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風險負擔規(guī)則與履行不能制度關系論

      2023-02-07 12:41:51
      運城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標的物債務人義務

      張 悅 言

      (青海民族大學 法學院,西寧 810007)

      在當代社會中,合同作為經濟交易和社會關系的重要工具,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同在成立、履行和終止的過程中,可能會由于各種情況導致履行困難。為了應對這些情況,我國法律提供了多種規(guī)則和制度,例如合同解除、違約責任、不可抗力、風險負擔和情勢變更等,用以應對履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風險。然而,由于各種不可預見的因素和情況,合同的履行并非總是如期順利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風險負擔規(guī)則和履行不能制度成為了調整和解決合同履行問題的重要依據(jù)。這兩個制度的交織和相互影響,不僅涉及到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益保障,還涉及到社會交易的穩(wěn)定性和公平性。學界對于風險負擔規(guī)則與合同履行不能制度各自的性質和適用范圍進行了細致的探討,但就二者間的相互關系而言,研究仍然有限。盡管兩者具有一定的交叉點,但學界對于它們如何在實際案例中相互作用,以及在處理特定情況下的優(yōu)先順序和沖突解決機制等方面的討論還不夠深入。未形成具體的理論框架或方法來解釋二者間的關系,導致這一領域的研究較為零散。

      因此,本文致力于深化對風險負擔規(guī)則和合同履行不能制度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從調整范圍和法律效果的角度加以分析,結合實際案例,揭示其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相互作用和權衡。探討兩者在法律體系中的位置、優(yōu)先級和可能的沖突解決策略,從而更好地理解風險負擔規(guī)則和履行不能制度在合同風險分配中的作用,同時為我國合同法體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建議。

      一、風險負擔規(guī)則與履行不能制度內涵解析

      (一)風險負擔規(guī)則

      1. 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內涵及適用范圍

      在法律層面上,風險負擔規(guī)則指的是在合同成立并生效后但尚未履行完畢之前,明確標的物毀損或滅失的風險由哪一方承擔。這規(guī)定了在特定情況下各方對于標的物損失的責任,并且決定了合同雙方是否仍需繼續(xù)對對方履行合同約定的支付義務。[1]風險負擔規(guī)則適用于合同生效后但履行完畢前的階段,主要涉及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以及合同雙方是否仍需承擔對對方的對待給付義務。根據(jù)這一規(guī)則,如果在合同成立后但在履行完畢前,標的物發(fā)生毀損或滅失,法律應當規(guī)定由哪一方來承擔這種風險。具體的風險承擔方可能在合同條款中明確規(guī)定,也可能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來確定。在一些情況下,合同法可能規(guī)定某一方或雙方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以確保在交易中風險的分配達到公平和合理的目的。

      2. 我國法律中的風險負擔規(guī)則

      根據(jù)我國《民法典》,風險負擔規(guī)則主要涉及合同成立并生效后至履行完畢前的階段,包括應由合同中的哪一方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以及雙方是否仍應承擔對對方的對待給付義務的問題。但我國對于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規(guī)定仍存在缺陷。我國合同編制定了一套歸責體系,包括廣義與狹義上的風險負擔規(guī)則。[2]廣義上的風險負擔規(guī)則包括所有因不可歸責于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原因所導致的損失;合同編中的典型合同有其狹義的風險負擔規(guī)則,例如買賣合同中的標的物損毀滅失的風險分擔規(guī)則。從兩者的關系可以看出,狹義的風險負擔規(guī)則在特定合同中規(guī)定了具體的風險分擔原則,而廣義的風險負擔規(guī)則則更為普遍,適用于各種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事由導致的損失。

