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庫全書總目》于湖南人著述失誤舉例*

      2023-01-02 14:51:03
      圖書館 2022年11期
      關(guān)鍵詞:館臣集部四庫全書總目

      尋 霖

      (湖南圖書館 長沙 410011)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日,乾隆帝“諭內(nèi)閣著直省督撫學(xué)政購訪遺書”[1]1,次年三月二十八日,因所征之書已達(dá)一定數(shù)量,又諭“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統(tǒng)按經(jīng)史子集編定目錄,命為四庫全書”[1]67?!度珪芬约o(jì)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fèi)墀為總校官,下設(shè)纂修官、分校官及監(jiān)造官等400 余人,多為飽學(xué)之士。

      《四庫全書》的底本主要來源有六:內(nèi)府本,即當(dāng)時(shí)清廷武英殿等皇宮藏書;贊撰本,即清初至乾隆時(shí)奉旨編纂之書;各省采進(jìn)本,即各省督撫奉旨征集之書;私人進(jìn)獻(xiàn)本,即各省藏書家自動或奉旨進(jìn)呈之書;通行本,即當(dāng)時(shí)民間流行之書;《永樂大典》本,即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佚之書。館臣對各書提出應(yīng)抄、應(yīng)刻、應(yīng)存的具體意見。應(yīng)抄之書為內(nèi)容合格可以抄入《四庫全書》者。應(yīng)刻之書則不僅應(yīng)抄入《四庫全書》,而且還應(yīng)另行刻印,以廣流傳。對于應(yīng)抄、應(yīng)刻的著作,則由??惫俦容^各本差異,選擇較好的本子作為底本并采用眾本進(jìn)行多次??保?jīng)纂修官、總纂官三審,送呈御覽認(rèn)可后,再交抄寫人員抄寫。而對于一些“未越群流”的平庸之書、“歸于小道”的無謂之書、“難以考信”的偽托之書,以及著作時(shí)代切近者、或重復(fù)之書則不抄入《四庫全書》中,僅在《四庫全書總目》中錄存其名,列入存目。對于有礙其統(tǒng)治、或有悖于傳統(tǒng)道德者,則直接予以禁毀。

      《四庫全書》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一部官修叢書,七閣之?dāng)?shù)稍有差異。據(jù)1965 年中華書局影印《四庫全書總目》,收錄書為3 461 種,79 309 卷;存目書6 793 種,93 551 卷[2]出版說明3。合計(jì)為10 254 種,172 860 卷。

      四庫館臣為各書皆撰寫一提要,主要簡介作者生平、概括圖書內(nèi)容并評價(jià)其優(yōu)劣得失,至今仍是古籍提要撰寫的典范之作。由于各書版本征集并不完備,館臣只能就所見之書撰寫提要,又成于多人之手,加之各人學(xué)識參差、觀點(diǎn)異趣,因此提要失誤亦復(fù)不少。

      民國時(shí)期,余嘉錫撰《四庫提要辨證》,對《提要》進(jìn)行補(bǔ)充與更正。至1952 年,《辨證》稿共計(jì)490 篇。其中涉及湖南人著作僅8 篇:對原《提要》內(nèi)容進(jìn)行補(bǔ)充者有宋丁易東《周易象義》、宋王觀國《學(xué)林》;對原《提要》評價(jià)進(jìn)行辯駁者有清王夫之《尚書引義》及《詩經(jīng)稗疏》;對原《提要》錯(cuò)誤進(jìn)行更正者有宋陶岳《五代史補(bǔ)》、宋劉次莊《法帖釋文》、宋戴埴《鼠璞》、宋鄧忠臣《同文館唱和詩》。當(dāng)今李裕民撰《四庫提要訂誤》(1990 年北京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訂正《提要》失誤274 種,其中湖南人著作一種:易祓《周易總義》。

      今以1965 年中華書局《四庫全書總目》為準(zhǔn),列舉其中對湖南人著述之差錯(cuò)。凡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李裕民《四庫提要訂誤》已辨者則不再論。

