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中國戲曲學(xué)院 科研處研究所,北京 100073
歷史上劉備的確先后依附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而文學(xué)作品演繹的劉備依附劉表期間發(fā)生的“襄陽宴”一事,史書并無記載。《三國志·先主傳第二》載:“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1]812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太祖之始征柳城,劉備說表使襲許,表不從,及丞相還,表謂備曰:‘不用君言,故失此機會也?!瘋湓唬骸裉煜路至眩諏じ筛?,事會之來,豈有終極乎?若能應(yīng)之于后者,則此未足為恨也?!盵1]812《三國志·董二袁劉傳第六》載:“劉備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初,表及妻愛少子琮,欲以為后,而蔡瑁、張允為之支黨,乃出長子琦為江夏太守,眾遂奉琮為嗣,琦與琮(還)[遂]為仇隙?!盵1]187這里有劉備依附劉表、勸說劉表襲擊許都而劉表不聽、劉琦劉琮心生嫌隙、蔡瑁張允支持劉琮等內(nèi)容,但并無襄陽會害劉備之事。
元末明初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陶宗儀在其《南村輟耕錄》中提到金院本有無名氏《襄陽會》,金院本還有《大劉備》,此兩劇當(dāng)演繹襄陽宴故事,惜曲文已佚,不能確知其面貌。
《三國志平話》中荊王劉表接納劉備,但二皇丈蒯越、蔡瑁二人心有不忿,認(rèn)為劉備奪了他們的權(quán)力,于是獻(xiàn)言劉表,使劉關(guān)張駐扎新野,以抗曹兵,劉表準(zhǔn)奏。二人傳圣旨于劉備,但遣關(guān)、張二將領(lǐng)家屬先行,留劉備于三月三日參加河梁筵會后再去新野,劉備應(yīng)允。當(dāng)天蒯越、蔡瑁邀請劉備去襄陽城外赴宴,蒯越暗使壯士殺劉備。內(nèi)一人見劉備面如滿月,隆準(zhǔn)龍顏,于是私奔皇叔,泄露機密。劉備大驚,令人牽馬于柳陰中,拈衣私出,于柳陰中上馬而去。后面接續(xù)“的盧馬”跳檀溪之事,但“的盧馬”的來歷,并無交代。這里欲殺劉備的會是“河梁筵會”,而此會設(shè)在襄陽城外,這可能正是后來的文學(xué)作品稱之為“襄陽會”“襄陽宴”的由來。執(zhí)行殺劉備任務(wù)的是無名壯士,而泄露消息的是無名壯士中之一人,并非《劉玄德獨赴襄陽會》中的劉琦,也非《三國演義》和京劇中的伊籍。
高文秀元雜劇《劉玄德獨赴襄陽會》,《錄鬼簿》《太和正音譜》《今樂考證》著錄。存《脈望館鈔校本》、王季烈《孤本元明雜劇》本、隋樹森編?!对x外編》本、王季思《全元戲曲》本、胡世厚《三國戲曲集成》本。此劇共四折兩楔子,包含簡雍下書、備依劉表、襄陽會、馬跳檀溪、水鏡莊、徐庶破曹仁等情節(jié)。其中第一折有襄陽宴故事,寫劉表接納劉備后,劉琮恐父親久后將荊州讓與劉備,喚蒯越、蔡瑁商議對策,蒯越獻(xiàn)計安排一席好酒,灌醉劉備,趁機下手。恰好劉表邀請劉備赴三月三日襄陽會,劉琦、劉琮作陪。席間劉表以自己年老,欲將荊襄九郡牌印讓與劉備,劉備推辭不受,劉琮言叔父是個知理之人豈肯受牌印,而劉琦則將牌印奉于劉備,情愿將九郡荊襄交叔父操持。