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 年)春,滕子京被貶至岳州任知州。到任不久,仕途失意的滕子京便邀請一群文人墨客朋友去岳陽樓游玩散心,看到四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竟然破敗不堪、損毀嚴重,于是便動起了重修岳陽樓的念頭。
這天上午,因籌不到重修岳陽樓的錢而郁悶發(fā)愁的滕子京穿著一身便服,領著一個跟班在街上散心,突然聽到前面的一個婦人對一個男子抱怨:“別人欠我們的錢要不回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過???”出于好奇,滕子京便派跟班前去打探究竟。原來,這名男子之前借一筆錢給朋友做生意,沒想到朋友做生意發(fā)財后,卻對還款之事閉口不提,男子追著討要了幾年,他的朋友都以各種借口推托,就是賴著不還錢。
滕子京聽后非常生氣,決定要懲治一下這個欠錢不還的“老賴”。于是他派幾名衙役把那個“老賴”抓到衙門來親自審問。懾于官家的威嚴,“老賴”乖乖地償還了欠男子的錢。事后,滕子京調(diào)查得知,在岳州還有很多欠債不還的“老賴”,而債主又大多拿他們沒有辦法,有些債務甚至一賴就是十幾年,最后不了了之。
知曉了這種情況后,滕子京腦海里忽然就想到了一個籌資的好主意:向“老賴”們開刀!協(xié)助債主討要欠款,前提是債主要捐出一部分追討來的欠款,用于重修岳陽樓。這樣做既整治了岳州的這種歪風邪氣,又能籌集到重修岳陽樓的資金,一舉兩得!
就這樣,滕子京替當?shù)孛癖娗謇砹硕嗄甑摹八纻保€籌到了萬余貫資金。滕子京用這筆錢把陳舊的岳陽樓修繕一新,并邀請范仲淹等好友重游岳陽樓。
(摘自《各界》佟雨航/文)
人們在討論一件事情時,出現(xiàn)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常說“意見相左”。那么,為什么叫“相左”而不是“相右”?
這是因為“左”在習慣用語中,有相違背、相反的意思,而這個意思的產(chǎn)生,又與左右兩邊的差異有關。唐代學者孔穎達曾說過:“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為右,不助者為左?!背苏紭O少數(shù)的左撇子或者左右手差不多靈活的人以外,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右手更順暢有力。相比較,左手就顯得十分笨拙。
顯然,右手代表著方便、有力、順暢,而左手意味著笨拙、不便、遲緩。古人自然習慣于用“右”表示有幫助、親近、相符合,而用“左”表示相違背、相反、不一致。
因此,意見不一致、有不同意見,就被簡稱為“意見相左”。
(摘自《科普時報》許暉/文)
近讀某報有描寫春日的一句話道:“惠風合暢春光好”。這句話中的“合暢”應是“和暢”。
“和”“合”音同義有別。惠風即和風,和風是指溫和舒暢,所以應寫為“惠風和暢”。而“合”字的多個義項中,沒有溫和舒暢之意。
(史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