      在《民法典》的總則部分,只提到了提存風險負擔問題,而其他關于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具體規(guī)定則零散地分布在不同的典型合同中。這些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具體規(guī)定,是由公平正義等基本法律原則所推導出來的,更像是一種注意性規(guī)定。這意味著即使在合同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相應的風險分配條款,根據(jù)公平正義等法律原則,法院也應當根據(jù)情況來判斷并給出相應的法律后果?!睹穹ǖ洹返?04條規(guī)定了買賣合同中關于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問題。該條內容規(guī)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賣方承擔,這是根據(jù)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風險負擔原則。盡管在我國《民法典》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租賃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分配,但根據(jù)《民法典》第729條及公平正義原則,如果由于租賃人的過錯所導致租賃物的毀損滅失,那么租賃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對于租賃合同中租賃物毀損滅失進行合理的風險分配。《民法典》第858條規(guī)定了技術開發(fā)合同中的風險負擔以及通知義務問題。這種基于公平正義的推導可以彌補合同法規(guī)定的不完整性,注意性規(guī)定的特點可以使得風險負擔規(guī)則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明確了在特定合同情況下的風險分配原則和責任承擔方式。

      (二)履行不能制度

      1. 履行不能制度的內涵及適用范圍

      履行不能是指債務人在客觀上已經沒有履行能力。債務人由于某種原因,事實上已不可能履行債務,使債的目的客觀上無法實現(xiàn),因而導致債務消滅或轉化為損害賠償之債,債權人無法請求繼續(xù)履行。[3]在大陸法系中,履行不能制度作為19世紀民法學中最重要的債法概念之一,是用來調整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致使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首要法律規(guī)范,大陸法將履行不能制度抽象為履行障礙的一種。履行不能制度同樣也是德國法修改之前關于給付障礙的核心內容。德國法上履行不能構造邏輯是,首先考慮履行不能是否可歸責,如果因不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導致的履行不能,這顯然屬于合同履行不能制度的調整范圍。意味著當事人無法按合同約定的方式履行義務時,可以依據(jù)履行不能制度尋求解除合同或要求相應的補償。保護債務人因不可抗力等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情況下的權益,使其免于無法預見和控制的責任。反之,則考慮履行不能是否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如果履行不能確實是由于債務人的過失、疏忽或其他可歸責的原因導致的,那么與損害賠償請求權相聯(lián)系的情況才可能發(fā)生。此時,債權人有權向債務人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以彌補因債務人的過失而造成的損失。[4]履行不能制度的存在旨在保護債務人在履行困難時的利益,確保其不承擔無法預見的責任。

      2. 我國法律中的履行不能制度

      履行不能制度在《民法典》合同編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履行不能制度的種類和效力規(guī)定仍存在漏洞。

      在合同編總則中,并沒有單獨規(guī)定完整的履行不能制度,而是通過相關條款共同構建了這一制度。盡管在《民法典》第563條第1款和第590條中,對債權人的權益保障存在不足之處,沒有對免除債權人對待給付義務進行規(guī)定。但對于如何解決履行不能問題,《民法典》第580條規(guī)定了非金錢債務對待給付的免除。[5]這一條款確保了在債務人由于不可歸責于其本人的原因無法履行義務的情況下,債權人的對待給付義務自然消失。在某些情況下,債務人可能會遭遇無法預見的困難或障礙,導致無法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對待給付的免除可以減輕債務人的負擔,使其免于承擔無法預見的責任。

      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于履行不能制度的規(guī)定存在不完善之處,特別是在對待給付義務的效力方面有所欠缺??梢蕴剿鲗τ诼男胁荒苤贫鹊耐晟坪透倪M,明確其種類和效力的規(guī)定,以確保合同當事人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二、風險負擔規(guī)則與履行不能制度的相互關系

      風險負擔規(guī)則在合同法中可被視為對傳統(tǒng)履行不能制度的重要擴展和完善。在大陸法系中,由于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因素導致?lián)p失的過程中,履行不能制度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風險負擔規(guī)則在履行不能制度中起到了補充和完善的作用。[6]它關注于特定情形下的風險分擔,主要涉及標的物的毀損滅失問題。對于其他履行不能情形以及義務的履行問題,仍需要依賴履行不能制度來予以調整。雖然兩者在調整范圍和效果上存在差異,但它們共同構成了合同法中的風險分配機制。

