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師是從三年級開始教我們的。
三年級,正是寫作文、寫硬筆字的關鍵時段:開始用鋼筆寫作文了。而趙老師的作文能力與寫字水平,剛好是這兩項技能的“天花板”。
趙老師的板書讓我們驚艷不已:寫得跟印刷體一樣,甚至更好看!語文老師肯定要寫正楷字,但是寫得好不好,就有點看“天賦”了——很多老師想寫好,但就是做不到,筆畫生硬得像火柴棒。我們看慣了趙老師的板書,再看其他老師的板書就不習慣了——無論是結構、筆畫,還是整體氣質(zhì),都與趙老師的相去甚遠。是啊,學校里還有哪位老師的板書像趙老師的那樣“比印刷體還要印刷體”呢?不過趙老師的字很舒展,這導致傍晚布置作業(yè)時,數(shù)學、英語作業(yè)被擠到一邊,而語文作業(yè)則霸占了黑板中央位置——“詞語表每課四個抄兩遍(字跡潦草,重抄)……”直接占了黑板的四分之三。可憐的英語作業(yè),整整四條,卻只能擠在黑板右側的一角。數(shù)學作業(yè)地位更是低下,本身沒幾個字,蜷在一角。三者比較,英語與數(shù)學的板書像是學生體,瑟瑟發(fā)抖地縮在邊上。
趙老師還會寫空心字。一次他給我們講字,“唰唰”幾筆,立刻勾勒出一個空心的“永”字。字一寫好,班里立刻發(fā)出一陣驚嘆——響而長。這實在是太牛了,簡單勾幾筆,就出現(xiàn)一個好看、獨特的空心字!趙老師的空心字出現(xiàn)得不多,錯過就是遺憾。還有一次,班里舉行元旦聯(lián)歡會,胡老師請趙老師寫幾個大字。只見趙老師團起一張餐巾紙,蘸了一點水,直接在黑板上寫下“元旦快樂”,然后,他拿起一支粉筆,在水印的字外圍,迅速勾線,四個空心字就這么奇跡般出現(xiàn)了。事后,班里涌現(xiàn)出好些空心字模仿者,總是將黑板涂得斑斑點點。
趙老師經(jīng)常讓我們抄寫,他自己也跟著在黑板上寫,意在讓我們看清他寫的過程。抄完了,他還要在黑板上分析字:他用紅色粉筆在字上畫一道道橫杠、一條條豎線、一個個圈,并告訴我們“字要有主筆”“撇捺要舒展”……那些線條看著亂,其實又不亂,像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趙老師教我之前,我字寫得也還算可以,但總有不對勁的地方。趙老師來了,指點我的字:“‘我這個字,最長的比畫是‘斜鉤,那么左邊的‘亅就不能太長。”趙老師給這個“我”起了一個專用名——“致命的左下角”。牢記這一點,我的字果然有了改變。
最會寫字的老師——寫得好字,教得好字。
指導老師/趙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