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郭玉卿,張翠翠
(石家莊人民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北石家莊050091)
現代化、信息化社會發(fā)展趨勢下,網絡資源為我國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吧锘瘜W”是高等院校生物、醫(yī)學、農業(yè)、食品等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對提升學生知識體系具有重要意義[1]。嚴格意義上來說,“生物化學”課程存在一定抽象性、龐雜性,整體知識較為零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形成瓶頸桎梏,且隨著我國社會科技的高速發(fā)展與變革,“生物化學”與學科交叉融合范圍及密度逐漸提升,涉及知識內容逐漸繁瑣,如何將網絡資源與“生物化學”有機融合,是現階段高等院校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2]。
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教學邊緣化狀況的持續(xù)發(fā)展,我國教育部門提出一系列教學改革研究及課程改革,但從整體發(fā)展及具體改革措施來看,我國高等院校教學改革仍存在諸多問題[3]。由于生命體結構組成復雜,生命活動更是多姿多彩,所有的過程又均處于自動調控、自我平衡、相互轉化中,因而“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繁多。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以學生專業(yè)為基礎精簡課堂教學內容,抓住重點的概念、性質和反應在課堂教學中詮釋,引入典型應用案例輔以說明,對于難點或重點的內容則利用網絡資源共享。這一現象主要體現在教學改革需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物力,教師不愿意將自身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原本教學觀念導致教學的正常推進受到嚴重阻礙,教師很難適應新型教學模式[4]。如通過“生物化學”與網絡資源線上結合,一方面可提高教師對教材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課程改革,基于線上與線下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化分配,熟悉多媒體教學措施,可以將各類現代化教學模式整合運用。加強教師自身的知識涵養(yǎng)的同時,保證整體教學基礎。
通過“生物化學”與網絡資源的有機整合,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會出現明顯轉變。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在嚴格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各個階段的任務,從而保障學習成績[5]。從整體角度來看,“生物化學”與線上資源結合對學生思考能力和自主能力有更高要求,并不只是傳統的在課堂中抄作業(yè),在課本中隨意的翻找,就可以找到解題的答案。在對新事物運用的時候,需要在理念上進行轉變。將原本信手拈來和安逸的狀況打破,教師與學生需要消除抵觸的心理,對新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與缺點理性地進行分析,需對各種理論性知識靈活掌握,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推動課程教學的改革深化[6]。
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之下,我國教育事業(yè)也在進一步的發(fā)展,而且做出很大的改變,逐漸和互聯網時代相接軌,進一步實現互聯網資源以及教學資源之間的共享和結合。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更好地實現“生物化學”課程模式的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也能夠將其與“生物化學”教育更好的融合在一起[7]。通過對目前高等院校“生物化學”的教學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可以發(fā)現,“生物化學”課程并沒有很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于學生專業(yè)發(fā)展起到的推動作用也不是很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革,并充分結合“生物化學”教育,努力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8]。
如全面結合線上資源,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生物化學”教學平臺,促使學生在進行相關實踐活動時,有一個綜合性的平臺作為良好支撐。此外,如當學生遇到“生物化學”的問題,可以借助該平臺進行相應的咨詢,且該平臺具有實時性特征,能夠第一時間為學生進行問題解答。教師也可通過開展講座的方式,邀請專業(yè)人士,以自身的一些成功經驗,更好地將“生物化學”教育與線上資源有機融合,促使學生“生物化學”知識不斷提高[9]。
2.1.1 完成資源整合,促進平臺建設
通過構建網絡教育平臺實現“生物化學”資源整合,可對整體教學方案有系統性認知。從我國在線課程發(fā)展來看,現階段“國家級”精品課程已超過兩千左右,且“生物化學”MOOC已有十多門,如何選擇符合課程教學的視頻資源是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選擇視頻應在不同章節(jié)內使用最為符合課程實際、學生理解的視頻資源,在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過程中,要有別于傳統多媒體播放課件的方式,以突出重點、難點為核心,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組織學生觀看過程中相互討論,而基礎知識點可通過課程測試等方式,檢驗學生理解程度。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對學生學習進程、學習狀態(tài)、學習難點等內容進行綜合確定,以此制定針對性、合理性的教學課程[10]。
2.1.2 編制校內、校外教材
