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霞
勞動之美,一半在泥土,一半在詩意。
萬物果實,分地上與地下。地下的播種,摟耙,挖掘,打壟,是泥里水里的勞動,躬身于大地,在土地上作畫繡花,犁耕,播撒,深種,以謙卑之心向土地致敬;地上的割、掰、掐、剪、摘、背……
動作多繁復(fù),收獲多喜悅!
赤腳立于溪灘淺水處,流水沖刷每一塊石頭。溪水淙淙,成韻,成調(diào),成曲。輕挽褲腳,彎身將魚簍探入水草豐盈處,緩緩而過,游蝦在水中嬉戲入甕,再一輕提,兜了水蝦,兜了流水,兜了草莖,清風(fēng),花影與香氣。
鳥聲婉轉(zhuǎn)柔美,流水汩汩,與之和鳴。勞動之美,美在態(tài),美在聲,美在味,美在詩意。
態(tài)之美,無非緩,無非疾。
蜀繡的針法,琴弦般輕捻慢撥,每一個動作都緩得詩意雅致,再配以繡娘纖纖玉指,環(huán)佩玎珰之玉鐲,清風(fēng)明月,月之態(tài),落于水鏡。美感在緩慢中,暖暖升騰,動之婉約,態(tài)之柔媚,不由讓人想起香氣四溢的煮茶過程,一舉一動,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當(dāng)一匹匹手工蜀錦,驚艷出場,勞動者一針一線的曼妙,得以入畫入詩般的呈現(xiàn)。
聲之美,在于“脆”,在于動作的果敢與輕柔。
裂帛撕裂,箏弦疾撥。勞動時,動作之快,有著植株斷裂時脆生生的快感,如掰筍時的果斷,急促,聽聲而覺新味來,筍鮮即將入春盤。芋蒙葉寬大,風(fēng)動葉搖,露珠如玉墜子似的緩緩滾落,順勢用彎刀割下,“咔嚓”之聲,聲聲脆脆,始知芋莖之嫩之鮮之美,扛至肩上,綠蓬蓬踏霧歸來,切段加粗鹽,腌制入壇,等待,美食即成!
味之美,不僅在于草野花香,魚鮮筍嫩,更在于“煎”“炒”“烹”“炸”“煮”“熬”“燉”等一系列動態(tài)之外的味濃,火烈,湯鮮。小爐灶燒起來,木柴與火“噼里啪啦”的舞蹈,油入鍋,“蔥姜蒜”撒起來,配之以花,調(diào)之以形,入口的一瞬,是煙火里的詩意,日子里的濃香,歲月里的美好。
夕陽落下,田埂上彌漫著清幽的香氣,水田注滿了水,波光粼粼。父親說,勞動創(chuàng)造美!美在哪里?在父親眼里,晨光拂過稻田,綠浪翻滾,一望無際,蛙聲陣陣,沁人心脾,這就是美。
一畦畦的卷心菜,小苗羸弱,經(jīng)雨瘋長,直至緊成滾圓的壯碩;柴垛開滿南瓜花,明艷嬌嫩,風(fēng)拂過,滿園花影;豆角秧,一架架,柿子秧,一壟壟,秋陽至,滿園綠,滿園紫,滿園黃。在母親眼里,這就是詩。
清風(fēng)徐徐,花怒放,草豐盈,水清甜。所有與勞動有關(guān)的一切活兒,都在四季的輪轉(zhuǎn)中,充滿了態(tài)之美,聲之美,味之美。如果生活是俗氣的,那么,我們就用一雙勤勞的手,給歲月燃放一朵有著玫瑰香味的煙火,在冬雪簌簌時,煮一壺?zé)岵?,慢慢品,慢慢聊,慢慢回味光陰里的香氣,歲月里的靜好。
勞動的詩意,不僅在于勤,在于韌,更在于擁有一顆詩意的心。田間勞作,一抬頭,野杏開得燦爛,清芬,熱鬧,這就是詩心。
“泥里耕耘,云中生活?!眲趧诱叩脑娦?,是苦中作樂,是苦中帶甜,是生活雖苦,依然樂得自在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