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希彥,李文遠,張振強
(1.原陽縣農業(yè)農村局,河南 原陽 453500;2.原陽縣農業(yè)農村局)
民以食為天,飼料便是畜牧養(yǎng)殖的天,其來源可以說非常廣泛,青草、樹葉、農作物的秸稈、秧、藤蔓、莖、果實等。按照不同劃分的標準,飼料可分為精飼料、粗飼料、青綠多汁飼料、青貯飼料、礦物質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動物性飼料以及伴隨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出現的生物飼料、液態(tài)飼料等。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的改變,對乳及其乳制品和蛋的需求不斷提升,對肉類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禽肉豬肉而是多元化。如家禽不再局限于雞還有鴿子、鵪鶉等,家畜方面人們對肉的需求雖說豬肉是主導但對狗、驢、馬、羊、牛肉等需求量與日俱增。非洲豬瘟對我國養(yǎng)豬業(yè)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災難,眾多養(yǎng)豬企業(yè)經歷過一兩次復產失敗后就轉產養(yǎng)殖牛羊了。非州豬瘟打破市場配制社會資源這一鐵的規(guī)律,在社會急需豬肉的情況下養(yǎng)豬人不增反減,更多的養(yǎng)豬人轉行,促生了反芻類養(yǎng)殖業(yè)長足發(fā)展更促生反芻類飼料發(fā)展。縱觀飼料行業(yè)反芻類飼料是短板,這么多年業(yè)反芻類飼料遠遠沒有發(fā)展其滯后性阻礙反芻類養(yǎng)殖的發(fā)展。究其原因有一是以豬、雞這一精飼料為主的思維來發(fā)展及粗飼料為主的鵝和反芻類飼料注定是錯誤行不通的。二是以工業(yè)化的模式、來發(fā)展農業(yè)養(yǎng)殖,拋開生物學特性思路注定是行不通的。
青貯,所謂的青貯就是以青綠、新鮮、多汁的青草、農作物秸稈、藤蔓等作原料切碎后裝入青貯塔或青貯池或經青貯機打捆加膜、隔絕空氣在厭氧和適宜水分的條件下經乳酸菌酵母菌等細菌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芳香味、酸味營養(yǎng)豐富適口性強的飼料。
存放所占空間少,不受存放時間的限制、不受天氣的變化和季節(jié)的影響。如干草70 kg/m2僅存放,而青貯后450~700 kg/m2折合干草100~150 kg/m2,存放時間長達15~20年之久。
青貯營養(yǎng)流失更少,僅流失3%~10%,未青貯的其營養(yǎng)流失30%~50%。
增強適口性,經青貯可使汁液含量保持在30%~70%,可破壞粗纖維質地變得柔軟。
可以擴大飼料來源,有臭味、質地硬的不宜作飼料的植物、農作物秸稈、藤蔓等經過青貯可去除異味,極大地軟化了硬度。
可有效殺死植物中病菌、蟲卵,破壞雜草種子的活性,從而減少來年田間雜草和病蟲害。
青貯更有利飼料添加劑的運用。
一次性投入高,不管是青貯池還是塔或者青貯打捆機都需要巨額投入。操作技術要求高難度大。飼喂青貯料不當亦產生重毒。
被青貯的玉米秸稈等在厭氧的條件,利用自然界中的乳酸和醋酸及酵母等有益菌在適宜的溫度和水分含量的條件下,生長繁殖產生乳酸和醋酸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使切碎的飼料不腐敗且發(fā)出酸香味。其工藝流程收割后進行切短(長短適宜),經過水分測定及調節(jié)至60%~70%含量后,再進行壓實密封。
