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勞動正義思想的邏輯進路與現(xiàn)實觀照*①

      2023-03-08 22:44:36張瀟琳王曉廣
      關鍵詞:異化正義資本主義

      張瀟琳 王曉廣

      (北京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875)

      自古以來,正義就是人們追求的一種價值理想,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基于各自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對正義問題進行了特定闡釋和深入挖掘,形成了多種不同的正義范式。馬克思的正義理論與以往的正義理論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它從人類物質生產生活本身出發(fā)揭示了正義的根源,即正義作為一種法的關系,源于人類勞動及其所構成的物質生產生活關系。沒有基于勞動的物質生產生活關系,就沒有正義。馬克思正是在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中,從人的生存的意義上表達了一種適應于物質生產方式的人類勞動正義論。從國內外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界已有基于道德哲學批判視域、政治經濟學批判視域、法哲學批判視域、意識形態(tài)批判視域等探索馬克思勞動正義思想的研究,但爭論的焦點依舊存在:就人類歷史而言,何種生產關系才是正義的關系?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為何既是正義的又是不正義的?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全球正義是否可能?從根本上講,各維度的正義理念的真正實現(xiàn)必須回到對勞動正義本身的考察上來。因此,勞動正義是正義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理論生長點,也是國家和社會發(fā)展中一個重大的迫切需要研究的現(xiàn)實問題。

      一、關于勞動正義的文本解析

      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馬克思的勞動正義思想經歷了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隨著認識和實踐的不斷發(fā)展,馬克思對勞動及勞動正義的認識也逐步深入。馬克思在《萊茵報》工作期間,撰寫鞭撻政府官僚制度、揭露政府對農民壓迫和剝削的文章,為勞動大眾發(fā)聲,為保護勞苦大眾的合法權利而努力,這是其對勞動正義的積極嘗試和探索。在《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中,馬克思站在貧困農民的立場上,維護貧苦勞動者的物質利益,他尋求并維護勞動正義,為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和農民的勞動權利而據理力爭。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以哲學的形態(tài)指證了自由主義正義觀的病因所在——異化勞動,深刻批判和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正義與非人道現(xiàn)象,表達了對人類自由與解放的正義追求。馬克思在批判中表達了對勞動的重視,揭露了異化勞動對工人身心健康的摧殘,探索擺脫異化實現(xiàn)勞動正義的條件。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恩格斯在對以往哲學清算的基礎上,從現(xiàn)實的物質生產勞動出發(fā),通過對分工的考察和分析,在肯定分工積極作用的同時,指出分工帶給工人的片面發(fā)展。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勞動成為異化人們的手段,指出無產階級具有徹底的革命性,共產主義使得勞動正義成為可能?!豆伯a黨宣言》進一步闡述了唯物史觀,揭露了雇傭勞動制度使得工人的勞動更為廉價,指出工人階級必須通過暴力革命改變現(xiàn)有的社會制度,建立新社會才能夠獲得勞動正義,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顿Y本論》揭示了資產階級“永恒正義”的錯誤觀點:“最初,在我們看來,所有權似乎是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現(xiàn)在,所有權對于資本家來說,表現(xiàn)為占有他人無酬勞動或它的產品的權利,而對于工人來說,則表現(xiàn)為不能占有自己的產品。所有權和勞動的分離,成了似乎是一個以它們的同一性為出發(fā)點的規(guī)律的必然結果?!?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73-674頁?!顿Y本論》旗幟鮮明地指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未來社會的目標,人的解放是重要的內容。《哥達綱領批判》界定了共產主義不同階段的分配原則,馬克思在晚年專門強調:“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5-436頁。,勞動正義才能真正實現(xiàn)。

      綜合馬克思勞動正義思想的文本,可知其是在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整體批判視域中生成的。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正義僅僅局限于流通這一非本質領域,而一旦深入到深層的社會結構層次,那么所謂的“普遍正義”就煙消云散了。與資本的自我瓦解相伴隨的是對異化勞動的揚棄,與資本主義的正義原則喪失話語權相伴隨的是共產主義的正義原則。因而,只有理解了馬克思的勞動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共產主義的正義觀?!皠趧雍退械耐恍浴笔琴Y本主義所標榜的正義。但在現(xiàn)實中,資本主義必然實現(xiàn)的卻是“勞動和所有的分離”,在這個意義上,資本主義背叛了它所“承諾”的正義。只有在共產主義所有制正義的條件下,所有權才是合乎正義的、可能的;只有在共產主義的條件下,才能夠真正解決勞動正義的問題,并實現(xiàn)勞動正義。

