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蔭杰,邱 華,黃 鵬,李 旺,毛德文
1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2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肝臟后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由CHB 導致的相關(guān)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其治療費用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miR-122 是肝臟中特異性表達量最多的miRNA,占成年人肝臟中總MicroRNAs(miRNAs)的70%[1]。研究表明,miR-122過表達能夠抑制HBV的復制[2]。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壯藥白花香蓮解毒顆粒能夠抑制HBV-DNA的復制及HBeAg分泌,同時可改善肝功能[3]。為了進一步明確其臨床療效及作用機制,筆者使用隨機對照研究方法,觀察治療前后兩組臨床療效、乙肝兩對半定量、血漿外泌體miR-122、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水平、肝功能并記錄不良反應事件,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肝病科門診就診的120例HBeAg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同時納入3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健康組。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37.25±5.81)歲;平均病程(14.18±5.83)年;血清HBV DNA(6.57±0.96)copies/mL;HBeAg滴度為(942.31±527.18)S/Co;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 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為(107.52±23.46)U/L。對照組中男43例,女17例;平均年齡(38.14±6.32)歲;平均病程(13.52±6.47)年;血清HBV DNA(6.43±0.87)copies/mL,HBeAg 滴 度 為(926.45±516.73)S/Co;ALT 為(102.83±25.31)U/L。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納入:1)符合文獻[4]中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者;2)血清HBeAg、HBsAg均為陽性者;3)年齡18~65歲者;4)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編號:AF/SC-08/03.1),且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排除:1)合并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細胞癌、肝性腦病及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和精神病者;2)HIV 抗體陽性者;3)合并其他類型肝炎病毒者;4)對恩替卡韋耐藥者;5)孕婦及哺乳期婦女;6)近3月內(nèi)曾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恩替卡韋(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19,批號:18015461)口服,每日0.5 mg,每日1次。共治療48 周。觀察組抗病毒治療與對照組相同,同時服用白花香蓮解毒顆粒(藥物組成:白花蛇舌草30 g,三葉香茶菜20 g,黃花倒水蓮15 g,排錢草15 g),每日2 次,每次2 袋,早晚飯后溫服。兩組均治療48周。
1.5 觀察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12、24、48 周時測定以下指標。
1.5.1 乙肝兩對半定量 采用雅培公司的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試劑盒檢測乙肝兩對半定量。
1.5.2 外泌體miR-122 的測定 采集各組試驗者外周靜脈血5 mL,標本以3000×g離心10 min,吸取血漿。按照外泌體試劑盒說明書(大連美侖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取外泌體,采用western blot 檢測外泌體表面標志性marker CD63、CD9 來對外泌體進行鑒定。提取外泌體后,嚴格按照Trizol 試劑盒(購自上海名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操作,采用Trizol 法提取總RNA,并在260、280 nm 波長下檢測RNA 溶液的吸光度,若A260/A280為1.8~2.1,可進行下一步實驗。配制逆轉(zhuǎn)錄反應體系,合成cDNA。PCR 擴增:實驗標本均擴增miR-122 及U6 兩個基因,以CT 值形式表示RT-PCR檢測結(jié)果,采用U6作為內(nèi)參,miR-122的相對表達量以2-ΔCt表示。
1.5.3 HBV DNA 定量 采用熒光定量PCR 法檢測血清HBV DNA 載量(試劑盒購自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4 肝功能檢測 采用日本奧林巴斯公司的全自動生化儀進行肝功能檢測:ALT、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因ALT 水平與肝臟病理學顯著的炎癥壞死和纖維化相關(guān),因此本研究主要觀察ALT水平作為肝功能恢復的指標。
1.5.5 安全性指標 觀察兩組血常規(guī)、腎功能、心電圖,并記錄不良反應事件。
1.5.6 臨床療效[4]顯效:ALT、TBiL值恢復正常,HBeAg 血清學轉(zhuǎn)換,HBV-DNA(-)。有效:ALT、TBiL值恢復正?;蛳陆?0%以上,HBeAg(-)或HBV-DNA(-),或HBeAb(+)。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者。
1.7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BeAg 水平比較治療12、24、48 周時,觀察組HBeAg滴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HBeAg水平、miR-122相對表達量、HBV-DNA及ALT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表示P<0.05,b表示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c表示P<0.05,d表示P>0.05,-表示無數(shù)值
