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夫,曹心寶
(遵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6)
紅歌最早誕生于中國革命戰(zhàn)爭年代,在中國音樂舞臺上別具一格,久唱不衰,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絕好素材。本文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教學實踐,對紅歌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教學實踐中如何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進行運用,進行了粗淺的探索,借以拋磚引玉,與諸位同仁探討。
五四運動以來,隨著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發(fā)展和變遷,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大量優(yōu)秀的婦孺皆知的經典紅歌。經典紅歌的產生,不是無緣無故的,它是特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產物,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而且反映的是每個時代的主旋律、正能量。正因為如此,紅歌包含了豐富的史實內容,每一首經典紅歌都是一段歷史的注腳、濃縮和結晶?!皞ゴ蟮乃囆g作品構成了關于人類歷史和人類社會進化的一個無與倫比的記錄?!盵1]因此,根據“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進度的安排,將每一時代的相關經典紅歌作品進行全面、系統(tǒng)性搜集、整理、歸納,在講述中國近現(xiàn)代史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理論問題時,結合講授需要,從中選擇與此密切相關的、充滿正能量的、有代表性的紅色經典音樂作品,介紹這些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經過、內容和意義,給學生播放或演唱這些作品,用以輔助課堂教學,達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的教學目的。
按照這一思路和想法,我認真學習和研讀了中國近現(xiàn)代紅歌的歷史,及其與中國近現(xiàn)代紅歌史相關的專著和論文,在了解、把握中國近現(xiàn)代紅歌發(fā)展演變軌跡和脈絡的基礎上,從中搜集了100余首各個歷史時期有代表性且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緊密相關的經典紅歌作品,以備教學時信手拈來,為我所用。
1.不要喧賓奪主。我們在課堂上,要緊扣“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進行教學,不要把“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變成音樂課。紅歌雖然能提振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加深同學們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理解和認識,但畢竟是輔助手段。因此,我們要結合課堂內容,認真甄別,精選與課堂內容密切相關的經典紅歌,不能太多,每節(jié)課二到三首即可。否則的話,就會沖淡乃至弱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主題。
2.任課教師要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任課教師對課堂上所使用的紅歌要熟悉,對每首紅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內容、意義要了然于胸,這樣才能信手拈來。任課教師要有運用紅歌組織課堂、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技巧。紅歌運用于課堂看似簡單,實際上還是有許多技巧的,比如紅歌何時插入課堂,怎樣插入,在什么地方穿插,才能恰到好處,提升課堂效果等等,都對任課教師有一定的要求。
3.學生對紅歌要了解。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教師的每一項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的配合和支持。雖然一些經典紅歌同學們耳熟能詳,但不一定全部記得。因此,每一堂課上完后,任課教師都要讓學生們收集、了解和下一堂課內容密切相關的紅歌,使部分或全體學生會唱。這樣,課堂氣氛才會活躍起來。
4.要深入挖掘紅歌內涵,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將紅歌運用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單純地展示紅歌,而是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紅歌中所蘊藏的豐富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內涵,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和開展。由于有內涵豐富的紅歌作為手段和載體,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就能避免空洞乏味的說教,而是以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審美教育形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萬事開頭難”,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重要、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第一步走好了,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復習舊知、介紹背景、創(chuàng)設情景、講述故事、設置懸念、提出問題、研究討論、開展競賽等等多種導入方法。雖然方法很多,但有一個基本要求,那就是要緊扣新課教學,要符合教材實際,要巧妙自然,生動活潑,引人入勝,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教的東西感興趣?!盵2]而用緊扣新課的經典紅歌導入新課就十分符合這一要求。因為一首經典紅歌本身就是一段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
例如,在講授新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時,就可以先播放《松花江上》這首歌,情境導入,這首歌表達了東北人民在日本侵占東北后,被迫妻離子散,背井離鄉(xiāng),逃亡關內的凄慘境遇和渴望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撕心裂肺的悲憤歌聲自然而然會引起同學們的共鳴,激發(fā)同學們的興趣。在播放完后,就向同學們提問,這首歌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日本是怎樣一步步侵略中國的?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是怎樣全面爆發(fā)的?在學生簡略回答的基礎上正式導入新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再如,在講授新課《紅軍長征》時,就可以先播放《十送紅軍》這首歌。這首歌曲生動再現(xiàn)了蘇區(qū)人民和紅軍依依不舍的離別場景,感人至深。播放完后,同學們必然十分亢奮,老師就此趁機提問,老百姓送紅軍去干什么?紅軍為什么要長征?長征途中發(fā)生了哪些重大歷史轉折事件?長征的結果和意義怎樣?然后告訴同學們,我們就是要圍繞這些問題學習新課,就此正式進入新課的學習。
總之,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要善于選擇、設置和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十分貼近新課主題的紅歌作為情境導入,以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當上課進行到中途,學生們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根據課程內容,適時插入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紅歌,不但能打破沉悶的課堂,掀起新的教學高潮,而且能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講解到敵后戰(zhàn)場的開辟與游擊戰(zhàn)爭發(fā)展的時候,可以通過插入《到敵人后方去》《游擊隊之歌》等紅歌作為輔助,以此來增強教學效果?!兜綌橙撕蠓饺ァ贰队螕絷犞琛贰短猩缴稀返雀枨砻髁?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開辟敵后戰(zhàn)場,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地的情況,顯示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爭的巨大威力和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再如,當我們講到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遵義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時,適時演唱或播放《紅軍戰(zhàn)士想念毛澤東》,通過歌聲,同學們就知道了為什么紅軍戰(zhàn)士想念毛澤東,并了解和認識到遵義會議召開的相關重大歷史背景:一、二、三次反圍剿中,紅軍在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采取“誘敵深入”“避敵主力、打其虛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取得了反圍剿的偉大勝利,而第五次反圍剿由于王明、博古等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領導,導致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離開中央根據地實行戰(zhàn)略轉移——長征,嚴酷的事實教育了紅軍,所以紅軍戰(zhàn)士想念毛澤東,希望毛澤東出來領導紅軍。
又如,當我們講到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有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時,可以先演唱或播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的歌詞含義有兩層,第一是直接表明了共產黨與新中國的關系,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第二是說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理由,即“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3]通過樸實的歌詞,滾燙的旋律,學生們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
選取演唱或播放經典紅歌作為課堂教學收尾,達到總結課堂教學,強化學生對課堂學習主要內容的清晰認識和理解,以深化教學主題的目的。
比如在講到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時候,可以播放或演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作為教學的結尾,“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3]這首歌曲把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抵御外侮、救亡圖存的抗戰(zhàn)精神面貌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讓同學們在高昂激越、催人奮進的歌聲中感受到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來之不易,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達到愛國主義的教學目的。
再如,在講到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時,我們可以用歌曲《春天的故事》來結尾,這首氣勢磅礴、旋律優(yōu)美、蕩氣回腸的歌曲,唱出了整個中華民族展翅騰飛、直沖云霄的情形。通過這首歌,同學們自然而然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所取得的偉大成績,自然而然認識到“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的道理,從而增強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總之,我們在課堂上,要緊密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每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主題,在每堂課的教學導入、教學中間環(huán)節(jié)、教學結尾部分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充分運用,發(fā)揮紅歌的優(yōu)勢進行教學,以避免呆板、枯燥的教條主義的說教,更高效地實現(xiàn)該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