      二、馬克思勞動正義思想的邏輯進路

      馬克思通過深入研究資本主義社會規(guī)律,揭示勞動者的生存狀況,激烈批判異化勞動,提出勞動者不斷進行斗爭和革命以爭取勞動正義的主張。馬克思的正義思想具有歷史唯物主義根基,從唯物史觀這一理論視野出發(fā),探究馬克思勞動正義思想的邏輯進路,可以透視其展開的歷史語境,揭示勞動正義的本質。

      (一)理論出場:對“異化勞動”的揭示和批判

      馬克思在闡述勞動正義思想時,對異化勞動問題的揭示與批判貫穿馬克思思想體系的始終,主要體現(xiàn)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與《資本論》中。馬克思主要從勞動結果、勞動過程、勞動性質與勞動關系四個方面來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xiàn)實。在馬克思看來,勞動者與其類本質相異化,即人的勞動不再是自由自覺的活動是其他三方面異化的根本原因,其他三方面的勞動異化是勞動與其類本質相異化這一根本原因的具體表現(xiàn)。馬克思通過論證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結果的異己性、勞動過程的壓制性、勞動關系的對立性及勞動性質的矛盾性,批判了異化勞動違背與摧殘人性的事實,反證了符合人性的勞動的重要性。異化勞動的諸種表現(xiàn)不僅證實了自由自覺勞動的積極意義,同時也從相反的方面肯定了自由自覺勞動思想的基本內容。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以現(xiàn)實的經濟事實為出發(fā)點,立足于人的價值與社會進步的雙重坐標,分析了特定歷史視域中勞動的異化問題。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以分析剩余價值的產生為出發(fā)點,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異化現(xiàn)實。馬克思對異化勞動進行了批判,認為異化勞動偏離了勞動自由自覺的本質,給勞動者帶來了痛苦與折磨。人們沖破勞動的枷鎖,使勞動恢復自由自覺的狀態(tài),就要消滅異化勞動,消滅異化勞動下的剝削與壓迫。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勞動的前提是勞動者與勞動資料的分離,勞動者只能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自身的生存,從而使其放棄自己的勞動力支配權與使用權;其結果是勞動者生產了剝削和統(tǒng)治自己的對立物,勞動成果被不勞動的他者無償占有,并作為勞動者的異己力量奴役勞動者;其過程是勞動對自身的折磨與摧殘,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并沒有感受到真正自由的勞動給人帶來的樂趣與滿足;其性質是對人的本性的違背與壓制,勞動不是自身潛力的發(fā)揮與自我的發(fā)展,而是勞動者主體性的喪失及其與本質的悖離;其關系是資本家對勞動者的無限消費與壓榨,社會成員分裂為兩個相互對立的階級。異化勞動被看作是資本主義奴役工人、壓抑工人的勞動形式,也是工人在勞動中感到痛苦的原因。影響和制約勞動正義的因素有許多,包括生產力、生產關系及社會制度等方面。其中消除異化勞動,使人的本性得以復歸對于勞動正義來講意義重大。勞動正義的要義是增加閑暇時間,減少勞動時間,使勞動活動本身有意義和價值。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異化的批判,蘊含了其對勞動正義的重要性及實質的肯定。結合馬克思對異化勞動諸種表現(xiàn)的相關論述,與異化勞動中“勞動和所有”發(fā)生了分離不同,勞動正義的結果是人在占有其勞動產品的同時完成了自我的發(fā)展。就勞動過程而言,勞動正義是人的全部力量的發(fā)揮過程,這一過程是人根據自身的內在尺度,結合物的尺度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就勞動性質而言,勞動正義是共同占有集體財富的社會成員,在自由時間里從事著財富創(chuàng)造與自我發(fā)展的活動。就勞動的關系而言,勞動正義是平等而自由的社會化的個人,“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lián)合中并通過這種聯(lián)合獲得自己的自由”(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1頁。。因此,勞動正義是指,平等而獨立的社會成員作為勞動力所有權與支配權的主體,在自由時間通過能動地對公有生產資料進行加工與改造,實現(xiàn)對其勞動成果的全面占有與個性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