劉備堅辭,并言大公子劉琦寬仁厚德,可以承襲。劉琮惱怒,著家將王孫去盜劉備的“的盧馬”,劉琦以“棗桃梨”勸食劉備暗示其“早逃離”,劉備會意告回。劉表挽留,劉琮扶劉表去歇息。劉琦趁機告知劉備,劉琮、蒯越、蔡瑁之計。劉備決計離開襄陽回新野、樊城。此劇劉琦、劉琮成為重要人物,劉備以沖末扮演、劉琦以正末扮演,劉琦顯然也是主角;想要殺害劉備的是劉琮,是他指示蒯越、蔡瑁盜取劉備“的盧馬”,埋伏人馬擒拿劉備;此劇第二折有詳細(xì)的盜“的盧馬”情節(jié),但無“的盧馬”的來歷。而且劉琮、蒯越、蔡瑁完全是小丑形象:
(劉琮上,云)河里一只船,岸上八個拽。若還斷了簞,八個都吃跌。某乃劉琮是也。我父劉表,兄乃劉琦,父子三人。武藝不會,所事不知,能吃好酒,快吃肥雞。頗奈劉備無禮,著一首將持一封書,問俺父親借個城子。俺父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簽了大腿。我如今想來,則恐怕久以后將荊州奪了。我手下有二將,是蒯越、蔡瑁,叫他來共同商議。小校,喚將蒯將、蔡瑁來者。(卒子云)理會得。(蒯越、蔡瑁二將上)(蒯越云)某乃前部先鋒將,俺家老子是皮匠,哥哥便是輪班匠,兄弟便是芝麻醬。某乃蒯越,兄弟蔡瑁。我又沒用,他又不濟。我打的筋斗,他調(diào)的百戲。公子呼喚俺二人,不知有甚事,須索見公子去。可早來到也。報復(fù)去,道有俺蒯、蔡二人,來見公子。(卒子云)理會的。喏,報的公子知道,有蒯越、蔡瑁,在于門首。(劉琮云)著他過來。(二凈見科)(蔡瑁云)劍甲在身,不能施禮。(蒯越云)公子喚俺二將那廂使用?(劉琮云)蒯越、蔡瑁,喚您二將來別無甚事,今有劉備問俺父親借座城子,俺父親久后必將這荊州讓與劉備,喚您二將來商議。(蒯越云)我有一計。俺這里安排一席好酒,多著些湯水,多著幾道嗄飯,準(zhǔn)備幾碗甜醬,我著他酒醉飯飽,走不動,撐倒了呵,那其間下手拿住,我著他死無葬身之地。公子,此計若何?(劉琮云)此計妙、妙、妙!此計好則好,比及這等,你先撐我不的?(蒯越云)此計已定,何故又撐呼?(劉琮云)既是這等,保守此計。計就月中擒玉兔,謀成日里捉金烏。(蒯越云)各家自掃門前雪,(蔡瑁云)莫管他家屋上霜。(同下)[2]
“武藝不會,所事不知,能吃好酒,快吃肥雞”“俺家老子是皮匠,哥哥便是輪班匠,兄弟便是芝麻醬”等語除了插科打諢,起到搞笑的效果外,與情節(jié)推進(jìn)并無關(guān)系,而且也不符合人物形象,所以《三國演義》并不采用,后代戲曲也舍棄了這些內(nèi)容。
《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有襄陽宴故事:劉備依附劉表,劉表待之甚厚。劉備代劉表平叛江夏反賊張武、陳孫,劉備看出張武所騎之馬為千里馬,趙云一槍刺落張武,牽馬而回。陳孫來奪,又被張飛挺茅刺死。劉備平復(fù)江夏,凱旋而回,劉表出郭迎接入城,設(shè)宴慶功。酒至半酣,劉表憂慮南越侵犯,張魯、孫權(quán)威脅。劉備建議使張飛巡南越之境、云長拒固子城以鎮(zhèn)張魯、趙云拒三江以擋孫權(quán)。表喜,欲從其言。蔡瑁告其姊蔡夫人劉備遣三將在外而自居荊州,久必為患。蔡夫人乃夜勸劉表遣劉備出荊州,劉表沉吟不答。次日出城,見劉備所乘之馬極駿,愛之,劉備遂將此馬送與劉表。表騎馬回城,蒯越告知此馬名為“的盧”,騎則妨主。第二天劉表請劉備飲宴,送還此馬。并以“久居此間,恐廢武事”為由,遣劉備往新野屯扎。