學習,還能讓他們享受沉浸式學習體驗,進而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這一過程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加大對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與此同時,全面剖析深度學習具備的優(yōu)勢,可發(fā)現(xiàn)合理應用此對策能給學生提供更個性、充足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學習空間不斷學習并解析知識內容,也能強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學習質量與效率也能不斷提高。此外,應用深度學習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還能輔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構建教學互動平臺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讓其自主參與到學習互動中。而且將深度學習的作用、優(yōu)勢全面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能全面體現(xiàn),再促進實際生活與語文教學的聯(lián)系,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解決問題能力,這樣不僅能增強教學效果,還能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品質及效能。
三、 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灌輸式教學阻礙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以往開展的小學語文教學普遍采用灌輸式教學法,由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并主導課堂活動,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這不僅縮短了學生自主學習與發(fā)揮的時間,還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率。而新課改政策的落實促使素質教育貫徹了中小學教學活動,在此背景下,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也開始優(yōu)化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便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趣味性。然而因傳統(tǒng)教學思想在很多教師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落實新課改教學時很多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但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升,還降低了學習效果,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十分不利。
(二)學生受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
小學生往往存在一個通病,即過度依賴別人,即使他們進入高年級,此問題依然存在。在學習期間如遇到問題、挫折,很多學生并不是思考借助自己的力量將問題解決,而是立即尋求他人的幫助,這一行為不僅無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學習的自主性與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而在教學活動中,因學生不能自主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教學的質量會受到影響,這雖與教師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聯(lián)系,但主要是受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
(三)學生情感體驗欠佳很難增強學習的持續(xù)性
深度學習需學生對學習保有持續(xù)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指引學生調整求學狀態(tài),若始終感覺學習壓力較大那么就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目標,學生會因學習壓力過大而產(chǎn)生放棄的念頭,徒增深度學習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阻力。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情感教育能力較弱,學生情感體驗欠佳,容易受挫折影響而打擊學習積極性,同時情感是學生與語文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的紐帶,紐帶割裂降低深度學習的持續(xù)性。教師情感教育低效主要表現(xiàn)在兩大方面:一是未能賦予語文知識情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關的教育目標達成度較低,閱讀理解、口語交際等教學活動喪失溫度,無法優(yōu)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二是教師未能在課上積極投入情感,教學活動缺乏感染力,語文課堂死氣沉沉,學生不愛發(fā)言、不善提問,感受不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出現(xiàn)情感體驗欠佳的現(xiàn)象,很難持續(xù)開展深度學習活動。
(四)未能在課堂上提升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教師指引學生深度學習除需加強教學設計外,還要學生提升深度學習能力,該能力具有綜合性,包括自學能力、高階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學生亦需掌握深度學習方法,從閱讀理解的角度來講,學生不僅要會默讀、速讀、略讀,還要能使用文本細讀法、標記閱讀、群文閱讀、讀寫結合等方法完成深度學習任務。當前有些語文教師存在未能在課上提升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問題,語文素質教育質量較低,學生深度學習能力隨之減弱,加之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方面有待發(fā)展,出現(xiàn)學生深度學習效果欠佳的現(xiàn)象。
四、 深度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產(chǎn)生學習興趣,才能擁有學習動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運用教學方法,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熱情,還能讓其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比如教師可應用問題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狐貍和烏鴉》教學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在學生讀到第二段時就可提出如下問題:大家想一下,此時烏鴉在想什么呢?在第三段時可提問:狐貍看到烏鴉叼著肉時會有什么反應?后續(xù)教師還可提出問題:狐貍要想騙走烏鴉的肉,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呀?烏鴉又會做出什么反應呢?在提出教學問題后,教師可讓學生參與問題競賽活動,由幾名學生參加并進行問題搶答,哪一位學生搶答問題的正確率最高便取得勝利,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全面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教學問題自主思考并解答問題,也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在良性競爭氛圍中深度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最佳。又或者在《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中,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如“太空生活存在哪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宇航員是如何將自己綁在睡袋里睡覺的?”等,通過這些問題,學生不僅能深度學習知識內容,還能進一步理解“必須……不然……”等句式的用法。
