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江西書院楹聯(lián)之意蘊美

      2023-02-06 20:34:27肖衛(wèi)華
      關(guān)鍵詞:治學上聯(lián)楹聯(lián)

      肖衛(wèi)華

      (南昌師范學院 文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2)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和學術(shù)研究機構(gòu)。它源于唐末,興于兩宋。士人學子星聚于此,研經(jīng)習典,探求修身治國之道、應舉備考之策;大賢碩儒鳳集于是,講學論道,闡發(fā)治學求知之徑、幽微獨得之見。故書院于知識之積累、文化之傳承、人才之培養(yǎng),厥功甚偉。

      江西乃人文之鄉(xiāng),其書院素有盛名,起步之早,數(shù)量之多,影響之大在中國書院史乃至整個中國教育史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2

      楹聯(lián)俗稱對聯(lián),是華夏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學形式。它廣泛使用于廟宇、宗祠、宅第、書院等建筑中,不僅有美化修飾建筑的作用,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直接體現(xiàn)。[2]

      江西書院的楹聯(lián)數(shù)量是非??捎^的,據(jù)我們目前調(diào)查所掌握的資料統(tǒng)計,共有197副,涉及35個書院(書院總數(shù)為187座)。當然,這些楹聯(lián)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其中白鹿洞書院69副,信江書院24副,高峰書院11副,鵝湖書院10副,白鷺洲書院9副,仰山書院6副,云中書院6副,凝秀書院5副,金鰲書院、懷玉書院各4副,安湖書院、渼陂書院、東佳書堂各3副,陽明書院(贛州)、歸仁書院各2副,象山書院、華林書院、友教書院、西昌書院、濂溪書堂各2副,瀲江書院、東山書院(贛州)、萬安書院、云興書院、大成書院、石門書院、濂溪書院、馮川書院、草堂書院、東山書院(吉安)、豫章書院、東湖書院、陽明書院(吉安)、靖節(jié)書院、符夢書院各1副。作為書院有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西書院楹聯(lián)呈現(xiàn)出豐富的意蘊美。具體來說,它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勸勉策勵,飽含敦教深情

      書院乃讀書治學之所,故書院教育,無不以“立志”為第一要務。南昌布衣名士章潢在為白鹿洞書院制定的學規(guī)《為學次第》中,便將“立志”置于首位,指出學以立志為根源:“此志一立,此心恒存,一日千里,誰其御之?一念萬年,誰其奪之?貫金石,通鬼神,樹不朽事業(yè),而無吞所生矣,不亦偉然大丈夫哉?!盵3]743不少江西書院楹聯(lián),就包含著這種意蘊。如:

      本末雖同揆,重文章先重道德,秀峰山北敬業(yè)樂群,望諸生共勵曾三顏四;

      行藏止一理,有經(jīng)濟乃有事功,紫淦城南讀書求志,愿多士勿忘禹寸陶分。

      此為清代朱一深題凝秀書院琢玉堂楹聯(lián)。上聯(lián)勉勵諸生潛心于學,樂于切磋,并用孔子弟子曾參、顏回“三省”“四勿”之典故,勸誨諸生反省自身,言行合禮。下聯(lián)是說,不管是出仕還是隱退,都可以成就一番功業(yè) ,但前提是要有才干(即聯(lián)中的“經(jīng)濟”)。而才干的獲得,要靠樹立遠大志向,珍惜每一寸光陰去讀書治學。

      文比韓蘇歐柳;

      行追稷契皋夔。

      此為歸仁書院楹聯(lián)。鼓勵學子文章要能比肩韓愈、三蘇、歐陽修、柳宗元那樣的文豪,品行要能媲美后稷、契、皋陶和夔那樣的賢臣。

      二、禮興才盛,頌揚教化偉業(yè)

