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顧 婷
(1.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公共教育學院;2.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湖北 十堰 442000)
《瘋狂的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改編自新加坡華裔作家關凱文的同名小說,由出生于美國的華裔導演朱浩偉執(zhí)導,是好萊塢自1993年《喜福會》以后第一部全部由亞洲演員和亞裔美國人主演的現(xiàn)代亞裔題材電影。女主角朱瑞秋是在美國出生美麗知性的華裔經(jīng)濟學教授,而男友是“隱藏的”新加坡豪門之子尼克。相愛兩年后朱瑞秋隨著男友回新加坡參加好友的婚禮,并拜見男友的家人。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其他美女的競爭以及男祖母及婆婆的種種刁難與歧視。最終瑞秋通過麻將桌上的談判贏得婆婆的認可,并贏得了個人愛情。其一經(jīng)問世,便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引起了全球特別是亞裔觀眾的熱議,有人認為這部影片在對亞裔形象的塑造上突破了以往美國電影固有的刻板印象,也有人認為是在強化固有的刻板印象。本文嘗試從大眾傳媒作品中梳理大眾對華人女性刻板印象的主要特征,并從典型女性(女主角凱瑞Kerry, 女主角母親瑞秋Rachel, 男主角母親埃莉諾Eleanor)形象入手,闡述該影片對華人女性刻板印象的突破與強化。
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在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產(chǎn)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tǒng)的看法,是在認識他人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1]。刻板印象又叫做“成見”或“定型觀念”,是指在了解其他文化之前,就已經(jīng)對異文化形成了一種先入為主的看法,甚至是偏見,并把這種先入為主的看法套用在目的國家的各方各面中。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刻板印象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美國華裔因為膚色原因,與歐洲白人移民,如意大利和德國移民,美國華裔被認為是“文化他者”。李一諾(2018)[2]曾對2013-2017年的《紐約時報》中與華裔美國人相關的125篇新聞報道進行框架理論分析,發(fā)現(xiàn)美國新聞媒體塑造了華裔女性溫柔、順從、柔弱的傳統(tǒng)東方女性形象;華裔美國人的性格常被沉默寡言、懦弱膽小、順從等詞修飾,描述為工作勤奮、學習努力但不敢也不愿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報道中出現(xiàn)的華裔社會階層要么是高學歷、高收入的社會精英,是美國模范少數(shù)族裔的代表[3],要么是底層勞動者形象,貧困無知。
在美國早期的影視劇及文學作品中,華裔女性給人留下惡毒粗魯、性感放浪、凄苦柔弱等三種刻板印象。華裔明星劉玉玲在電視劇《甜心俏佳人》中飾演的吳玲以其惡毒粗魯?shù)男蜗蠼o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些熒屏形象對塑造華裔龍式女郎的刻板印象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電影《蘇斯黃的世界》和《西貢小姐》中則把華裔女性描繪為身世凄苦命運悲慘的情婦,是等待被拯救的弱女子形象。
在20世紀80年代也出現(xiàn)了不少華裔電影作品,從不同側(cè)面講述新移民的生活,這些作品都力求擺脫并糾正對華人形象的歪曲,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有了新的探索和突破,但遺憾的是,就連華裔認為最成功的作品《喜福會》也沒能改變美國人對華裔群體的刻板印象。
