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茜,陳 燕,拜爭剛,蔡 平,陸啟賽,楊雨虹,孫國卿,孫 宇
1.南京城市職業(yè)學院康養(yǎng)工程學院(南京 211200)
2.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南京 210094)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指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吸煙等是導致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我國超半數(shù)人口缺乏主動持續(xù)健康運動的習慣,主要原因包括運動惰性、飲食放縱與運動消費節(jié)儉等[1]。中老年人運動缺乏可能會導致肥胖、衰弱[2]、慢性病[3]等健康問題,而我國中老年人普遍對運動認知不足且存在運動方式不科學等問題[4],阻礙了其主動持續(xù)健康運動?!督】抵袊袆樱?019——2030年)》鼓勵中老年人積極參與健康活動,強化中老年人自我管理意識,預防和減少慢性疾病[5-6]。《關于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指出,身體活動對老年人的健康有著極大的益處[7]。適宜的運動有利于中老年人提高身體平衡性[8-9],改善認知狀況[10],減重和提高身體功能[11],保持心理健康水平[12],提高生活質量[13-14]。持續(xù)健康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是慢性疾病預防和干預的有效手段,但老年人行為改變、習慣養(yǎng)成較為困難,需要整體方案進行支持。STICK策略項目針對中老年人群運動惰性等問題,圍繞社會網(wǎng)絡、技術支持、整合服務、健康教練和關鍵激勵五個方面,以破冰階段、改變階段、固化階段、持續(xù)階段作為行為重塑的主要干預模式,從而達到主動持續(xù)健康運動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STICK策略在激勵中老年人主動持續(xù)健康運動方面的干預效果。
2021年4~10月期間參與STICK策略項目的中老年人。納入標準:①自愿報名且具有行動能力;②沒有規(guī)律的運動習慣和(或)對運動有誤解;③年齡為40歲及以上。排除標準:①患有重大疾?。虎诓贿m宜運動。
STICK策略包括五個方面:①社會網(wǎng)絡(social network,S),建立線上線下的同伴支持網(wǎng)絡,增加中老年人榮譽感、尊重感,減少孤獨感;②技術應用(technique,T),通過手機、手環(huán)等監(jiān)控儀器設備,及時反映相關健康指標,達到健康可視化、進步可視化;③整合服務(integrated service,I),通過社區(qū)管理系統(tǒng),包括社區(qū)提供的公共運動設施與場所、政府與贊助機構提供的資金和居家服務等,建立可持續(xù)性構架,保障可供運動的環(huán)境;④健康教練(coach,C),教練、社會工作者等提供個性化運動目標設立、關愛講解等專業(yè)支持,為中老人提供情緒化支持;⑤關鍵激勵(key award,K),為運動者提供物質精神支持、運動輔助器具資助、物質禮品獎勵,運動小組群內頒獎等,確立社會價值。
STICK策略以“行為重塑四階段”為主要干預模式。第一階段,破冰階段,需C、T和S三方面的介入,包括:①注重教練作用,做好與參與者的溝通,建立正確的認知和信任,共同建立階段性目標,并關注中老人在過程中的變化;②注重技術應用,進行早期檢測,發(fā)掘并分析問題,教練“對癥下藥”;③建立社會網(wǎng)絡,通過建立社群實現(xiàn)同伴小組共同運動,感受伙伴的支持,促進心情舒暢,發(fā)揮集體能量。第二階段,改變階段,做到C、T、S、I和K五方面介入,包括:①教練進行專業(yè)科學的運動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整,同時給予反饋、鼓勵、表揚等;②技術實時監(jiān)測,關注數(shù)據(jù)反饋和運動趨勢,及時發(fā)現(xiàn)情緒和心理問題;③社會群組繼續(xù)激勵,使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深入人心;④推進挖掘整合性服務;⑤運用關鍵物品激發(fā)運動興趣。第三階段,固化階段,做到C、I、T、K和S五方面的介入,包括:①強化持續(xù)健康運動的益處并培養(yǎng)倡導者;②舉辦社會活動,并促進定期活動的固化;③持續(xù)改善指標,并依據(jù)個性化需求進行技術調整;④通過朋友圈或在運動群內慶祝的方式堅持運動;⑤繼續(xù)擴大運動社群,維系社群活力。第四階段,持續(xù)階段,力促中老年人養(yǎng)成主動運動的習慣。
STICK策略干預量表主要包括運動情況、運動態(tài)度及生活質量等內容。其中,運動情況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運動內容、運動強度、每天運動時長、運動頻率、運動鍛煉動因、運動鍛煉阻因等。其中,運動強度包括輕微運動、低強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及高強度運動;運動頻率包括每月1次以下、每月2~3次、每周1~2次、每周3~5次及每天1次;每天運動時長包括≤ 10 min、11~20 min、21~30 min、31~59 min 及>60 min。運動強度、運動頻率、每天運動時長條目均根據(jù)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計分。運動態(tài)度采用運動態(tài)度變化程序量表和運動變化階段量表進行綜合評定[15],使用Likert 5級評分法,運動態(tài)度變化程序量表共計29個條目,分數(shù)范圍為29~145分;運動變化階段量表共計24個條目,分數(shù)范圍為24~120分,鑒于兩個量表測量的內容均為運動態(tài)度維度,經(jīng)專家討論后,將分數(shù)相加具有合理性,因此,運動態(tài)度維度總分值范圍為53~265分。運動生活質量量表在中文版健康狀況量表(SF-36)基礎上結合項目實際開展狀況進行修訂,共包括6個條目,分數(shù)越高,說明生活質量水平越好。
本項目干預總周期為90天。干預前由經(jīng)過培訓的健康教練和(或)社會工作者告知干預內容,并通過調查問卷收集參與干預項目的中老年人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每月經(jīng)濟收入、家庭居住情況等,同時,干預前后分別采用STICK策略干預量表對中老年人的運動情況、運動態(tài)度及生活質量變化情況進行評估。本項目資料收集均經(jīng)過研究對象本人知情同意。