      作為官學的重要補充,具有私學性質(zhì)的書院也是以儒家思想為其主要教學內(nèi)容。書院主持者通過講學、雅集、聚會等方式,對書院的學生及其他活動參與者進行儒家學術(shù)、德行、禮教、政見等內(nèi)容的講授、教育和交流。這些活動,在培育士子、移風易俗、教化鄉(xiāng)里、敦睦社會、維護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成為眾多楹聯(lián)作者競相頌揚的對象。如:

      近接程朱,繼往開來,振起兩朝人物;

      遠宗孔孟,承先啟后,維持百代斯文。

      此為石門書院楹聯(lián),作者不詳。石門書院為明初教育家梁寅所創(chuàng)。梁寅精于理學,故聯(lián)曰“近接程朱”“遠宗孔孟”。梁寅一生桃李滿天下,且多有建樹者,如明惠帝朱允炆時的忠臣練子寧,故曰“振起兩朝人物”“維持百代斯文”?!八刮摹闭?禮樂教化、典章制度也。

      千萬間廣廈重開,看階閣層樓,勢凌霄漢;

      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東箭,輝映江山。

      此為白鷺洲書院風月樓楹聯(lián)。白鷺洲書院自南宋創(chuàng)建以來,一直延續(xù)到清代末年,其間累經(jīng)修建。上聯(lián)描寫重建之后書院建筑的恢宏高大。如此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自然會吸引大批學子前來求學,故下聯(lián)承接上聯(lián),以言書院人才之盛,日后定可成為與江山交相輝映的俊杰(聯(lián)中的“德星”“南金”“東箭”均為俊杰、賢才之意)。事實上,此聯(lián)所言并非浮詞。白鷺洲書院作為與廬山白鹿洞書院、鉛山鵝湖書院、南昌豫章書院齊名的“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它所培養(yǎng)的賢達之士可謂多矣,如著名學者歐陽守道、劉辰翁,民族英雄文天祥等就曾就讀于此。

      大人開道學之源,明德新民止至善;

      夫子道中和之極,金聲玉振集大成。

      此為大成書院楹聯(lián)。上聯(lián)言周敦頤、二程、朱熹等宋代大儒家開理學之先河,而大成書院以理學為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理學的熏陶教化下,諸生德行彰明,鄉(xiāng)閭莫不向善,民風為之一新?!抖Y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在儒家看來,如果能“致中和”,則天地萬物皆能各得其所,達于和諧境界。故“中和”實乃中庸之道的主要內(nèi)涵。下聯(lián)正言書院先生因教導中庸之道而聲名遠揚。

      三、博學審問,指點治學門徑

      做學問、寫文章,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需要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歷代書院的主持者,都將此作為重要的教授內(nèi)容。如陸九淵就提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朱熹則指出:“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許多書院楹聯(lián)的撰寫者,也不忘在聯(lián)中時時予以提點,如信江書院楹聯(lián):

      用志不分,俯拾皆是。

      開卷有得,與古為新。

      此聯(lián)談的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問題。上聯(lián)“用志不分”,是說學習時當專心致志,不可旁騖。宋代理學大師程顥曾說:“志不可慢,時不可失”,即是此意。立志不移,“用志不分”,假以時日,終有所得,屆時,滿地皆是知識寶藏,只要彎腰撿拾,便可得之。下聯(lián)“開卷有得”即開卷有益,“與古為新”即溫故知新?!墩撜Z·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睖亓曇褜W過的知識,??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

      又如清代趙佑為懷玉書院講堂所撰楹聯(lián):

      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

      此聯(lián)源出陸機《文賦》,指點學子治學為文,當博采百家及六藝當中的精華。

      千古有同心,不外這知行并進;