      1 作者誤

      《史取》十二卷,《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評類存目著錄,《提要》云:“明賀祥撰,祥字長白,長沙人?!盵2]762人名及籍貫皆誤。案:今據(jù)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之明萬歷家刻本,應(yīng)為“賀詳,湘鄉(xiāng)人”。賀詳字約甫,號長白。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舉人?!妒啡 肥恚肿鳌读粲嗵檬啡 贰豆沤袷啡 ?。乾隆時(shí)開四庫館,采遺書,其裔孫賀寯上之。

      《周易剩義》四卷,《四庫全書總目》經(jīng)部易類存目著錄,《提要》作“黃燐”“湘潭人”[2]88;《尚書剩義》四卷,《四庫全書總目》經(jīng)部書類存目著錄,《提要》作“黃璘”[2]118。人名及籍貫皆誤。案:今溆浦縣圖書館藏有《尚書剩義》四卷,清乾隆九年(1744)家刻本,作“黃磷”。黃磷字旸谷,湘鄉(xiāng)人,黃棣開子??滴跤赫g諸生,以好學(xué)諄行名。作《十三經(jīng)剩義》,序稱:“爰匯平昔研誦稍有得者筆之,其已經(jīng)前人道者不贅,亦有前人已剖而未詳,或雖詳而其說未眾著者,為申酌而存之,題曰《十三經(jīng)剩義》,以備參考?!别^臣僅見其中兩種。

      《石鼓書院志》二卷,《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著錄,《提要》云:“《石鼓書院志》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明李安仁撰?!盵2]668案:此書應(yīng)著錄為李安仁、王大韶撰。明代石鼓志凡三:嘉靖十二年知府周詔修四卷本,《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曾著錄,今不傳;萬歷七年提學(xué)黃希憲修、王大韶輯二卷本,亦不傳。明萬歷十七年(1589)知府李安仁(四川遷安人)又聘王大韶增補(bǔ)為四卷,同年刊刻,今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有藏。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王大韶字心雪,晚號衡岳野樵,衡陽人。師從湛若水、蔡汝楠研習(xí)陽明理學(xué),系蔡氏所稱“朱陵六鳳”之一。嘉靖三十一年(1552)舉人,后授江西建昌府推官,有廉聲,遷直隸鳳陽府、泗州知府,官至御史。致仕后曾主講石鼓書院。

      《省齋集》十卷,宋衡陽廖行之撰。此書宋刻本久佚,館臣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十卷,收入《四庫全書》中?!短嵋吩疲骸笆羌似渥又t所刊,原本十卷。今從《永樂大典》中采掇裒輯,篇帙頗夥,似當(dāng)日全部收入。謹(jǐn)排次審訂,仍析為十卷,以還其舊?!瓭摲缶窗?,稱其表啟多互見周必大集中。蓋以必大亦有省齋之名,故相淆混。今檢勘必大全集,實(shí)無一篇與此相復(fù)。當(dāng)由后人知其誤載,從而刊除矣?!盵2]1385案:《提要》將“潛敷”誤作“潛敷敬”。潛敷,嘉定二年為漢陽軍軍學(xué)教授,紹定二年為奉議郎,知饒州安仁縣。又嘗為福建提干。潛敷撰《省齋集跋》云:“嘉定己巳春,敷分教古沔……適省齋令子為小倅,一見敘世契,求其遺編讀之,至駢四儷六,遽驚嘆,以嘗載之周益公表啟中?!狡鋾r(shí),益公已登政府,豈容遠(yuǎn)涉熊湘,俯從朱墨事也?此焉可誣!竊惟益公亦嘗名齋以‘省’,豈書市之不審耶?抑故托之以售其書耶?又豈料刊之家塾,而不可紊如是乎!即所聞而識之。契家侄迪功郎、漢陽軍軍學(xué)教授潛敷敬書?!盵3]

      2 著者朝代誤

      《春秋四傳質(zhì)》二卷,收入《四庫全書》。《提要》作“明王介之撰”。案:王介之,字石子,又字石崖,號鏗齋,又號耐園,衡陽人,夫之兄。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生,長弟夫之十三歲。崇禎十五年(1642)與夫之同中舉人。明亡,遁跡山林,鶉衣草冠四十年,以授徒為生。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正月卒,年八十一。夫之卒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正月,《提要》作清人。介之事跡與夫之同,早卒夫之六年,且《春秋四傳質(zhì)》亦成于康熙二十年。兩人朝代著錄應(yīng)一致。