      (一)理論層面對于二者的關系認定

      風險負擔規(guī)則和履行不能制度在理論構成上存在差異。履行不能制度在雙務合同中將給付與對待給付之間的關系緊密相連,強調了履行義務與合同存續(xù)之間的牽連關系。這意味著根據(jù)履行不能制度,當債務人無法履行其義務時,債權人也無需繼續(xù)履行對待給付的義務。這種關聯(lián)性確保了合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保持了合同關系的平衡。相比之下,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本質是處理因標的物毀損滅失導致的履行不能情況下的風險分擔。它關注的是在合同訂立后,由于不可歸責于任何一方的原因導致標的物毀損或滅失,進而影響債務人的履行義務。

      我國臺灣地區(qū)和德國的學者認為風險負擔規(guī)則是履行不能制度的一種例外情況。[7]其一,履行不能制度涵蓋了范圍更廣,包含了合同訂立前后以及可歸責與不可歸責的情況,超出了風險負擔所能調整的范圍;其二,風險負擔和履行不能在義務承擔的效果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履行不能制度體系中,一旦發(fā)生履行不能,債務人的給付義務將被免除,而債權人的對待給付義務也會隨之消失;而當由第三方原因導致履行不能時,賠償或補償責任將會轉移,從而導致債務關系發(fā)生變更。相較之下,風險負擔規(guī)則并未直接涉及給付和對待給付義務的履行問題,而是專注于處理標的物的毀損滅失,切斷了對待給付義務和給付義務之間的牽連關系。

      對于風險負擔與履行不能制度的關系,德國通說認為履行不能制度規(guī)定了債務人在不可歸責于其本人的情況下免除給付義務,同時債權人也無需履行相應的對待給付義務。而風險負擔規(guī)則則是在特定的交付后階段處理標的物的利益享有與風險分擔問題。根據(jù)風險負擔規(guī)則,一旦賣方在標的物交付后因毀損滅失而不能履行合同義務,其履行義務會被消除。然而,買方在這種情況下仍需繼續(xù)履行支付價金的義務,即對待給付義務并不因賣方的履行不能而消失。[8]在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學者中,同樣傾向將風險負擔規(guī)則視為履行不能制度的例外,認為風險負擔規(guī)則主要是對買賣合同中標的物的利益享有與風險分擔問題的處理。風險負擔規(guī)則強調了交付后標的物的毀損滅失天然構成事實不能,對賣方的履行義務產生影響,但并不影響買方支付價金的義務。[9]履行不能制度適用于一般的履行不能情形,而風險負擔規(guī)則則是在特定情況下對標的物的毀損滅失進行處理。

      風險負擔規(guī)則與履行不能制度之間的理論構成差異在于,它們對于給付義務與對待給付義務之間關系的不同處理。履行不能制度強調了雙方義務的相互依存,而風險負擔規(guī)則則更注重標的物毀損滅失所導致的風險分擔,使債權人需承擔相應的損失。

      (二)風險負擔規(guī)則與履行不能制度在調整范圍上的差異性

      從調整范圍上看,風險負擔規(guī)則從屬于履行不能制度。風險負擔規(guī)則被視為履行不能制度框架中的一項具體規(guī)定,旨在針對特定情形下的非正常損失進行合理的分配。

      首先,履行不能制度旨在調整債務人在履行債務過程中無法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的情況。這種調整涵蓋了由于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原因導致的不能履行,也包括可歸責于當事人的事由導致的不能履行。根據(jù)履行不能制度,無論是否由當事人的過錯所導致的履行障礙,債務人都可以免除其履行債務的義務,這意味著履行不能制度廣泛適用于各種不能履行的情形。[10]而風險負擔規(guī)則主要關注的是標的物毀損滅失這一特定情況下的風險分擔問題。根據(jù)風險負擔規(guī)則,一旦交付后的標的物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原因而毀損或滅失,賣方不再需要履行交付標的物的義務,但買方的支付價金的義務仍然存在。履行不能制度調整的范圍更廣泛,而風險負擔規(guī)則更像是一種特殊的例外規(guī)定。

