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萬歷朝的輪廓:從蓮池觀音到九蓮菩薩*
      ——明慈圣皇太后的造神之路

      2023-01-13 06:28:58袁怡雅徐怡
      文物季刊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護國皇太后圣母

      袁怡雅 徐怡*

      (北京大學(xué)考古文博學(xué)院)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東封泰山之時,在岱頂玉女池側(cè)發(fā)現(xiàn)了一座摧折的玉女石像并加以奉祀。泰山玉女在金元之際被納入道教神祇系統(tǒng),至遲在明初被冠以“碧霞元君”稱號。明中后期,碧霞元君在精英、道教、民間的多重建構(gòu)下形成了掌管地獄與現(xiàn)世的全能神格[1],并在嘉萬時期達到了信仰全盛。清代,碧霞元君信仰始終興盛,祠廟(包括娘娘廟、九天廟、天仙祠等)遍及北中國各地,成為北方一般香客心目中的女皇。

      自顧頡剛先生等人調(diào)查北京妙峰山香會以來,近百年間學(xué)者們探討了碧霞元君信仰的建構(gòu)與地方化、國家正祀與民間信仰的互動[2]等問題。雖然學(xué)界已觀察到明朝皇室存在對碧霞元君的個人信仰,但未能加以系統(tǒng)整理和分析。本文以萬歷朝幾座不同地域、不同宗教的敕建廟宇為線索(圖一),梳理慈圣皇太后造神之路與碧霞元君信仰建構(gòu)的相互關(guān)系,展現(xiàn)明代政治、宗教和建筑的統(tǒng)一。

      一、涿州娘娘廟與京師慈壽寺

      明萬歷朝以前,民間社會對碧霞元君的信仰已十分興盛,可由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始收泰山碧霞元君祠香稅一事印證。與此同時,明皇室對碧霞元君也十分重視,因患病、祈儲等原因曾多次致祭、敕修岱頂碧霞宮。即便如此,碧霞元君信仰仍常被視作淫祀,未能同泰山東岳大帝一樣被視為國家正祀。

      隆慶六年(1572),明穆宗去世,十歲的朱翊鈞即位,其宮人出身的生母李氏同張居正、馮保等人加以輔佐,次年改元萬歷。萬歷二年至四年,慈圣皇太后李氏為皇室薦福、積累功德等目的在京師接連捐資修建海會寺、承恩寺、慈壽寺諸佛寺,并囑張居正為之作記。值得注意的是,除佛寺外,慈圣皇太后還特別關(guān)注了泰山信仰,不僅于萬歷三年敕修京師東岳廟,而且早在萬歷二年便已建涿州娘娘廟祀碧霞元君。

      圖一 本文提及的廟宇相對位置分布圖

      (一)涿州娘娘廟:不被認(rèn)可的碧霞元君信仰

      萬歷元年,涿州州民奏乞建橋以避水患,慈圣皇太后憶及夢中神告“宜作功德事以福國祐民”,乃發(fā)帑金五萬兩,于萬歷二年正月興工建造涿州二橋[3]。二年四月,慈圣皇太后發(fā)銀三千兩與工部修建涿州娘娘廟,但此事因淫祀之故遭到了臣僚的強烈反對,《明神宗實錄》記:

      (萬歷二年四月戊午)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馮保等傳奉圣諭,圣母發(fā)銀三千兩與工部修建涿州娘娘廟。工部執(zhí)奏:前奉圣諭特發(fā)內(nèi)帑修建胡良河及北關(guān)外橋梁,濟人盛心,臣等敢不奉揚?近復(fù)建廟宇,夫佛老二氏,圣門斥為異端,而假禍福以惑世,猶異端中之邪說也。登極詔書內(nèi)一款,萬善廣善二壇說戒僧人以戒法誘惑愚民,炤舊禁革,中外傳誦以為大圣人之作為。今乃忽自背馳,此端一開,漸不可長。帝王餋親以善,諭親于道,伏乞皇上勸回成命,以光大孝。工科給事中吳文佳等亦奏:娘娘之廟不知所繇起,竊聞畿輔眾庶奔走崇奉,風(fēng)俗日非,猶望皇上下禁止之令,反導(dǎo)之耶?傳之天下后世,關(guān)系圣德非細,俱報聞[4]。

      圖二 北京市海淀區(qū)慈壽寺永安壽塔

      圖三 瑞蓮碑拓片(中國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

      盡管如此,慈圣皇太后仍堅持修建了涿州娘娘廟。參與涿州二橋建設(shè)的工部尚書朱衡(1512-1584)行狀中記:

      涿州有泰山元君祠,都城□女咸往祀之。一日詔司空修祠如法,公又上疏奏:“自御極以來,崇尚儒術(shù),以二帝三王為法。佛老異端,皆所斥遠。況民間私祠,以禍?;蟊姡植唤?jīng)之祀,而以是祝厘,非所以光圣孝?!笔枞?,亦遣中使?fàn)I焉[5]。

      因淫祀之故,涿州娘娘廟始終未被臣僚認(rèn)可,張居正在《敕建涿州二橋碑文》中只字未提與二橋同位于州北的娘娘廟。但此廟在萬歷朝宮廷中的影響力極大,尤其是與皇太后親近的中官。劉若愚(1584-約1641)《酌中志》記:

      涿州去京師百余里,其涿郡娘娘,宮中咸敬之,中官進香者絡(luò)繹[6]。

      在碧霞元君信仰日漸興盛的歷史背景下,涿州娘娘廟是作為皇太后的李氏修建的第一批祠廟之一。由于淫祀之故,這個史實常常被文獻記載抹去,隱匿了李氏在萬歷初年既有的碧霞元君信仰。