本文試圖從典型女性(女主角凱瑞Kerry, 女主角母親瑞秋Rachel, 男主角母親埃莉諾Eleanor)形象入手,闡述該影片對華人女性刻板印象的突破與強化。
從20世紀90年代起好萊塢就開始塑造華裔女性形象,華裔母親的的銀幕和新聞形象或是軟弱可欺的家庭主婦、或是無法融入西方世界的文化邊緣人[4],或是對西化的子女行為指手畫腳的中國虎媽[5]。相比之下,在《瘋狂的亞洲富豪》中母親Kerry的形象是有所突破的。
凱瑞是位堅強勇敢的單身母親,首先在餐館當服務員,然后通過自己的打拼成為唐人街服裝店老板。她經(jīng)濟獨立并獨自撫養(yǎng)瑞秋長大,積極學習英語,她成功融入了美國生活,但同時也保留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記憶、理解和尊重。劇中凱瑞陪瑞秋去挑選見男友家長的禮服,她建議瑞秋選擇紅色禮服,并告知在中國文化中紅色代表幸運,能幫助瑞秋獲得男友家人的好感??偟膩碚f,對凱瑞的刻畫可以看作是中國第一代移民女性中的一個新形象,她不再為自我身份的懷疑而煩惱,也不再陷入不知如何應對美國化女兒艱難境地。她的叛逆精神和獨立性格幫助她擺脫了不幸的婚姻,使她的人生目標得以實現(xiàn),這對瑞秋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她的形象有助于打破華裔女性作為從屬和順從妻子的刻板印象。
從《女勇士》到《喜福會》,母女關系一直是文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電影中所展現(xiàn)的母親們以孔孟之道要求女兒們順從自己的意志安排,不與兒女們平等交流,這使得在美國出生崇尚個人主義的女兒們反感;中國母親們說話方式也迂回曲折,在女兒們看來不夠直接,令人費解。這些對中國母親的不同之處的刻畫,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中國母親在邊緣文化中的“他者”地位。在《喜福會》中歐亞混血的美國女兒麗娜敘事話語中,顧瑩瑩的形象是編造荒誕的恐怖故事、甚至是“幽靈”般存在的中國媽媽。而她對母親的這種刻板印象代表了母女關系遭遇的困境。在《瘋狂的亞洲富豪》中Kerry 與女兒關系是平等友好的。當女兒因為遭受男友家人的反對而悲傷難過時,Kerry 立即趕到新加坡給女兒提供支持和安慰,并完全尊重女兒的決定。當尼克的母親派人調(diào)查瑞秋的生父身份,瑞秋才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并責怪并埋怨Kerry 隱瞞了自己的身世時,Kerry 耐心解釋事情原委,對待瑞秋的態(tài)度真誠而平等。凱瑞與瑞秋的相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國母親與美國化女兒之間母女關系的新形象。瑞秋和她母親的關系是相當平等有愛的,而不是父權制和沉默的。
總的來說,對凱瑞的刻畫可以看作是中國第一代移民女性中的一個新形象,她不再為自我身份的懷疑而煩惱,也不再陷入不知如何應對美國化女兒艱難境地。她的叛逆精神和獨立性格幫助她擺脫了不幸的婚姻,使她的人生目標得以實現(xiàn),這對瑞秋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她的形象有助于打破華裔女性處于從屬地位和甘做順從妻子的刻板印象。
但是Kerry 的人物塑造與過去好萊塢電影中華裔母親的形象有重疊之處。Kerry 是單親母親,與眾多早期的影視劇中命運多舛的華裔女性命運相似,在中國有著凄苦的往事不堪回首,迫于無奈踏上移民美國之路。在美國靠著自己的打拼,融入主流文化。這種華裔女性在本國婚姻不幸或被男性傷害逃到美國的情節(jié),是典型的第一代華裔移民的故事套路。這在無形中加強了華裔女性孤苦無助、地位低下及華裔男性粗暴的刻板印象。