(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
應用深度學習模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會讓其體會到合作的力量,進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意識。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獲得情感體驗
基于深度學習教學理念,為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精心設計課堂情境,這樣不但能幫助學生高效地學習,還可讓其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再經(jīng)過詳細分析教學內容,也能提升學生的知識感悟,進而優(yōu)化教學質量與效果。以《陶罐和鐵罐》教學為例,教學期間教師可讓學生細化文本內容,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章重點的把控,還能加深他們對內容的了解。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合理應用深度學習理念,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教學情境,其間教師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演繹課文內容,即讓兩名學生分別扮演陶罐與鐵罐,通過讓他們不斷分析并揣摩對話內容,也能使其掌握陶罐、鐵罐要傳達的情感。如扮演鐵罐的學生在演繹的過程中要將鐵罐的傲慢全部展示出來,演繹陶罐的學生也要將陶罐的溫和、謙虛表現(xiàn)出來,通過讓學生揣摩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話,也能使其與文章角色達成情感共鳴,進而正確認識課文的教育價值。此外,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還可輔助學生更深入、細致地學習,這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能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品質。教師除了要基于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優(yōu)質教學情境并幫助學生優(yōu)化情感體驗外,還要關注自身的情感投入情況,將情感教育滲入語文課堂,用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在教師良性情感指引下深度學習。例如,教師在學生朗讀課文時可有效鼓勵學生,所謂“有效鼓勵”指的是教師要仔細聽學生讀,而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如生字讀得對、聲音較洪亮、讀得有感情等,在此基礎上進行激勵性評價,使學生能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因為學情各異,若想情感教育適用于每位學生,教師就需要時刻留意學情,為的是基于情感教育構建師生互動型語文課堂,為深度學習理念起效奠定基礎。教師自身的情感觀念會影響學生,基于此教師需始終保持樂觀、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用飽滿的熱情組織開展深度學習活動,讓學生信賴自己,引導學生思考、提問、探究,繼而為學生深度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四)有效遷移,不斷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應用深度學習理念開展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內容,還要讓他們能靈活應用知識并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語文教學期間,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再逐漸提升教學活動的效果,也能確保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感悟,這樣他們便可將知識靈活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這不僅能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還能借助教學力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以《烏鴉喝水》教學為例,教師可帶領學生全面剖析課文內容,并圍繞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如教師可圍繞“烏鴉將石子放進瓶中便能喝到水”這一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討論,比如烏鴉還可通過哪些方式喝到水等,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更加深入,再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著重圍繞烏鴉使用什么方法喝到水進行描寫,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仿寫能力與想象力,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也能得到全面發(fā)展。
(五)借助虛擬空間獲得沉浸式體驗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借助深度學習理念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中,這樣能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探究活動中也能獲得沉浸式學習體驗,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都會提高。所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時代,教師要借助先進技術革新開展教學活動,還要嚴格依據(jù)深度學習教學要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虛擬學習空間,這不僅能讓學生放松身心并沉浸在學習活動中,還能促進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舉例說明,很多小學生都未接觸過大海,對海底世界也不了解,而在學習《海底世界》一課時,他們無法真切感受海底的景象,所以教師可借助深度學習理念,并應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虛擬學習空間,將學生帶進海底世界虛擬現(xiàn)實場景中,不僅能讓他們真切感知海參是如何依靠肌肉伸縮來爬行的,還能使其看清烏賊怎樣向前噴水并借助反推力后退等。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能享受到沉浸式體驗,對課文知識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真實性強的虛擬學習空間,不僅有利于深度學習理念的落實,還能讓學生在沉浸式學習中感知知識的多元性,并形成自己的見解,這不僅能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能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