      (二)京師慈壽寺:皇權(quán)與神權(quán)結(jié)合的蓮池觀音

      萬歷四年二月,慈圣皇太后發(fā)帑建造京師慈壽寺,這是她為自己修建的第一座佛寺。閻崇年先生已指出,萬歷初政,京師興修或重修的四寺——海會寺、承恩寺、仁壽寺、慈壽寺,是隆慶、萬歷之際四位重要歷史人物——隆慶帝、萬歷帝、東宮仁圣皇太后、西宮慈圣皇太后,權(quán)力襲受、平衡、依存、爭局的象征,其中修慈壽寺、建永安壽塔(圖二)是宮人出身的李氏提升自身政治地位的方式[7]。

      萬歷十年六月,首輔張居正去世,萬歷帝親政。八月,長子朱常洛生。十四年正月,鄭貴妃生下朱常洵,國本之爭乍起。陳玉女等學(xué)者已指出,為加強后黨勢力及緩和母子關(guān)系,慈圣皇太后及萬歷帝開始借助佛教為慈圣皇太后造神服務(wù)[8]。七月,慈圣皇太后所居慈寧新宮中產(chǎn)出瑞蓮,萬歷帝邀約輔臣觀賞題詠并作《瑞蓮圖》。十一月,值太后萬壽圣節(jié)之際,更是下發(fā)《瑞蓮圖》六軸以題詠?!度f歷起居注》記:

      (萬歷十四年七月)七日庚子,上遣文書官宋坤恭捧慈寧宮所產(chǎn)蓮花,宣示四輔臣,隨奉旨題詠以進。九日壬寅,上視朝。以恭題紅黃《瑞蓮圖》,賜元輔申時行銀三十兩、纻絲三表里,內(nèi)本等衣服一表里,次輔許國、王錫爵、王家屏每銀三十兩,纻絲二表里,內(nèi)本等衣服各一表里。是日,大學(xué)士申時行等題:“先該文書官宋坤恭捧慈寧宮所產(chǎn)蓮花,宣示臣等,臣等恭閱再三,見蓮房之內(nèi),抽英吐翹,絕異凡種,相與稱賞,以為奇祥。隨奉旨題詠,進呈御覽訖。第以淺俚不文,無能揄揚圣瑞,猥蒙特賜銀幣,恩賚殊常。除具題稱謝外,今日該文書官李興,復(fù)以瑞蓮一枝,頒示臣等,又與前日所見絕異。蓋房中既吐重臺,臺中復(fù)結(jié)蓮薏,此皆人間所罕見,花品之絕奇者。仰惟皇上大孝養(yǎng)親,至仁育物,和氣熏蒸于紫禁,嘉蓮疊產(chǎn)于璇宮。臣等幸睹禎祥,不勝忻忭。謹(jǐn)回奏以聞。”

      (萬歷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壬寅)是日,大學(xué)士申時行等,以發(fā)下《瑞蓮圖》六軸,命各撰二首,欽遵撰完,進呈預(yù)覽[9]。

      萬歷十五年,明皇室在慈壽寺刻瑞蓮圖及輔臣所作賦于石碑(圖三),并于“慈圣宣文明肅皇太后之寶”篆書璽下書:

      贊曰:惟我圣母,慈仁格天。感斯嘉兆,闕產(chǎn)瑞蓮。加大士像,勒石流傳。延國福民,霄壤同堅。

      此次所作《瑞蓮圖》中人物應(yīng)是內(nèi)宮依照慈圣皇太后容貌制作的菩薩圣像,經(jīng)勒石印刷,頒賜給天下寺院供奉。毛奇齡(1623-1716)《勝朝彤史拾遺記》:

      (上)嘗侍后慈寧宮看花。時已秋節(jié),有銅盎生紅蓮,蓮心抽蕊九,而攢簇四向,如臺蓮然。上令文書官宋坤傳外廷觀看,看畢仍送慈寧。上親率后妃稱賀,且賦詩以為太后慈壽之瑞。嘗于太后千秋節(jié),為太后祈福,敕取內(nèi)庫所藏吳道子畫觀音像臨摹之,易以慈容,使梵剎瞻仰,勒石刷千頁,以布天下,天下梵剎皆供之。又諭內(nèi)閣:“朕面奉圣母慈諭,謂浙之南海有補陀山,大士現(xiàn)身處也。其剎毀于火,而基址尚存。欲發(fā)愿修復(fù),不費官錢,自捐帑銀,蓋造仍舊,已完功矣。卿等當(dāng)撰文制碑頌圣母功德?!逼湫⑷绱薣10]。

      萬歷十四年,慈圣皇太后還首次主持佛教頒藏活動。王啟元已指出這次頒藏特別突出慈圣皇太后與觀音道場普陀山的聯(lián)系,是一場刻意模糊新造偶像與舊有神祇的造神行為[11],使慈圣皇太后成為蓮池觀音的化身。

