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虎
王茗,山東青島人。中國知名手風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0年7月,王茗指導并任首席的澳大利亞國際手風琴比賽、新西蘭南太平洋國際手風琴比賽中獲得金獎;團隊成員在兩個國際比賽拿下了八枚金獎中的七枚,轟動了國際手風琴界。后來在中國天津國際手風琴比賽中獲合奏第一名、重奏第二名;1990年8月,王茗在首屆“中華杯”手風琴大賽中獲成人組獨奏第二名。她指導的團隊在天津、上海、哈爾濱、青島、成都等比賽中多次獲得優(yōu)異成績。
王茗策劃并指導新疆師范大學“天山百靈”女教師合唱團在中國臺灣《海峽兩岸合唱比賽》中獲得金獎,榮幸地受到中國文聯(lián)黨組書記李屹同志的親自頒獎。
早在1993年,王茗協(xié)助張歡在國內(nèi)成功舉辦了《首屆金雪蓮國際手風琴藝術節(jié)》,并取得了巨大成功。1994年王茗與張歡合作出版了專著《鍵盤式鍵紐式手風琴訓練指導》(新疆大學出版社)、主編教材《新疆風格手風琴樂曲》、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和自治區(qū)多項重點課題、在國內(nèi)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
王茗曾獲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頒發(fā)的“八十年代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稱號、受到新疆老領導王恩茂書記的親切接見;獲得自治區(qū)黨委、人民政府“三八紅旗手”稱號;獲得自治區(qū)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
王茗是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重要成員,國家級教學團隊分團隊主持人,自治區(qū)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排名第一)獲得者,自治區(qū)精品課程主持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新疆音樂家協(xié)會手風琴學會會長。
王茗1961年生于青島,父母親都是當?shù)貙W校教師,算是書香門第。
9歲那年父母看了一場演出,在民樂合奏中被打揚琴的小姑娘所吸引,回家決定讓女兒學習揚琴,自此開啟了她的藝術人生。小小的王茗聽覺靈敏、天資聰慧,居然一開始就能自己調(diào)弦。演奏提高了,簡單的揚琴滿足不了高難度作品,爸爸和琴友的父親居然看著圖紙自制揚琴,偉大的父愛為了女兒充滿智慧。
王茗11歲那年,父親又發(fā)現(xiàn)了手風琴的豐富表現(xiàn)力,一件樂器如同一支小樂隊。決定讓女兒改學手風琴。為了學琴,爸爸賣掉了唯一的一件皮大衣,買了一架上海百樂牌手風琴。
后來找到了部隊文工團演奏員崔少華老師,系統(tǒng)地學習了手風琴。當時的條件十分有限,樂譜都是王茗和媽媽手抄而成,現(xiàn)在想想,媽媽不懂樂譜,照葫蘆畫瓢,這種對孩子無私的愛,讓人感動至深。
王茗刻苦的學習,琴技提高很快,在當時已經(jīng)是青島著名的三十九中宣傳隊的核心成員了。這個學校藝術人才輩出,唐國強、倪萍、陳好、王靜等均出自此學校。說明學校格外重視藝術教育。當時王茗的《打虎上山》《我為祖國守大橋》《排山倒海乘勝追擊》等中國經(jīng)典手風琴作品已經(jīng)響徹了青島。
1980年王茗考入山東藝術學院,成為山東省第一個手風琴專業(yè)本科生。不幸的是在和李鈺老師學習半年后,李老師的身體出了問題,晚期癌癥。治療期間王茗每天去醫(yī)院無微不至地照顧老師,直至老師離世。去年王茗的愛人張歡在山東藝術學院講學,王茗依然囑咐其代她看望老師的兒子——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院長李軍教授。是的,一日為師終身為師,王茗是想到做到,當然這是后話。
王茗的舉動感動了全校師生,學院表示要給這樣有愛心的好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當時中國大地最出色的領軍人物正是她一生愛戴的王域平教授,山東藝術學院決定把她送到天津音樂學院借讀。
命運格外垂青這個真誠的姑娘。在遇到最知名的老師王域平的同時,也遇到了她愛情的另一半,就是當今知名學者張歡。
張歡是新疆師范大學留校后考入天津音樂學院進修(當時進修要考試,用磚頭塊錄音機錄制三首樂曲)。師從王樹生、王域平老師。那時候真是精英教育,每周三上午王老師就給張歡一個人上課,拉琴、抽煙、聊天。有一天上課要到吃飯點了,老師說再等等,有一個山東姑娘要來看看。不一會兒王茗抱著琴進來了,一首《查爾達什》就把張歡給震住了。
拉完琴王老師問張歡她怎么樣?張歡說樂感技術都是很好的,人也樸實。王老師當時已經(jīng)不輕易接收學生了,特別是條件差的學生,老師太忙了,全國的手風琴學子都在拼命的想進入王域平的門下。
天公作美,這就是緣分,后來的后來,轟轟烈烈愛情的序幕徐徐拉開。1985年,王域平教授和劉美琰教授成為她倆的證婚人。
偌大的天津音樂學院當時就有兩對終成正果,另一對是王茗同班的梁大南和秋月(梁大南后來是中央樂團首席小提琴,現(xiàn)在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984年王茗畢業(yè),在山東藝術學院留校任教。這是山藝第二屆本科畢業(yè)生,很多同學專業(yè)都很優(yōu)秀,一屆畢業(yè)生留校了20幾個。當時的山東省省長李長安同志非常喜歡音樂,撥??畛闪⒘松綎|青年實驗樂團(編制都在山藝內(nèi)),他們每個人都是雙重身份——教師和演員。
每當省里有大型重要的演出,省長都會要求實驗樂團參加,同時也都會有王茗的手風琴獨奏。那時候,年輕漂亮的王茗琴聲響遍了齊魯大地。在此期間王茗也培養(yǎng)了不少優(yōu)秀學生,其中最為出色的是山東藝術學院現(xiàn)代音樂學院院長楊春紅教授和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李林峰教授。
又有一次重要演出,王茗因去了新疆沒參加。省長問王茗怎么沒演出?大家說她去新疆了。領導問去新疆干什么?說她愛人在新疆師范大學工作,省長立馬說把她愛人調(diào)過來!