      六經(jīng)皆注腳,須說得義利分明。

      知行關(guān)系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對重要范疇,雖然主要涉及道德認識與道德實踐,但也有一般認識論的意義,因此,它不僅可以用來指導士人如何修身,更是治學的重要門徑。友教書院的這幅楹聯(lián),上聯(lián)說的正是治學要知行合一。下聯(lián)“六經(jīng)皆注腳”出自陸九淵《語錄上》:“學茍知本,六經(jīng)皆我注腳?!币庠趶娬{(diào)讀書治學的關(guān)鍵在于把握經(jīng)典的核心思想或原則,而不要執(zhí)迷于一字一句地死記硬背,也不可盲從迷信,人云亦云。同時,治學修身還要擺正理想的價值追求與現(xiàn)實的利益需求之間的關(guān)系,[4]也就是“義利”關(guān)系。

      四、學宗士則,追紹先賢道統(tǒng)

      中國人向來就有崇古心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系統(tǒng)中,人們認為古風、古言是真、善、美的價值標準,認為“先王”“古圣”是最高人格理想,他們以古代社會為理想社會,以遠古圣人為禮儀、法度、技術(shù)和器具的創(chuàng)始人、發(fā)明者。[5]崇古意識幾乎滲透到中國文化的每一領(lǐng)域。在書院楹聯(lián)中,我們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種文化底蘊和民族心理。

      如胥繩武題金鰲書院六賢祠楹聯(lián):

      五姓六賢,師友也,兄弟也;

      千年一脈,俎豆之,馨香之。

      金鰲書院位于江西萍鄉(xiāng)城南金鰲洲上。明萬歷年間,知縣陸世績建占鰲閣于洲上。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縣沈延標改建成書院,取名“金鰲”。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胥繩武任知縣,重建院舍,又建六賢祠,祀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張栻、胡安之等人。上聯(lián)“五姓六賢”,即周敦頤、程顥等六人。程顥與其弟程頤曾學于周敦頤;朱熹是“二程”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張栻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曾創(chuàng)建善化(今長沙)城南書院,主持岳麓書院,學術(shù)上雖承二程,但有別于程朱而又異于陸學;胡安之為萍鄉(xiāng)本地人,是朱熹的門生;故此六人,有師徒關(guān)系,有朋友關(guān)系,也有兄弟關(guān)系。周敦頤等人開創(chuàng)的宋明理學,是以古代的儒學為中心并融匯了釋道的新儒學,其淵源不可不謂久遠,稱其為“千年一脈”也毫不為過。俎和豆本是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兩種禮器,此處為祭祀、奉祀之意;馨香乃散播很遠的香氣,此謂將六賢的好名聲傳揚千里。故下聯(lián)所述,不僅僅只是追溯六賢之道統(tǒng)淵源,更有尊崇、發(fā)揚之意。

      又如仰山書院大門楹聯(lián):

      仰止高山懷陸子;

      心存大哲究天人。

      仰山書院位于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該院實際上是在崇正書院的遺址上重建的,而崇正書院則是當年朱熹與陸九淵的講學之所,故仰山書院的建立,是飽含著對陸九淵(即聯(lián)中的“陸子”)等高山一般的先哲的崇仰之情的。但對先哲的仰慕,不僅僅只是將他們存于內(nèi)心,更重要的是將他們的理論、學說運用到實踐當中,去探究天理人道,亦即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和人們讀書治學、為人處世的道理。

      追紹先賢還體現(xiàn)在對書院創(chuàng)辦者的感念上。由于書院大都以私人名義發(fā)起籌建,本就不易,加之又具有義學性質(zhì),這對于地方而言,無疑是一大福祉。因此,對于書院的創(chuàng)辦者,后人感念其首創(chuàng)之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如徐鉉所撰華林書院楹聯(lián):

      祖孫一德,洙泗同風。

      華林書院最早為南唐前期胡珰創(chuàng)辦的家族私塾。到了宋初,其曾孫國子監(jiān)主簿、教育家胡仲堯“聚書萬卷,大設廚廩”(《宋史·孝義傳·胡仲堯》),將家塾擴建成為當時規(guī)模首屈一指的書院?!白鎸O一德”,正是指胡珰、胡仲堯祖孫二人同心同德興辦教育?!颁ㄣ敉L”,用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之間聚徒講學以修詩書禮樂的典故,頌揚胡家祖孫辦學之功績。