(六)多維度構建深度學習磁場
其一,多角度建設,讓深度學習磁場更穩(wěn)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的有效運用,拓寬學生的學習和應用領域,讓學生能夠將不同的內容和方法進行相互交叉、滲透,助力學生優(yōu)化學習效果,開拓學習視域,循序漸進地養(yǎng)成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基于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則應該關注學生的實際學情,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教學,加強對教材內容的深刻解讀,積極引進豐富的教學元素,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實現(xiàn)主動創(chuàng)造、主動構建。
其二,多方面激活,讓深度學習磁場更強烈。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存在著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目光聚焦于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激活學生的層次化學習需求和學生的內在學習潛力,給予學生新異的刺激,學生帶著好奇心、好勝心、好學心、創(chuàng)造心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中,更好地享受語文學習,由此使得深度學習的磁場更加強烈。
其三,多層次推動,讓深度學習磁場更充足。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達到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和基礎就是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其中,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夠被有效激活,所以教師要將目光聚焦于各種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比如在課前導入階段,教師可以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切入教學,吸引關注,聚焦眼球。然后在課堂教學中著重突出重點,做到刪繁就簡,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深度探究,獲取新知,循序漸進、由表及里地引導學生從具體走向抽象轉化,從局部走向整體概括,從微觀走向宏觀提升,給予學生新的學習方向和思考方向,為學生打造廣闊的學習空間,促使學生認知層次、思維層次、精神層次的優(yōu)化升級,而不是用標準的答案束縛學生的思想。此外,教師在課堂中則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知識生成,組織學生展開動態(tài)化的梳理、加工,教師則在適當?shù)臅r候及給予適度的引導,這是助力學生達成深度學習的關鍵所在,教師擁有一顆慧眼,激活學生的慧根、慧心,用智慧教學點燃小學語文課堂,打開學生走向深度學習的新大門。
以《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為例,首先在課前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出示情境圖片,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參與到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閱讀感知和體驗,進而教師可以設置三個層次的追問,讓學生結合文章中樸實、真摯的語言文字,在字里行間體會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情感,所傳遞的思想,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第一層次:走進祖父的內心。學生在閱讀環(huán)節(jié),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句“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感知,在腦海中對這個畫面進行具象化的構建,以此深刻體會祖父的慈愛。而教師則可以追問:祖父為什么要這樣大笑?難道一點兒也不生氣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將自己代入作者的角色,對祖父進行追問,以此深刻體會作者與祖父之間親密的關系以及祖父對孫女濃厚的愛,同時也表明祖父擁有一顆孩子一般的童心。第二層次,傾吐作者的內心。作者在成年之后開啟顛沛流離、四處漂泊的一生,而每每回憶到童年,都會想起祖父這個特殊的園子,所以她寫下這篇文章。繼而教師則可以對學生提問:通過觸摸作者對童年的眷顧,對祖父的感激與懷念,那么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對祖父說什么?第三層次,體會神形契合。在前期的問題引導之下,教師可以落實第三層次的追問:作者想說的話并沒有直接說出,那么她是藏在了文本中的哪些地方?在問題的深層啟發(fā)之下,學生深入文本實際,關注著字里行間的處處深情,從細節(jié)、景物等多個維度挖掘作者內心最深層次的情感。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合作和互動交流,構建多元的互動關系,學生在品讀、鑒賞、互動、體會等過程中,獲得思維的激發(fā)和智慧的啟迪,由此走向深度學習。
五、 結語
總之,要想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fā)展,教師就要應用深度學習理念進行教學,其間教師不僅要結合教學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如為學生打造虛擬學習空間,以便學生能獲得沉浸式學習體驗;還要采用小組合作以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等方法,這不僅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學活動中,還能科學指導學生學習,從而將他們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全面提高,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效果也會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鑫,劉敏.深度學習導向下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課程教學研究,2020(4):4-10,20.
[2]李婷.深度學習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19):30.
[3]陳家詡.深度學習導向下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文淵(小學版),2020(1):945.
[4]劉穎.深度學習導向下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11):65-66.
作者簡介:葉秀寶(1971~),女,漢族,福建安溪人,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三實驗小學,研究方向:閱讀與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