教材作為教學基礎內容,需要準備好特定的知識框架和學習內容,但從現階段我國“生物化學”開展授課情況來看,我國“生物化學”運用教材不夠充足,對此,教師應將課程教學的資源依照不同分類標準,將其分為多個類型。例如,可以依照資源所處空間的分類標準,將“生物化學”課程教學資源詳細分成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校內的課程教學資源關鍵是高等院校統一編制出的學習指導和各個級別高等院校制作出其他類別的“生物化學”的材料,其中包含:論文資料、微課視頻以及校本教材等,還包含教師的研究內容和學生研究內容;校外的課程教學資源相對較為豐富,其中包含互聯網中的音頻、視頻、ppt以及圖片等,還包含各交叉學科“生物化學”內容。依照線上教學的特征,互聯網資源運用更為直接和便捷。對此,教師需要依托高等院?!吧锘瘜W”中所提煉出的細化內容,將校內的教材當做是課程資源立足點,而后對校外課程內容資源適當的補充,對資源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保障課程內容變得更為易懂和生動。在對資源選擇過程中,需要秉承著形象、直接、簡練以及關聯度較高的基本原則。對課程教學資源精心準備,對教師來講,不但是責任,也是挑戰(zhàn)。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具有較高的資源甄別技能,將資源進一步開發(fā)并有效運用。
2.2.1 教學內容
生化教學內容具有多元化特征,其中涵蓋結構的復雜性、生命活動的多樣性、各種過程的自動調節(jié)、自我平衡與轉化等?!吧锘瘜W”與線上資源結合應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簡化教學內容,把握課堂教學重點概念、性質、反應,通過生動案例等方式降解教學難點、重點,依托網絡資源共享構建生動教學內容,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直觀,提高學生知識理解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講授關于“糖”的教學內容時,課堂教學著重于糖的概念,碳水化合物轉化為多羥基或多羥基酮,縮聚體及一些衍生物,葡萄糖結構、線性、環(huán)狀及其轉化,多糖的生理作用及實際應用,特別是海藻酸鈉多糖、螺旋藻多糖、紫菜多糖等,同時介紹糖的發(fā)展趨勢,開闊學生的視野。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糖的理解程度,教師可通過課程教學資源與線上資源融合的方式制作動畫,客觀呈現糖參與化學反應的機理,學生可以在線反復觀看。必要時,可根據學生的專業(yè)情況,調整教學順序和內容。舉例來說,物質代謝中,首先要講到糖代謝,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環(huán)(tcaccycle)、乙醇發(fā)酵、乳酸發(fā)酵等,然后再通過三羧酸循環(huán)與糖、脂類、脂肪的代謝相關聯,蛋白質與核酸相互轉化。
2.2.2 教學手段
教學過程中如使用平板電腦書寫,耗時、費力的同時,學生無法對課程教學內容深入了解。從課程屬性上來看,“生物化學”的課很多,上課很緊張。教師可通過“生物化學”與線上資源結合的方式,通過PPT呈現,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教師可在制作PPT的過程中,將教學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分別備注或用以其他顏色展示,以此提高學生注意力,加強學生關注度。
通過與線上資源有機整合,可通過講、寫、讀的方式加強理解和記憶;此外,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可通過與學生生活有關內容進行融合,運用相關的生活知識,通過討論的方式來整合。此外,通過線上資源整合,以PPT為格式,將“生長所需”和“不能合成”兩個詞標注在背景上,結構寫在黑板上,如多加二十碳五烯酸(DHA)只存在于魚類和少數貝類,深海魚中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EPA),同時教師可利用PPT研究如何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通過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可促進人體飽和脂肪酸代謝;課間休息時制作一些有趣的動畫,使大腦處于更好的狀態(tài)。通過課程教學內容與線上資源整合,一方面可最大程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另一方面可提高課堂趣味性,教師還可以此為基礎,找出課堂缺失的知識點;教師可隨時在線答疑,與學生互動,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和障礙;同時,學生還可利用百度、知網或數據庫等網上資源,自行查詢相關知識。一些章節(jié)與生活緊密相關,比如維他命、荷爾蒙等,還可以安排學生通過小組形式查閱資料,自學、鍛煉團隊意識以及交流技巧。
2.2.3 考核方式
掌握好一門課程和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最終體現在教學效果上,評價是其中的關鍵。綜合評分法是以期末閉卷考試為基礎,結合考勤、課堂表現、作業(yè)進行考核。盡管傳統的評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但卻存在著明顯的缺陷。由于測驗時間有限,總分有限,期末試卷所能呈現的知識點很少,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實際掌握。然而,課堂教學中中學生過多,且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及學習能力或多或少都存在些許差異,導致無法對學生進行精準評價。為此,教學可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開發(fā)“聯機資源”,通過線上單元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針對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教師可創(chuàng)設獨立板塊,以解決學生在單元知識理解、興趣等方面的困難為重點,以此保障對學生進行更加客觀、真實、全面的評價。
綜上所述,本文以線上和線下之間相互融合的教育方式呈現,充分地利用網絡之中的海量資源,并且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促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其中,針對自身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進行全方位地思考。依托于互聯網技術之下,更能夠第一時間收集到教學資源及相關案例,進一步提高學生“生物化學”知識和的理解能力。因此,應當充分利用黑板、多媒體及網絡,實現“生物化學”課堂教學與在線課程的有機結合,不斷完善教師本課程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及興趣,最大限度地提升“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且能夠不斷的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增強,對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