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芬 張慧
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下,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傳授給學生基礎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想。數學教師要對現階段課堂教學效果低下的原因進行仔細地剖析,認識到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方法單一和學生主體地位弱化的教學問題。在實際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建生活情景、因材施教、融合信息技術、合作教學以及實踐教學的方式,將原本枯燥、單一的課堂模式變得豐富起來,真正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知識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在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兼顧學生知識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是一個持久的過程,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對教材進行分析、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制定符合小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此外,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還要不斷地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便更好地順應新課改的變革要求,對學生有方向地進行針對性教學。這樣,在教師為學生人為構建的多樣化課堂上,學生才能夠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和主動地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知識的學習中,加快高效數學課堂構建的進程。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低效化的原因
1. 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從內心深處喜歡上數學學科,萌發(fā)出想要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才會積極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是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經研究發(fā)現,當前只有小部分學生會透過基礎知識的淺層意思,去深入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的內涵,尋求數學發(fā)展過程中的規(guī)律。而大部分學生還處于教師規(guī)定的學習范圍內,僅僅按照教師傳授的方法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點,掌握簡單的解題思路,缺乏自主深入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整體課堂參與感不足,甚至對數學知識產生了“畏難”學習心理。
2. 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強調教師要結合創(chuàng)新理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結合學情分析為學生探索出最佳的教學方法。目前,很多數學教師仍然習慣性地使用“填鴨式”的知識輸出方式,單純地認為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將知識點教給學生,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解題思路,便能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數學成績。因此,教師很少花費精力去構建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課堂,一味地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認為這種方式既能節(jié)省學生探究的時間,又能有效滿足應試教育下的教學要求。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直接導致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低下,長此以往,弱化了小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動力。
3. 學生主體地位弱化
素質教育理念下指出教學要從“教學者中心”轉變?yōu)椤皩W習者中心”,而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還主要圍繞教師組織的活動來開展,沒能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出來。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往往將教學內容和問題答案直接傳遞給學生,不會給學生預留足夠質疑和發(fā)表見解的時間。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探究實踐的課堂,學生很少有主動發(fā)言的機會,這種“替代式”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小學生的思想,使其懶于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學生產生沒有必要主動探究學習的觀念。當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喪失了熱情,缺乏自主獲得知識的自信,也就弱化了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阻礙了高效數學教學課堂的構建。
二、新課改下構建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策略研究
1. 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小學生積極性
經過長時間的教學觀察發(fā)現,小學生之所以沒有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熱情,是因為其覺得數學知識離生活非常遙遠,沒有必要去深入地學習數學知識?;诖?,數學教師結合生活化元素構建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也是直接應用到真實生活里面的。
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的數學知識時,結合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買菜”現象來構建形象化的教學情境。首先在上課之初以“同學們,大家都去菜市場買過菜吧,買菜的時候用克稱重的多,還是用千克的時候多?”這一問題來調動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堂知識學習的好奇心。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引領下會積極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超市的菜一般采用“千克”單位,有的則認為菜市場的菜都是按“斤”稱重。然后教師要對學生們的回答熱情提出表揚,并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解釋,告訴學生一斤是500克,也就是0.5千克。接下來,教師在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中,結合生活中這一實際情景自然而然地引出具體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本節(jié)課堂所教學的“克和千克”的知識內容,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感。
2. 結合小學生實際的情況,完成教學相長目標