      3 籍貫誤或未考

      《識遺》十卷,宋羅璧撰。收入《四庫全書》?!短嵋吩疲骸拌底肿由n,自號默耕,新安人。《宋史》無傳,不知其時(shí)代?!盵2]1024案:羅璧,字子蒼,號默耕,湖南平江人。舉鄉(xiāng)貢,宋亡隱居不仕。同治《平江縣志》卷五十一《藝文志》稱:“今按《提要》,既云不知其時(shí)代,則里貫亦未必確。古人多自署其祖籍,如朱子居建陽而自署新安,東坡居眉州而自署趙郡,皆數(shù)典不忘祖之意。子蒼殆祖籍新安,書中或署其郡望,而《提要》因之,與彭素君之誤書吳縣皆出有因也?!盵4]

      《學(xué)宮備考》十卷,清彭其位撰。《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政書類存目著錄?!短嵋纷鳌皡强h人”[2]720。案:彭其位,字素君,號俟叟,湖南平江人。諸生。布政使通海趙誠重其學(xué)行,招入幕。隨誠宦轍,遍歷燕、晉、鄒、魯、洛、閩間。有清乾隆六年(1741)自得軒刻本,上海圖書館有藏,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今寧夏大學(xué)圖書館又藏有所著《文廟紀(jì)略》四卷抄本。其位又有《汨水余韻初集》七卷,收錄歷代平江作者94 人,錄詩470 首,有清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今不見。

      《殘本諸儒奧論策學(xué)統(tǒng)宗》二十卷,元譚金孫編。《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存目著錄?!短嵋吩疲骸啊稓埍局T儒奧論策學(xué)統(tǒng)宗》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jìn)本,元譚金孫編。金孫字叔金,號存理,自稱古云人。不知古云為何地也?!盵2]1738又清嘉慶時(shí),阮元見前編五卷,景鈔后收入內(nèi)廷“宛委別藏”中。民國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曾據(jù)以影印行世。阮元所著《四庫未收書目提要》稱“此書標(biāo)題‘新刊精選諸儒奧論策學(xué)統(tǒng)宗’,其下列名:心易譚巽中叔剛校正,存理譚金孫叔金選次,桂山譚正叔孫端訂定。三譚皆冠以‘古云后學(xué)’,三人姓名既不經(jīng)見,‘古云’亦不知其何地?!盵2]1857案:阮元《四庫未收書目提要》誤作“譚正孫叔端”為“譚正叔孫端”?!肮旁茷椴枇曛畡e名,見《茶陵州志》”,葉德輝《書林清話·宋私宅家塾刻本》已言之[5]。是書凡二十五卷:前集五卷,后集八卷,續(xù)集七卷,別集五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有元刻本殘帙一部:存前集五卷,后集三卷,古文小譜一卷,詩小譜二卷。湖南圖書館亦藏一部,存前集卷1(前缺頁),后集卷5、7、8。三譚為兄弟行,為宋元間人。

      《榴園管測》五卷,清王元復(fù)撰?!端膸烊珪偰俊纷硬侩s家類存目著錄?!短嵋吩疲骸昂涎矒岵蛇M(jìn)本。國朝王元復(fù)撰。元復(fù)字能愚,號惺齋,里籍未詳?!盵2]1112案:王元復(fù),湖南邵陽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貢生,與同邑車無咎、衡陽王敔、攸縣陳之駓并稱為“楚南四家”。又與王敔、漢陽王戩并稱為“楚中三王”?!读駡@管測》原有清乾隆刻本,今不見。