      二、萬歷道藏、寶卷與慈圣景命殿、護國洪慈宮

      慈圣皇太后在積極塑造自身蓮池觀音形象及推崇佛教的同時,宮廷內(nèi)碧霞元君信仰的熱度也不曾減弱。陳玉女已指出萬歷朝國本之爭的背后實際牽涉了佛道勢力之爭,但萬歷帝總體上仍是秉持明太祖“三教合一”的精神理念[12]。萬歷十三年,萬歷帝敕修岱頂碧霞靈佑宮為鄭貴妃祈子[13]。十四年,皇三子朱常洵生,國本之爭漸起。十七年,鄭貴妃遣中官致祭泰山頂上圣母娘娘,建醮三陽庵,以求元君保佑。十八至二十年,鄭貴妃及萬歷帝致禮京師東岳廟,王錫爵所撰《東岳廟碑記》中直稱“皇三太子”,另有首輔趙志皋所撰《敕修東岳廟碑記》,此次擴建添建了專祀碧霞元君的后罩樓[14]。二十一年,據(jù)首輔王錫爵所撰《東岳碧霞宮碑》,萬歷帝近侍自京師運石至岱頂碧霞宮立碑[15]。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七年,因國本之爭愈烈,鄭貴妃、皇三子又屢次遣中官致祭泰山頂上圣母娘娘,并在三陽觀皇醮碑文中直稱皇三子為“太子”[16]。二十九年,萬歷帝迫于壓力,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皇三子朱常洵仍未就藩。三十年二月,萬歷帝大病,在傾向道教的萬歷帝、鄭貴妃都發(fā)愿刊印《出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jīng)》《佛說觀音菩薩救苦經(jīng)》祈福的同時,傾向佛教的慈圣皇太后卻于七月派近侍重建京師阜成門供奉碧霞元君的九天廟并立碑[17]。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為報答神佑,慈圣皇太后發(fā)帑大規(guī)模重修泰安碧霞元君下廟靈應(yīng)宮并賜額“敕建護國靈應(yīng)宮”,張邦紀(jì)所撰《重修泰山靈應(yīng)宮碑記》中力論“頂禮金仙,虔修祀典”之合理性,反駁“鬼神香火”及耗資巨大的質(zhì)疑[18]。

      明皇室對碧霞元君信仰的持續(xù)推崇,不僅受宮廷內(nèi)道教勢力的推動,更是受碧霞元君全能神格構(gòu)建和民間社會信仰全盛的影響。首輔王錫爵(1534-1611)于萬歷二十一年所作《東岳碧霞宮碑》記:

      自碧霞宮興,而世之香火東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數(shù)百里,遠即數(shù)千里。每歲瓣香岳頂數(shù)十萬眾,施舍金錢幣亦數(shù)十萬,而碧霞香火視他岳盛矣?!転楸娚旄#缙湓?。貧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歲,賈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為親愿,弟為兄愿,親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誠弗應(yīng)[19]。

      (一)萬歷朝道藏、寶卷:皇室改造的碧霞元君信仰

      已有研究討論碧霞元君神格構(gòu)建時,著力于探究精英、道教、民間的影響,未能將萬歷朝明皇室的改造納入重點考察。在國本爭奪與萬歷病重之時都被皇室重要人物寄以重托的碧霞元君,如何擺脫“淫祀”之名獲得正統(tǒng)性是明皇室必須面對的問題。王元林已指出,泰山玉女要有顯赫的身世或者“有功于國家及惠愛在民”的德行,才能符合儒教主義祭祀政策而獲得生存發(fā)展的空間[20]。

      萬歷三十五年,天師張國祥奉旨續(xù)修《道藏》,以明代新出道書為主,共補收56 部,其中僅有兩部以“護國”為名,即《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jīng)》和《太上大圣朗靈上將護國妙經(jīng)》,突顯了萬歷朝碧霞元君和關(guān)羽的重要性。此次補收的《元始天尊說東岳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誥咒妙經(jīng)》中也記載了碧霞元君護國安民的神格,二經(jīng)寶誥同載:

      泰山頂上東岳內(nèi)宮,曩時現(xiàn)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相,應(yīng)九炁而垂慈士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恩周億劫。位正天仙之號,冊顯碧霞之封。掌岳府之神兵,管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護國安民。大圣大慈至仁至孝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普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21]。

      這是明皇室首次以敕修道藏的形式,肯定了道教經(jīng)卷構(gòu)建的碧霞元君“護國”神格。如同皇室和道教積極接納當(dāng)時興盛的碧霞元君和關(guān)羽信仰一樣,明代各民間宗教也在接納和改造為其所用的碧霞元君形象。與明皇室及慈圣皇太后關(guān)系密切的西大乘教刊印了一部《靈應(yīng)泰山娘娘寶卷》[22],強調(diào)碧霞元君“護國”的神格,甚至具體到萬歷朝抗倭一事:

      話說娘娘,一成正覺,慧眼遙觀,善男信女,萬民進香,錢糧無數(shù)。我以為神聚財何用?進與皇家用度。娘娘慧眼遙觀,天津衛(wèi)徑?jīng)_??谂c倭蠻一水之地,倘有外國侵犯中華,我顯靈降圣修蓋宮殿,鎮(zhèn)守???,國泰民安。

      該寶卷還刻意提升了碧霞元君的地位,使其凌駕于東岳大帝(天齊王)之上。寶卷中為碧霞元君構(gòu)建的皇宮娘娘出身,或為討好西大乘教所倚仗的慈圣皇太后:

      夫泰山娘娘者,天仙圣母碧霞元君,鎮(zhèn)守泰山,感動天下。善男信女進香,不知當(dāng)初起根立地。原是西牛賀洲升仙莊金員外母黃氏,娘娘投胎,三歲吃齋,七歲悟徹心明,聰明種慧,智廣才高,萬法皆通。感天子,取坐昭陽。娘娘愿不戀皇宮,被父母趕出升仙莊。信步游行,來到東土泰山。隱姓埋名,苦修三十二載?!犔忑R,管十王,總管陰間;按七十,管五司,一十八獄。

