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邱妍
Ken Yu
上海Rui X Space 主廚
從廚二十多年,上海Rui X Space 主廚Ken Yu一直在不同菜系的創(chuàng)意與融合中探索能夠激發(fā)食材香氣的方式。他在上海多家高端酒店和餐廳做過廚師長,也曾專門去歐洲的餐廳學習工作,歐陸菜系對細節(jié)和品質(zhì)的專注帶給他很多思考。
歐陸菜式中始終保持著濃郁又柔和的風味,主食中有著明顯的體現(xiàn)。這不是簡單地通過增加調(diào)味料來加深客人的味覺印象,而是從食材選擇,到烹飪方式和最終呈現(xiàn)表達等多個層面一同來詮釋味道。它就像一首交響樂,多個聲部一同演奏,高低起伏、協(xié)同奏樂,整個樂章渾厚有力。
上海Rui X Space 主打歐陸菜與融合菜,餐廳主食中自然少不了意大利式的飯與面。Ken Yu說不只是意大利,歐洲很多國家的主食都有意大利的飯與面。對于制作燴飯而言,意大利阿爾博里奧(Arborio)小鎮(zhèn)產(chǎn)的米十分流行。它是一種短粒大米,吸水性強。許多做歐陸菜系的餐廳都會選用這種大米,因為它能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主廚會先將干爽的米加入橄欖油和洋蔥一起翻炒,以高溫激發(fā)其香氣。大米經(jīng)過高溫翻炒,質(zhì)地舒張,更容易吸收其他食材的風味。
接下來就是加入湯汁。根據(jù)飯的種類不同,加入不同的高湯繼續(xù)煮。餐廳的非營業(yè)時間,廚師們稍微空下來就會煮高湯,熬煮蔬菜湯、雞湯、牛肉湯、海鮮湯等都是十分耗時的工作。大桶的湯汁熬過五六個小時后,濃縮成最初的五分之一,味道十分濃郁。湯汁添在飯中,直到煮至湯汁濃稠,米也完全吸飽了湯汁,此時的米已有了初步的風味。接下來還有進一步的風味升華。大多燴飯需要加入奶酪和黃油繼續(xù)烹煮收汁,多了奶香,風味層次更加豐富。海鮮飯則需要放入烤箱繼續(xù)烤制,以令其表皮變得略微有脆感。西方人大多喜歡主食更有咀嚼感,因此飯烹制得大多是夾生的,卻又能突出松軟的感覺,這便需要廚師對火候掌控精準地拿捏。
于面食而言,看似只是煮軟那么簡單,實際上也有值得注重的細節(jié)。廚師會先在水中加橄欖油和鹽,然后再放入意面。油可以為面條裹上一層保護層,防止面條粘連,而鹽則可以提升其風味。在Ken Yu 看來,理想的意面要烹飪適度,和飯一樣,少許夾生。煮過的意面碾碎后,如果面的中心仍有泛生的小白點,則說明煮得剛好。最終的風味把控則要看餐廳服務的人群,于中國客人而言,口味上少一些濃重,多一些酥軟,更容易被接受。
鷹嘴豆粉碎后以濾網(wǎng)細篩,口感非常絲滑。面皮炸脆搭配鷹嘴豆泥,脆感與細滑感形成對比,又十分協(xié)調(diào)融合。海鮮湯以蝦湯和魚湯熬制,它作為一種調(diào)劑,將鷹嘴豆泥與面皮的風味更加緊密地融合。面皮可以蘸著湯汁,酥軟后與鷹嘴豆泥一同入口,更能感到味覺綿延。
與中式春卷不同,主廚加入了水牛芝士,卷上北京烤鴨,然后煎烙,芝士在面皮與烤鴨中間化開,面皮的香氣中融合著奶香氣,將鴨肉的風味烘托得更濃郁。
丸子表皮是面包糠,里層的餡是菌菇和芝士。經(jīng)過炸制,濃郁的麥香在其外,咬開后奶香氣與黑松露的香氣溢滿口中,菌菇的鮮美味道更有余韻。
意大利米充分吸收了海鮮湯的味道,經(jīng)過烤制后,外層有些許脆感。鮮蝦、魷魚、蛤蜊等海鮮的搭配令整道主食的味覺層次感十分豐富。
江南人偏好甜味,主廚以糖水栗子和雞肉搭配,味道香濃。奶油意面的香滑感與糖水栗子的風味相得益彰。
經(jīng)典的意大利式肉醬面,煮的過程中以奶酪和黃油收汁,鋪滿肉醬后繼續(xù)撒滿一層芝士,奶香氣滲透到整盤意面和肉醬中。
廚師以魚骨和蝦腦等食材熬制海鮮湯,再以海鮮湯煮意面,面條吸飽了湯汁。辣味的蛤蜊挑動味蕾,增強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