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華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如今的教育大環(huán)境。對此,初中物理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然而,就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來看,不少物理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認識不到位,也缺乏相關的研究,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筆者針對初中物理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了教學方面的相關建議。
“自主學習”是針對“被動學習”而提出的,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是指學生通過獨立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作等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達成預設的學習目標。
一方面,自主學習方式中蘊含的種種學習行為都與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一致,有利于物理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能夠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學生長期進行自主學習,自身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會得到發(fā)展,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將十分有益。
自主學習有其具體的特點,教師只有把握這幾個特點,才能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從而幫助學生真正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性是自主學習最基本的特點,也是最突出的特點。在自主學習中,學生會自發(fā)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在物理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會表現(xiàn)得比較積極。在物理自主學習中,學生能夠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這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十分有幫助。在課后,學生也可以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趣味知識進行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民主性是自主學習的一大特點。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中增加交流與互動,這樣一來,物理課堂教學就不再是單純的“灌輸式”教學了,學生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自主探索,保證學習效率。
應用性是自主學習的另一個特點。在新時代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學的最終目的已經不再是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而是讓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學生應多關注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并嘗試利用物理知識解釋這些物理現(xiàn)象,或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這也表明自主學習的應用性特點。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原理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制作放大鏡,從而讓學生感受應用物理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樂趣。
自主閱讀教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起點。教材是物理教學的重要載體,學生只有對教材進行有效的自主閱讀,才能夠對學習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與認識,從而為接下來的重難點學習做好準備,構建科學的物理知識體系。在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多加關注,及時從學生的閱讀反饋中了解學生遇到的困難,并將這些困難作為課堂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升華和凝華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預留自主閱讀教材的時間,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升華和凝華。在之前的物理學習中,學生對于物態(tài)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他們能夠接受并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在完成自主閱讀教材的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應趁熱打鐵,導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如燈管鎢絲變細、樟腦丸越變越小、水杯中的水慢慢減少等,是升華現(xiàn)象;燈管頭變黑、冬天玻璃上出現(xiàn)冰晶等,是凝華現(xiàn)象。教師通過長期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能夠促使學生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從而使得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更為順利。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自主思考帶來的樂趣,從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要想啟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教師在課前要做好“教”“學”兩個層面的準備,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方式與思維方式的教學活動,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帶領他們從多角度對物理知識進行質疑或假設,在深入思考中提高自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關于滑動摩擦力的生活現(xiàn)象,并對物體的摩擦過程進行慢放,引導學生思考。有的學生提出:“接觸面的大小會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贝藭r,教師應先肯定學生的想法,并鼓勵其他學生繼續(xù)思考,給出更多猜想。教師的鼓勵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學生提出了更多的觀點。隨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部分,初中物理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實驗內容,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教材中的實驗資源,讓學生在更多實驗的啟發(fā)下,獲得有效的物理思維。此外,演示實驗具備極高的教學價值,如果教師在演示之前能夠合理設問,那么學生將會迅速進入思考與探究中,探索更多可行性較高的實驗方法。對于那些不太復雜的演示實驗,教師則可以通過分組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多實踐操作的學習機會。
例如,在教學“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分組實驗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各組完成實驗操作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思考,探尋更多與該實驗類似的物理現(xiàn)象。學生在思考之后,提出了開門和關門的物理現(xiàn)象,并做出了具體的解釋:在開門、關門的過程中,人用力的大小會體現(xiàn)在門的動態(tài)變化上;同時,力的作用點不同,門的動態(tài)變化也會不同。教師向學生拋出思考價值較高的問題,能夠將學生帶入自主探究中,促使學生結合探究的結果,聯(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總之,要想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需要科學制訂培養(yǎng)計劃、培養(yǎng)內容與培養(yǎng)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仍需要繼續(xù)探索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