玄德領(lǐng)諾,次日謝別劉表,徑往新野,方出城門,荊州幕賓伊籍告知“的盧馬”妨主。劉備認(rèn)為死生有命,豈馬能妨,籍服其高見,自此常與玄德往來。玄德自到新野,政治一新。建安十二年春,得子阿斗。曹操統(tǒng)兵北征,劉備乃往荊州,說劉表乘間襲許昌,劉表認(rèn)為坐據(jù)九郡足矣,豈可別圖,劉備默然。表邀入后堂飲酒,欲吐心事,見蔡夫人出立屏后,表垂頭不語,劉備自歸新野。是年冬劉表再次邀備,敘說長幼廢立之事。劉備認(rèn)為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主張削弱蔡家兵權(quán),蔡氏竊聽,懷恨在心,密詔蔡瑁除掉劉備,幸得伊籍報信,劉備才得以脫身。蔡瑁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借口莊稼豐熟,再次宴請劉備,欲殺劉備,伊籍再次報信,劉備馬跳檀溪而去?!度龂萘x》中“的盧馬”的來歷非常詳盡,故事基本定型;泄密的不是“壯士”,也不是“王孫”,而是伊籍;蔡瑁與蔡氏三次密謀、蔡氏兩次屏后竊聽,蔡瑁三次欲害劉備;伊籍三次泄密,劉備兩次脫身;作者多次鋪墊、多方襯托,終于把情節(jié)推向襄陽宴這個高潮,而馬跳檀溪是高潮中的高潮,情節(jié)豐富、跌宕起伏,為后世戲曲的演繹奠定了基礎(chǔ)。
《三國演義》中的劉表宴請劉備一共五次:第一次為劉備剛?cè)肭G州相聚飲酒;第二次為劉備剿滅張武、陳孫,表迎接入城,設(shè)慶功宴;第三次為建安十二年春劉備自新野往荊州說劉表攻許昌,表欲吐心事,邀入后堂飲酒;第四次為建安十二年冬劉表遣使請劉備赴荊州相會,再次邀劉備入后堂飲宴,吐露長幼廢立之心事;第五次為蔡瑁假借近年豐熟,為示撫勸之意,聚眾官于襄陽,欲謀殺劉備,劉表因氣疾發(fā)作,主張請劉備來主席,此意正中蔡瑁下懷。
《三國演義》描述的五次宴會為后世戲曲構(gòu)造了分歧的可能性,如《鼎峙春秋》中襄陽宴是《三國演義》之第五次宴會,而盧勝奎《襄陽宴》則僅涉及《三國演義》中第二、第三次宴會,后文詳述。
《戲考》第十七冊收《襄陽宴》,標(biāo)明“一名:《馬跳檀溪》(帶:《水鏡莊》)”,共十場戲(見表1)。
表1 《戲考》本《襄陽宴》的十場戲
此劇第二、三、八、十場為重點場次,以劉琦、劉琮迎接劉備赴宴開場,以劉備由水鏡莊回轉(zhuǎn)新野終場,實際上是《襄陽宴》《馬跳檀溪》《水鏡莊》三戲連演。前三場即《襄陽宴》情節(jié),所演繹的“襄陽宴”也是《三國演義》中劉表第五次設(shè)宴;四至九場為《馬跳檀溪》事,第十場即《水鏡莊》。大致情節(jié)均與《三國演義》相同。只是被宴請的荊襄各州郡官員在其他各文學(xué)作品包括《三國演義》中均無出現(xiàn),連姓名都沒提到,這里卻是重點場次,武陵太守金旋、零陵太守劉度、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走上了舞臺。而且行當(dāng)各不相同,本戲主要角色有老生劉備、徐庶,小生劉琦、劉琮,武生趙云,凈蔡瑁、蒯越,副凈劉度,紅凈金旋,末扮司馬徽、伊籍、韓玄,丑扮趙范。宴會的過程和當(dāng)時的情景非常詳細(xì),如:
劉備當(dāng)今天下大亂,刀兵四起,各處旱澇不均,黎民困苦。獨我荊襄九郡四十一州歲熟年豐,萬民歡樂,四方安靖,足見列公教化有方,不勝欽佩之至。
金旋、劉度、韓玄、趙范此乃我主洪福,我等何功之有?