      《周易稗疏》四卷附考異一卷,清王夫之撰?!短嵋贩Q:“國朝王夫之撰。夫之字而農(nóng),號姜齋,漢陽人。”[2]35案:王夫之為湖南衡陽人,已不待辨。

      4 版本誤

      《周元公集》九卷,宋周敦頤撰。收入《四庫全書》集部。《提要》云:“《周元公集》九卷,編修朱筠家藏本,宋周子撰?!吮疽嗖恢稳怂帲策z書雜著二卷、圖譜二卷,其后五卷,則皆諸儒議論及志傳祭文?!骷尉搁g漳浦王會曾為刊行。國朝康熙初其裔孫沈珂又校正重鐫。先儒著述,學(xué)者所宗,固不以其太少而廢之。原本后附《遺芳集》五卷,乃沈珂輯其先世文章事跡自為一編,與本集不相比附。今別入之總集類,不使相淆集中?!盵2]1323

      《周元公集》十卷,《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存目著錄?!短嵋吩疲骸啊吨茉肥恚幮拗祗藜也乇?。明周沈珂編。沈珂,吳縣人,周子裔也。是集卷一為圖像,卷二為世系年譜,卷三為遺書,卷四為雜著,卷五為諸儒議論,卷六為事狀,卷七為褒崇優(yōu)恤,卷八為祠墓諸記,卷九、卷十皆附錄后人詩文。雖以集為名,實(shí)則周子手著僅五之一。今入之傳記類中,從其實(shí)也?!盵2]544

      《周氏遺芳集》五卷,《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存目著錄?!短嵋吩疲骸啊吨苁线z芳集》五卷,編修朱筠家藏本。明周沈珂及其子之翰編。先是周子十七世孫與爵輯其先世著述事跡,自周子四世孫興裔以下,為《遺芳集》。凡歷代褒崇詔諭及傳志、記序諸作,以次附焉。沈珂父子重為編次,而與爵以下則仍無所增益。”[2]544

      案:以上三條,四庫館臣所稱周沈珂本實(shí)皆明萬歷四十二年吳郡周與爵所刻,而清康熙間周沈珂、周之翰父子挖改者。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濂溪十七世孫吳郡周與爵刻《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十卷、《周氏遺芳集》五卷,卷數(shù)連續(xù),共十五卷。至清康熙時(shí),版歸周沈珂。沈珂利用舊版重印時(shí)剜去與爵之名改為己名,前十卷《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內(nèi)容一字不改,后五卷《周氏遺芳集》稍加更改。館臣不察,一書三入,而編纂者皆用周沈珂之名,而不知所謂周沈珂版實(shí)即萬歷周與爵所刻。有關(guān)沈珂年代又著錄不一,或明或清。三條提要應(yīng)出于兩人之手,入《四庫全書》之《周元公集》提要為一人所撰。入存目《周元公集》、《周氏遺芳集》兩條提要?jiǎng)t為另一人所撰。入《四庫全書》集部之《周元公集》九卷本《提要》云“九卷”,一誤(原本十卷);又稱《遺芳集》別入總集類,二誤(實(shí)入史部傳記類);存目十卷本《提要》周沈珂作“明”人,三誤。同版同書,因兩人過目,便一鈔寫入全書集部,一存目于史部傳記類,更是大誤。周敦頤集宋明清刻本甚多,周與爵(周沈珂)本非最佳者,《四庫全書》以此為底本,則其時(shí)各書版本征集不完備,以及《提要》總纂官審核不嚴(yán)謹(jǐn),亦由此知之。今查文淵閣本《周元公集》僅八卷,又刪去原本中卷一圖像、卷二世系年譜。

      《道榮堂文集》六卷,清湘潭陳鵬年撰。《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存目著錄。《提要》云:“此本為鵬年所自編,刻于《恪勤集》之前?!盵2]1667案:陳鵬年又有《陳恪勤集》三十九卷,亦《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存目著錄。鵬年生前匯刊歷年所作詩詞,曰《耦耕集》《水東集》《蒿廬集》《浮石集》《朐山集》《淮海集》《于山集》《香山集》《武夷集》,凡九種三十三卷,名《滄洲詩集》,有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自序。鵬年卒后,其子樹蓍將《滄洲詩集》三十三卷及《喝月詞》六卷重新刷印,名《陳恪勤集》,凡三十九卷?!兜罉s堂文集》六卷,為鵬年卒后樹蓍所編刊,收錄陳鵬年文辭二百五十四篇,包含有奏疏、序文、記、傳、銘、贊、題跋、祭文等。有乾隆七年(1742)李馥序,稱:“滄洲先生近詩,余既敘而付之梓矣?!尚纾ㄇ∑吣辏?,先生之四子蓍字學(xué)田,官漳州,晉省,知余歸,謁余執(zhí)子弟禮甚恭,攜先生文集若干卷,復(fù)求敘于余?!盵6]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則《道榮堂文集》實(shí)刊刻于《恪勤集》之后。

