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西華
東漢建武年間,舂陵縣棋盤街有個黌門秀才,名叫劉鳴風,早年喪父,家中只有寡母張氏。二十歲那年,劉鳴風娶李員外之女傳珠為妻,并在鬧市開了一家劉記布店。
新婚不久,劉鳴風外出收賬回來,偶遇開藥鋪的堂兄劉鳴嘯。劉鳴嘯親熱地說:“兄弟,家母今天生日,我已將嬸娘接去我家,你也隨我前去飲上幾杯吧。”
劉鳴風借生意上有事推脫了,劉鳴嘯只得作罷,說:“我才在街上買了兩條鱔魚,又肥又大,兄弟帶一條回去,和弟妹燒個菜下酒?!闭f著,他就從竹籃里捉起一條大黃鱔,用一根草繩拴住黃鱔脖頸,隨手遞給了劉鳴風。
劉鳴風推辭不過,只好接了黃鱔,與劉鳴嘯道別后回家而去。劉鳴風剛進家門,傳珠便對他說母親去劉鳴嘯家了。
劉鳴風舉起手中的黃鱔,笑著對傳珠說:“我已知道了。這不,鳴嘯哥還送了一條大黃鱔給我呢!”傳珠抿嘴笑了笑,接過黃鱔,轉(zhuǎn)身進了廚房。
不一會兒,一盤鮮嫩可口的紅燒鱔魚和幾碟小菜,就擺在了劉鳴風面前的飯桌上。
劉鳴風叫傳珠坐下一起吃,傳珠俏臉一紅,柔聲說道:“我這幾天犯懶,不想吃飯,老吐酸水……”
劉鳴風聞言大喜:“哎呀!你只怕是有喜了吧?可曾向母親說知?”
傳珠說:“還未曾提起?!?/p>
劉鳴風說:“待母親回來,我對她說,你快坐下歇歇!”
傳珠對丈夫嫣然一笑,說:“你先飲酒,慢慢吃,我做飯去。”
劉鳴風得知傳珠懷孕,心中高興,頓時開懷暢飲,風卷殘云,不一會兒就將那盤黃鱔吃了大半。未料,片刻之后,劉鳴風腹內(nèi)突然疼痛起來,直疼得他臉色蠟黃,汗如雨下,“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
傳珠聞聲出來,頓時嚇得面如土色,撲上去抱住劉鳴風,大聲呼喚。
劉鳴風忍著疼痛,顫聲說道:“我腹疼難忍,命在旦夕。我死之后,你要多盡孝道,照顧好母親,把咱們那未出生的孩子撫養(yǎng)成人……”
話未說完,劉鳴風一聲慘叫,七竅流血,氣絕身亡。
恰在這時,劉鳴風的母親張氏在劉鳴嘯的攙扶下走進屋來,見此情景,大驚失色。
劉鳴嘯忙扶張氏坐下,看了看劉鳴風的尸身,對張氏說:“嬸娘,看樣子,我兄弟是中毒而死!”
張氏聞言,面帶怒容,兩眼直視傳珠:“李傳珠,快說!你為何要下毒害死我兒?”
李傳珠一聽,頓時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她“撲通”跪在地上,滿臉淚水地說:“婆母啊婆母,孩兒自到你家,恪守婦道,孝敬婆母,與鳴風更是恩愛有加,我怎會下毒害他?”
張氏聽她說得在理,一時倒也無話可說。過了片刻,張氏才又問道:“那你說我兒是怎樣死的?”
傳珠說道:“婆母走后,我一人在家。時近中午,鳴風提著一條大黃鱔回來,說是堂兄送的,叫我燒了做下酒菜,怎料……”
劉鳴嘯接過話頭,朗聲應道:“不錯,魚是我送的。我買了兩條大黃鱔為家母過生日,路上碰見鳴風,我拉他去我家吃飯,他執(zhí)意不肯,這才送了一條鱔魚給他。”
張氏一聽,想起自己中午也吃了不少黃鱔,卻全然沒事,為何劉鳴風吃了黃鱔就中毒而死呢?