      至此,萬歷朝皇室從道藏、寶卷入手,正式賦予了碧霞元君“護國”神格,為進一步利用當(dāng)時興盛的碧霞元君信仰鋪墊基礎(chǔ)。

      (二)慈圣景命殿、護國洪慈宮:皇權(quán)與神權(quán)中的護國女神

      明皇室在提升碧霞元君地位的同時,也對慈圣皇太后的護國行為予以頌揚。萬歷三十四年二月,國本之爭風(fēng)波漸平,皇太子第一子生,萬歷帝為慈圣皇太后加徽號“恭熹”。三十五年十一月,萬歷帝在慈圣皇太后出生地漷縣建景命殿及兩側(cè)廟宇。三十六年九月,萬歷帝與皇太后關(guān)于寺名相互拱讓,最終為景命殿加“慈圣”二字,為華嚴(yán)寺加“保國慈孝”四字,為顯忠廟改名“護國崇寧至德真君廟”。十月,敕撰的三座廟宇碑文都在強調(diào)慈圣皇太后為國祚民生做出的貢獻?!睹魃褡趯嶄洝酚洠?/p>

      (慈圣景命殿紀(jì)事碑文)朕惟帝王之興率本母德,華渚洽陽,鐘靈肇祉,載之詩書,爍乎盛矣。朕以眇躬御極已三十五年,仰馮慈訓(xùn),方內(nèi)乂安深。惟圣母皇太后功德閎茂,千古稀聞。

      (敕建保國慈孝華嚴(yán)寺碑文)尤念圣母慈仁之性本自天成,含育之功原于積累,其所為俯弘六度,兼濟眾生,蓋與西來宗旨原自契合。頃歲每聞四方水旱,輒為憫惻,至減膳金賑恤,而內(nèi)庭之貝葉瑯亟朱提寶鏹絡(luò)繹布施于中外者,皆為國祚民生,皈誠發(fā)念,若斯之懇篤也。今方內(nèi)喁喁咸蒙圣母休澤,迦維有靈,必弘擁祐。

      圖四 北京市海淀區(qū)廣仁宮(西頂/護國洪慈宮)

      (敕建護國崇寧至德真君廟碑文)我圣母協(xié)德坤元,慈儉為寶,軫暵溢恤孤煢,朕得以佩服訓(xùn)辭,和柔百姓,茲非上帝所欲降祥者耶?其獲神祐又何疑焉?況俁御災(zāi)捍患,扶困拯危,為福于天下者,不可縷數(shù)[23]。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座同時敕建的廟宇所體現(xiàn)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精神理念,與明代民間宗教融合各教內(nèi)容的歷史背景,使慈圣皇太后的蓮池觀音形象能夠推廣至佛教之外。

      萬歷三十六年,萬歷帝、慈圣皇太后敕賜漷縣廟宇“保國”“護國”之名時,在京師也敕建了一座供奉碧霞元君的“護國洪慈宮”(圖四)。萬歷十八年,道士在此地玄帝祠殿后復(fù)祀碧霞元君。三十六年,元君附體傳言建廟。天啟四年(1624)《敕賜護國洪慈宮碑記》:

      舊有玄帝祠,旁置帥者四,漢前將軍實與其列。萬歷庚寅間降神于居人王從智,傳神之言曰:近奉上帝敕旨,轉(zhuǎn)司八天門,其故職以岳鄂王代。一時任性震駭,投誠歸命,相與筑基塑像,廟貌以崇。而道士者流復(fù)祀碧霞元君于帝殿后。萬歷戊申歲,元君亦附于民人毛尚義,傳言:我出入不便走,廟西大圪中,此吾棲神之區(qū)也。夫元君者,岱宗之玉女,顯赫靈異,尤沁入委巷士女心脾,臚言風(fēng)傳走,遠近如騖,捐資負(fù)土至者,趾相錯于涂。孝定皇后在慈寧宮聞之,為出金錢佐之費,暨神宗顯皇帝亦有給賜,且命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馬謙督其工,于是前殿后寢以至廊廡門墻次第肇舉矣。嗣后二圣上賓鳩□亦歇,迄于今,雨雪飄搖,風(fēng)日剝蝕,輪奐未彰,頹圮繼之[24]。

      《酌中志》中也有相似記載:

      (內(nèi)織染局)又有藍靛廠,在都城西,亦本局之外署也。萬歷三十六年,始建西頂娘娘廟于此。其地素洼下,時都中有狂人倡為進土之說。凡男女不論貴賤,筐擔(dān)車運,或囊盛馬馱,絡(luò)繹如織[25]。

      兩座由慈圣皇太后建造的碧霞元君廟(白草洼護國洪慈宮、涿州娘娘廟)都被倚仗皇太后的西大乘教《靈應(yīng)泰山娘娘寶卷》收錄,定為碧霞元君勘察人間善惡的巡游路線上的重要行宮:

      立會場,普天下,盡都揚名。三頭營,惟東頂,娘娘鎮(zhèn)就。丫髻山,惟北頂,普度眾生。在涿州,修廟堂,普度男女。馬駒橋,正正的,鎮(zhèn)住北京。白草洼,新修蓋,行宮殿宇。

      此京師碧霞元君廟以“護國”命名,應(yīng)與明皇室在萬歷朝道藏、寶卷中認(rèn)可碧霞元君的護國神格密切相關(guān)??滴跷迨荒辏?786),護國洪慈宮改名為廣仁宮[26]。

