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蘿爾·弗來明
這確實讓人感到不自在:把陌生人當作朋友來對待,又完全不知道該講些什么,既不能冷場,還要聊得有意思,其間充滿大量不知所云的語句,缺乏個人經(jīng)驗,層層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令你的原始交際能力退化了,而你需要有意識地在潛意識中釋放信任對方的訊號。
想要把可怕的“他們”變成能夠信任的“我們”需要耗費不少精力,不是嗎?我相信,如果換作相熟的人,你絕不會冷場,反而會感到輕松。但面對陌生人,我們沒辦法隨心所欲地突然聊起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話題,是不是?對方憑什么會想和你聊天呢?閑聊的作用就是回答這些問題??梢婇e聊并不閑。
我們在嘗試用理性頭腦處理非理性的問題。但顯然,人們并沒有認識到這種認知挑戰(zhàn)的復雜性。
此外,以下因素會使社交溝通變得更加復雜:奠定基調(diào)的社交場景、你的個人社交背景,以及你的社交天賦。
社交場景會決定哪些行為和談話是適宜的、妥當?shù)?。舉例來說,婚禮上的言談舉止和政治聚會、足球賽場或醫(yī)學會議中的完全不同。深諳此道的人會對不同場景背后的潛在要求格外敏感,并做出適當?shù)幕貞?/p>
有一次,我見過一個金融機構的培訓生到上司家參加派對,這家伙喝得酩酊大醉。這可不太好。金融機構需要職員們冷靜負責(至少在公眾場合),而這個年輕人似乎沾染了不少兄弟會的習氣。
說到個人背景,有多少人還生活在自己出生時的環(huán)境里呢?有的人離開了出生的小鎮(zhèn),有的人甚至不再講母語。也許你的生活早已超出了父母的預想。
許多人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以及運氣),在職場和社會中奮斗,當下的狀態(tài)已經(jīng)與自己的過去相距甚遠。過去對社交的理解,如今來看多半是過時的、錯誤的、不足的。
那么問題來了:別人介紹我的時候,我應該直愣愣地站著嗎?應該用手抓著吃,還是用叉子?我可以自我介紹嗎?是不是該等女性主動伸手握手?見到公司老板的時候,是用眼神示意還是低頭鞠躬更禮貌?手機鈴聲響了該怎么辦?
過去,對這些問題我們都有篤定的答案,而現(xiàn)在就不同了。先天的社交能力,尤其是在面對顯性或隱性拒絕時的態(tài)度,會對我們構成阻礙。也許你會想:我是內(nèi)向型的人。我喜歡一個人待著。不是不能和別人說話,我可以說。只是我真的想一個人待著。你不知道我腦子里在想多少事情。
我們當然不知道。
我們看到緊繃的表情或遭到冷遇的時候,即便不是由自己引起的,也會立即將這種負面的社會信號解讀為“拒絕”。對方可能只是丟了車鑰匙,或是自己的女朋友和別的男人打得火熱,但你把錯誤歸咎到了自己身上。我們該對自我意識有些清醒的認識了。
為了對抗自我意識,你裝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或者努力經(jīng)營自己的公眾形象—你知道的,生怕別人關注你。關于這一點,我精神科的朋友丹·阿芒醫(yī)生列出了18/40/60 定律。請做好準備:
18 歲的時候,你為別人都在關注你而焦慮;40 歲的時候,你不再在乎別人怎么看你了;60 歲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根本沒人注意過你。
我記得有一次,自己在社交場合表現(xiàn)得很差勁。
我不記得當時在為什么事發(fā)愁,只記得身邊坐著的男人想和我聊聊天。對方并不招人討厭,只是我不想說話。當晚結束的時候,他對我說:“夫人,我覺得你和我的一位好友很像。他是一個特別安靜的人,人非常好,喜歡注視大家,觀察正在發(fā)生什么。他不喜歡長時間聊天。但他很有深度,我想你也是這樣的人。”
他的話忽然把我的注意力拉了回來。我努力用善意回應了他,并對他的好心腸表達感激,從此我再也沒有忘記他的善良,這是我珍貴的一課。與其花時間來批評你,別人還有大把的事要做。
但自我意識會蒙蔽你的雙眼,使你無法看到其他的可能性。它阻礙你發(fā)揮社交天賦,打擊你表達善意的意愿。
我經(jīng)常會用手電筒來比喻自我意識:它就像用手電筒直射雙眼。除了自己,你無法透過刺眼的光芒看到其他任何人。
在談話這條高速公路上,閑聊就像入口匝道。
進入高速公路的時候,你需要通過一個入口匝道,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區(qū)域,你可以在此處加速,隨后并入車流之中。你不可能在高速公路上一下子追上別人的車速,也不可能面對一個陌生人迅速展開深刻而有趣的對談。
“上匝道”的概念可以幫助你理解這種隨意的談話—無目的的玩笑與儀式性的聊天—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尋找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這種看似空洞的聊天,實際上是微妙的社交試探。閑聊更像爵士樂,而非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
閑聊不需要你做好充分的準備,拿起稿子滔滔不絕地背誦,而是需要輕松靈活,對談話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鮮事物、新鮮觀點做出反應。談話開始時,每次講話不要超過1 分鐘,如果對方轉(zhuǎn)換了話題,記得放下自己的話題,投入新話題當中。傾聽時,既要注意內(nèi)容,也要注意情緒。愿意轉(zhuǎn)換話題,沉下心來傾聽別人講話—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你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為了讓聊天能夠繼續(xù)下去,你需要投入精力、釋放善意、分享信息,推動談話進行下去。閑聊就是這樣運作起來的。你需要踩下油門—拋出一個輕松的話題—讓車輪轉(zhuǎn)起來。在網(wǎng)球比賽中,打截擊球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需要雙方配合;你需要以一種特定的方式將球擊回,使對方再次擊球。
雖然這樣打沒有得分,但是你可以觀察對方的球風和技巧。(截擊球不能達到直接得分的目的,但打這樣的球并非毫無目的。)
同樣地,在閑聊的過程中,你需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方才有機會回應。閑聊正像是截擊球,是一種安全而穩(wěn)妥的試探,給雙方一個熱身的機會。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