      五、文章江山,盡顯書生意氣

      書院教育的一大好處,是有效地減少了地緣政治、經(jīng)濟優(yōu)勢所造成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現(xiàn)象,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不是集中于那些政治或經(jīng)濟中心,即便是一個窮鄉(xiāng)僻壤或幽隱之地,也可能因為一個書院的建立而名噪一時,成為當?shù)啬酥寥珖慕逃蛭幕行?。而一個書院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是因為其創(chuàng)辦者或主持者多是當時的名宿大儒或高人處士,如白鹿洞書院曾由理學宗師朱熹主持,象山書院的創(chuàng)始人乃心學的開山鼻祖陸九淵。因此,無論是學術(shù)眼界還是學術(shù)功底,窮鄉(xiāng)僻壤或幽隱之地的寒門學子可能都不會遜色于名都大邑的官宦之后,加之年輕人的天性和所受的勵志教育,令其談笑之間,時或流露出一股指點江山的豪情壯懷。如瀲江書院楹聯(lián):

      興我小邦,矢其文德;

      國之善士,簡在帝心。

      上聯(lián)乃書院諸生的自勉之言,謂讀書人當以振興邦國為己任,幫助天子施行禮樂教化。矢,施也。下聯(lián)言我輩讀書人皆是國家的棟梁之材,當建立一番功業(yè),以便聲聞帝君?!昂喸诘坌摹?存于帝心也。

      又如清代吳鳳鳴為馮川書院所作楹聯(lián):

      今科又掄元,愿諸生莫作第二人想;

      每月來課士,即此地可作試三場觀。

      上聯(lián)“掄元”指科舉考試中選第一名。一個“又”字,說明該書院考中狀元的士子已不止一人。正因有此等先例與實力,故能放出“諸生莫作第二人想”之豪言。下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既然有拔得頭籌的自信,那么,先生之“課士”(即考核士子之學業(yè)),就無異于科舉中三場考試了。全聯(lián)大有睥睨天下、舍我其誰之氣概。

      東山書院楹聯(lián),也顯示了這種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盡管其詞鋒要含蓄得多,其辭曰:

      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在君國。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亦或是法家、墨家等等,無不將“內(nèi)圣外王”作為人生的理想追求。尤其是儒家,雖不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的首創(chuàng)者,但卻將其作為本學派的基本命題和主要思想,也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皟?nèi)圣”對應“修身”的境界, 要求做一個有德性的人;“外王”意指“經(jīng)世”的行為,即對建功立業(yè)理想的追求,[6]亦即儒家所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而要達到“內(nèi)圣”的境界,首先就要“格物致知”,也就是通過讀書學習獲得知識,這正是上聯(lián)的旨歸之一。讀書雖不能一定顯重,至少可以修身齊家;而一旦通達,則當心系天下,為君分憂。此番胸懷,雖不如此前二聯(lián)倜儻縱逸,卻多了一份厚重樸實。

      六、智水仁山,參究天人性理

      古代的書院,大多建在風景優(yōu)美之處,如宋代“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處廬山一隅,居五老峰下;岳麓書院前臨湘江,后枕岳麓;嵩陽書院得太室之玄氣,浴潁水之靈波;石鼓書院映回雁峰,環(huán)蒸湘水。因此,書院楹聯(lián)中以吟詠山川景物、贊美學習環(huán)境為題者俯拾可得。如白鹿洞書院楹聯(lián):

      泉石可人,煙霞友我;

      青山傍屋,綠樹盈門。

      從此聯(lián)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灣清澈晶瑩的山泉自山石間中緩緩流過,叮咚作響,令人悅目怡神;天上白云繞岫,明霞散綺,宛如相知相契的摯友;書院依偎于蔥蘢蓊郁的青山,門前碧樹成蔭,蒼翠欲滴。好一處清幽靜謐的所在!無怪乎當年朱老夫子踏游至此,慨然嘆曰:“觀其四面山水,清邃環(huán)合,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真群居講學、遁跡著書之所!”