這就開始了兩個單位的拉鋸戰(zhàn):都不放人,都要調(diào)人。
1989年10月,王茗與張歡的愛子已經(jīng)三歲,為了家庭,王茗放棄了山東藝術學院的工作,接受了新疆師范大學用12800元的人才培養(yǎng)費,從山東藝術學院引進人才的調(diào)令,來到了新疆工作,直至現(xiàn)今。當時的新疆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高琳是教育家,是和教育部長蔣南翔在延安時候的戰(zhàn)友。新疆師范大學一刻都沒停把培養(yǎng)費寄到山藝,留下了今天的兩個二級教授!
張歡是1988年新疆音樂家協(xié)會手風琴學會的首任會長。從那時起,新疆手風琴事業(yè)風生水起,從不間斷各種活動。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會有一個無私奉獻和志向相同的女人。他們就是這樣一路愛情一路歌,一路事業(yè)總相隨。
1993年7月兩位老師發(fā)揮出最大的能力和智慧成功舉辦了首次“金雪蓮”國際手風琴藝術節(jié),當今世界杰出的手風琴演奏家,俄羅斯的利普斯教授、謝苗諾夫教授、德國的莫澤爾教授、澳大利亞的魯凱克教授、新加坡的方圓教授以及國內(nèi)一線的大批專家云集烏魯木齊?,F(xiàn)在想想,王茗和張歡當時只是個講師,他們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創(chuàng)造力?敢為天下先,敢第一個吃螃蟹,這不僅是年輕的銳氣,更是敏銳卓絕的前瞻意識與眼光。不可思議,沒有復制。
后來的每一場全國手風琴大賽,王茗和張歡不僅作為大賽的評委,也從未放棄帶領新疆學生隊伍來參賽,總是滿載而歸,讓其他兄弟院校為之稱贊。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王茗老師不甘于只是在國內(nèi)的比賽成績,在2000年千禧之年的5月,帶領著在1997年由20多人組成的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手風琴樂團前往澳大利亞、新西蘭,參加國家手風琴錦標賽,榮獲七枚金獎。
現(xiàn)在特別理解王茗當年“春風飛度玉門關”,除了愛情,除了事業(yè),他們還承繼了老師們的教誨,心中始終裝著中華情!
老師總說,你心中不裝著別人,憑什么要求人家把你放在心里?愛愛愛,老師心中有大愛!