      5 卷數(shù)誤或缺失

      《坦齋文集》三卷,明茶陵劉三吾撰。《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存目著錄?!短嵋氛`作二卷。案:明成化桐江俞藎官茶陵時(shí)曾刻《坦齋先生文集》三卷,明萬歷六年(1578)韓城賈緣知茶陵時(shí)又刻《坦齋劉先生文集》二卷附一卷。今二本皆存,然編次全異,成化本溢出萬歷本者尚多四十八篇,不知萬歷本重刊時(shí)何以刪去。四庫館臣據(jù)成化本收入《四庫全書總目》存目中。

      《牧萊脞語》二十卷《二稿》八卷,元茶陵陳仁子撰?!端膸烊珪偰俊芳縿e集類存目著錄?!短嵋氛`作《牧萊脞語》十二卷《二稿》八卷。案:是書今僅有清初影元抄本傳世,原為天津周叔弢所藏,傅增湘跋:“《牧萊脞語》二十卷二稿八卷,宋茶陵古迂陳仁子同俌所著。余假周君叔弢本傳錄者也,題門人李懋宣、揚(yáng)廷輯。卷一、二賦,三騷辭,四封事,五書,六記,七序,八至十論,十一、二策,十三題跋,十四頌、銘、箴、贊,十五雜著,十六文,十七問答,十八傳,十九講義,二十碑。前有余恁、王夢應(yīng)、鄧光薦、蕭龍友諸人序。二稿題門人譚以則伯可輯,卷一賦,二至四記,五至七序,八題跋,附以銘贊?!盵7]1952 年周叔弢將家藏善本古書750 種捐贈國家圖書館,此影元抄本也隨之歸國庫。

      《全史日至源流》三十三卷,清巴陵許伯政撰。收入《四庫全書》子部天文算法類?!短嵋窌鳌叭怼保瑑?nèi)容又稱“首三卷皆論步算之術(shù)?!梁笕碇校抛腴L歷,分代紀(jì)年,上起軒皇,下迄明季?!盵2]901前后不一,應(yīng)為三十三卷?!侗塘宅橉^叢書》本亦三十三卷。

      《易深》,清巴陵許伯政撰?!端膸烊珪偰俊方?jīng)部易類存目著錄,《提要》作八卷。案:今據(jù)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上海圖書館所藏稿本,凡十一卷又首三卷。又乾隆三十九年自序云:“爰取集要中所記御案及集說,分列于圖象、卦爻、辭傳之后,而以己所疏釋附焉。其則《圖》畫卦、則《書》生蓍者,分上中下三卷,為包羲氏之《易》;《周易》上下經(jīng)各四卷,引彖象傳釋之,為文周之《易》;系辭及說卦、序卦、雜卦等傳釋文釋義分三卷,為孔子之《易》。凡十有四卷,以付梓人?!盵8]

      《建炎德安守御錄》,宋瀏陽湯璹撰。附刊于陳規(guī)《守城錄》后,收入《四庫全書》子部兵家類中?!短嵋吩疲骸啊妒爻卿洝匪木恚ㄓ罉反蟮浔荆斡艺h大夫陳規(guī)在德安御寇事跡也。……是書凡分三種,首為規(guī)所撰《靖康朝野僉言后序》……次曰《守城機(jī)要》……次曰《建炎德安守御錄》,乃瀏陽湯璹所作?!盵2]839案:《提要》統(tǒng)稱“《守城錄》四卷”,實(shí)際三書卷數(shù)分別為《建炎德安守御錄》二卷,余各一卷。