過去電影作品中華裔二代的銀幕和新聞形象多是掙扎于多重身份認定。他們或隱忍壓抑、或粗野放蕩、或理性謹慎。這些女性大部分沒能完全接受或融入美國的價值體系,卻還保留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深受其影響,對美國文化難以產(chǎn)生歸屬感。與這些傳統(tǒng)的二代移民相比,新時代的華裔二代基本完全被美國同化,是美國華裔中產(chǎn)階級的典型代表。影片開場,瑞秋就顯示出強大的氣場,她在給學生做概率學在賭博中的應用,從容自信、眼神篤定、成熟美麗,是典型的現(xiàn)代高知女性形象;她出生于美國,從小就受到美國文化思想的影響。畢業(yè)于世界名牌大學,在紐約大學任職,擔任經(jīng)濟學教授職務,推崇獨立自主和學術自由;性格樂觀豁達、獨立勇敢,崇尚個人自由。陪男友回新加坡參加朋友婚禮,偶然得知男友出自豪門,雖然驚訝但沒有退縮;當被告知其會遭受男方家人及朋友的刁難時,雖然意外但沒有害怕;當男友的母親諷刺她是“外黃內(nèi)白的香蕉人”,稱其與兒子“門不當戶不對”時,瑞秋意志堅決,竭力守護自己的愛情。當男友母親請私人偵探調(diào)查Kerry 的背景,揭露Kerry 的通奸丑聞時,瑞秋才感到羞辱和難過,決定離開新加坡回到美國。這些舉動完全符合現(xiàn)代美國女性的價值觀,反映了當前美國主流價值觀念。
作為一個完全西化的新時代華裔二代移民,瑞秋身上依然有著華人的品質(zhì)和文化基因。在影片結(jié)尾,她打麻將故意輸給了尼克的母親,表明了她愿意為男友尼克的家庭和睦犧牲自己的個人幸福,并告訴尼克的母親她已經(jīng)拒絕了尼克的求婚,因為她愛尼克,不想看到尼克為了她與家庭斷絕關系。這樣的隱忍和犧牲,以家庭為重的價值觀正是中國傳統(tǒng)女性所堅持和強調(diào)的,也是促成影片結(jié)尾圓滿大結(jié)局的關鍵。
《瘋狂的亞洲富豪》中陽光自信、堅強獨立、睿智勇敢的女主角Rachel 瑞秋的形象是對過去美國人眼中華裔女性笨拙、柔弱、溫順的刻板印象的突破,對建構更加獨立智慧的華裔女性形象有著積極意義。
身份和文化認同是每個人存在的核心要素,身份認同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華裔女性的身份探尋從未停止。尤其是第二代華裔移民,在身份認同上比自己的母親有更多的身份認同上的困境。因為他們會被美國主流社會和華人社會及中華文化視為“他者”[6]。而電影中的瑞秋則象征著一種新型的、繁雜的身份,此類身份屬于一種中國式身份和美國式身份的彼此交疊,是一種對中美兩種文化予以傳承、修正、創(chuàng)造的融合。她的身份是流動的 :瑞秋認同自己身上的中國屬性,同時也肯定自己的華裔美國人身份。她在過去和現(xiàn)在、個人和家庭、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之間尋求平衡。
在影片中,尼克的家庭來自中國,祖輩在新加坡打拼積累了驚人的財富,這個大家族本身就是游離群落。而電影的背景新加坡就是這樣的游離空間,它一邊接受著開放的西方文化的沖擊,一邊承載著中國社會的一些傳統(tǒng)特性:如“家長制”模式、孝文化與婆媳矛盾難題等。新加坡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幾乎每個人都能說英語,有西方教育的背景,但卻過著中式的生活。電影中的楊夫人不是一個蠻橫不講理的“惡婆婆”,相反,她舉止優(yōu)雅、談吐得當。作為較早一批留學生,楊夫人在中西文化中游刃有余,尼克母親Eleanor 一直受到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影響,她非常傳統(tǒng),以丈夫為天,忠于家庭,為了照顧家庭甘愿從劍橋大學退學,幫助丈夫打理生意照顧大家庭。Eleanor對此還深以為榮,認為“這是一種特權”。這是典型的歷史偏見所造成的刻板印象。古代的中國的確是一個封建社會,女子地位低下,以丈夫和家庭為主,要一輩子服務于丈夫和家庭。但是隨著社會進步,女性地位已經(jīng)逐漸上升,女性更多地會遵從于自己的內(nèi)心,更多地享受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工作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女性的常態(tài),但是西方對中國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沒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改變。