劉備列公請酒。
(西皮慢板)我兄王請列公駕來臨,
他染病命劉備代做主人。
今天下刀兵起百姓遭困,
旱澇不均瘟疫流行。
惟有我荊襄地四十余郡,
歲熟年豐五谷收成。
勸列公今日里須要暢飲,
請了。
金旋、劉度、韓玄、趙范請。
劉備(西皮搖板)主有道民安樂共享太平。
金旋、劉度、韓玄、趙范(同西皮搖板)
這也是我主公洪福天大,
慶升平同宴飲快樂無涯。
此處是《戲考》本《襄陽宴》的獨創(chuàng),《三國志平話》《劉玄德獨赴襄陽會》《三國演義》《鼎峙春秋》以及盧勝奎編劇《襄陽宴》均無此段情節(jié)。
1936年3月12日《申報》登載馬連良、小翠花等在新光大戲院演出廣告時,預(yù)告了:“本院不日開演馬連良重新編排三國故事唯一繁重名貴劇(全部)《劉玄德馬跳檀溪》議荊州、請劉備、相的盧、襄陽宴、跳檀溪、水晶莊(1)原文為“水晶莊”?!盵3],13日再次預(yù)告:“準(zhǔn)星期一開演馬連良重新編排三國故事唯一好戲《馬跳檀溪》”[4], 14日則說:“后夜特排新戲(全部《劉玄德馬跳檀溪》)”[4],16日公布了演出陣容,其中有馬連良、劉連榮、葉盛蘭、馬富祿、劉奎官、馬盛龍、李洪福,并呼吁“請早訂座”[5]。而演出自然非?;鸨?,新光大戲院的啟事稱:“本院自開幕以來,不惜重大聘金。禮聘名聞全國須生泰斗馬連良、花旦大王小翠花、第一小生葉盛蘭、第一小丑馬富祿、第一花臉劉連榮。出演以來,辱承各界熱烈擁護(hù),賣座之佳,為近年來海上劇院所未有。”[6]馬連良此次上海演出兩個月,新排不少戲,而《馬跳檀溪》從議荊州演到水鏡莊,情節(jié)基本與《戲考》本一致。
1936年4月《申報》登載李盛藻、趙嘯瀾等人“臨別紀(jì)念,各界挽留,只有一天”的演出廣告,其中有《全本劉玄德馬跳檀溪》,李盛藻飾劉備,劉文魁飾劉表,楊盛春飾趙云,李寶奎飾司馬徽,孫盛武飾清月童。劇情介紹為:“張武陳孫反荊襄,文聘不能敵賊將。蔡瑁張允無決策,伊籍保薦劉豫州。玄德兄弟掃賊黨,奪來寶馬獻(xiàn)兄王。蔡氏隔屏聽密語,蒯越相馬起禍非。蔡瑁妒賢玄德害,夜圍館驛事泄機。設(shè)計又?jǐn)[襄陽宴,誆請劉備入牢籠。伊籍拼命再報信,玄德驚馬跳檀溪。翼德子龍雙尋主,水鏡莊劉備遇賢。司馬徽妙言隱語,伏龍鳳雛二賢人。清月童兒報警信,翼德子龍見主君?!盵7]可見此劇也是《襄陽宴》《馬跳檀溪》《水鏡莊》三戲連演,情節(jié)也與《戲考》本基本一致。
可見民國時期京劇舞臺上的《襄陽宴》情節(jié)基本相同,故事依據(jù)《三國演義》改編,而《三國志平話》《劉玄德獨赴襄陽會》中的諸多內(nèi)容被摒棄。而盧勝奎編演的《襄陽宴》與《戲考》本并不一致,它是否來自《鼎峙春秋》?