      (二)重要保障:消除非正義的資本主義制度

      制度是利益關系調整的產物,消除非正義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實現(xiàn)勞動正義的重要保障。私有制作為所有制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本質上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歸誰所有的制度表現(xiàn)形式。資本主義私有制作為一種歷史現(xiàn)象,在人類追求自由、平等的道路上起到的作用是悖論式的,它消滅了以往制度形式中的不正義現(xiàn)象,同時又以更隱晦的形式制造了新的不正義現(xiàn)象,即勞資分離的這一更為深刻的不平等前提。資產階級政治解放所確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歸根結底是建立在資本占有的基礎上的,占社會絕大多數的資本掌握在少數資本家手中,而占絕大多數人口的無產階級則相對貧困。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工人為了維持生計被迫進行勞動,資本家為了使資本不斷增殖,會想盡辦法加大工人的勞動強度。勞動產品的剝奪與占有、生產過程的統(tǒng)治與規(guī)訓、人本質的淪喪與剝奪統(tǒng)一于生產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與工人價值的淪喪相對的是資本家對價值的享有,并且當異化產生的非正義關系開始奴役人時,工人和資本家都會淪落到工具性存在的非人狀態(tài)。“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棚舍。勞動生產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蠻的勞動,并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9頁。

      在馬克思看來,只有自由聯(lián)合勞動才是人的本質復歸,是正義的勞動。自由意味著勞動者的主動意愿,而聯(lián)合則強調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制度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特點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和使用生產資料;第二,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產資料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對于這一所有制狀態(tài),恩格斯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就是打破原有的靠資本家的剝削而建立起來的所有制狀態(tài),“在土地和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社會所有制的基礎上重新建立”(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8頁。。也就是說,土地和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勞動產品也就是消費歸個人所有。因此,可以說,唯物史觀從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視角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種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場景:勞動者結合成一個聯(lián)合體,他們共同占有和使用生產資料,自由而平等地從事生產勞動,生產勞動的成果歸聯(lián)合體所有成員共同所有,其中一部分作為生產資料重新投入到生產當中,另一部分作為生活資料用于聯(lián)合體成員的各種各樣的消費。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勞動不再只是謀生的手段,更多地成為發(fā)揮才能的主觀需要??梢钥闯?勞動正義的核心主張是,變革以私有制和雇傭勞動制度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生產資料共同所有的所有制基礎。

      (三)價值原則: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超越外在異己力量對人的支配,揚棄人的異化存在方式,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馬克思全部理論的終極旨趣。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作為社會主義勞動正義的根本價值原則,是相對于資本主義制度中人的本質的異化而言的。通過對資產階級自由觀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馬克思揭示了資產階級作為金錢的奴隸彼此之間的相互對立、分離的現(xiàn)實,它以私有制為前提是資本邏輯的必然結果。馬克思揭露了資本主義正義的真實面目:“使他們連在一起并發(fā)生關系的唯一力量,是他們的利己心,是他們的特殊利益,是他們的私人利益。正因為人人只顧自己,誰也不管別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前定和諧下,或者說,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著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體有利的事業(yè)?!?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4-205頁。資本主義制度的非正義性不僅在于勞動者在生產活動中的異化狀態(tài),更在于隨著資本邏輯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滲透,生產中的異化狀態(tài)泛化為人們的日常生存狀態(tài),這不僅造成了人的靈與肉的分離,而且造成了人性之美的喪失。這種人性之美的喪失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造就了人的能力和社會關系的片面化發(fā)展,這違背了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原則。

      資本主義制度中人的片面化和單向度發(fā)展作為不正義的歷史現(xiàn)象應當被批判和反思,只有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才能夠建立全面的交往關系,使人占有自己的本質。因此,針對資本主義制度中人的異化狀態(tài),馬克思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這一勞動正義的最高價值原則。這個原則不僅是對人的本質的最高揭示,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什么是最美人性。在《資本論》《反杜林論》等諸多唯物史觀經典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不同的角度重申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這一價值主張。由此可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社會主義勞動正義的最高價值原則。

