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簞,是指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昂勈称帮嫛币馑际怯煤勈埑?,用瓢舀水喝,舊指安貧樂道,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也指生活貧苦。
【辨析】
“食”字有兩個讀音sì和shí,讀sì時的意思是喂養(yǎng)、提供食物;讀shí時的意思是吃、食用或指名詞食物?!昂勈称帮嫛敝小笆场钡囊馑际浅裕皇俏?,因此讀作shí,而不讀作sì。
【起源與演變】
“簞”,從“竹”,“單”聲?!墩f文解字》將其解釋為 “笥也”,本義是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簞食瓢飲”一詞出自《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說顏回每天有一口飯吃,有一點水喝,住在簡陋的小屋子里,世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顏回卻安貧樂道,泰然處之,依然能保持自己好學的樂趣,真是賢德呀。從此“簞食瓢飲”用來形容安貧樂道的生活。
【例句】
而顏淵簞食瓢飲,在于陋巷。
——班固《漢書·貨殖傳》
【字里字外】
人都說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其中孔子最中意的便是顏回。
顏回,字子淵,十四歲便拜孔子為師,此后終生跟隨。在孔門眾多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夸獎他“好學”,而且還稱他為“仁人”。
顏回是個智者,天性豁達,絲毫不在意“名利”二字,安于清貧,追求平淡真實的生活,享受問道的快樂??鬃右操潎@他“賢哉,回也”。他為人謙遜,對孔子異常尊敬。在孔子四處游說、四處碰壁、廣受質(zhì)疑之時,他也依舊堅信孔子的理想與智慧,與之共同進退。
顏回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guān)于 “仁”“禮” 的要求,具備君子四德,因此被后世尊為 “復(fù)圣”。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人之首。
顏回勤勉好學,三十九歲時頭發(fā)就已花白,為整理《易經(jīng)》,嘔心瀝血,過勞而亡,比孔子還要先死去。當時,孔子哀痛之至,說:“自從我有了顏回這樣好學的學生,學生們就(向顏回看齊)更加親近我了,之后再沒有發(fā)現(xiàn)如同顏回一樣好學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