學(xué)界一直有盧勝奎翻改《鼎峙春秋》的說法,如齊如山在1927年的《京劇之變遷》中說:“全本《三國演義》,乃乾隆年間莊恪親王奉旨所編,名《鼎峙春秋》。原系昆曲,場子剪裁,都非常之好。小生陳金爵等曾演于圓明園。后經(jīng)盧勝奎手,改為皮黃,由三慶班排演出來,角色之齊整,無以復(fù)加?!盵8]《京劇匯編》第五十四集收馬連良藏本、盧勝奎編劇的京劇《襄陽宴》[9],此劇與《鼎峙春秋》有諸多不同。
如前文所說,《三國演義》寫劉表宴請劉備,共有五次?!抖χ糯呵铩分械摹跋尻栄纭笔恰度龂萘x》中的第五次宴會,即是蔡瑁為殺劉備,特意建議“宴眾官于襄陽,以示撫勸之意”的宴會,此宴會乃鴻門宴,充滿殺機。盧勝奎編劇《襄陽宴》則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二、第三次宴會,劉表為犒賞劉關(guān)張趙剿滅張武、陳孫得勝而回的“欽賜御宴”,此宴會劉表與劉備愉快談心,當(dāng)劉表有所憂慮時:
各路諸侯起戰(zhàn)爭,
民遭涂炭受苦情。
愚兄雖居荊州郡,
內(nèi)有大事在心中。
南越時常犯邊境,
漢中張魯要取州城。
江東有意來吞并,
曹操久已要交兵。
愚兄為此常憂悶,
怎能擋住保安寧?
劉備順?biāo)浦圩隽税才牛?/p>
劉備席前笑盈盈,
解勸宗兄免愁容。
些許之事何足論,
掃滅煙塵談笑中。
二弟關(guān)羽威風(fēng)凜,
三弟翼德慣戰(zhàn)征。
子龍破過金鎖陣,
萬馬營中有威名。
各去分守各州鎮(zhèn),
暗中抵擋各路兵。
三弟南越把兵領(lǐng),
二弟威鎮(zhèn)漢中營。
三江口險要須防緊,
四弟趙云有奇能。
各個要路安排定,
哪怕賊人起戰(zhàn)爭!