      其次,在合同法中,履行不能制度涵蓋兩種情況:一是合同締約前的不能履行,即自始不能,二是合同締約后的不能履行,即嗣后不能。風險負擔規(guī)則只關注合同締結后至全部履行之前發(fā)生的不能履行情況。履行不能制度中,合同締約前的不能事由指的是在合同成立之前,由于某些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預見的原因,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合同締約后的不能事由則是指合同生效后,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導致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履行不能制度根據(jù)具體情況,允許債務人在不能事由出現(xiàn)時免除債務的履行義務。例如,在建筑合同中,承包商與業(yè)主簽訂了合同,約定在特定日期完成建筑工程的義務。但在合同簽訂之前,政府宣布一項建設禁令,禁止了該地區(qū)所有建筑活動。由于這是締約前發(fā)生的事件,承包商無法按約履行建筑工程的義務。[11]根據(jù)履行不能制度,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原因導致合同締約前的不能履行,承包商可以免除履行建筑工程的義務,而業(yè)主也無法要求履行。而風險負擔規(guī)則僅適用于合同締結后但尚未完全履行的階段。如果在合同生效后但交付之前,標的物因不可歸責于賣方的原因而毀損或滅失,根據(jù)風險負擔規(guī)則,買方可以選擇解除合同或要求交付相同類型的物品。

      最后,履行不能制度涉及的履行不能不僅包括法律上的履行不能和事實上的履行不能,還涉及經濟上的履行不能,即英美法上所稱的履行不實際的問題。相比之下,風險負擔規(guī)則特定關注交付后標的物的毀損滅失的情況,這本質上構成了事實上的履行不能。履行不能制度中的法律不能指的是依法不得履行的情況,例如違反法律規(guī)定或違背公序良俗。事實不能是指由于客觀條件的變化,導致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例如自然災害或不可抗力事件。而經濟不能則是指在經濟上履行變得不實際或不合理,例如因價格上漲、成本增加或市場變化導致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以經濟上的履行不能為例,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關于審理履行不能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指導案例,其中一案服裝廠為債務人,由于原材料供應商突然破產無法按時履行交貨義務,使得經濟上履行變得不實際或不合理。法院認為這是由于不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根據(jù)履行不能制度裁定免除債務人的履行義務。[12]對于風險負擔規(guī)則而言,一旦標的物在交付后由于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原因而毀損或滅失,風險自然地由賣方轉移到買方身上,從而導致標的物的事實履行不能。這意味著在發(fā)生標的物毀損滅失的情況下,賣方不再需要履行交付的義務,而買方仍然需要履行支付價款的義務。例如,在銷售合同糾紛案中,賣方交付一輛車給買方后,由于不可預見的事故,車輛被損毀。根據(jù)風險負擔規(guī)則,雖然標的物的毀損滅失但買方仍需履行支付價款的義務。因此,法院裁定免除賣方的再次交付責任,同時要求買方繼續(xù)履行支付價款的義務。[13]

      綜上,盡管風險負擔規(guī)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履行不能制度的一個補充,但在適用范圍和調整的事由上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履行不能制度涵蓋了更廣泛的履行不能情形,并綜合考慮了法律上、事實上和經濟上的履行障礙,以確保合同的有效履行。而風險負擔規(guī)則則更專注于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因素導致的標的物毀損滅失情況,明確在交付后該風險應由合同中的哪一方承擔。風險負擔規(guī)則在處理標的物毀損滅失風險方面具有特殊性,而履行不能制度則更為全面,涵蓋更廣泛的履行障礙情形。