數學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要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變化,從學生個體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認知態(tài)度等方面出發(fā),對所有的學生達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的教學目標。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同樣適用,教師只有在足夠了解小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融入到學習當中,促使其在數學課堂上達到較為突出的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制定符合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建靈活發(fā)揮的學習空間,提高其對數學學科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10000以內數的認識”的知識點時,知識基礎強的學生很容易明白萬是5位數,并且能夠在練習題中快速地標出“個十百千萬”的單位。而有的學生則對“萬以內數”的認識能力比較差,不能透徹地理解“萬”的概念到底是什么,經常將“千”和“萬”混淆在一起。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兩種認知情況,教師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方式,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安排了拓展型和技巧型的練習題目;而對認知薄弱的學生布置了一些基本概念性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系統(tǒng)地練習逐漸分清“千”和“萬”的概念。在所有的學生都能很好地認識“萬以內數”以后,則引導每個層級的學生自主設計練習題目,鼓勵學生將本節(jié)課堂所學的知識活學活用,在逐步練習中發(fā)現學習本節(jié)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
3. 融合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近年來,信息技術被逐步廣泛地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不斷地提升結合信息技術搜集教學材料和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直觀性的學習體驗。一般小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的原因,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直觀的學習模式下理清知識的脈絡,增強對課堂知識學習的專注力。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的知識點時,教師認識到“混合運算”對于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不容易讓學生一上來就能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和進位等內容。因此,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將微課教學的形式融入到本節(jié)課堂中,讓學生在直觀學習下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規(guī)律。然后為學生羅列出比較重點的練習題目,讓學生自主進行解答。例如,遇到9以后計算起來會比較困難,教師結合多媒體展示為學生形象化地講解“進位規(guī)律”,讓學生將學習興趣注入到抽象的知識點探究中,即便一時間不能理解也會持續(xù)不斷地學習。緊接著,教師使用多媒體呈現出帶有圖案的練習題,讓學生舉手解答,在學生回答完以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提出表揚,并具體為學生講解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步驟。這樣,在直觀學習中,學生逐步掌握了“混合運算”的知識內容。
4. 積極引入合作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探究熱情
將合作式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改變學生單槍匹馬學習的模式,增加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機制。合作化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解決數學疑惑,在平等互動的歡快氣氛中,學生會逐漸喜歡上共同討論的學習方式,從而互相促進、互相進步。良好的合作氛圍是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形成的,教師要有耐心地培養(yǎng)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素養(yǎng),提高其積極性。一旦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學生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會在學習小組內討論,而不是單獨地就某一問題糾結不定。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的知識點時,教師在學生一頭霧水的時候,可以通過比喻的引導方式,告訴學生“余數像除數的尾巴,但是稍微處理不當,就可能造成整個題出現錯誤”。先使用豎式為學生演示“有余數除法”的運算過程,讓學生具備判斷和計算的能力。然后為每個學習小組分發(fā)不一樣的練習題目,鼓勵組內成員互動學習,熟練掌握基本“有余數除法”的運算規(guī)律。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答題競賽”活動,比較哪個小組答題又快又好,教師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及時地給予表揚。長此以往,學生會認識到自己在小組內存在的意義,從而為了組內共同的榮譽,更加積極地將身心投入到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并且會組內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強化了課堂學習的效果。
5. 組織多種實踐活動形式,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學生思維以外,還需要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練習活動中,提倡學生自發(fā)地探究,在實踐練習下充分掌握數學知識。在組織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強化學生在練習中的“主體”地位,盡可能讓學生多動手操作,發(fā)揮小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知識點時,首先讓學生對本節(jié)“三角形”知識進行自主預習,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然后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自己在本子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利用手邊的尺子對每個“角”進行動手測量,最后將三個角的和相加,來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這一結論。然后教師自然而然地引出接下來要講解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在實踐和系統(tǒng)學習下掌握更加堅實的數學知識。這種結合實踐練習的學習方式,不僅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點記憶深刻,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熱情,提高其數學學習水平。
總而言之,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工作時,教師要重視對小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現有課堂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多元化學習環(huán)境下建立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自信心。數學教師要認識到造成當前數學課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從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方法、強化主體方向著手,突破現有教學中的障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有改變的決心和創(chuàng)新的想法,不斷對現在的教學課堂教學方法進行變革,讓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生活化情景的趣味、分層教學的實效性、信息技術的直觀、合作探究的樂趣以及實踐活動的自主作用,從而由衷地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提高聽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