      6 內(nèi)容誤或缺失

      《周易總義》二十卷,宋寧鄉(xiāng)易祓撰。收入《四庫全書》經(jīng)部易類。《提要》云:“周密《齊東野語》則載其諂事蘇師旦,由司業(yè)躐擢左司諫,師旦敗后貶死?!卑福骸洱R東野語》原文載:“易祓草蘇師旦之制,由司業(yè)而上擢于諫官。既而韓誅,蘇得罪,祓遂遠(yuǎn)貶?!盵9]民國《寧鄉(xiāng)縣志·山齋墓志》載:易祓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殿試第一,寧宗開禧元年(1205)除左司諫兼侍講,二年進(jìn)講《論語》,三年因韓侂胄之誅而貶融州,嘉定九年(1216)移衡州,得旨自便。十三年復(fù)原官,理宗寶慶三年(1227)封寧鄉(xiāng)開國男,嘉熙二年(1238)告老,四年卒,年八十五[10]。則易祓后復(fù)原官,且封男爵,善終于家。民國湘潭孫文昱《周易總義考證》以魏鶴山、樂雷發(fā)之詩文及《寧鄉(xiāng)縣志》所載之《山齋墓志》,稱蘇師旦貶韶州在開禧二年,誅韓侂胄在開禧三年。易氏受貶,僅因附和韓侂胄北伐之議而遭敗,并未以昵蘇師旦而干進(jìn),故“魏、樂二氏所以善易氏也”。且不論易祓是否“諂事蘇師旦”,《提要》援引《齊東野語》之說,且進(jìn)而言其“貶死”,則誤。

      《淳化閣帖釋文》十卷,宋長沙劉次莊撰。收入《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提要稱:“曹士冕《法帖譜系》云:臨江戲魚堂帖,元祐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摹刻其上除去卷尾篆題而增釋文。曾敏行《獨(dú)醒雜志》曰:劉殿院次莊自幼喜書,嘗寓于新淦,所居民屋窗牖墻壁題寫殆遍。臨江郡庫有法帖十卷,釋以小楷,他法帖之所無也。觀二書所記,則次莊之作法帖釋文本附注石刻之中,未嘗別為一集?!盵2]734據(jù)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九考證:劉次莊自跋云:“元祐四年,臣得本于前金部員外郎呂和卿,命工??讨?,后二年,復(fù)取帖中草書世所病讀者,為《釋文》十卷,并行于時(shí)”,則釋文與法帖各為起訖,不相雜廁[11]。案:《四庫提要辨證》指出了《提要》錯(cuò)誤之處,卻未說明致誤之由。今查宋曹士冕《法帖譜系·雜說上·臨江戲魚堂帖》各種版本,皆作“元祐間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題而增釋文”,而提要中“堂上”作“其上”,則可斷句為“元祐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摹刻,其上除去卷尾篆題而增釋文”,自然館臣會得出釋文附刻于碑版之上的結(jié)論。

      《詠史詩》,唐邵陽胡曾撰。收入《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短嵋纷鳌岸怼保疲骸笆蔷庪s詠史事,各以地名為題。自共工之不周山,迄于隋之汴水,凡一百五十首?!段墨I(xiàn)通考》載三卷。此本不分卷數(shù),蓋后人合而編之?!渴字?,鈔撮史書,各為之注。前后無序跋,亦不載注者名氏。觀所引證,似出南宋人手?!盵2]1301案:館臣所見之本“不分卷數(shù)”,文淵閣本亦不分卷,而《提要》所作“二卷”,不知何據(jù)。是書明時(shí)曾有內(nèi)府刻本,為南宋初吳郡胡元質(zhì)注。《唐音統(tǒng)簽》卷六百四十五錄有內(nèi)府刻本《詠史詩》全詩,胡曾小傳云:“內(nèi)府注釋本載一百四十九首……查有《廣武山》一首失載?!苯袼膸焘n本亦存一百四十九首,《提要》所稱“一百五十首”,有誤。以四庫鈔本較《唐音統(tǒng)簽》,所缺及所錄各詩順序皆同,則四庫館臣所見應(yīng)即《唐音統(tǒng)簽》所稱明內(nèi)府本。明內(nèi)府刻本國內(nèi)罕見,今臺北“故宮博物院”有藏。日本也有翻刻本及鈔本存世。趙望秦《唐代詠史組詩考論》考證,“此本詩注多引據(jù)北宋末、南宋初人的著述,則足以斷定是出于南宋前期人之手,實(shí)為胡元質(zhì)所注,蓋后世傳刻者刊落其名氏”[12]。