      社會主義勞動正義強調自由時間對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對人類而言,時間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由時間,即可供人們自由支配的時間,個體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從事各種喜愛的活動或高級活動,它構成了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基石;另一種是勞動時間,也稱為工作日,具體可分為必要勞動時間與剩余勞動時間。自由時間和勞動時間共同構成了人類社會實踐的總體,在資本主義制度中,人類社會時間以剩余勞動時間為主,造成了剩余勞動時間對自由時間的擠壓,最終導致人的異化狀態(tài)。在社會主義制度中,生產資料私有制被消滅,勞動和生產資料實現(xiàn)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人對自由時間的占有。馬克思以勞動時間與自由時間的對立為立足點,批判了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非正義性。如果說勞資分離的私有制是資本主義制度非正義的根源,那么這一不平等最終表現(xiàn)為自由時間占有的不平等。馬克思指出,克服這種人的發(fā)展空間不平等,要讓人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才能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時間對人的發(fā)展具有首要意義,通過生產力的發(fā)展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讓勞動者有更充足的自由時間,意味著擴大了勞動者的發(fā)展空間,為勞動者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勞動者的勞動不再成為謀生手段,而是成為勞動者自我實現(xiàn)的手段,最終能夠使人獲得自由全面發(fā)展。馬克思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明確指出,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關鍵在于要讓勞動者占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問題就轉化為對自由時間的占有問題,而人類占有自由時間的長度也就代表了他們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程度,表征了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因此,要實現(xiàn)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必須改變資本家通過占有生產資料獨霸自由時間和發(fā)展空間的不合理分配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自由時間的平等分配,從而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提供相同的空間。

      (四)實現(xiàn)機制:構建合理的正義原則和標準

      資本邏輯的運作是現(xiàn)代社會從萌芽走向成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但同時它也在現(xiàn)代社會越發(fā)表現(xiàn)出自身的局限性,這主要表現(xiàn)為:人與自然的關系趨于緊張化,人的個性呈現(xiàn)單向度發(fā)展趨勢以及社會關系的不斷抽象化。資本邏輯的宰制造成了無產階級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的惡化,影響了他們的衣食住行,也導致了其健康問題的惡化。在無產階級自身基本的生命權、勞動權和所有權都無法得到保障的社會中,何談人的解放和人的幸福生活。因此,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非正義性的同時,也期望構建合理的正義原則和標準來消除資本主義的不正義問題。

      馬克思對勞動正義的建構兼有現(xiàn)實性的價值規(guī)范指向和超越性的終極精神品格,他認為共產主義是未來實現(xiàn)人類解放的現(xiàn)實路徑,是一種超越性的正義社會狀態(tài)的存在。在他看來,共產主義消除了剝奪和奴役他人的權力,也實現(xiàn)了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的發(fā)展。共產主義是人類美好生活的開始。那么,共產主義的正義社會狀態(tài)如何才能實現(xiàn)人類解放呢?馬克思對實現(xiàn)人類解放的正義訴求遵循著一種由個人所有權—按需分配原則—人的自我實現(xiàn)的分析結構。這種分析結構也彰顯了馬克思從低位階正義上升到高位階正義的價值旨趣。

      首先,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價值指向就是要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以勞動者的勞動為基礎的所有權原則,它是以集體協(xié)作和對生產資料本身共同占有為基礎的所有權原則。在這一原則下,勞動者的勞動本身及勞動產品都可以由勞動者自由支配。也就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中,每一個個體都可以自主地支配和占有自身的勞動及勞動產品,擁有對勞動和勞動產品的所有權。因此,“重建個人所有制”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剝削和支配的因素的“剝奪”,蘊含著對無產階級重新奪回勞動財產權和自由權的正義訴求。馬克思傾注畢生精力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成果《資本論》,對商品、貨幣、資本、勞動等范疇和資本主義運行規(guī)律進行了考察,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的關系、勞動的狀態(tài)。