      三、泰山天仙金闕與萬壽宮、天慶宮

      萬歷三十五年(1607),約在十一月敕建慈圣景命殿前,慈圣皇太后所居慈寧宮中又產(chǎn)出瑞蓮。此次瑞蓮一莖九苞,或?qū)⒋仁セ侍笥谑哪晁燧^模糊的“蓮池觀音”具化為“九蓮圣母”形象,同時“九蓮”也含有民間宗教信仰者憧憬得度的吉祥寓意[27]。此瑞蓮事件不見于《萬歷起居注》《明神宗實錄》等文獻,但見于賜額“保國隆壽宮”的山東五峰山洞真觀[28]的天啟四年(1624)《敕修九蓮圣母神像碑記》:

      惟九蓮圣母,乃□宗皇帝圣母慈圣皇太后也。德齊元母,懿并宣仁。自萬歷三十五年,所居慈寧宮,瑞蓮一莖九苞,于斗母之孕九皇,□蓮一莖九苞以孕九圣,其瑞相符。四十二年二月,圣母□遐,神廟哀墓終天,一痛欲盡,伏圣靈前。忽有異見,帝命錫九蓮圣母之號,祀享泰山天仙圣母,敕賜庭殿,設(shè)像于泰岳等名山,五峰山奉旨以修建[29]。

      值得注意的是,相隔二十一年的兩次瑞蓮事件反映出慈圣皇太后造神之路的拓展。萬歷十四年的瑞蓮與“大士”相聯(lián)系,是年慈圣皇太后修佛藏,后將蓮池觀音像頒給天下佛寺供奉,尤重普陀山。三十五年的瑞蓮與“斗母”相聯(lián)系,是年萬歷帝修道藏,后設(shè)九蓮圣母像于名山祀享碧霞元君,尤重泰山。在萬歷朝碧霞元君信仰全盛和民間信仰融合的歷史背景下,明皇室造神之路的拓展不僅得益于萬歷中前期的鋪墊,也有賴于萬歷晚期的積極推動。

      (一)泰山天仙金闕:感其靈應(yīng)的碧霞元君信仰

      年逾六旬的慈圣皇太后患上眼疾,萬歷帝派遣內(nèi)官赴泰山祈于碧霞元君。三十七年,慈圣皇太后繪造碧霞元君像[30]。三十九年,慈圣皇太后尚在世的女兒瑞安長公主刊印了一部《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真經(jīng)》,說觀世音菩薩降世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居泰山得道,能解救一切苦難[31]。這既體現(xiàn)了此時期觀音信仰的泛化,也說明了觀音與碧霞元君相互聯(lián)系的可能性。

      三十九年至四十三年,萬歷帝為報答碧霞元君保佑慈圣皇太后眼病康復(fù),普修泰山上下各廟宇,其中供奉碧霞元君的岱頂靈佑宮為重點,相關(guān)記載可見于岱頂香亭前西銅碑《敕建泰山靈佑宮記》。四十一年四月,敕建的泰山天仙金闕及圣像動工。四十二年二月,慈圣皇太后去世;四月,金闕完工(圖五)。四十三年所立碑文中處處強調(diào)慈圣皇太后與碧霞元君的密切關(guān)系,以及有功于國祚民生的共性,直言“圣母升遐,宜與元君在帝左右”。首輔方從哲所撰《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刻于岱頂香亭前東銅碑(圖六),也見于《明神宗實錄》:

      圖五 泰山天仙金闕(已移至岱廟北門內(nèi)保存)

      擬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文:朕自御極以來,岳瀆百神,祀典咸秩。矧泰岱為群岳長,鎮(zhèn)我東方,斯萬物始交之地,凡昭姓考瑞、登封降禪,咸茲在焉。碧霞元君名號所從來遠……以迨于今,自京畿至方國,莫不祇事。恭惟我圣母慈圣皇太后,保祐朕躬,廣建功德,嘗于京師重葺東岳廟……惟是祇奉慈闈,獲邀靈感,茲復(fù)不天,圣母升遐,宜與元君在帝左右。朕追慕方殷,深維圣母彌留之際,惟恤災(zāi)賜赦民事為兢兢……元君廟食,亦且與國祚共相綿遠,豈不休哉!朕所為酬往德而因乞靈者如此,庶幾承圣母之志,無至隕越,且俾朕孝思,亦得垂之無窮云[32]。

      萬歷四十二年,與天仙金闕同鑄的銅鐘上有藏外遺經(jīng)《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jīng)》[33]。此經(jīng)不僅強調(diào)了碧霞元君“助國裕民”的特質(zhì),還為其構(gòu)建了“西天斗母,精運元炁,發(fā)現(xiàn)金蓮,化生吾身”的出身。與萬歷續(xù)道藏所收《元始天尊說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jīng)》相比,《弘濟妙經(jīng)》加入了“金蓮”意向,其敕咒中也含“金蓮發(fā)苞”:

      《保生妙經(jīng)》:是時元君已證太一青玄之位,觀見眾生受此況淪,悲慈不已。為化女流,普度群生。於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現(xiàn)是慈顏。陟降泰山,靜居上境,復(fù)煉元真,功周億劫。慈光洞照,徧徹幽微。應(yīng)九炁以生生,體一元而化化。

      圖六 敕建金闕銅碑

      《弘濟妙經(jīng)》:臣者西天斗母,精運元炁,發(fā)現(xiàn)金蓮,化生吾身。歸隱岱岳,修煉年久,意如初興,幸逢正果。功成道合,感蒙保奏,受敕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永鎮(zhèn)泰山,助國裕民,濟厄救險,賞功伐罪。

      明皇室選擇在萬歷四十二年刊刻強調(diào)“金蓮”意向的《弘濟妙經(jīng)》于岱頂靈佑宮銅鐘,或與強調(diào)“金蓮一莖九苞”祥瑞的慈圣皇太后相關(guān)。