調(diào)撥當(dāng)否請思忖,
宗兄還須酌量行。
劉備入荊州帶來關(guān)、張、趙三員虎將,已經(jīng)顯示奇功,此宴會中劉表、劉備相談甚歡,劉備三個兄弟個個獨擋一面,瞬間化解了劉表的憂慮。
(二)《鼎峙春秋》是快節(jié)奏,京劇《襄陽宴》是慢鏡頭
《鼎峙春秋》第四本第十六出《避危匹馬躍檀溪》用【中呂宮引·粉蝶兒】【中呂宮正曲·好事近】【又一體】【中呂宮正曲·撲燈蛾】【又一體】【又一體】【又一體】【又一體】【尾聲】九支曲子演繹了“襄陽宴”和“馬跳檀溪”兩個故事,其中涉及襄陽宴的僅有蔡瑁一句唱詞數(shù)句賓白,而且馬上過渡到“馬跳檀溪”:
雜扮將官,引副扮蔡瑁上,唱
【中呂宮引·粉蝶兒】一片深心押,只為荊襄九郡韻,巧機關(guān)瞞過劉君韻。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某蔡瑁是也,只因劉景升斷弦續(xù)娶吾妹,便將荊州軍民之事委任與我,我倚仗妹子之勢,大作威福。這些文武將佐,誰不欽敬我蔡將軍的威權(quán),正是:出身不用三章命,已管荊襄四十州。只因劉備那廝,每勸主公削我蔡氏兵權(quán),于我深為不便。前日我妹子著人來說,劉備阻絕主公廢嫡立幼,為此我妹子著我暗害劉備性命。昨日在主公面前,只說宴眾官于襄陽,以示撫勸之意,恰好主公氣疾發(fā)作,命我往新野請元德來主席待客。我想機不可失,時不可棄,不如筵前伏兵,擒住元德,以絕后患便了。言之未已,蒯將軍早到。雜扮蒯越上,白博學(xué)多才智,知兵善用奇。見科。蔡瑁白今日筵前,吾欲伏兵擒住劉備,以絕后患,但恐主公見罪,如何是好?蒯越白將軍,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乎?蔡瑁白多承指教。蒯越白趙云行坐不離,恐難下手。蔡瑁白趙云雖勇,終是寡不敵眾。況東北南三門,已著我三個兄弟把守。西門檀溪,雖有溪橋,待劉備過來,暗地著人將橋折斷,劉備插翅也難飛去也。蒯先生,筵前幫我行事便了。蒯越白既有準(zhǔn)備,可命文聘另設(shè)一席,在外廂與趙云飲酒,則大事可圖矣。蔡瑁白已曾差人到新野啟請元德,想必就到。正是:計就月中擒玉兔,謀成日里提金烏。
“宴眾官于襄陽”的理由是“示撫勸之意”,劉表不能參加是因為“氣疾發(fā)作”,正因為此,才命蔡瑁往新野請劉備主席待客,也為蔡瑁、蒯越殺劉備創(chuàng)造了機會。
盧勝奎《襄陽宴》并沒有《三國演義》中的第五次宴會,而是用十六場戲詳細(xì)演繹了蔡瑁欲害劉備的前因,讓受眾細(xì)致地感受了后來宴會的來龍去脈(見表2)。
表2 盧勝奎《襄陽宴》演繹蔡瑁欲害劉備前因的十六場戲
對慶功宴的宴會,《三國演義》只有“表出郭迎接入城,設(shè)宴慶功”一句話十一個字,《鼎峙春秋》省略劉備剿滅張武、陳孫之事,自然也無劉表迎接入城情節(jié),而盧勝奎《襄陽宴》一開始用了五場戲詳細(xì)演繹劉表迎接劉備入城的過程,名副其實的慢鏡頭。而對劉表欲吐心事、欲言又止的宴會,也是戛然而止。類似鴻門宴、充滿危機的宴會則在下個劇目《馬跳檀溪》中。這也是盧勝奎編纂連臺本戲的需要。
(三)盧勝奎《襄陽宴》場面較《鼎峙春秋》熱鬧
盧勝奎《襄陽宴》場面之熱鬧主要體現(xiàn)在舞臺指示上,如第二場劉備凱旋時:
四紅文堂、四紅大鎧、四上手、四將官、趙云、張飛、關(guān)羽、劉備同上。
第四場劉表迎接劉備時:
([吹打]。四紅文堂、四紅大鎧、四上手、四將官、趙云、張飛、關(guān)羽、劉備同上,四藍(lán)文堂、四將官、蔡瑁、張允引劉表同上,劉表下馬,劉備看。)
第五場入荊州時:
(場設(shè)荊州城門。大吹打。劉備、劉表、四紅文堂、四紅大鎧、四上手、四將官、趙云、張飛、關(guān)羽、四藍(lán)文堂、四將官、蔡瑁、張允同上,同進(jìn)城,同下。)
([吹打]。劉備、劉表、四紅文堂、四紅大鎧、四上手、四將官、趙云、張飛、關(guān)羽、四藍(lán)文堂、四將官、蔡瑁、張允同上,四上手同下,四將官同下。眾人同挖門,分兩邊站,劉備、劉表同坐。)
第九場演武廳操練時:
(四藍(lán)文堂、四藍(lán)大鎧、四大刀手、四弓箭手、四藤牌手、四鳥槍手、四將官、蔡瑁、張允同上。)
第十一場劉備率眾出荊州奔新野時:
(四紅文堂、簡雍、糜竺、糜芳、甘夫人、糜夫人、二車夫同上,同出城,過場,同下。)
(四御林軍、四太監(jiān)同上,同出城,蒯越、伊籍、趙云、張飛、關(guān)羽、劉備、劉表同上,同出城。)
這些場次,舞臺上少則十幾人,多則三十余人,有文官有武將,身份有別,服飾不同,色彩各異,他們上上下下、進(jìn)進(jìn)出出、來來往往,共同支撐著或喜慶、或壯闊、或危險的場面,渲染著熱鬧、緊張的氣氛。
(四)盧勝奎《襄陽宴》詳略得當(dāng)
盧勝奎《襄陽宴》第三、第八場均為過場戲,無唱詞、無賓白,僅用舞臺指示構(gòu)成一個場次,如第三場:
(場設(shè)荊州城門。[吹打]。四藍(lán)文堂、四將官、蔡瑁、張允引劉表同出門,同下。)
第八場:
([牌子]。四御林軍、四太監(jiān)、二大太監(jiān)引劉表騎馬同上,蒯越隨上,同出城,同下。)
這些場次并非主要情節(jié),僅有穿針引線的作用,所以可以一筆帶過,場上演繹只需擺砌末、奏音樂、人物穿場而過即可。
(五)盧勝奎《襄陽宴》細(xì)節(jié)處實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
蔡氏在《三國演義》中有兩次屏后偷聽劉表、劉備談話,勸劉表也比較簡略;《鼎峙春秋》無此情節(jié),蔡夫人的活動是通過蔡瑁之口說出來的;而盧勝奎《襄陽宴》第六場非常詳盡(見表3)。
表3 《三國演義》《鼎峙春秋》和盧勝奎《襄陽宴》中有關(guān)蔡氏屏后偷聽的情節(jié)
盧勝奎《襄陽宴》此段演繹,可以看出劉表對蔡氏迷戀、寵愛,對蔡氏的話言聽計從,難怪他有廢長立幼的想法,愛屋及烏是根本原因,當(dāng)然也因此帶來了人生最大煩惱。這與角色設(shè)置也有關(guān),《鼎峙春秋》中生扮劉備、小生扮趙云、副扮蔡瑁,而劉表和蔡氏不上場。盧勝奎《襄陽宴》中主要人物是老生劉表、劉備和旦角蔡氏,蔡氏由幕后走向臺前,她的言行舉動既反襯了劉表注重兄弟之情,也烘托了劉表的好色和糊涂,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兩個人的對手戲既有夫妻之間的小情趣又暗藏殺機,演來極具張力。盧勝奎《襄陽宴》此處細(xì)節(jié)完全是作者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但卻很有戲劇性。
(六)盧勝奎《襄陽宴》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三國志平話》《劉玄德獨赴襄陽會》《三國演義》《鼎峙春秋》以及《戲考》本《襄陽宴》均沒有演武廳操練的情節(jié),盧勝奎《襄陽宴》蔡夫人夜勸劉表趕走劉備,劉表答應(yīng)第二天大操時暗中調(diào)停,操演步兵的過程完全是編劇盧勝奎的創(chuàng)新,而且極其詳細(xì):
劉表 二位都督,吩咐操演上來!
蔡瑁張允 操演上來!
(將官甲持大纛旗領(lǐng)四弓箭手同上,同操演,畢。)
劉表 各歸隊伍!
將官甲 ??!
