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寶
高血壓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極具危險性的一種疾病,是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1],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治愈率較低,是醫(yī)學上的難題[2]。基于此,為探討脂溶性β-受體阻滯劑對高血壓腦卒中患者靜息心率的影響,本研究以本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200 例高血壓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 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美托洛爾片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靜息心率、Barthel 指數(shù)以及心理狀態(tài),現(xiàn)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德州市陵城區(qū)中醫(yī)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200 例高血壓腦卒中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100 例。實驗組男55 例,女45 例,平均年齡(56.01±6.59)歲。對照組男52 例,女48 例,平均年齡(57.91±6.62)歲。對照組與實驗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根據(jù)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出入院差值分為A組(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出入院差值≥5 分,100 例)和B組(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出入院差值<5 分,100 例)。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課題,并且知曉本研究的內(nèi)容,簽署知情文書。本課題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在患者入院后,詳細記錄患者的病史記錄和相關(guān)檢查,完善各項輔助檢查,對疾病進行積極的三級預防,把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美托洛爾片治療,口服50 mg/次,2 次/d。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靜息心率、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及治療前后SAS 和SDS 評分;比較A組與B組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情況及不同時間點靜息心率。①靜息心率測量[3]:保證患者測量前休息良好,無吸煙、飲酒、運動、飲用咖啡情況,盡量排除外界干擾,入院后休息5 min,在平臥安靜狀態(tài)下,記錄12 導聯(lián)心電圖1 min,以平均R-R 間期計算靜息心率,在患者入院時、出院時、隨訪6 個月后進行測量,并計算出入院差值[4]。②Barthel 指數(shù)評分:用于評估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分值范圍0~100 分,<20 分為生活完全依賴;20~39 分為重度障礙,40~60 分為中度障礙,>60 分為生活基本能自理[5]。③采用SAS 和SDS 評估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心理狀態(tài),按照中國常模結(jié)果,SAS 標準差的分界值為50 分,其中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69 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 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 分,其中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3 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靜息心率比較實驗組患者入院時靜息心率(73.22±10.62)次/min、隨訪6 個月后靜息心率(68.99±9.65)次/min、靜息心率平均值(72.25±10.45)次/min 與對照組的(72.30±9.94)、(68.67±9.45)、(70.26±10.06)次/min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靜息心率出入院差值(6.89±1.69)次/min 大于對照組的(1.88±0.99)次/min,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靜息心率比較(,次/min)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靜息心率比較(,次/mi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Barthel 指數(shù)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入院時Barthel 指數(shù)評分(76.59±15.75)分、隨訪6 個月后Barthel 指數(shù)評分(86.65±14.37)分與對照組的(77.15±14.34)、(85.14±13.78)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評分出入院差值(9.89±2.45)分大于對照組的(5.02±1.85)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Barthel 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Barthel 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A組與B組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情況及不同時間點靜息心率比較 A組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占比69%、靜息心率出入院差值(3.60±1.15)次/min均高于B組的31%、(0.60±0.11)次/min,入院時靜息心率(66.80±6.84)次/min、隨訪6個月后靜息心率(64.32±6.70)次/min、靜息心率平均值(65.90±6.04)次/min均低于B組的(73.15±6.02)、(71.12±5.14)、(72.36±6.30)次/min,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A組與B組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情況及不同時間點靜息心率比較[n(%),]
表3 A組與B組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情況及不同時間點靜息心率比較[n(%),]
注:與B組比較,aP<0.05
2.4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SAS 和SD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AS 和SD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SAS評分(40.12±3.35)分、SDS 評分(43.25±4.62)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7.08±3.23)、(50.36±4.85)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SAS 和SDS 評分比較(,分)
表4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SAS 和SD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腦卒中作為一種高發(fā)病率的疾?。?],致死率也較高,不僅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容易造成患者殘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zhì)量[7]。在臨床醫(yī)學上,對于腦卒中的治療是一種難題。
本研究中選用的脂溶性β-受體阻滯劑是美托洛爾,它具有很好的親脂作用,經(jīng)分析得出,實驗組患者入院時靜息心率(73.22±10.62)次/min、隨訪6 個月后靜息心率(68.99±9.65) 次/min、靜息心率平均值(72.25±10.45) 次/min與對照組的(72.30±9.94)、(68.67±9.45)、(70.26±10.06)次/min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靜息心率出入院差值(6.89±1.69)次/min 大于對照組的(1.88±0.99)次/min,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入院時Barthel指數(shù)評分(76.59±15.75)分、隨訪6個月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86.65±14.37) 分與對照組的(77.15±14.34)、(85.14±13.78)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出入院差值(9.89±2.45)分大于對照組的(5.02±1.85)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分析得出是否服用β-受體阻滯劑并不能影響患者生活活動能力的改善,但實驗組患者在服用β-受體阻滯劑6 個月后靜息心率的下降程度高于對照組,生活活動能力也顯著提高,由此可見,通過β-受體阻滯劑來平衡心率有利于治療靜息心率過高的患者,這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8-11]。值得注意的是在臨床上脂溶性β-受體阻滯劑即美托洛爾的使用頻率較低,臨床應(yīng)靈活掌握。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組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占比69%、靜息心率出入院差值(3.60±1.15)次/min 均高于B組的31%、(0.60±0.11)次/min,入院時靜息心率(66.80±6.84)次/min、隨訪6個月后靜息心率(64.32±6.70)次/min、靜息心率平均值(65.90±6.04)次/min均低于B組的(73.15±6.02)、(71.12±5.14)、(72.36±6.30)次/min,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SAS評分(40.12±3.35)分、SDS評分(43.25±4.62)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7.08±3.23)、(50.36±4.85)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脂溶性β-受體阻滯劑能改善高血壓腦卒中患者的靜息心率,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為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治療觀念[12-16]。
綜上所述,脂溶性β-受體阻滯劑在控制高血壓腦卒中患者靜息心率方面效果明顯,能顯著改善患者生活活動能力,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以及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