      《圭齋集》十五卷附錄一卷,收入《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中?!短嵋吩疲骸靶缴顺删瑑蔀榧谰?,六入翰林,三拜承旨。凡朝廷高文典冊,多出其手。揭傒斯作玄集序,稱有曰詩流者三卷、曰鉛中者十卷、曰驅(qū)煙者十五卷、曰強(qiáng)學(xué)者十卷、曰述真者三卷,其門人王師模所編。明宋濂序則謂原集一百余冊,皆毀于兵,惟存辛卯至丁酉七年之作二十四卷,其孫祐持編錄之。此本詩賦四卷、文十一卷、附錄一卷,題宗孫銘、鏞編集,又非祐持之舊矣?!盵2]1443案:所謂揭傒斯序,據(jù)陳乃乾《讀書識小錄》考證此序“不載于《揭文安集》中,不知果為揭氏所撰否?但非《圭齋文集》之序也”[13]。朱家濂《讀四庫提要札記》亦認(rèn)為此序并非為歐陽玄所作,序中歐陽先生系一隱居不仕者,序中所稱各書亦非圭齋著作[14]。揭序明洪武間宋濂所作序并未涉及,直到成化歐陽銘、歐陽鏞再刻時(shí)才羼入《圭齋集》中。館臣不察,以訛傳論,一誤;漏脫偽序中“其門人王師模所編”前“曰脞語者三卷”六字,二誤;“述直者”作“述真者”,三誤。

      《所安遺集》一卷,元茶陵陳泰撰。收入《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中?!短嵋吩疲骸熬幮尥羧缭寮也乇?。元陳泰撰。泰字志同,別號所安,長沙茶陵人。延祐二年進(jìn)士,除龍泉縣主簿,棲遲薄宦,惟以吟詠?zhàn)赃m,竟終于是官?!盵2]1444案:明廖道南《楚紀(jì)》作“龍泉縣主簿”,康熙邵遠(yuǎn)平《元史類編》同,《提要》沿襲此說。嘉靖《贛州府志》、光緒《江西通志》、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及《古今圖書集成》等皆稱官龍南縣尹。光緒《湖南通志·選舉》部作“龍南尹”,而列傳又據(jù)《楚紀(jì)》及《提要》作“龍泉縣主簿”。《所安遺集》目前常見者為光緒六年茶陵譚鐘麟武林節(jié)署刻本,底本即為四庫本。后陸心源又搜得成化原刊本,以校譚刻本,成化本多詩三十余首,又劉三吾像贊一首及小像,陳銓、陳章、陳瑤跋三首,周濟(jì)、蔣冕跋各一首。其中陳章成化九年(1473)跋云:“公諱泰字志同,所安其別號也?!拥v甲寅(1314)以《天馬賦》中省試笫十二名,會試賜乙卯(1315)科張起巖榜進(jìn)士第,由翰林庶吉士改授龍南令。政教兼舉,民皆化之,卒于官?!泵鞔_其卒于龍南知縣任內(nèi)。陳章為陳泰玄侄孫,其年代早于廖道南,其說應(yīng)是。熊克《陸心源抄〈三馀集〉〈所安遺集〉原本題記》云:“今遍查浙、贛、黔三省各個(gè)龍泉縣‘職官’記載,亦無陳泰其名?!盵15]四庫館臣所據(jù)為編修汪如藻家藏明成化殘本,“后段蠧損”,故未見陳章等跋而致誤。