這里面定有蹊蹺。當她聽說李傳珠未吃鱔魚時,更是疑心大起,便叫劉鳴嘯寫好狀紙,速去縣衙報官。
當時的舂陵縣令姓馬,三十出頭,官不大,名氣不小,他本是黌門秀才,滿腹經(jīng)綸,為官廉明公正。
接到劉鳴嘯的報案后,馬縣令不敢怠慢,帶著人立馬來到棋盤街。仵作驗尸后,確認劉鳴風系中毒而死,而毒藥就在那盤鱔魚里。
當時只有劉鳴風和李傳珠二人在家,自然李傳珠的嫌疑最大。
于是,馬縣令命張氏和劉鳴嘯在家安葬劉鳴風,隨時候傳,然后將李傳珠帶回了縣衙。
回到縣衙,馬縣令當即升堂審問??衫顐髦閷幩酪膊豢险姓J是她下毒。當李傳珠說到與劉鳴風成親不足半年,近日一直犯懶嘔吐時,馬縣令走下堂來,當場為李傳珠搭脈診斷,邊診斷邊微微頷首:“哦,原來你已有三個月的身孕,難怪不想吃飯?!?/p>
接著,馬縣令又問了李傳珠一些劉鳴風的家事,也覺得李傳珠下毒于理不合。他命衙役將傳珠單獨關押,并撥一名女仆悉心照料,對外則有意放出話風,說李傳珠已經(jīng)招認下毒,將于秋后處斬。
為查明劉鳴風的死因,馬縣令一直在暗中察訪。
這天,他扮成游方郎中,來到滾河南岸吳家店,這里山清水秀,多產(chǎn)黃鱔,他想在這里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在一家藥鋪門前,馬縣令發(fā)現(xiàn)藥鋪老板正一個人在擺弄棋子,自己跟自己下棋,頓時技癢,就坐下來和老板對弈起來。
沒料到,一連輸了兩局,第三局眼看又要功虧一簣。馬縣令好勝心大起,于是亮出絕招,手起子落,很快就扭轉(zhuǎn)了局面,反敗為勝。
藥鋪老板一臉驚愕,連連贊嘆:“這棋毒!實在是毒!比那望月鱔還毒??!”
藥鋪老板一句“比望月鱔還毒”的感嘆,提醒了馬縣令,他連忙問道:“老板,此話怎講?”
藥鋪老板說:“望月鱔是黃鱔中的一種,此物罕見,毒性極大,人若誤食,必死無疑。你這手棋好厲害呀,一下子就將我置于死地,不是比那望月鱔還要毒嗎?”
馬縣令聞言大喜,謝過藥鋪老板,急忙趕回縣衙。
回到縣衙,馬縣令喚過一個心腹衙役,如此這般地一番吩咐,衙役領命而去。
三天后,數(shù)千條又肥又大的黃鱔被秘密地運進了縣衙后院。
馬縣令費盡心機,終于從這些黃鱔中抓到了一條狡猾的望月鱔。馬縣令命廚子把望月鱔燒得噴香,然后喂狗,沒過多大一會兒,那條狗就倒在地上翻滾,渾身抽搐,口鼻流血而死。
事情很清楚,劉鳴風之死,就是因為誤食了有毒的望月鱔。
望著那條死狗,馬縣令卻產(chǎn)生了疑問:劉鳴風所食的望月鱔,系其堂兄劉鳴嘯所送,而劉鳴嘯是開中藥鋪的,他能不知道望月鱔奇毒無比?如果是他有意為之,則害死劉鳴風的元兇就是他!
但他為什么要害死劉鳴風呢?
馬縣令百思不解。突然,一道靈光在他腦海浮起:謀奪家產(chǎn)!
想那劉鳴風家財萬貫,既無兄弟,也無子嗣,且母親張氏年老體衰,如果劉鳴風夫婦死于非命,劉鳴嘯作為唯一的堂兄,假以過繼,不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繼承張氏遺產(chǎn)嗎?
想到這里,馬縣令不禁暗暗感嘆:好一個連環(huán)殺人的毒計!此計之毒,堪比望月鱔!
經(jīng)過一番謀劃,馬縣令使出了請君入甕之計。
這天,張氏正在家中與劉鳴嘯閑坐,忽然,一個衙役抱著一個木匣進來,對張氏說:“你兒媳李傳珠在獄中得瘟疫而死,尸體已經(jīng)火化。這是她的骨灰,縣太爺命我送來。”
衙役在說話時,特地留意了一下劉鳴嘯,發(fā)現(xiàn)他當時面露喜色,但轉(zhuǎn)瞬間便又恢復了正常。
衙役走后,張氏看著桌上的木匣更加傷心,悲戚地說:“現(xiàn)在就剩下我一個孤老婆子了,我好命苦喲!”說完不禁悲從中來,大放悲聲。
劉鳴嘯忙說:“嬸娘,你不要難過,不是還有我嗎?如果你老人家不嫌棄,從現(xiàn)在起,我就是你的親兒子,我一定好好孝敬你,百年之后我為你摔瓦盆披麻戴孝。”
張氏一聽,破涕為笑,她讓劉鳴嘯立馬請來劉氏族長,表示愿將劉鳴嘯過繼為子,并當場立下字據(jù)。
得知這一消息,馬縣令暗自好笑:劉鳴嘯這條狡猾的黃鱔,終于上鉤了!