(將官甲領(lǐng)四弓箭手同下。將官乙持大纛旗領(lǐng)四鳥槍手同上,同操演,畢。)
劉表 各歸隊伍!
將官乙 ?。?/p>
(將官乙領(lǐng)四鳥槍手同下。將官丙持大纛旗領(lǐng)四長槍手同上,同操演,畢。)
劉表 各歸隊伍!
將官丙 啊!
(將官丙領(lǐng)四長槍手同下。將官丁持大纛旗領(lǐng)四藤牌手同上,同操演,畢。)
劉表 各歸隊伍!
將官丁 ??!
(將官丁領(lǐng)四藤牌手同下。)
劉表 二位都督,吩咐眾將,一起合操上來!
蔡瑁張允 眾將,一起合操上來!
四將官 啊!
(四將官各領(lǐng)一隊自兩邊分上,同歸中間一排。)
劉表 合操上來!
四將官 得令!
(將軍令。四將官同領(lǐng)四隊合操,畢。)
四將官 合操已畢!
劉表 各歸隊伍!
四將官 ?。?/p>
(四將官領(lǐng)四隊同下。)
劉表 賢弟,你看隊伍如何?
劉備 真乃兵精將勇,隊伍整齊!
此處操練兵馬的場面,不為推動情節(jié),僅是劉表炫耀實力的武力展演。弓箭手、鳥槍手、長槍手、藤牌手輪番上場,場上人數(shù)最多時二十三人,但似有千軍萬馬,熱鬧好看,演出時需要戲班具備眾多武戲演員。這是編劇盧勝奎的創(chuàng)新,大約也是結(jié)合戲班實際情況編排的??梢妱”镜难葸M(jìn),既有文本內(nèi)部需要,也有非文本演進(jìn)因素。
正是因為《襄陽宴》《馬跳檀溪》《水鏡莊》三戲連演,而《馬跳檀溪》又是高潮中的高潮,所以目前京劇舞臺上偶爾可見《馬跳檀溪》(2)北京京劇院王展云(王金璐長子)曾與王宗偉、洪志斌、沈雙奇合作演出《馬跳檀溪》,四人分別出演劉備、劉琦、蔡瑁、趙云。但僅是片段,而且是為拍電視臨時攢的。,而《襄陽宴》則很少見了,以至于少有人關(guān)注《襄陽宴》,更不知盧勝奎《襄陽宴》與《戲考》本《襄陽宴》完全是兩段不同的故事,但是它們各有各的特點。
盧勝奎所編三十六本連臺本戲京劇《三國志》與清宮大戲《鼎峙春秋》的關(guān)系,歷來說法不同:一說由《鼎峙春秋》改編而來;一說據(jù)《三國演義》改編,并參照了《鼎峙春秋》;一說改編自《三國演義》,與《鼎峙春秋》無關(guān)。三種說法均有斷無論,但長期以來第一種說法影響最大。詳細(xì)對比盧勝奎所編諸劇與《鼎峙春秋》的文本,可以發(fā)現(xiàn)盧勝奎《三國志》除了體制與《鼎峙春秋》基本相同,均為連臺本外,其內(nèi)容基本依據(jù)《三國演義》改編,實與《鼎峙春秋》無關(guān),盧勝奎《襄陽宴》可為例證之一。這體現(xiàn)了宮廷和民間、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兩個話語體系的差別。
以《襄陽宴》管窺其在歷代文學(xué)作品中的異質(zhì)呈現(xiàn),發(fā)現(xiàn)作者或取此舍彼,或取彼舍此,或于被人忽略處密針線,或于大家共同關(guān)注處另辟蹊徑,史實與虛構(gòu)并存,想象與創(chuàng)造共生,共同構(gòu)筑了三國故事靚麗的風(fēng)景。勾勒《襄陽宴》的前世今生,比較民間戲與宮廷戲的區(qū)別,希望可以對當(dāng)前戲曲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有所啟示,我們需要守正創(chuàng)新,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講好精彩紛呈的三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