      (三)履行不能制度較風險負擔規(guī)則在法律效果上的差異性

      風險負擔規(guī)則與履行不能制度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法律效果差異。履行不能制度作為一種獨特的法律制度,有以下共同效力特點。首先,履行不能制度中的免除給付義務是其核心原則之一。根據(jù)羅馬法的諺語“impossibilium nulla obligatio est”(無法履行的給付不構成債務),當債務人盡力履行但由于不可歸責于其本人的原因無法履行時,應免除給付義務。這意味著債務人不會因不可預見或不可控制的因素所導致的履行不能而承擔責任。[14]其次,履行不能制度中的對待給付義務的消滅。根據(jù)該制度,在履行不能的情況下,債權人承擔給付的風險,而債務人則承擔對待給付的風險。這種對待給付義務的消失使債權人不再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對待給付的義務,從而減輕了債務人的負擔。再次,履行不能制度中債權人享有代償請求權。當?shù)谌揭蚵男胁荒軐е聯(lián)p失或損害時,債權人可以選擇主張代償請求權,并承擔對待給付義務。這意味著債權人有權從第三方獲取相應的賠償或補償,并承擔相應的對待給付的義務。這種情況下,債權的效力類似于債務的更改,因為在債權人與第三方之間形成了新的債權債務關系。最后,履行不能制度保護債務人的利益。由于履行不能不可歸責于債務人,使得債權人無權要求債務人承擔因履行不能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履行不能制度的目的是保護債務人在不可抗力等不可歸責情況下的利益,使其免于對無法預見和控制的事件負責。[15]此時,債權人無法追究債務人因履行不能而導致的損失。

      因此,履行不能制度較風險負擔規(guī)則在法律效果上更為復雜,更多的涉及免除給付義務、對待給付義務的消失、代償請求權和保護債務人利益等方面,使其成為一種獨特的法律制度。風險負擔與之相比只是一種簡單的規(guī)則,其主要是處理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事由導致標的物毀損滅失的問題。

      三、我國法律中風險負擔規(guī)則與履行不能制度的關系

      在我國的實證法中,并未明確規(guī)定履行不能制度的一般規(guī)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債權人在履行不能情況下的權益保障。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包含了風險負擔規(guī)則,其屬于合同履行障礙范疇的一個重要規(guī)則。當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而導致標的物毀損滅失時,風險負擔規(guī)則在與履行不能制度有一定的重疊。由于兩者的性質和目的不同,它們并不存在直接的替代關系。履行不能制度主要關注的是由于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原因導致的履行不能情況,而風險負擔規(guī)則則更注重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風險分配。由于履行不能與風險負擔具體解決機制不同,在適用時會發(fā)生競合與沖突,并存論更適合我國。[16]在實踐中,需要同時考慮兩者的規(guī)定,找到更為合適的解決方案。

      目前法律對于履行不能的種類和效力的規(guī)定仍然存在不完善之處?!睹穹ǖ洹返?80條只界定了事實不能和法律不能兩種情況。該條規(guī)定了非金錢給付債務何時構成履行不能,但并未明確規(guī)定履行不能的完整效力,尤其是對于對待給付義務的效力規(guī)定并不明確,在完整性方面存在不足。情勢變更制度在我國《民法典》第533條進行了規(guī)定,允許當事人通過協(xié)商或訴訟途徑變更原有合同內容或終止合同履行,用來應對情勢變更問題。根據(jù)我國《民法典》第563條第1款,當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時,雙方當事人均有權解除合同。這意味著當事人可以通過解除合同的方式來終止合同關系,以免因不可抗力而無法履行合同義務。根據(jù)《民法典》第590條的,當事人因不可抗力而無法履行合同時,可以根據(jù)不可抗力的影響程度,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除非法律另有規(guī)定。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些規(guī)定中所提到的免除,是指免除因不可抗力而導致的違約責任或損害賠償責任,而并非免除履行合同的義務。這意味著當事人不會因不可抗力導致的履行不能而承擔違約責任或賠償損失,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自動免除履行合同的義務。這點與履行不能制度所強調的債務人在不可歸責于其本人的情況下免除給付義務的觀點略有不同。