于是,他又使出了一招連環(huán)妙計。
劉鳴嘯得到了張氏的全部家產(chǎn),高興得差點發(fā)瘋,每天晚上都喝得酩酊大醉。
這天夜里約三更時分,劉鳴嘯從酒醉中醒來,朦朦朧朧地看見案上的燭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一會兒由紅變黃,一會兒又由黃變綠,到后來慢慢地結出一個燈花,并且越結越大。
劉鳴嘯正感到詫異,只聽“啪”的一聲,燈花炸開,燈芯里冒出一股白煙,整個房內(nèi)霧氣騰騰,昏昏暗暗,劉鳴嘯頓時毛發(fā)倒豎,脊梁溝子直冒涼氣。
突然,房門不打自開,只見兩個黃發(fā)紫臉面目猙獰的惡鬼,押著一個長發(fā)披肩的女鬼走了進來,后面還跟著一個判官,判官手拿朱筆,懷抱生死簿。見此情景,劉鳴嘯嚇得抖如篩糠,縮在墻角落里不敢抬頭。
那女鬼走近劉鳴嘯,伸出兩只長爪,口里連連叫道:“劉鳴嘯,還我命來!”
劉鳴嘯嚇得三魂去了兩魂,結結巴巴地說:“你是……”
女鬼猙獰地說:“我是被你害死的李傳珠,快快還我命來!”
聞聽此言,劉鳴嘯更是害怕,可嘴里卻哆哆嗦嗦地說:“我……我何曾害你……”
這時,只聽判官一聲怒斥:“呔!大膽!竟敢欺瞞上天!看,這是什么?”
說著,一條又肥又大的黃鱔出現(xiàn)在劉鳴嘯的眼前。
劉鳴嘯一看,這不正是自己當初送給劉鳴風的那條黃鱔嗎?
正要說話,那判官又一字一頓地說:“這就是你送給劉鳴風的望月鱔!”
劉鳴嘯一聽“望月鱔”三個字,頓時面如土色,“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向判官連連磕頭:“判官饒命!判官饒命!我招,我招!”
原來,劉鳴嘯對劉鳴風的家產(chǎn)覬覦已久。
當年他叔父去世時,堂弟劉鳴風尚在幼年,他怕遭族人唾罵,沒敢輕舉妄動,但謀奪劉鳴風家產(chǎn)的賊心一直未死。
有一天,劉鳴嘯偶然翻看一本民間醫(yī)書,書中一段記載引起他的注意。書中說江南鄉(xiāng)下,有一種怪鱔,蟄伏于田間,每至中秋月圓,便抬頭望月,直至月落,因此得名“望月鱔”。此鱔雖少,萬中有一,但卻奇毒無比。
看到此處,劉鳴嘯掩卷思之良久,茅塞頓開,立時有了主意。
經(jīng)過三四年的尋找,他終于買到了一條望月鱔,于是便尋機送給了劉鳴風。他本想把劉鳴風和李傳珠一起毒死,沒料到事出意外,李傳珠偏偏沒吃那盤鱔魚,僥幸逃過一劫。劉鳴嘯隨機應變,轉(zhuǎn)而誣告李傳珠,害得她喪命獄中。后來他又巧舌如簧,騙得嬸娘張氏的信任,終于謀取了劉鳴風的全部家產(chǎn)。
劉鳴嘯剛在供狀上畫了押,房中突然又滾出一團煙霧,煙霧散盡,燈光復明,判官和女鬼蹤影全無。
劉鳴嘯正感詫異,突然看見馬縣令在一班衙役的簇擁下走進房來,緊跟著,李傳珠懷抱一個嬰兒,攙扶著張氏也走了進來。
劉鳴嘯大驚失色,這才明白自己掉進了馬縣令事先設計好的圈套里了。他懊惱不已,但后悔已經(jīng)遲了,只得乖乖地認罪伏法,被鎖鏈加身,打進死囚牢里。
直到此時,張氏方才如夢初醒,忙拉著懷抱嬰兒的兒媳李傳珠,跪下給馬縣令磕頭,懇請他為劉鳴風的遺腹子取個名字。
馬縣令捻須一笑,為嬰兒取名“劉繼業(yè)”,然后安撫了她婆媳幾句,就帶著衙役們回縣衙去了。
后來,此案上報朝廷,光武帝劉秀對馬縣令大加褒獎,御賜金匾一塊,匾上御筆親書“神鑒”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