      (二)岱頂萬壽宮、岱麓天慶宮:皇室圣母祀享天仙圣母

      萬歷四十二年,慈圣皇太后去世,萬歷帝命賜其九蓮圣母之號,祀享泰山天仙圣母,賜殿設(shè)像于名山。在泰山的普修工程中,萬歷帝在岱頂萬壽宮、岱麓天慶宮皆置九蓮殿以奉祀慈圣皇太后,《敕建泰山靈佑宮記》“天慶宮至九蓮殿,皆其特修”。《泰山道里記》亦載:

      鳳凰山東為圍屏峰……東北有萬壽殿址,《泰山小史》稱“萬壽宮”。又有御香殿,亦曰御香亭。萬歷四十二年建,祀九蓮菩薩。并造大銅鐘一,上有御制鐘贊。崇禎十四年,復(fù)增祀智上菩薩,殿久圮,移像于青帝宮,置鐘於后石屋。按,二后升祔時,先后建祀岱巔,并置祀山下天書觀內(nèi)。

      汶陽橋北為天書觀?!哉麻g即其中為元君殿,嘗遣中官致祭,有御祝文勒殿東壁。其后為九蓮殿,萬歷間命中使特修,告竣,改“天書觀”顏為“天慶宮”,岱頂天啟五年金碑所載也。又其后為智上殿,崇禎間敕建[34]。

      據(jù)上述記載可知,皇帝奉已逝生母為圣母,祀享泰山天仙圣母,以岱岳的鼎盛香火護佑明皇室的做法,已為崇禎帝(1611-1644)所熟悉和繼承。在宮中英華殿別殿和京師慈圣皇太后所建的慈壽寺、長椿寺中也供奉有九蓮菩薩[35]。據(jù)崇禎八年(1635)初刊的《帝京景物略》記:

      (慈壽寺)中延壽殿,后寧安閣,閣扁慈圣手書。后殿奉九蓮菩薩,七寶冠帔,坐一金鳳,九首。太后夢中,菩薩數(shù)現(xiàn),授太后經(jīng),曰九蓮經(jīng),覺而記憶,無所遺忘,乃入經(jīng)大藏,乃審厥象,范金祀之。寺有僧自言,夢或告曰:太后,菩薩后身也[36]。

      慈圣皇太后夢中所授“九蓮經(jīng)”已不可考,但萬歷四十四年,萬歷帝于已故太后誕辰日刊行了兩部九蓮經(jīng),一為《佛說大慈至圣九蓮菩薩化身度世尊經(jīng)》,一為《太上老君說自在天仙九蓮至圣應(yīng)化度世真經(jīng)》,龍牌皆題識“當(dāng)今皇帝謹(jǐn)發(fā)誠心印造”[37]。后者內(nèi)容完全是慈圣皇太后的寫照,圖中鐫坐于蓮臺的九蓮菩薩及手中小兒,文中稱九蓮菩薩“誕育仁明之圣帝”“位并碧霞”“尊居天慶宮”:

      九蓮菩薩,分身顯靈,應(yīng)化度世,歷劫彌深,功德無量,滿愿一切,神游東岱,逍遙勝境,位并碧霞,考籍薰蕕,億劫欽仰,與道合真,號曰自在天仙九蓮至圣?!瓨酚^東岱景,尊居天慶宮;一道金光罩,萬年仰大明。……自在天仙九蓮圣誥:一元布化,九炁凝真。顯大神通,誕育仁明之圣帝;隨機應(yīng)變,奠安鞏固之鴻基……道證先天,靈敷東岳??脊Χ虏Ⅰ妨?。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蓮應(yīng)化自在天仙度世圣母元君[38]。

      至此,作為九蓮菩薩的慈圣皇太后,在宗教文本和信仰實踐中都取得了與碧霞元君“護國佑民”的一致神性?;适沂ツ缸罱K得償所愿,祀享香火鼎盛的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

      (三)九蓮慈蔭寺與護國普濟宮:慈圣皇太后造神之路的終點

      萬歷四十八年(1620)七月,萬歷帝病死,皇太子朱常洛繼位,改年號為泰昌。泰昌帝在一個月后便因“紅丸案”暴斃,萬歷帝所立皇太孫朱由校繼位,改年號為天啟。泰昌帝、天啟帝的皇位都與慈圣皇太后生前的支持密切相關(guān),故天啟年間亦多有崇奉九蓮菩薩及碧霞元君的活動,如上文所述岱頂《敕建泰山靈佑宮記》、五峰山《敕修九蓮圣母神像碑記》皆立于天啟間;再如天啟年間專政的魏忠賢也積極參與碧霞元君廟的信仰活動,特別是與慈圣皇太后密切相關(guān)的京師護國洪慈宮、涿州娘娘廟。天啟二年(1622),魏忠賢召集其閹黨重建慈圣皇太后及萬歷帝所創(chuàng)護國洪慈宮,天啟四年《敕賜護國洪慈宮碑記》:

      今上二年壬戌,大司禮魏公忠賢以巡閱藍靛廠務(wù)至其地,瞻拜其祠下,盱衡而嘆曰……歸而謀諸大司禮,王公體乾等僉韙其議,因各捐祿入之余。

      此外,《明熹宗實錄》所記天啟四年六月楊漣劾魏忠賢的罪狀中包括其聲勢浩大進香涿州娘娘廟:

      近日忠賢進香涿州,鐵騎簇?fù)?,蟒玉追隨,警蹕傳呼。歸則駕駟馬,羽幢青蓋,夾擁環(huán)遮,入幕密謀叩馬獻策者,實煩有徒[39]。

      圖七 北京市豐臺區(qū)護國中頂岱岳普濟宮

      天啟七年,天啟帝因落水病死,其異母弟朱由檢繼位,改年號為崇禎。崇禎十四年(1641),崇禎帝與田貴妃之子朱慈煥早夭,以慈圣皇太后親族為代表的外戚趁此機會報復(fù)崇禎帝“借資助國”之舉,托“九蓮菩薩”之言威脅崇禎帝,《明史》記:

      悼靈王慈煥,莊烈帝第五子。生五歲而病,帝視之,忽云:“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彼燹啊>派徠兴_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宮中像作九蓮座,故云。帝念王靈異,封為孺孝悼靈王玄機慈應(yīng)真君,命禮臣議孝和皇太后、莊妃、懿妃道號。禮科給事中李焻言:“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亂徽稱?!辈宦?。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顯慈應(yīng)悼靈王,去“真君”號[40]。

      為了化解皇子早殤這一靈異事件,崇禎帝一方面為孝和皇太后等人加道號以求保佑,一方面也在京師建了一座九蓮慈蔭寺以供奉慈圣皇太后?!度障屡f聞考》記:

      及悼靈王病篤,帝臨視之。王指九蓮菩薩示現(xiàn)空中,數(shù)帝之罪,言訖而薨。帝大悔,命建佛寺于草橋之北,額曰九蓮慈蔭寺。時崇禎十五年也?!肷介T為佛殿,殿后建閣以奉九蓮菩薩,宮中出繡佛幡遍掛于殿壁。寺之西數(shù)十步即碧霞元君廟,土人號為中頂者是也。(寄園寄所寄錄)[41]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九蓮慈蔭寺的選址緊鄰一座碧霞元君廟(圖七),應(yīng)是萬歷朝晚期建構(gòu)的“位并碧霞”的九蓮菩薩最佳棲神之所。而選擇這座碧霞元君廟,或因其于天啟年間(1621-1627)新建。《帝京景物略》記:

      右安門外南十里草橋,方十里,皆泉也。會橋下,伏流十里,道玉河以出,四十里達于潞。故李唐萬福寺,寺廢而橋存,泉不減而荇荷盛。天啟間,建碧霞元君廟其北[42]。

      無論是碧霞元君,還是九蓮菩薩,都沒能護住明皇室的家國。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

      四、結(jié)語

      萬歷四十四年,明皇室完成對慈圣皇太后的最終神化,而此時距明朝滅亡僅二十八年。自萬歷元年慈圣皇太后夢中神告“宜作功德事以福國祐民”,至四十四年辭世后“位并碧霞”“助國裕民”,這條建造四十余年的造神之路,路旁則是萬歷朝沖齡踐祚、國本之爭、信仰融合的歷史畫面,而本文提及的一座座廟宇即是這條路上的一個個路標(biāo)。

      萬歷初年,涿州娘娘廟表明已被民間和皇室熱烈追捧的碧霞元君信仰尚未取得儒教主義祭祀政策的認(rèn)可,而京師慈壽寺則體現(xiàn)了在晚明佛教復(fù)興背景下對慈圣皇太后蓮池觀音形象的接納。二者還潛藏著張居正輔政與萬歷帝親政之間的權(quán)力交接。萬歷十四年起,國本之爭愈演愈烈,道教所倚仗的萬歷帝、鄭貴妃頻頻致祭泰山碧霞元君,而佛教所倚仗的慈圣皇太后在營建佛寺的同時并未拋棄碧霞元君信仰。萬歷三十五年后,國本之爭風(fēng)波漸平,慈圣景命殿、護國洪慈宮是明皇室對慈圣皇太后、碧霞元君護國等共性的認(rèn)定。萬歷四十二年,慈圣皇太后去世,泰山天仙金闕與萬壽宮、天慶宮標(biāo)志著九蓮菩薩的定名和祀享碧霞元君的定型。天啟間,明皇室繼續(xù)崇奉九蓮菩薩與碧霞元君。崇禎十四年,九蓮慈蔭寺訴說著這段造神之路與明朝一同抵達了終點。

      這條造神之路中有著萬歷皇室提升地位與維護統(tǒng)治的努力,有著母子間的孝養(yǎng)親情與立儲嫌隙,有著佛道勢力的博弈與三教合一的精神,也有著民間宗教對社會的深刻影響。這條路也體現(xiàn)了皇室自上而下的造神活動與民間自下而上的社會風(fēng)尚間的互動。由此可見,文物建筑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積極考察建筑背后的歷史動因,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建筑、認(rèn)識歷史。

      [1]仲林:《碧霞元君信仰研究:從泰山到北京》,北京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7 年。

      [2]趙世瑜:《國家正祀與民間信仰的互動——以明清京師的“頂”與東岳廟為個案》,《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8 年第6 期,第18~26 頁。

      [3]《敕建涿州二橋碑文》,見(明)張居正:《張?zhí)兰肪硎虾9偶霭嫔纾?984 年,第145~146 頁。

      [4]《明神宗實錄》,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印行,1966 年,第618 頁。

      [5](明)焦竑編:《明代傳記叢刊111:國朝獻徵錄》卷五十,明文書局,1991 年,第442 頁。

      [6](明)劉若愚:《酌中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218 頁。

      [7]閻崇年:《慈圣太后與永安壽塔》,《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 年第1 期,第3~13 頁。

      [8]陳玉女:《明萬歷時期慈圣皇太后的崇佛——兼論佛、道兩勢力的對峙》,《成功大學(xué)歷史學(xué)報》1997 年第23 期,第195~245 頁。

      [9]《萬歷起居注》,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8 年,第691~693、746~747 頁。