第一階段耗氧期:時間長1~3 d。青貯料中的腐敗菌、醋酸及酵母菌等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耗氧性繁殖使青貯空間漸漸形成厭氧。
第二階段發(fā)酵競爭期:時間長2~3 w,主要是厭氧性厭氧菌發(fā)酵隨著酸度加大其乳酸、醋酸菌大量繁殖從而使青貯趨向穩(wěn)定。
第三階段穩(wěn)定期:隨著有機酸的增強,pH 達到4.0 時除少數乳酸菌和少數酸醋、酵母菌及形成的芽孢菌外青貯料內再無別的微生物了到此青貯工作基本完成。
第四飼階段飼喂期:值得提醒的是飼喂取料后及時封閉,謹防空氣進入,產生二次發(fā)酵產熱產生腐敗。
青貯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有益菌乳酸、醋酸及醋母菌與有害菌腐敗菌、霉菌、丁酸菌等較量的結果。
乳酸菌分乳酸桿菌和鏈球菌,都具有厭氧和好熱的特性,可以使青貯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生成乳酸,從而使pH達到4.2~3.0,腐敗菌迅速死亡。醋酸菌因好氧特性在青貯早期可將青貯料內乙醇分解成醋酸,其有利的一面是可促進乳酸菌的繁殖,其不利是生成乳酸過多可產生異味從而降低青貯料的適口性。酵母菌也主要作用于青貯早期將青貯料好氧分解成乙醇和芳香物,從而促使厭氧形成起到提高采食性。
有害菌主要是指腐敗菌有好氧和厭氧不同的特性以及不耐酸的共性,其作用在青貯早期且時間比較短但其對青貯的危害極大。其將粗蛋白分解成NH3和CO2、將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成CO2和H2O。而具有厭氧和不耐酸特性的丁酸菌,可將葡萄糖、乳酸、蛋白質分解成丁酸、CO2和H2O,脂肪酸嚴重影響青貯的品質。還有就是霉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嚴重影響畜禽品質,損害養(yǎng)殖健康。
玉米的收割要適宜,如果是非全株玉米青貯收割過早,水分過大,影響玉米產量,收割過晚,水分過少,玉米產量同樣受損。具體標準有二:一看葉片確定,當全株玉米出現兩片黃片,收割正當時。二看玉米籽粒,籽粒乳熟早、黃熟遲、臘熟正當時,此時不論營養(yǎng)物質還是水分含量或者干物質的含量以及秸稈的實度及纖維素的含量均處于最適宜狀態(tài)。
收割時留茬要適宜,留茬過高不利青貯的產量和下茬作物的耕種,反之如果留茬過低,其粗纖維含量過高不利于消化,會降低采食量,同時夾帶泥土的話,土壤中的腐敗菌和霉菌又會給青貯質量造成影響。結合田間土地的平整及青貯要求,其玉米留茬高度15~20 cm最佳。
長短要適宜,過長不利于壓實,玉米籽粒不易破碎,不利消化。過長過短均對消化不利,同時還要考慮家畜的大小,針對小牛宜短不宜長,大牛(羊)宜長不宜短,同樣結合、水分含量、軟硬度、纖維含量綜合考慮其長短以0.5~2 cm為佳。
最合理的水分含量為60%~70%,其測定方法有兩種。一種手握測定,其具體操作是抓一把切碎的青貯料緊握半分鐘松開進行判斷,如果緊握時指間有汁液流出,水分含量為75%以上,如果松開成團狀不散開且掌內有水跡,此時水分含量67%~75%。如果呈現團狀會緩慢散開,內無水,只是發(fā)潮,此時含水量60%~67%,如果不成團狀立刻散開,此時含水量在60%以下過于干燥。另一種方法,利用天平和微波爐,通過加熱前后稱重,計算求得其含水量。
水分含量的調節(jié),當水分含量過高時,可通過秸稈晾曬風干或加入干草麩皮,未切碎的秸稈切碎長度長一些。水分過低時可通過加入水或者切碎秸稈時長度適當短一些,已切碎的秸稈可放入含水量高的莖塊類植物果實。
方法有pH測定法、感官評定法、微生物測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