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那些有渡河經(jīng)驗的人,在涉水之前,總會習慣地隨手抓起一塊石頭投入水中以測水深,水花濺得越高,水聲越是響亮,河水也就越淺。那濺不起多大水花、聽不見多大水聲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測的。
黃河并不總是奔騰咆哮的。黃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滯不動的混濁的泥漿,然而,連搏擊過激流的黃河船夫也不敢在這里放船。因為河心是流動的,沒有誰能說清它究竟有多深。
靜,是外觀姿態(tài);流,顯示了內(nèi)在的力量;深,則意味著蘊藉和深重。靜水流深,不顯不露,昭示著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聯(lián)翩……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評點
作者通過名言引出主題,即我們應有靜水流深般的人生態(tài)度;然后,用幾位有卓著貢獻的名人作為例子說明寧靜深沉極有力量;繼而闡述堅韌的意志是做到靜水流深的必要條件。作者善用排比式舉例,句式工整,論證有力,內(nèi)涵豐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千年前就告訴我們,真正有內(nèi)涵的事物不在外表,而是在其內(nèi)里。我們觀察事物應透過現(xiàn)象直達本質(zhì),我們做人須自謙謹慎,有寬度,有深度。高山從不自衿自傲,深水只悄然流淌。
一條生生不息的江河,淺水處,擲入一顆石子,傳來喧嘩的水聲;深水處,不管投入多少顆石頭,它只會隨之而湮沒在水中,望不見其蹤影,那是因為深沉的流水能包容一切。揆諸當下,許多人會因為一點小成績而得意忘形,浮于表面,不見其深厚的積淀。但那些真正對社會有卓越貢獻的人,卻是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如楊振寧和黃旭華對我國科學的驚人貢獻,葉嘉瑩先生對中華詩詞文化的傳承,樊錦詩對敦煌文化的發(fā)揚,無不是如靜水流深般含蓄,在沉默中厚積,在厚積中薄發(fā),這種寧靜的力量昭示了生命的博大。
余秋雨在《行者無疆》中寫道:“水邊讓我們感知世界無常,山地讓我們領悟天地恒昌。水邊的哲學是不舍晝夜,山地的哲學是不知日月?!蔽覀儜撈胶庠谏剿g,以巋然不動的姿態(tài)做好每件事情。靜水流深,寧靜故而致遠,悠長方能博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蔽覀冃枰信P薪嘗膽般的意志,無需昭告,無需宣言,只需前行。十載女足鏗鏘史,一朝開局不順,但咬定青山,終逆風翻盤,守得云開月明;韓聰、隋文靜冰上相伴十五載,歷經(jīng)集訓之累,才令昔日的苔花蛻變成牡丹;昔日“長征”失利,令人扼腕直嘆息,但航天心未輟,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終得以“問天”。想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魶]有從一到千、從淺到深的積累,哪來這些不菲成就?世事本無常,在結(jié)果到來之前,都難以知道結(jié)局,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繼續(xù)努力,沉靜潛行。
魯迅曾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弊鳛樾聲r代青年的我們,應如百卉之萌動,斂自身之鋒芒,厚自身之積淀,昭示生命之博大。
(指導教師:吳正兵/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