      [10](清)毛奇齡:《勝朝彤史拾遺記》,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一二二》,齊魯書社,1996 年,第391~392 頁。

      [11]王啟元:《慈圣皇太后、〈九蓮經(jīng)〉與萬歷佛教》,《佛學(xué)研究》2014 年第1 期,第64~81 頁。

      [12]前揭陳玉女:《明萬歷時期慈圣皇太后的崇佛——兼論佛、道兩勢力的對峙》。

      [13](明)查志隆:《岱史》卷九,見《續(xù)修四庫全書·七二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512~513 頁。

      [14]葉濤:《碧霞元君信仰與華北鄉(xiāng)村社會——明清時期泰山香社考論》,《文史哲》2009 年第2 期,第24~37 頁。

      [15]湯貴仁、劉慧主編:《泰山文獻集成》,泰山出版社,2005 年,第8 冊,第164~165 頁。

      [16]趙衛(wèi)東:《泰山三陽觀及其與明萬歷宮廷之關(guān)系》,見陳鼓應(yīng)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23 輯)》,三聯(lián)書店,2008 年,第280~306 頁。

      [17]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年,第58 冊,第138~139 頁。

      [18]周郢:《歷史檔案中的泰山靈應(yīng)宮》,《全真道研究(第八輯)》,齊魯書社,2019 年,第28~37 頁。

      [19]前揭湯貴仁、劉慧主編:《泰山文獻集成》,第8 冊,第164~165 頁。

      [20]王元林、孟昭鋒:《論碧霞元君信仰擴展與道教、國家祭祀的關(guān)系》,《世界宗教研究》2010 年第1 期,第104~113 頁。

      [21]《道藏(第三十四冊)》,上海書店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729~732 頁。

      [22]明折本《靈應(yīng)泰山娘娘寶卷(上下)》,見馬西沙主編:《中華珍本寶卷(第1 輯第3 冊)》,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2 年。

      [23]《明神宗實錄》,第8517~8521 頁。

      [24]前揭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59 冊,第166~167 頁。

      [25](明)劉若愚:《酌中志》,第111 頁。

      [26](清)于敏中等編繤:《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年,第1639 頁。

      [27]孫欣怡:《〈九蓮經(jīng)〉研究》,上海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9 年。

      [28]五峰山與明皇室的關(guān)系參見周郢:《陶山護國永寧宮與萬歷宮闈——兼述新發(fā)現(xiàn)的周玄貞史料》,《中國道教》2013 年第2 期,第48~50 頁。

      [29]轉(zhuǎn)引自王啟元:《慈圣皇太后、〈九蓮經(jīng)〉與萬歷佛教》,《佛學(xué)研究》2014 年第1 期,第68~69 頁。

      [30]首都博物館藏《天妃圣母碧霞元君右眾》,該圖上有“大明萬歷己酉年慈圣皇太后繪造”款識及“慈圣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熹皇太后寶”朱文用寶。

      [31]周紹良:《明代皇帝、貴妃、公主印施的幾本佛經(jīng)》,《文物》1987 年第8 期,第8~11 頁。

      [32]《明神宗實錄》,第9889~9892 頁。

      [33]參見張琰、秦國帥:《新發(fā)現(xiàn)的碧霞元君弘濟經(jīng)碑初探》,《泰山學(xué)院學(xué)報》2011 年第1 期,第31~35 頁。

      [34]前揭湯貴仁、劉慧主編:《泰山文獻集成》,第9 冊,第48、57 頁。

      [35]前揭(清)于敏中等編繤:《日下舊聞考》,第531、956 頁。

      [36](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年,第216 頁。

      [37]周紹良:《明萬歷年間為九蓮菩薩編造的兩部經(jīng)》,《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 年第2 期,第37~40 頁。

      [38]王見川、林萬傳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jīng)卷文獻(第12 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 年,第2~27 頁。

      [39]《明熹宗實錄(梁本)》,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印行,1966 年,第2386 頁。

      [40]前揭(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卷一百二十,中華書局,1974 年,第3658~3659 頁。

      [41]前揭(清)于敏中等編繤:《日下舊聞考》,第1530 頁。

      [42]前揭(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第119~120 頁。

      猜你喜歡
      護國皇太后圣母
      維多利亞圣母修道院
      圣母大學(xué):Fighting Irish
      ——戰(zhàn)斗的圣母人
      義務(wù)與自由
      護國興教寺 侯曉春
      金秋(2020年4期)2020-08-18 02:39:20
      戰(zhàn)友聚會
      光華呈愛日 仁壽遍和風(fēng) 從壽康宮佛堂內(nèi)部陳設(shè)看崇慶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54
      千眼圣母
      穿長裙的“皇太后”
      請“皇太后”走下神壇
      分憂(2016年4期)2016-05-05 08:53:22
      海外星云 (2007年5期)2007-04-29 20:10:43
      西乌珠穆沁旗| 枣庄市| 苗栗县| 黑山县| 镶黄旗| 曲阳县| 太康县| 乌拉特前旗| 富民县| 铁力市| 昭通市| 筠连县| 遂川县| 博野县| 崇州市| 桦南县| 莱西市| 丽水市| 海安县| 嘉兴市| 科技| 达拉特旗| 定陶县| 新建县| 道真| 张家港市| 冀州市| 北碚区| 岐山县| 舞钢市| 饶河县| 景宁| 冀州市| 盐山县| 嘉义市| 延边| 勐海县| 蛟河市| 海晏县| 临汾市| 高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