王茗38年的手風琴教育生涯中,33年奉獻給了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任職音樂表演系系主任期間,指導、策劃無數(shù)場手風琴、鋼琴、聲樂、管弦等專業(yè)的師生音樂會、專業(yè)匯報音樂會、新年音樂會等。每一場音樂會的彩排,王老師都是親自上臺指導、講解,用心、用自身的感染力挖掘表演者的舞臺演繹能力,呈現(xiàn)出作品獨具一格的魅力。
新疆多文化的樂土使她越來越成熟,何止是雙重樂感,在她身上體現(xiàn)出多重樂感的勃勃生機。小時候的揚琴,后來的手風琴,再后來的多民族文化的營養(yǎng)讓她整個氣質(zhì)都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太熟悉的人看她像少數(shù)民族,洋氣和陽光始終陪伴著她。沒有上過一天聲樂課的她唱起維吾爾和哈薩克族民歌,按張歡的說法是唯一能把眼淚打下來的歌聲。
文化是先天的,文化更是后天的,因為生活才是文化。這就不難理解她能指導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天山百靈”女教師合唱團在臺灣巡演并獲金獎了。因為她的人生成熟了,她的音樂成熟了。
非西方的樂就是舞,樂中有舞,樂舞一家。這是有別于純西方音樂的最大特征。
寫到這想起了白居易的樂府詩: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人間物類無可比……二人最道能胡旋。白居易描述的是舞,我們也可以理解成樂。王茗和張歡,因為他們的愛,因為他們的生活,因為他們的文化態(tài)度和價值觀,致使他們一生都在歌頌新疆大地,一生都在“左旋右旋不知疲”,無論是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傳承文化一刻都沒有停止。
38年前張歡為王茗改編的新疆民歌,又名《吉爾拉變奏曲》演奏到現(xiàn)在就是明證。
自從他們來新疆后,新疆的手風琴徹底改變了“民間狀態(tài)”,快速可持續(xù)的培養(yǎng)人才。團隊中先后出現(xiàn)過無數(shù)個國際國內(nèi)比賽冠軍,始終不間斷地出現(xiàn)奇跡。印象特別深的記錄是:有一年上海之春國際藝術節(jié)中的手風琴比賽,我們的選手雙獲金獎,這一紀錄足以說明王茗領銜的新疆手風琴團隊進入國家的領跑陣容。
國內(nèi)的音樂領域獲得國家級教學團隊只評選出三家;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和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前兩個都是音樂學教學團隊,都是國家重點投入,國家最高水平人才高地。唯有新疆師范大學是地方院校且占盡了“老少邊窮”,就這樣,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課程群教學團隊也沖進前三??梢娫诮逃?、教學和課程建設中他們改變了“藝人狀態(tài)”和“散兵游勇”,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如果沒有深厚的教育理論水平;如果沒有與土壤深入結合的教學方法;如果沒有“沒有土壤的文化是偽文化”的理念;如果沒有“沒有傳統(tǒng)文化土壤的教育是不清醒的”重要做法,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這個國家級教學團隊不可能走到現(xiàn)在。在這個極其優(yōu)秀并在國內(nèi)處于領跑的隊伍中,王茗始終都是在最前列。另外,祖國大地省級區(qū)域能稱得上“樂舞之鄉(xiāng)”的也只有新疆,這更說明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老師們把文章寫在大地上,辦學和土壤高度統(tǒng)一。新疆經(jīng)濟落后,但新疆自古以來在文化上始終傲立于祖國的最西端,始終在文化衛(wèi)國,文化護國,新疆各民族之間文化潤疆更是永恒的主題。
因為愛,因為情,因為無私奉獻,我們的王茗一生都踩在新疆的大地中,一生都深愛著新疆各民族學生。很多戈壁、荒漠深處的孩子,因為王茗的傾情投入,從瀚海走向了沿海,甚至走向了世界。她的學生迄今拿遍了國際國內(nèi)各種比賽的第一名;這些金獎姑娘們以她為凝結,成立了新疆手風琴學會,如今她們都已是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由她們指導的學生又接續(xù)著把金獎拿到手軟的傳統(tǒng),刷新著一個又一個嶄新的高度,在國內(nèi)手風琴教學領域形成了令人罕見的“王茗現(xiàn)象”。
令人更加驚訝的在于“王茗現(xiàn)象”并非曇花一現(xiàn),在其身邊有一大撥青年學者,無分民族、無分男女、無分年齡層次代代傳承著王茗的想法和做法,一批批一群群的播撒在世界各地,為祖國也為世界的和諧發(fā)展發(fā)揮著作用(這個話并不夸大,她的大弟子宋娜,目前是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藝術大學和波蘭熱舒夫大學手風琴教授)。
王茗桃李滿天下,遠在國外,近在身邊,遍布在全球各地的各個院校的教授,都是專業(yè)的佼佼者。在他們的眼中,王茗是女神,是極具魅力的演奏家、教育家,她那時尚渲染的紅色卷發(fā)、精致而又眉清目秀的面容,總是被她的笑聲、琴聲、歌聲環(huán)繞著,跟王茗在一起更多感受到的是歡樂、執(zhí)著、奉獻。
王茗的愛人張歡說過:“生活真實是藝術真實的源泉,脫離了生活體驗,帶來的一定是主觀臆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培養(yǎng)藝術家和創(chuàng)作藝術品的唯一途徑,沒有第二選項……”
王茗腳踏實地愛藝術愛教育愛學生的一生努力,實現(xiàn)了三重身份的疊加:藝術家、教授和學者。“教育不能丟下傳統(tǒng),審美不可忘了現(xiàn)代”,王茗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實踐的。人要沒有愛,這個世界無從談起。
成熟的王茗,因為各種愛,因為多種情,更因為“二人最道能胡旋”,我們愿她永遠美麗,永遠年輕,如同爛漫的山花,奔車輪緩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