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玲 邱春玉 徐恩松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在我國,肝細胞癌在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中位居第三位,僅次于肺癌與胃癌,死亡率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1,2〕,隨著全球老齡化加劇,老年人肝細胞癌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3,4〕。盡管近年來肝癌的治療手段有了極大發(fā)展使病死率大幅下降,患者預后大大改善,但遠處轉移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6〕。據統(tǒng)計,約10%的肝細胞癌患者在初診時就已有遠處轉移,有遠處轉移的患者死亡風險是無轉移患者的2.55倍〔7〕。目前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是診斷肝細胞癌轉移最常用且準確的技術,然而,其費用昂貴,操作繁瑣,且存在放射性暴露問題〔8〕,如何簡易高效識別及早期診斷轉移性肝細胞癌是學界的重要課題之一,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sST2)最初被發(fā)現是影響細胞增殖的重要分子,隨后成為心力衰竭病情評估及治療效果的重要標志物,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其還有炎癥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從而與肺部疾病、敗血癥和胃腸道疾病相關,近年來其在腫瘤中發(fā)揮的作用逐漸引起關注〔9~12〕。本研究擬探討sST2對老年肝細胞癌及其轉移的診斷效能。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南陽市中心醫(yī)院就診的患者100例(觀察組)。納入標準:符合我國肝細胞癌診治指南制定的肝細胞癌診斷標準;無心力衰竭、風濕免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病史;無心肌梗死病史;無其他惡性腫瘤史。同期選擇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60~80歲,平均(68.9±9.1)歲。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0~79歲,平均(68.2±8.3)歲。兩組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血清學檢驗 所有受試者于清晨空腹采血5 ml,離心分離血清待檢。采用人sST2檢測試劑盒(江蘇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JL46324-48T)及多功能酶標儀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sST2水平。
1.3PET/CT評估患者遠處轉移 患者禁食4 h以上,未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采用Philips GEMINI TF PET/CT進行全身顯像,以18F-FDG作為顯影劑,靜脈注射速度0.15~0.20 mCi/kg,注射后避光平臥1 h后排空膀胱,雙手上舉仰臥位掃描,先行CT定位掃描,范圍:顱底-股骨近端,CT參數設置電壓140 kV,電流200 mA,切片厚3.75 mm,層距3.27 mm,重建矩陣512×512,重建層厚1.25 mm,PET參數為三維采集模式,掃描6~7個床位,每床位3 min,層厚5 mm,采用標準重建法利用CT數據進行衰減校正進行圖像重建融合根據結果判讀將患者分為有轉移組32例及無轉移組68例。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軟件進行t檢驗,使用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評估診斷效能。
2.1兩組血清sST2比較 觀察組血清sST2為(452.31±112.42)pg/ml,高于對照組的(52.54±11.80)p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03,P<0.01)。
2.2血清sST2對肝癌的診斷效能 sST2>64.34 pg/ml為陽性,觀察組陽性75例,對照組9例;sST2診斷肝癌的靈敏度為89.3%,特異度為62.1%,準確度為77.3%。
2.3轉移患者與無轉移患者血清sST2比較 轉移性肝癌患者血清sST2為(556.63±138.66)pg/ml,高于無轉移患者的(403.22±98.21)p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66,P<0.01)。
2.4血清sST2對轉移性肝癌的診斷效能 sST2>494.05 pg/ml為陽性,轉移患者陽性59例,無轉移患者11例;sST2診斷轉移性肝癌的靈敏度為84.3%,特異度為70.0%,準確度為80.0%。
多年以來學界一直在探討肝癌轉移的內在機制且尋找預測轉移的可靠指標,血清學指標由于其簡便易得受到了極大重視,現已發(fā)現多種有價值的血清學指標,且各有其適用范圍及優(yōu)缺點,肝癌轉移的診斷效能的提高依然有賴于更先進新型診斷標志物的開發(fā)〔13~15〕。ST2是白細胞介素(IL)-1受體家族成員,人類ST2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通過選擇性啟動子剪接編碼兩種不同的亞型即ST2L及sST2,ST2L天然配體為IL-33,與其結合后導致炎癥基因轉錄,進而引起炎癥細胞因子的產生和免疫應答。sST2可與ST2L競爭IL-33的結合位點,阻斷IL-33/ST2L傳導系統(tǒng)的激活〔16〕。sST2水平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預測因子,因此其主要被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病情進展的評估〔17〕。Bergis等〔18〕報道胃癌患者血清中sST2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且其水平隨腫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sST2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也已有多項臨床和實驗研究報道,其受到多種因素的多層次調控,如細胞損傷程度、其他炎性細胞因子、微環(huán)境缺氧狀態(tài)、免疫狀態(tài)和疾病分期等,且已證明IL-33/ST2L軸及ST2L與sST2的平衡在結直腸癌進展中起重要作用〔19,20〕。有研究顯示在接受系統(tǒng)化療的晚期胰腺導管癌患者中,血清sST水平與患者生存率相關,且高水平sST2提示預后不良〔21〕。
然而sST2在肝臟疾病尤其是肝細胞癌中的研究還十分局限,Chen等〔22〕發(fā)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通過GATA2促進肝癌細胞系中ST2的表達,且可通過IL-33/ST2軸上調Th2細胞功能,抑制Th1細胞功能,提示IL-33/ST2軸在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Jiang等〔23〕報道sST2在乙肝病毒相關肝衰竭患者血清中差異表達,其水平自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至健康對照組依次降低,且其水平與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率呈負相關。
本研究顯示sST2診斷肝細胞癌的靈敏度較高,對于肝細胞癌的篩查有較大應用潛力。另外,sST2對于老年轉移性肝癌的診斷有更高的特異度及準確度。
綜上,sST2對于老年肝細胞癌有較好的診斷效能,對于肝癌轉移有較高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