      其次,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批判了資產階級按照平等權利分配的原則,他認為這種平等權利本質上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利,因為它沒有考慮到階級差別和個人天賦的問題,對于不同的勞動和勞動者來說,就是不平等的權利。受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限制,這種不平等的權利分配原則在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還會存在。馬克思認為,伴隨著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分配原則已經超出資產階級的平等的權利分配原則,而成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鞍葱璺峙洹备涌粗孛總€個體的需求,不僅符合社會全體的公平原則,也遵從了每個個體的獨立性和個性需求。在馬克思看來,實現(xiàn)人類解放的根本途徑就是實現(xiàn)“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fā)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頁。。在那里,消除了人的異化狀態(tài),實現(xiàn)了人向人的本質的復歸。馬克思不僅關注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更關注在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中,每一個個體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以“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為主要特征的共產主義社會將是這樣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頁。。

      三、馬克思勞動正義思想的現(xiàn)實觀照

      馬克思對勞動及勞動正義的認識深刻,具有一定的預見性,能夠幫助我們正確審視中國的勞動正義實踐。從馬克思深邃的勞動正義思想中汲取力量,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為實現(xiàn)勞動正義奠定基礎。針對現(xiàn)階段我國勞動者的生存境遇與發(fā)展需求,我們依然需要堅持馬克思勞動正義思想,盡可能創(chuàng)造和完善外在條件,改善勞動者的生存狀況,提高勞動者的待遇,營造公平正義的勞動環(huán)境,使得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社會風氣蔚然成風。通過上述措施的探索與實踐,著力維護我國勞動者的收入與勞動尊嚴,提高勞動者的成就感與獲得感,使勞動者投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為走向全面勞動正義準備更充分的條件。

      (一)完善勞動教育機制,提升勞動者素質

      首先,要加強科學文化教育,建設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當今世界的發(fā)展歸根結底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需要人才的支撐。誰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誰就能在激烈的世界競爭中獨占鰲頭。其一,加強勞動者的專項技能培訓。其二,引導勞動者形成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其三,突出實訓內容,加強產學研相結合,并轉化成相關科研成果。其次,增強勞動精神教育,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用新時代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既是對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回應,也是對傳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回應。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促進青少年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勞動教育必不可少。最后,要深入推進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大眾化、通俗化理論工程建設,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心入腦工程建設,增強廣大新時代勞動者的“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道德風尚

      引領社會道德風尚,要引導形成尊重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代新風。其一,宣傳新時代勞動模范們的先進事跡,講好新時代勞模故事。“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9)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2頁。,必須要發(fā)揮勞動模范在新時代社會發(fā)展中的榜樣作用,為廣大勞動人民樹好榜樣,強化社會價值引領。其二,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的發(fā)展任務,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依靠的是數以億計的辛勤勞作的新時代勞動者。其三,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契機,彰顯勞動者的歷史主體地位。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無論新時代勞動者從事何種職業(yè),最終目標都是與實現(xiàn)中國夢同向共生。

      引領社會道德風尚,要提高社會道德和精神面貌建設層次。傳承與弘揚新時代勞動精神、奮斗精神的過程亦是提升人民群眾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社會整體道德層次的過程。其一,強化新時代勞動者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其二,以新時代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和精神品質為引領,努力營造“勞動”和“奮斗”的社會氛圍。各級各類媒體要承擔起其自身應有的社會責任,積極宣傳、引領“勞動”和“奮斗”的社會良好氛圍,突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10)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頁。思想理念。其三,大力倡導“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1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6頁。的方針政策。

      (三)建立財富增長機制,促進社會和諧

      勞動者財富增長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有利于營造公平正義的勞動環(huán)境,改善勞動者的生活品質,提高勞動者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建立勞動者的財富增長機制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大力發(fā)展共享型經濟、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多措并舉促增收。這些措施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最終都是圍繞如何將社會財富的蛋糕做大,將社會財富合理分配等問題。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公平、自由僅僅停留在形式上。資產階級所推崇的按資分配是由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所決定的,形式上公平,實質上卻不公平,普通勞動者的利益并沒有被考慮在內。為勞動者構建一種正義的勞動環(huán)境,其核心是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理念與勞動正義相結合,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確保既要充分發(fā)揮市場的作用,以保障財富的積累與增加,又要發(fā)揮國家的宏觀調控職能,確保勞動者自由時間的增加。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生產資料不同,我們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倡導按勞分配,努力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我國的分配制度尊重國家發(fā)展實際,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利益。從分配制度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公平和效率是我們黨和國家始終追求的目標和價值取向。從分配制度入手,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者的收入增長,是我們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