組別例數(shù)ALT(U/L)107.52±23.46d觀察組60 61.72±18.54a,c 41.48±7.52a,c 12.46±3.61a,c 102.83±25.31對照組60 69.47±21.49a 47.85±9.26a健康組18.35±4.68a-30時間治療前治療12周治療24周治療48周治療前治療12周治療24周治療48周-HBeAg(S/Co)942.31±527.18d 723.56±228.71a,c 402.13±204.25a,c 184.37±103.54a,c 926.45±516.73 874.43±352.62a 751.26±243.46a 331.28±215.41a-miR-122水平0.51±0.26c,d 2.82±0.74a,c 6.57±1.26a,c 10.62±2.17a,c 0.48±0.24 0.50±0.22b 0.53±0.25b 0.56±0.21b 1.21±0.37 HBV-DNA(copies/mL)6.57±0.96d 4.31±0.24a,c 3.14±0.42a,c 0.84±0.12a,d 6.43±0.87 4.75±0.81a 3.81±0.56a 0.87±0.15a-
2.2 血漿miR-122 相對表達量治療前,兩組血漿中miR-122 的相對表達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與健康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在12、24、48 周時,觀察組高于治療前,且同時段比較,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療12、24、48周時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血清HBV-DNA 定量及ALT 水平治療前,兩組血清HBV-DNA、AL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意義(P>0.05);治療12、24、48周時,上述指標兩組較治療前均有改善(P<0.05)。兩組同時段比較,治療12、24 周時,觀察組HBV-DNA、ALT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48周進,兩組HBV-DNA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ALT 水平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 不良反應治療后,兩組受試者的血常規(guī)、腎功能及心電圖均未見明顯變化,兩組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
2.5 臨床療效治療48 周時,觀察組顯效15 例(25.00%),有 效39 例(65.00%),無 效6 例(10.00%),總有效率為90.00%(54/60);對照組顯效7 例(11.67%),有效36 例(60.00%),無效17 例(28.33%),總有效率為71.67%(43/6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中醫(yī)藥是我國寶貴的醫(yī)療資源,在抗病毒、調(diào)節(jié)免疫、保肝抗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療效[5-6]。壯醫(yī)藥因其獨特的理論及治則治法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壯醫(yī)學認為,毒和虛是引起疾病的重要病因病機[7],壯醫(yī)將HBV 病毒歸為疫毒,屬于“毒邪”范疇,當毒邪感染人體后,留于肝臟,邪正相爭,導致龍路、火路擁塞,水道、谷道、氣道不通利,毒邪內(nèi)留日久,耗傷正氣,出現(xiàn)五臟六腑功能失調(diào),氣血化生不足,而濁毒稽留體內(nèi),形成毒虛共存這一病機特點。因此,針對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機特點,結(jié)合壯鄉(xiāng)地處亞熱帶的氣候環(huán)境,在“解毒補虛”這一壯醫(yī)藥理論指導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方藥——白花香蓮解毒顆粒。方中白花蛇舌草為主藥,解熱毒,除濕毒,通龍路;黃花倒水蓮為公藥,補虛健脾;三葉香茶菜為母藥,清解熱毒,輔助主藥增強清利濕熱、祛邪排毒之功;排錢草作為幫藥及引藥,具有清熱通利水道。諸藥相合,具有攻毒補虛,疏通三道,調(diào)暢兩路,調(diào)和陰陽之效。
外泌體(exosome)是體內(nèi)細胞在多泡小體(MVBs)與細胞質(zhì)膜融合時釋放的胞外囊泡,內(nèi)含多種蛋白質(zhì)、mRNA 和miRNA,能夠保護miRNA 免受核酸酶的降解[8],因此外泌體內(nèi)的miRNA能反映其來源細胞的功能、狀態(tài),具有作為生物標志物的價值。miR-122 是肝臟中一種特異的miRNA,約占成年人肝臟中總miRNAs的70%,對于維持肝臟的穩(wěn)態(tài)至關(guān)重要[1]。相關(guān)研究顯示,在人體感染HBV后,肝臟中miR-122的表達水平顯著下調(diào),且miR-122的水平與肝內(nèi)HBV-DNA 載量和肝壞死性炎癥呈負相關(guān)[9]。進一步研究證實[10],HBV mRNA 含有一個與miR-122互補的結(jié)合位點,兩者結(jié)合后導致miR-122失活,因此,HBV感染者肝臟的miR-122呈低表達水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12、24、48 周時,觀察組血漿中miR-122 相對表達量均高于治療前。治療12、24、48 周時,兩組血清中HBV-DNA 水平逐漸下降;觀察組在治療12、24周時HBV-DNA水平低于對照組;治療48周時,兩組HBV-DNA水平相當??梢钥闯觯琺iR-122 的表達水平增高可以抑制HBVDNA 的復制,即miR-122 的水平與HBV-DNA 載量呈負相關(guān)。另外,治療12、24、48周時,觀察組HBeAg滴度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白花香蓮解毒顆粒能夠有效地抑制HBeAg 的分泌,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miR-122與HBeAg的表達可能呈負相關(guān),這與朱蕾等[11]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miR-122 的表達水平影響著HBV 的復制過程,預示著可以通過提高其表達水平來抑制HBV 的復制。壯藥白花香蓮解毒顆粒能明顯提高miR-122 的表達水平,能夠有效地抑制HBV-DNA的復制及HBeAg 的分泌,同時改善肝功能,因此,我們推測,其療效機制可能與調(diào)節(jié)血漿外泌體miR-122的表達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