《瘋狂的亞洲富豪》(2018)中Eleanor埃莉諾與Rachel瑞秋沖突的爆發(fā)源于中西方文化價值觀差異,最終解決表明了尼克的母親埃莉諾對不同價值觀的包容態(tài)度,對瑞秋的寬容態(tài)度,以及她對尼克選擇的尊重,她將戒指送給了尼克。在麻將桌上博弈的情節(jié)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贊揚,還有電影結(jié)尾尼克在小屋里向瑞秋求婚時用的戒指,都足見編劇的匠心。就中國家庭而言,尤其是那些名門望族,門當戶對的婚姻一直被宗族長輩所推崇,有時甚至是一種強制性要求。祖?zhèn)鹘渲缸鳛橐环N象征,代表著對后輩的認可和接受。蘇伊拒絕把戒指給尼克的父親,是因為她不認可埃莉諾,而埃莉諾選擇把戒指給尼克,則意味著她接受并認可了瑞秋。此外,戒指不僅代表接受和認可,還代表對中國文化的傳承,這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
埃莉諾嫁給尼克的父親幾十年,至今蘇伊仍公開批評埃莉諾。與此相比,埃莉諾對待瑞秋則寬容很多。如果說祖母與婆婆的關系還是代際垂直的關系,那么瑞秋與婆婆之間就是實現(xiàn)平等的情感交流。埃莉諾沒有堅持對瑞秋的成見,而是放棄了偏見,對尼克的決定表示尊重,打破了中國婆婆狹隘專橫的刻板印象。
《瘋狂的亞洲富豪》(2014)和《瘋狂的亞洲富豪》(2018)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女性和東方世界在西方世界眼中長期存在的形象。因其對東方世界和亞洲人新形象的成功塑造而受到國外觀眾的歡迎,尤其是電影中的中國女性。在《瘋狂的亞洲富豪》中,主人公瑞秋不僅是個美麗睿智的女人,而且她對中國身份的認同也不同于早期移民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女性。瑞秋的自我認同部分源于她的自信,而這自信無疑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部分源于她取得的成就。此外,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比小說中的描述更為強硬,這與以往好萊塢電影中脆弱的中國女性形象截然不同。
瑞秋的母親凱瑞是中國落后封建社會的代表,也是一個獨立叛逆的女性,她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奮斗。凱瑞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她的女兒瑞秋,瑞秋成為紐約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并為她的母親感到驕傲。此外,瑞秋一再聲稱自己是中國人,這表明她對自己的中國身份持積極態(tài)度。與傳統(tǒng)的中國母女關系不同,凱瑞和瑞秋的關系是平等的、和諧的。至于尼克的母親埃莉諾,一位優(yōu)雅而聰慧的上流社會女性,影片表現(xiàn)了她對尼克的寬容和尊重??傊齻兊淖晕倚摒B(yǎng)也與西方世界對中國女性無知保守的成見背道而馳。
此外,中國女性在《瘋狂的亞洲富豪》中形象的突破似乎是一個信號,表明中國女性正試圖擺脫“他者”的標簽和西方人眼中對“中國娃娃”的刻板印象?!动偪竦膩喼薷缓馈?探討了中國女性的自我認同。此外,小說和電影中的其他中國和亞洲女性角色也與以往華裔文學作品和西方電影中的角色有很大不同。小說和電影對中國女性和東方世界的總體形象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瘋狂的亞洲富豪》2014和《瘋狂的亞洲富豪》(2018)中仍有關于中國社會不文明、陳腐的傳統(tǒng)價值觀、傳統(tǒng)的婚姻標準和畸形的家庭模式的描繪和敘述。要改變這些刻板印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國家層面和個人層面共同解決。首先,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增強文化軟實力,在國際上正確到更多的話語權。主動出擊把最新的中國、最真實的中國展現(xiàn)在世界公眾面前。此外,個人層面要提升自信,利用一切傳播工具記錄與時俱進的中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盡最大可能消除美國對華裔的偏見和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