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麗英(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山東省東營市)
歷史地圖表示人類歷史活動的特定空間和進程,歷史地圖直接反映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動態(tài)演進過程。任何歷史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歷史時間和地理條件下發(fā)生的,只有將歷史事件放到當時的時空條件下,才能給予學生最直觀的歷史再現。所以歷史地圖是研究、了解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載體。高中歷史教學目前采用統(tǒng)編版教材,歷史地圖的運用量大大增加,高考中結合歷史地圖的開放性試題也不斷增加,因此有效的歷史地圖運用對于高中歷史教學和歷史學習有著重要的價值。同時,歷史地圖在培養(yǎng)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建構時空體系、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歷史地圖在學生知識掌握、綜合能力提升和發(fā)展等方面也有重要意義。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新課程目標要通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而歷史地圖的應用研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對于新課程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高中歷史新《課標》提道:“2—2 能夠將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框架下;能夠運用各種時間術語描述過去;能夠利用歷史年表、歷史地圖等方式對相關史事加以描述;能夠認識事物發(fā)生的來龍去脈,理解空間和環(huán)境因素對認識歷史與現實的重要性。”“3—2能夠把握相關史事的時間、空間聯系,運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術語對較長時段(如古代、近現代)、較大范圍(如跨國家、跨地區(qū))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說明?!薄?—2在對歷史和現實問題進行獨立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將其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能夠選擇恰當的時空尺度對其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在此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論述;能夠根據需要并運用相關材料和正確方法,獨立繪制相關圖表,并加以說明?!睂W業(yè)質量水平2是高中畢業(yè)生在本學科應該達到的合格要求。學業(yè)質量水平4是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的命題依據。在歷史教學中,對歷史時空觀念的學習是逐層遞進、不斷深化的,而歷史地圖是時空演進的動態(tài)展示,以歷史地圖推進和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素養(yǎng)是最直觀且有效的方式。
“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蓖ㄟ^歷史地圖在時空觀念中的運用研究,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從而使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空條件和聯系,從而使學生在時空框架下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解釋、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意識和思維方式,準確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軌跡,理解歷史發(fā)展變遷的實質及意義。在對現實問題的探究過程中,能夠將其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而“時空觀念是諸素養(yǎng)中學科本質的體現。”通過對歷史地圖的學習,構建學生的時空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同時,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在歷史地圖的學習中貫徹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歷史地圖作為史事的直觀載體貫穿其中,促進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機統(tǒng)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系統(tǒng)的歷史地圖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目前的歷史教學是將歷史地圖作為每一課時的內容穿插其中,歷史地圖只是作為佐證的材料,而缺乏將其作為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形成完整的歷史地圖體系。同時歷史地圖也缺乏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往往是作為課程本身和試題的需要以佐證的材料出現。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對歷史地圖的系統(tǒng)研究,形成歷史地圖的學習體系和方法,形成歷史地圖系統(tǒng)素材庫和典型案例集,對歷史學科地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并通過對歷史地圖隱性知識的挖掘,加強對教材知識的補充和延展,這也是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對歷史學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歷史地圖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對歷史地圖的分類、歷史地圖的分析方法等內容進行專題教學,提升學生的歷史地圖綜合分析能力。通過歷史地圖將時間、空間要素有效結合,在歷史地圖的框架下對歷史事件進行準確闡釋、對不同歷史現象、歷史事件進行關聯,將歷史地圖與歷史知識有效結合,在對歷史地圖的學習中構建學生的時空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利用歷史地圖將分裂的知識有效聯系和整合,將同一歷史時期的歷史要素有效集中在歷史地圖中,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具體,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典型案例對歷史地圖和時空觀念進行精講精練,通過針對性的學習,使學生對歷史地圖的學習不斷深入,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效率,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高考歷史科目中,歷史地圖是學科綜合能力考查的重要內容和方式,也是高考的重要內容之一,歷史地圖類的解析題目在山東省2020、2021年的新高考中連續(xù)兩年出現,同時選擇類題目也涉及了歷史地圖,因此將歷史地圖融入課堂教學對高考有重要意義。而對歷史地圖信息的解讀是基礎,在解讀信息基礎上的應用是能力,因此歷史地圖的系統(tǒng)學習對于歷史教學和高考都有重要意義。目前山東省進入了新高考階段,教材采用通史體例加專題教學的方式,課程目標要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而歷史地圖的應用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核心素養(yǎng)、提升歷史綜合能力,對于新課程的研究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歷史地圖問卷調查研究,在高中現階段的歷史地圖教學中,90%的同學已經認識到歷史地圖對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認為歷史地圖的學習對構建時空觀念有重要的作用,70%的同學通過課題實踐活動對歷史地圖的學習關注度有了較大的提升,同時通過歷史地圖的學習實踐提升了對歷史課堂的學習興趣。80%的同學對歷史地圖的信息構成有了基本的認識,70%的同學對地圖的分類等信息缺乏深入的了解,對歷史地圖的信息提取不全面,對于地圖類題目的解答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80%的同學認為缺乏對歷史地圖的系統(tǒng)學習,針對歷史地圖的解題技巧和方法需要進一步提升,針對地圖的知識遷移和運用比較薄弱,對歷史地圖與知識的有效結合程度需要進一步提升。