      書院如此選址,誠然是為了讓士人遠離世俗的煩擾,潛心研習學問,但更重要的在于,在儒家看來,自然山水還具有某種與人的精神品質(zhì)類似的形式結(jié)構(gòu),人們更容易與那些具有同構(gòu)性的自然物獲得精神上的感應和共鳴。也正是這種同構(gòu)性使得自然山水具備了德化的作用:秀麗多姿的山水能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人自身的完善。[2]從山水之中,人們可以參究出天性人理。這一點,也為聯(lián)語作者所注意,如朱熹為懷玉書院所撰楹聯(lián):

      泉飛白石堪為酒; 灶傍青山不買柴。

      作者由泉之清澈聯(lián)想到酒之甘冽,由山之蒼翠聯(lián)想到柴之充足,并進而想到:制酒所用泉水、所需柴薪如此取之方便,用之不竭,則所釀之酒也定當醇正綿長,四季常有。但此聯(lián)所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寫引泉用柴的方便之處,更主要的是表現(xiàn)其一任自然的治學之道,即治學也需遵循規(guī)律,才不會勞而無功。

      又如清代廖峻題凝秀書院靜遠樓楹聯(lián):

      縱目倚層樓,楓岡疊嶂,梓嶺飛巒,萬仞高山跟腳,皆從實處立;

      澄懷憑靜閣,湘浦流云,桂湖涌雪,幾灣活水源頭,都自個中來。

      作者先寫憑樓遠眺所見湖山美景:楓岡梓嶺,層巒疊嶂,直插云霄;湘水桂湖,云蒸霞蔚,白浪滔天。但作者的落腳點并不在美景本身,而是筆鋒一轉(zhuǎn),開始思索起美景背后的玄機:山之所以高俊,是因為有堅實的基礎(chǔ);水之所以活脫,是因為有深廣的源頭。治學之道亦是如此:學養(yǎng)上的出類拔萃,要以扎實的功底為依托;知識上的融會貫通,要以廣博的涉獵為前提。

      綜上,江西書院楹聯(lián)內(nèi)涵豐富,或飽含敦教深情,或頌揚教化偉業(yè),或指點治學門徑,或追紹先賢道統(tǒng),或書生意氣,或參究天人性理,常常閃耀著儒家的浪漫與理性光輝,是后人了解江西古代教育和學術(shù)研究的一扇重要窗口。

      猜你喜歡
      治學上聯(lián)楹聯(lián)
      如何正確貼春聯(lián)
      “大將軍”的治學之路
      牛年春聯(lián)集錦
      蕭公權(quán)的治學轉(zhuǎn)向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16
      孔府的年節(jié)楹聯(lián)
      對聯(lián)(2018年2期)2018-05-28 03:03:24
      羊年春聯(lián)
      源流(2015年2期)2015-03-18 09:52:55
      我與楹聯(lián)緣不淺
      對聯(lián)(2011年24期)2011-09-19 06:40:26
      楹聯(lián)簡史三字經(jīng)(八)
      對聯(lián)(2011年6期)2011-09-18 02:28:44
      楹聯(lián)簡史三字經(jīng)(六)
      對聯(lián)(2011年2期)2011-09-14 02:52:28
      關(guān)于“主訴證治學”的思考
      涪陵区| 岳阳县| 光泽县| 梁平县| 湘潭县| 会昌县| 镇赉县| 普陀区| 阳信县| 靖宇县| 柯坪县| 崇明县| 延川县| 进贤县| 宝坻区| 周口市| 呼和浩特市| 嘉义市| 商水县| 石首市| 托里县| 宣城市| 中江县| 屏边| 崇仁县| 金川县| 页游| 吕梁市| 安吉县| 沅陵县| 炉霍县| 略阳县| 大港区| 汝州市| 张家界市| 元氏县| 黑龙江省| 文成县| 滨海县| 铜陵市|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