      千方百計增加就業(yè)是當務之急。勞動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勞動者理應得到回報,獲得體面的生活。隨著經濟結構改革和人才競爭的激烈化,勞動者面臨失去勞動機會的風險,連自身的生存都面臨著困難,財富增加更是無從談起。失業(yè)人數的增加無疑會給社會帶來不穩(wěn)定的因素,影響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就業(yè)是謀生之本,它是勞動者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更關系著勞動者的尊嚴。就業(yè)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民生,關系著家庭的穩(wěn)定與幸福。就業(yè)是最基本的民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就業(yè)優(yōu)先戰(zhàn)略,“健全勞動法律法規(guī),完善勞動關系協(xié)商協(xié)調機制,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加強靈活就業(yè)和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權益保障”(1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8頁。。就業(yè)問題牽動社會的神經,著力解決各類群體的就業(yè)問題,是使勞動者獲得勞動尊嚴、人生價值的前提。

      (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勞動者權益

      為了維護社會公正,應當積極探索一種合理的社會機制,既充分地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所有權、財產權以及同等的勞動機會,使人們在勞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又要建立一種利潤分享制度,使低收入者也能享受資本所帶來的經濟紅利;更為重要的是政府要通過多種渠道,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充分獲得改革開放與社會發(fā)展的切實好處。另外,政府要協(xié)調東西區(qū)域發(fā)展、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縮小貧富差距,改革戶籍制度,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在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等方面面臨的突出問題,使每一個人都能夠有能力、有機會自由地發(fā)展自己,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作為人的尊嚴與價值,實現(xiàn)體面勞動。體面勞動就其內涵而言,涉及勞動的全過程。首先,體面勞動要體現(xiàn)在勞動前的就業(yè)問題的解決上。其次,體面勞動要體現(xiàn)在勞動中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的保障上。政府和工會要督促企業(yè)改善勞動環(huán)境和條件,確保勞動者在安全、舒適和健康的勞動場所進行勞動。最后,體面勞動要體現(xiàn)在勞動后的合理的勞動報酬和基本的社會保障的落實上。如此,才能確保勞動者體面勞動、有尊嚴地生活。

      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要將公正的價值理念融入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就業(yè)等制度建設中。在實踐中,要做到形式公平與實質公平的有機統(tǒng)一,營造社會公正的良好氛圍。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著力點,抓好制度的完善和建設,緊密圍繞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就業(yè)、教育、文化等方面開展保障性的制度措施,使人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感受到各項保障性制度的公正,享受改革的成果,堅定對新時代的信心。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1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 4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8頁。在具體的制度設計和完善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發(fā)揮共產黨的價值引領和全面領導作用,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社會向著公平公正的道路前進。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和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智慧的基礎上,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義原則,包容、普惠、互利、共贏等構成其核心精髓和理論品質,并在其提出之初就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正義原則而存在,而是作為指向應當如何行動的實踐命題而存在的,為實現(xiàn)全球正義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案。

      猜你喜歡
      異化正義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從出文看《毛詩正義》單疏本到十行本的演變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16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有了正義就要喊出來
      山東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9
      倒逼的正義與溫情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fā)展趨勢
      學習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张北县| 秦安县| 左权县| 类乌齐县| 澎湖县| 唐山市| 华安县| 渑池县| 广灵县| 宝山区| 延边| 顺义区| 遵义市| 贺州市| 萍乡市| 长垣县| 原阳县| 碌曲县| 梁河县| 闽清县| 清徐县| 宝兴县| 济南市| 油尖旺区| 元朗区| 襄城县| 靖远县| 二连浩特市| 昭苏县| 全南县| 丰原市| 河间市| 广宁县| 含山县| 天门市| 东城区| 丹阳市| 罗平县| 横峰县| 民县| 鸡泽县|