      《云陽集》十卷,元末茶陵李祁撰。收入《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中?!短嵋吩疲骸捌钭忠怀?,別號希蘧,茶陵人。元統(tǒng)元年進(jìn)士……是榜得李黼為狀元,而又得祁與闕二人。黼不愧文天祥,闕不愧陸秀夫,而祁亦不愧謝枋得。是二榜者,后先輝映,亦可云科名之盛事矣?!盵2]1459案:李祁《送汪士章歸江東有序》云:“予以元統(tǒng)初元賜第一甲進(jìn)士及第,入翰林,應(yīng)奉文字,預(yù)典制誥,修國史?!盵16]李祁五世從孫明李東明所作《族高祖希蘧先生墓表》云:“乃克稽據(jù)家集,知為李齊榜進(jìn)士第二人?!盵17]故李祁為元統(tǒng)癸酉即元統(tǒng)元年(1333)進(jìn)士,是科狀元為李齊?!短嵋氛`作為泰定四年(1327)狀元李黼,且將李祁與李黼、余闕并稱,皆誤。

      《春秋稗疏》二卷,清衡陽王夫之撰。收入《四庫全書》經(jīng)部春秋類中?!短嵋吩疲骸笆蔷幷摗洞呵铩窌皟x象典制之類僅十之一,而考證地理者居十之九……在近代說經(jīng)之家,尚頗有根柢。其書向未刊行,故‘子糾’之說,近時(shí)梁錫玙據(jù)為新義;‘翚不書族、定姒非謚’之說,近時(shí)葉酉亦據(jù)為新義,殆皆未見其書也?!盵2]235據(jù)今人單周堯序招祥麟撰《王夫之春秋稗疏研究》統(tǒng)計(jì),《春秋稗疏》共計(jì)122條,其中地理類71 條,名物類18 條,書法類14 條,典制類10 條,天文歷法類9 條,故考證地理者占全書過半而已,非如《提要》所言“居十之九”[18]。

      《周易稗疏》四卷附考異一卷,清衡陽王夫之撰。收入《四庫全書》經(jīng)部周易類中。案:《四庫》本開卷即為《括囊》一則,視守遺經(jīng)書屋本及金陵本,前闕《乾》《或躍在淵》《親上親下》《西南得朋東北喪朋》等四則,此四則中并無觸礙之處,館臣毋庸毀棄刪落。應(yīng)是館臣所見之《周易稗疏》原稿湖南巡撫呈繳時(shí)即已失落此兩葉,而《提要》對此并無說明。

      以上所列僅《提要》于湖南人著述之明顯失誤者,至于其介紹是否全面、評價(jià)是否公允等,則不在本文論述之內(nèi)。

      猜你喜歡
      館臣集部四庫全書總目
      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看四庫館臣的賦學(xué)觀
      《四庫全書總目》對《國史經(jīng)籍志》的利用與考訂
      圖書館研究(2021年5期)2021-01-06 14:12:47
      從《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到《隋書·經(jīng)籍志》“集部”看文學(xué)觀念的發(fā)展變化
      文教資料(2020年4期)2020-04-20 11:46:54
      從目錄學(xué)看古代文體分類意識的演進(jìn)
      四庫館臣法家觀探析
      《四庫全書總目》與音樂文獻(xiàn)
      東方教育(2016年15期)2017-01-16 12:15:39
      《四庫全書初次進(jìn)呈存目》與《四庫全書總目》比較
      文教資料(2015年34期)2016-03-23 03:16:35
      《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詩類比較
      文教資料(2014年24期)2014-12-18 00:36:56
      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提要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差異
      《郡齋讀書志》子部與集部類目的設(shè)置
      天门市| 边坝县| 子洲县| 洮南市| 东乌珠穆沁旗| 资中县| 诸城市| 陵川县| 同德县| 富顺县| 巴楚县| 彭泽县| 宝鸡市| 房产| 仙居县| 宣城市| 高邮市| 故城县| 岳池县| 获嘉县| 海丰县| 鹿邑县| 阿荣旗| 广州市| 定州市| 涿州市| 西安市| 湘潭市| 堆龙德庆县| 宝山区| 腾冲县| 望谟县| 蒲城县| 南投市| 清水河县| 兰西县| 宁晋县| 高陵县| 海南省| 奎屯市|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