采用SPSS 26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與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n)和百分比(%)表示,干預前后變化情況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共納入86名中老年人,女性居多(65.12%),年齡多集中在40~74歲(83.72%),超半數(shù)為高中及以上學歷(52.33%),多數(shù)月收入不足4 000元(80.23%),僅少數(shù)單獨居?。?2.79%),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n(%)]Table 1.General characteristics [n(%)]
干預后中老年人運動頻率(4.65±0.59 vs.4.21±1.13)和每天運動時長(4.20±0.73 vs.3.43±1.12)高于干預前,而運動強度低于干預前(1.30±0.65 vs.1.49±0.65),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STICK策略干預前后運動變化情況(±SD)Table 2.Exercis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STICK strategy (±SD)
表2 STICK策略干預前后運動變化情況(±SD)Table 2.Exercis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STICK strategy (±SD)
項目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運動強度 1.49±0.65 1.30±0.65 2.23 0.03運動頻率 4.21±1.13 4.65±0.59 -6.63 <0.01每天運動時長 3.43±1.12 4.20±0.73 -3.83 <0.01
干預后中老年人運動態(tài)度(208.07±17.99 vs.188.93±25.38)、生活質量(3.15±1.01 vs.2.51±0.75)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STICK策略干預前后運動態(tài)度及生活質量變化情況(±SD)Table 3.Changes of exercise attitude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STICK strategy (±SD)
表3 STICK策略干預前后運動態(tài)度及生活質量變化情況(±SD)Table 3.Changes of exercise attitude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STICK strategy (±SD)
項目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運動態(tài)度 188.93±25.38 208.07±17.99 -5.315 0.005生活質量 2.51±0.75 3.15±1.01 -5.315 0.039
增進健康是促進運動的首要因素,其次為擴大交友、受家人、朋友等身邊環(huán)境的影響、調劑與豐富生活、教練專業(yè)等。干預后,教練專業(yè)這一促進因素提高明顯,表明健康教練和社會工作者的協(xié)助對中老年人堅持運動鍛煉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圖1),而阻礙運動的因素包括缺乏運動時間與技能、自身惰性和不良習慣、無滿意的體育項目和設施等(圖2)。
圖1 干預前后運動促進因素Figure.1 Pre-and post-test of motor motivation
圖2 干預前后運動阻礙因素Figure.2 Pre-and post-test of motion resistance factors
中老年人身體構造的改變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退化等相關疾病,影響日常生活獨立自主的能力,容易造成家庭及社會醫(yī)療資源負擔加重等問題[16-17]。長期健身運動訓練可提升心肺功能,增加腦血流量及神經(jīng)傳導物質分泌,提升大腦氧合狀態(tài),改善大腦認知處理能力,有利于中老年人建立新的社會角色,增加同輩交往頻率,舒緩社會情緒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18-19]。
本研究顯示,參與STICK項目干預后,中老年人基本運動情況有所改變,運動強度更多選擇輕微運動和不太強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增長,每天運動時間絕大多數(shù)在半小時及以上,運動頻率增多,更多偏向于每天運動一次,表明STICK策略作為改善中老人持續(xù)健康運動的一個新的嘗試,有所成效。STICK項目干預后,中老年人運動態(tài)度與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既往研究顯示,運動態(tài)度的轉變是促進中老年人運動行為發(fā)生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增進健康是激發(fā)中老年人參與運動的最大動力,其次包括社會交往、豐富生活等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教練和社會工作者的運動干預指導同樣也是影響中老年人參與運動的重要促進因素。
綜上所述,STICK干預策略對提高中老年人主動持續(xù)健康運動的執(zhí)行能力、改善生活習慣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仍有諸多因素阻礙中老年人運動,需合理調整規(guī)劃,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合適的運動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我國中老年人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