      如前所述,在比較法上風險負擔問題主要涉及標的物交付后的情況。而在交付前,風險通常遵循著“風險屬于物主”的靜態(tài)物上風險規(guī)則,即在交付之前,物主承擔著與標的物相關的風險。交付后的風險應由物主承擔,因為物主在擁有和控制標的物后,自然承擔了相關風險。然而,在動態(tài)的履行過程中,履行不能制度起到了調整的作用,對于由于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事由導致的履行不能情況,產生了對待給付義務和給付義務的免除效果。這種制度的存在有其價值,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債務人確實無法按合同要求履行義務,免除其對待給付義務可以減輕其不可預見的負擔,同時也保護了債務人的利益。[17]在我國《民法典》第604條中,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調整范圍擴大至締約后但交付之前所發(fā)生的風險,進一步將履行不能制度與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交叉范圍進行擴充。在交易過程中,不僅交付后的風險分配得到規(guī)范,交付前的風險也得到了相應的處理。此條文為交付前后的風險分配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jù),確保了合同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四、未來研究方向

      風險負擔規(guī)則和履行不能制度在合同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它們在處理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而引起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問題時存在一定的重疊和交叉,但其具有不同的解決機制和目的。在實踐中,可能會出現(xiàn)競合和沖突的情況,因此需要在具體案例中綜合考慮和運用兩者的規(guī)定。繼續(xù)深入研究二者關系,不僅有助于完善我國合同法體系,提高合同履行的效率和公正性,也能夠為當事人提供更加穩(wěn)定和可靠的法律環(huán)境,促進經濟活動的發(fā)展和合同交易的順利進行。

      未來可以重點關注新興領域和新型合同模式,如在數(shù)字化合同和智能合同領域,風險負擔規(guī)則和履行不能制度面臨著一些適用和挑戰(zhàn)。一方面,數(shù)字化合同采用電子形式進行合同訂立和履行,涉及的交易方式和風險因素與傳統(tǒng)紙質合同存在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確定合同履行不能和風險負擔的具體規(guī)則以及解決爭議的機制成為一個重要問題。當數(shù)字化合同無法履行時,是否可以采用技術手段來驗證合同的真實性和履行情況,以確定責任的承擔和風險的分配?另一方面,智能合同的興起也對風險負擔規(guī)則和履行不能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智能合同的特點在于其自動化和不可篡改性。當智能合同無法按照預定的代碼條件執(zhí)行時,如何確定責任的承擔和風險的分配?智能合同的自動執(zhí)行是否會影響傳統(tǒng)合同法中的履行不能制度?通過對數(shù)字化合同、智能合同等新型合同形式的法律特征和實踐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尋找合適的法律原則和解決機制,以保障未來合同交易的安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歡
      標的物債務人義務
      根本違約場合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適用
      財經法學(2022年5期)2022-12-29 14:00:07
      主債務人對債權人有抵銷權時保護保證人的兩種模式及其選擇
      南大法學(2021年5期)2021-04-19 12:26:12
      幸福的人,有一項獨特的義務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12
      買賣合同中所有權保留條款的理解與應用
      淺析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效力
      淺析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效力
      三十載義務普法情
      人大建設(2018年4期)2018-06-26 08:38:26
      跟蹤導練(一)(4)
      “良知”的義務
      試析所有權保留買賣中的出賣人權利
      舒城县| 星座| 麻栗坡县| 呈贡县| 舞钢市| 岳普湖县| 蛟河市| 腾冲县| 马龙县| 仙居县| 来凤县| 应用必备| 恩施市| 灵武市| 赤城县| 汉沽区| 康乐县| 南皮县| 临高县| 揭西县| 孝义市| 丽水市| 昆明市| 霍山县| 吴川市| 宜昌市| 温宿县| 陆良县| 巫溪县| 平顶山市| 呈贡县| 临夏市| 汶上县| 保亭| 鄂尔多斯市| 栾川县| 新安县| 略阳县| 景东| 垣曲县| 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