由于高中歷史學習的難度與深度不斷加大,新教材的知識容量也在不斷增加,對于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而言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在日常教學中雖然逐步貫徹歷史地圖的教學,但是由于時間有限、科目較多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于歷史地圖的重視程度仍需提升。關注歷史地圖的學習對提升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關注歷史地圖與歷史教學及高考的密切關系,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地圖對時空觀念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加強貫徹歷史地圖的教學,實現地圖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強化歷史地圖分類及歷史地圖的解讀,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歷史地圖的能力。同時,對歷史地圖的教學還需要逐步形成體系。
在高考的等級考試中,對歷史地圖的素養(yǎng)要求是“對歷史和現實問題進行獨立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將其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能夠選擇恰當的時空尺度對其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在此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論述”。下面就以西周分封形勢圖對歷史地圖進行有效的解讀和分析。
歷史地圖是歷史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載體,要解讀歷史地圖,首先要對歷史地圖進行有效解讀。有效解讀的第一步是要對歷史地圖的表層信息進行解讀,了解歷史地圖的出處、圖例、注釋、地理區(qū)域等信息,對歷史地圖有整體的認知和判斷。例如在《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這一課中,關于西周的分封制,教材中運用了西周分封示意圖。(在對應的《中外歷史綱要上歷史地圖冊》中引用了周初分封形勢,內容更豐富和全面)它是我們學習分封制的重要依據。首先時空定位在西周,然后我們要提取圖例左下角的信息,再次從整體到局部,了解周朝勢力所及區(qū)域及主要的諸侯國。其中要對主要的地理概念進行解讀,例如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中原地區(qū)、長江流域、長江中下游、江南地區(qū),使學生在學習之初就對這些地理知識形成明確的理解和掌握,為以后中國古代史的學習打下基礎。這些是我們從地圖淺層面得到的有效信息。
周初分封形勢圖的解讀,首先要將主要的封國進行分類:姬姓貴族的封國:晉國、衛(wèi)國、魯國、燕國。功臣的封國:齊國。有商紂之兄微子啟的宋國。針對分封的國家進一步分析,姬姓貴族分封的依據主要是血緣,體現了西周分封的主要依據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度。通過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在西周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理解了這一形勢,也就理解了宗法制度與分封制度互為補充,解決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分配方面的沖突與矛盾。
可以利用商朝、西周的歷史地圖進行對比,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通過歷史地圖的對比,學生首先可以直觀對比得出西周的統(tǒng)治范圍不斷擴大,疆域不斷擴展;通過歷史地圖可以得出西周的統(tǒng)治是通過分封制度實現的,分封的主要依據是血緣,相對于商朝的內外服制度,西周對地方的控制不斷加強,國家政權由松散走向緊密;西周通過分封制度,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等級森嚴;同時也傳播了周的文化,有利于文化認同。
在對歷史地圖進行分析、比較的同時,對歷史地圖所反映的史事也要采用辯證的方法進行分析。在分析西周分封制度的積極作用時,也要分析分封制度的局限性。通過分析西周分封形勢的區(qū)域分布可以看出,主要的姬姓諸侯國分布于富庶地區(qū),諸侯在封國內掌握較大的權力,隨著血緣關系的疏遠、周王室的衰微,為后期分裂割據埋下隱患。
以西周分封形勢圖為主線,貫穿分封制、宗法制度的學習,使學生置身于西周的時空條件下,分析分封制度的對象、特點、作用,學習宗法制度與分封制度的關系,使枯燥的制度學習變得立體和鮮活,既提升了歷史分析、對比、概括能力,又加深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在歷史地圖的學習中,歷史地圖的動態(tài)對比是歷史素養(yǎng)的一項重要考察方式。通過歷史地圖的對比或依據某一幅歷史地圖,分析歷史信息,通過知識的遷移,選擇恰當的時空尺度對其反映的歷史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并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闡述或解釋。
構建通史體系,將中外歷史建構在同時空的框架下,有助于學生的對比學習和掌握。現在高中使用的統(tǒng)編版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很難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整合,因此,通過歷史地圖我們可以將同一時空下的史事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對某一階段、或某一主題的學習,更好地建立通史體系。我們也可以通過對不同時期歷史地圖的對比分析,學習了解不同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變動,并依托動態(tài)的地圖演進,將中國史、世界史串聯成歷史發(fā)展的地圖線索,使歷史的發(fā)展演進更加直觀,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習效率。
歷史地圖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是歷史史實在特定時空條件下的具體展現,通過歷史地圖可以對歷史史實進行分析、闡釋、評析,能夠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機統(tǒng)一,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歷史地圖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增加相關的歷史地圖的專業(yè)知識,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其次,掌握多元的歷史地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對歷史地圖的學習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多媒體教學使地圖的呈現更加立體、直觀,發(fā)達的網絡也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都為我們的歷史地圖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方式。在多媒體教學的支持下,更加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對地圖進行分析,掌握歷史地圖語言,活躍學生的思維,總結歷史地圖的解析方法。在不同類型的歷史地圖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形成對歷史地圖的學習認知。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歷史地圖的重要性也不斷增強,教師和學生也應不斷加強對歷史地圖教學和學習的研究與實踐,在歷史地圖的學習中提升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